晋国的疫病最后被证明是人为做的毒药进行传播的,而这种毒厉害就在于可以人传人,太医院一时半会还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盛和帝急的眉毛都有些红,毕竟粮食问题现在还看不出来问题,但不用两个月就要告急了。
“皇上,陶大夫说这药像是苗医的手段。”
魏城瑾在朝堂上启奏,因为晋王的事情,小陶大夫提过苗医,所以陶大夫师徒经常研究苗医留下的那些东西,这次的毒药很有苗医的风格。
“又是苗医,看来当年苗医并没有被赶尽杀绝。”
盛和帝皱眉,只是苗医的事情是父皇在位时三国一起处理的,怎么还会有漏网之鱼?
“皇上,恐怕我们之前调查的那些不明人士就是苗医背后的人,所以当年能接触到苗医且有实力偷梁换柱的人是不是应该调查一番?”
金逸觉得其他两国能做到这番事情的人也不多,如果能有收获或许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当年这事朕也算参与了,除了现在各国的国主,周国有能力做到且有机会做到的是安王爷和湘王爷,至于燕国,那是参与的就是现在在边境和韩战对战的燕霸天和靠山王了。”
这事当年也算是个历练,所以先帝让人带着他去长见识,毕竟那是那个小国也是很神奇的。
所有人都皱眉,金逸的话很有道理,可是这事不好调查,毕竟涉事的人身份不一般。
“不管如何,这是朕会和三国国主书信一番的,至于他们要不要调查就是他们的事情了,现在还是说说到底什么时候能把解药做出来?”
太医院正判沉默不语,他觉得自己真是倒霉死了,以前太医院遭罪更多的是因为后宫倾轧,现在呢?全在朝堂上问责,可是苗医的药哪里是好处理 ?不然当年三国也不会合力攻击那个小国了。
盛和帝看着院正的样子只能压着火,毕竟现在还需要用到他们,只能深呼吸让他们抓紧时间,然后又看向户部尚书。
“粮食现在情况如何?”
“回皇上,因为疫病的关系各地都减产,之前因为对付燕国,户部已经把粮草都供应到了边境,新的还粮草也才收集了一半,可是如果要赈灾就不能给边境送粮草了,只是不送,韩世子那里的存粮也还只能支持两个月了。”
户部尚书都想辞官了,真是太难了,除了太医院的院正,估计没有人比他难,什么事情都赶到一起了,而且没完没了的,还能不能让人好好为官了。
“那就在这两个月把解药研制出来,另外开始征粮,边境那边不能停止供应,赈灾也要进行,如果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动歪心思,直接诛十族。”
盛和帝的话让所有人都惊诧不已,毕竟诛十族可是亘古未有的,可见盛和帝这次是下了决心的。
不是盛和帝狠心,而是边境那里韩战传来消息,一切都很顺利,如果因为粮食供应不上而放弃大好的局面,盛和帝要呕死。
但是灾又不能不振,所以只能从贪官那里出手,往年赈灾,到灾民手里的粮食能有一半就算不错了,所以这次盛和帝要全部都能到灾民手里,多出来的给韩战送去,当然也要催促韩战尽量速战速决。
可是盛和帝也知道韩战那里不可能速战速决,毕竟战场瞬息万变,燕国又不是纸糊的,所以关键点还是在太医院,院正看着盛和帝的目光又移了回来都想哭了,他真是太难了。
没等太医院这边想出办法,那边盛京又出事了,皇陵居然塌了,这下工部尚书头大了,生怕盛和帝借这个机会把邪火发泄到他身上。
不过调查后发现居然是被人破坏的,心中顿时安慰不少,只要不是质量问题就好,幸好幸好,只是皇陵的驻军就惨了,毕竟让人在皇陵那里动了手脚而他们居然没有发现,是眼中的失职。
盛和帝虽然撸下去几个人守将,可是他的脸黑的都如墨水一般了,毕竟祖坟让人给刨了是个人都要疯。
况且盛京现在还莫名流传一股说什么是因为盛和帝,因为太子德不配位才天将惩罚让晋国连连遭灾,皇陵塌了就是证据。
至于说什么是被人毁的,那都是借口,他们不信,盛和帝都想掀桌子了,这些愚民,实在可气。
只是无论盛和帝心里怎么抱怨,但关于民愤还是要平的,尤其是现在三国动荡不已的时候。
即使盛和帝最近逼着太医院逼着户部,但其实效果并不理想,户部那里筹集到的粮食被魏城瑾带去赈灾了。
边境韩战那里也上奏折表示粮草虽然已经在紧缩使用,边境百姓也自愿献粮,但恐怕也顶不了多久,
尤其是燕国似乎知道晋国的状况,最近一直以防守为主,战时恐怕会被延长,盛和帝现在是一脑门子官司,更让盛和帝闹心的是,他最近连连做噩梦。
盛和帝每天都梦见祖宗们骂他不孝顺,毕竟皇陵都被人毁了,所以盛和帝每天顶着黑眼圈上朝,事情有多,时间一长,他也顶不住了,于是没办法,盛和帝只能先让太子去祭皇陵,平息一下老祖宗的怒火。
金逸负责太子的安危要跟着去皇陵,现在盛京内外又有些不安稳,所以夏云母子就被金逸送去太后那里。
太子祭拜皇陵十分顺利,盛和帝就让他在那边督促修建皇陵了,好在皇陵破坏的不算太严重,工程量不算太大,盛和帝不在梦见老祖宗让他心情好了不少,结果很快就被打脸了。
“你们说什么?哪来的暴民?”
盛和帝的脸黑极了,魏城瑾一行人护送粮草去赈灾,结果遇到暴民,还是武装力量十分精良的暴民,这怎么可能?或许他们根本不是什么暴民根本就是山贼装的。
不过灾民不知道,看到有人抢粮草就也加入,虽然粮草没有被抢,但护送粮食的守卫也伤了不少,所以魏城瑾哪里现在也需要再派人手过去。
“皇上,小魏大人说恐怕那些人不只是单纯的山贼,看路数有些像是江湖上的人马。”
盛和帝皱眉,江湖一向和朝堂并不相互干涉,而且因为魏城瑾娶了季无忧,长风镖局在江湖上名声很好,所以晋国的朝堂和江湖可以说相安无事,怎么会突然冒出江湖上的人马?
“皇上,不如让季夫人带人去寻小魏大人,一来季夫人勇武,去灾区也能帮助小魏大人,二来季夫人对江湖上的人事比较了解可以查清对方的路数。”
钟离夙想了想想开口建议,盛和帝点点头,于是季无忧把孩子交给大长公主夫妇后就去找魏城瑾了。
季无忧还带来自己的师兄周贺,不过两人和魏城瑾汇合后,魏城瑾让人把那些暴民用的武功掩饰一番后季无忧和周贺脸色都有些沉。
“按理说能形成这种规模的江湖人不可能是小门小派,可是刚才那些武功路数,我们并不熟悉,而且他们的动作也不像是杀手出身,恐怕那些人不是我们晋国江湖上的人。”
季无忧虽然不敢百分百确定,但她小时候也听过父母说过很多门派的擅长的武技,刚才侍卫们演练的她并不熟悉,季无忧又转头看向自己的师兄周贺。
“无忧说的没错,我也不熟悉,而且师傅的信刚到,江湖上最近并没有什么动作,毕竟江湖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黑白两道,绝对不会拦截赈灾的队伍。”
“我知道了,多谢师兄,我这就写奏折给圣上。”
魏城瑾十分高兴,毕竟他们这些侍卫都是出身正统的,没有江湖上的路子,对他们不熟悉,现在听季无忧他们这么说,就少走很多弯路了。
盛和帝看着魏城瑾的奏折,虽然上面的内容让他安心不少,毕竟不是自己的子民挖自己的墙角,但却也更谨慎了。
如果真的是那隐藏的在背后的势力,他们能做出这么多事,可见其在晋国已经经营很多年且很成气候了,而他居然之前都不知道?真是越想越气。
也许今年就是多事之秋,盛和帝收到霍非凡的奏折,漠北那里也有了小规模的对战,而且看样子,对方恐怕会发动大规模的对战,毕竟今年草原有大旱,那些游牧民族死了很多牛羊,所以就打算抢晋国的,正好晋国今年也是战事连连说不定能得到便宜。
盛和帝气的眼睛都快冒火了,这不是趁火打劫么,好在霍家军悍勇,可和那些游牧名族打架真的没有好处,损兵折将又花费巨大最后也只能得到一些战马,有些得不偿失。
漠北那里今年也受了旱情的影响况且之前又派兵去增员边境和燕国的战场,所以盛和帝只能调动了一部分边防大营的人带着物资去支援漠北,只是这样韩战那里的物资就捉襟见肘了。
盛和帝看着户部尚书,看着他短短时间头发都快掉没,也实在说不出什么话,毕竟户部真的尽力了,只能把一腔怒火转向太医院,太医院研正第一百零一次想告老还乡。
盛和帝急的眉毛都有些红,毕竟粮食问题现在还看不出来问题,但不用两个月就要告急了。
“皇上,陶大夫说这药像是苗医的手段。”
魏城瑾在朝堂上启奏,因为晋王的事情,小陶大夫提过苗医,所以陶大夫师徒经常研究苗医留下的那些东西,这次的毒药很有苗医的风格。
“又是苗医,看来当年苗医并没有被赶尽杀绝。”
盛和帝皱眉,只是苗医的事情是父皇在位时三国一起处理的,怎么还会有漏网之鱼?
“皇上,恐怕我们之前调查的那些不明人士就是苗医背后的人,所以当年能接触到苗医且有实力偷梁换柱的人是不是应该调查一番?”
金逸觉得其他两国能做到这番事情的人也不多,如果能有收获或许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当年这事朕也算参与了,除了现在各国的国主,周国有能力做到且有机会做到的是安王爷和湘王爷,至于燕国,那是参与的就是现在在边境和韩战对战的燕霸天和靠山王了。”
这事当年也算是个历练,所以先帝让人带着他去长见识,毕竟那是那个小国也是很神奇的。
所有人都皱眉,金逸的话很有道理,可是这事不好调查,毕竟涉事的人身份不一般。
“不管如何,这是朕会和三国国主书信一番的,至于他们要不要调查就是他们的事情了,现在还是说说到底什么时候能把解药做出来?”
太医院正判沉默不语,他觉得自己真是倒霉死了,以前太医院遭罪更多的是因为后宫倾轧,现在呢?全在朝堂上问责,可是苗医的药哪里是好处理 ?不然当年三国也不会合力攻击那个小国了。
盛和帝看着院正的样子只能压着火,毕竟现在还需要用到他们,只能深呼吸让他们抓紧时间,然后又看向户部尚书。
“粮食现在情况如何?”
“回皇上,因为疫病的关系各地都减产,之前因为对付燕国,户部已经把粮草都供应到了边境,新的还粮草也才收集了一半,可是如果要赈灾就不能给边境送粮草了,只是不送,韩世子那里的存粮也还只能支持两个月了。”
户部尚书都想辞官了,真是太难了,除了太医院的院正,估计没有人比他难,什么事情都赶到一起了,而且没完没了的,还能不能让人好好为官了。
“那就在这两个月把解药研制出来,另外开始征粮,边境那边不能停止供应,赈灾也要进行,如果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动歪心思,直接诛十族。”
盛和帝的话让所有人都惊诧不已,毕竟诛十族可是亘古未有的,可见盛和帝这次是下了决心的。
不是盛和帝狠心,而是边境那里韩战传来消息,一切都很顺利,如果因为粮食供应不上而放弃大好的局面,盛和帝要呕死。
但是灾又不能不振,所以只能从贪官那里出手,往年赈灾,到灾民手里的粮食能有一半就算不错了,所以这次盛和帝要全部都能到灾民手里,多出来的给韩战送去,当然也要催促韩战尽量速战速决。
可是盛和帝也知道韩战那里不可能速战速决,毕竟战场瞬息万变,燕国又不是纸糊的,所以关键点还是在太医院,院正看着盛和帝的目光又移了回来都想哭了,他真是太难了。
没等太医院这边想出办法,那边盛京又出事了,皇陵居然塌了,这下工部尚书头大了,生怕盛和帝借这个机会把邪火发泄到他身上。
不过调查后发现居然是被人破坏的,心中顿时安慰不少,只要不是质量问题就好,幸好幸好,只是皇陵的驻军就惨了,毕竟让人在皇陵那里动了手脚而他们居然没有发现,是眼中的失职。
盛和帝虽然撸下去几个人守将,可是他的脸黑的都如墨水一般了,毕竟祖坟让人给刨了是个人都要疯。
况且盛京现在还莫名流传一股说什么是因为盛和帝,因为太子德不配位才天将惩罚让晋国连连遭灾,皇陵塌了就是证据。
至于说什么是被人毁的,那都是借口,他们不信,盛和帝都想掀桌子了,这些愚民,实在可气。
只是无论盛和帝心里怎么抱怨,但关于民愤还是要平的,尤其是现在三国动荡不已的时候。
即使盛和帝最近逼着太医院逼着户部,但其实效果并不理想,户部那里筹集到的粮食被魏城瑾带去赈灾了。
边境韩战那里也上奏折表示粮草虽然已经在紧缩使用,边境百姓也自愿献粮,但恐怕也顶不了多久,
尤其是燕国似乎知道晋国的状况,最近一直以防守为主,战时恐怕会被延长,盛和帝现在是一脑门子官司,更让盛和帝闹心的是,他最近连连做噩梦。
盛和帝每天都梦见祖宗们骂他不孝顺,毕竟皇陵都被人毁了,所以盛和帝每天顶着黑眼圈上朝,事情有多,时间一长,他也顶不住了,于是没办法,盛和帝只能先让太子去祭皇陵,平息一下老祖宗的怒火。
金逸负责太子的安危要跟着去皇陵,现在盛京内外又有些不安稳,所以夏云母子就被金逸送去太后那里。
太子祭拜皇陵十分顺利,盛和帝就让他在那边督促修建皇陵了,好在皇陵破坏的不算太严重,工程量不算太大,盛和帝不在梦见老祖宗让他心情好了不少,结果很快就被打脸了。
“你们说什么?哪来的暴民?”
盛和帝的脸黑极了,魏城瑾一行人护送粮草去赈灾,结果遇到暴民,还是武装力量十分精良的暴民,这怎么可能?或许他们根本不是什么暴民根本就是山贼装的。
不过灾民不知道,看到有人抢粮草就也加入,虽然粮草没有被抢,但护送粮食的守卫也伤了不少,所以魏城瑾哪里现在也需要再派人手过去。
“皇上,小魏大人说恐怕那些人不只是单纯的山贼,看路数有些像是江湖上的人马。”
盛和帝皱眉,江湖一向和朝堂并不相互干涉,而且因为魏城瑾娶了季无忧,长风镖局在江湖上名声很好,所以晋国的朝堂和江湖可以说相安无事,怎么会突然冒出江湖上的人马?
“皇上,不如让季夫人带人去寻小魏大人,一来季夫人勇武,去灾区也能帮助小魏大人,二来季夫人对江湖上的人事比较了解可以查清对方的路数。”
钟离夙想了想想开口建议,盛和帝点点头,于是季无忧把孩子交给大长公主夫妇后就去找魏城瑾了。
季无忧还带来自己的师兄周贺,不过两人和魏城瑾汇合后,魏城瑾让人把那些暴民用的武功掩饰一番后季无忧和周贺脸色都有些沉。
“按理说能形成这种规模的江湖人不可能是小门小派,可是刚才那些武功路数,我们并不熟悉,而且他们的动作也不像是杀手出身,恐怕那些人不是我们晋国江湖上的人。”
季无忧虽然不敢百分百确定,但她小时候也听过父母说过很多门派的擅长的武技,刚才侍卫们演练的她并不熟悉,季无忧又转头看向自己的师兄周贺。
“无忧说的没错,我也不熟悉,而且师傅的信刚到,江湖上最近并没有什么动作,毕竟江湖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黑白两道,绝对不会拦截赈灾的队伍。”
“我知道了,多谢师兄,我这就写奏折给圣上。”
魏城瑾十分高兴,毕竟他们这些侍卫都是出身正统的,没有江湖上的路子,对他们不熟悉,现在听季无忧他们这么说,就少走很多弯路了。
盛和帝看着魏城瑾的奏折,虽然上面的内容让他安心不少,毕竟不是自己的子民挖自己的墙角,但却也更谨慎了。
如果真的是那隐藏的在背后的势力,他们能做出这么多事,可见其在晋国已经经营很多年且很成气候了,而他居然之前都不知道?真是越想越气。
也许今年就是多事之秋,盛和帝收到霍非凡的奏折,漠北那里也有了小规模的对战,而且看样子,对方恐怕会发动大规模的对战,毕竟今年草原有大旱,那些游牧民族死了很多牛羊,所以就打算抢晋国的,正好晋国今年也是战事连连说不定能得到便宜。
盛和帝气的眼睛都快冒火了,这不是趁火打劫么,好在霍家军悍勇,可和那些游牧名族打架真的没有好处,损兵折将又花费巨大最后也只能得到一些战马,有些得不偿失。
漠北那里今年也受了旱情的影响况且之前又派兵去增员边境和燕国的战场,所以盛和帝只能调动了一部分边防大营的人带着物资去支援漠北,只是这样韩战那里的物资就捉襟见肘了。
盛和帝看着户部尚书,看着他短短时间头发都快掉没,也实在说不出什么话,毕竟户部真的尽力了,只能把一腔怒火转向太医院,太医院研正第一百零一次想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