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着水珠的玻璃窗外,细碎的雪花簌簌而落,努力的妆点着即将进入长夜的莫斯科。
一窗之隔的房间内,维克托嘴里叼着一支雪茄烟,深吸一口气,再将烟雾吐出去……他是真心抽不惯这种高档的玩意,被人都说雪茄吸起来很香,可他却总也感觉不到那点香味。
此时维克托所吸的雪茄,是之前斯大林同志给他的,据说,这些雪茄是哥斯达黎加人民先锋党的代表前来莫斯科时,作为礼物赠送给斯大林同志的。
一支雪茄只抽了两口,维克托便将它放到了一边,没办法,这种高档货他是真的享受不来,与其抽这玩意,他倒是宁可去抽那些劣质的马合烟了。
在维克托身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绿色封皮的文件,从封面上的字迹内容看,这是一份由外交人民委员会与芬兰停战代表团所签订的和平协议。是的,经过了半年多的协商之后,这份旨在恢复赫尔辛基与莫斯科之间和平的协议,终于弄出了最终版本,芬兰人从昨天开始,正式退出了这场持续将近三年的战争。
最终签订协议的时候,参与谈判的代表不仅仅有来自芬兰和苏联的代表,还有来自英国和美国的代表,相比起半年前,这一次的谈判中,英美代表对芬兰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了许多。
按照英美以及芬兰代表的说法,芬兰人在战争爆发前,也就是1939年到1940年间,立场是绝对中立的,至于后来芬兰的参战,则是因为1940年苏联对芬兰实施的侵略行动,随后,芬兰采取的进攻,只是为了夺回失地,因此,芬兰在这场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一个协同法西斯德国作战的协约国,而是一个为了收复失地而采取行动的正义国家。也正因为如此,芬兰军队在夺取了卡累利阿地区的失地之后,就进入了防御的状态,没有继续对苏联的领土实施进攻。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芬兰在过去近三年的战争中,扮演的并不是一个侵略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正义者的角色,其对苏联的进攻也不是为了配合德国人,而是完全为了芬兰人民的利益,应该对这场战争负责的是苏联人,而不是芬兰人。
毫无疑问,这种诡辩式的说法,是不可能赢得莫斯科的认同的,按照莫洛托夫的说法,芬兰人的行径即便不是为了配合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也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趁火打劫,与罪犯一同趁火打劫的人,同样也是罪犯,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这场谈判本身根本就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摆实力,换句话说,谈判的最终结果如何,看到不是谁占了更多的道理,而是要看谁的实力更加强大。用后世美国某人的一句话说,就是要从实力地位的角度出发来讨论这个问题。
所以,当沃尔霍夫方面军与列宁格勒方面军在列宁格勒外围地域,向德军发动全面反击,同时,卡累利阿方面军向芬兰防线做出进攻态势的时候,芬兰的代表终于在协议上签了字——芬兰人很清楚,如今他们所面对的苏联红军,已经不是1940年冬季战争时期的苏联红军了。如今的苏联红军更强大,技战术水平跟高,士兵的作战能力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更加成熟,在德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依靠芬兰人自身的力量,是没办法与联盟抗衡的。
而在德国人败绩明显的情况下,芬兰人便开始打求和的算盘,这件事本身也说明了他们所发动的战争,究竟是正义的收复失地,还是地地道道的趁火打劫了。
在这份最终签订的和平协议中,芬兰人不仅丢掉了超过八分之一的领土,还丢掉了其国内的第二大城市,维堡,另外,还需要向苏联赔偿超过3亿美元的战争赔款。除此之外,其常备军的数量以及武器装备的规模,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经此一役,芬兰可谓是元气大伤。
至于现在,作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主席,维克托在芬兰问题上,主要关注着其国内政治的走向。
就情报部门所获得的情报显示,赫尔辛基目前的局势非常不稳定,身为总统的里斯托?吕蒂反对和平协议的签订,并认为主张和谈的曼纳海姆与巴锡基维已经背叛了芬兰和人民。但这个家伙的主张未能赢得多数派的支持,相反,立场现实的曼纳海姆与巴锡基维所代表的,才是真正的多数派。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里斯托?吕蒂将会在近期宣布辞职,这是芬兰大资产阶级右派与左派之间的媾和,也是为了赢得国际上的认可和支持。而取代吕蒂的,必然会是在芬兰享誉盛名的曼纳海姆,他将成为芬兰新一任的总统,至于总理的职务,现在还不好确定。
昨天,维克托去斯大林同志的办公室参加了一次简会,在此次会议上,斯大林同志对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下一步工作做出了部分指示,要求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在芬兰更积极的展开活动,对芬兰的政局走向施加影响。
就目前来说,斯大林同志认为巴锡基维是已知的,曼纳海姆最好的接班人,他应该成为芬兰下一任的总理,因为通过过去一段时间的接触,包括外交人民委员会方面,都认为巴锡基维的立场是偏向莫斯科的,这是一位亲苏的芬兰政治人物。
但是作为重生者,维克托却是非常的清楚,巴锡基维在战后的芬兰,的确表现出了亲苏的立场,但这种亲苏的立场只是一种表象,在这份表象的背后所隐藏的,是巴锡基维彻头彻尾的反共产主义本质。必须实话实说的是,在二战之后,此人担任芬兰总理、总统的十几年时间里,芬兰政府表面上对苏联恭恭敬敬,甚至只要提到苏联,就会用类似“伟大的邻国”这种词汇,但在实质上,该国所奉行的,却是彻头彻尾的偏右路线。
不过,尽管维克托很了解巴锡基维及其政府所秉持的立场,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多说什么的,毕竟就像外交人民委员会所说的那样,在芬兰现有的政治人物中,既有一定声望,又在立场上偏向苏联的,也就只有巴锡基维这么一个人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芬兰的历史比较特殊,这个国家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还是属于俄罗斯帝国的,本身不具备独立的地位。而在十月革命之后,芬兰获得了独立,并得到了苏维埃俄国的承认,但在其内战中,左派势力被政府军击败,从而也导致芬兰的左翼运动没有发展起来。
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莫斯科要想在芬兰寻找偏左翼的代理人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斯大林同志希望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能够在芬兰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是希望能够在芬兰培养偏左翼的政治力量,而这时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实际上,随着苏军在正面战场上获得了绝对的优势,莫斯科在某些对外政策方面,也正在发生着明显的转变,其中一个很显眼的表现,就是对国际共运的支持力度问题。
在战争期间,因为反对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上升为联盟的首要矛盾,因此,莫斯科对国际共运的至此力度大为削弱,从战争爆发开始,莫斯科的立场,便是支持各国共产党与掌权的资产阶级政党合作,放弃暴力革命的方式,将主要的精力放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去。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立场,才导致了第三国际在去年的解散,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国际共运进入低潮期。
而随着苏军在对德战场上展开反攻,外交人民委员会开始主导对国际共运的新立场,这个新立场开始变的积极主动,尤其是在东欧、东南欧等地。此前,南美部分国家的左翼政党代表访问莫斯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另外,莫斯科对波兰人民军的支持,对希腊民族解放战线的支持,都是很显著的例子。
随着这种趋势的增强,维克托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觉得自己应该起草一份报告,将“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的概念提出来了,在他前世的历史中,这个组织虽然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且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其存续期间,对东欧地区的左翼力量的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样一个组织的成立,有助于拓展联盟的影响力,肯定会得到斯大林同志认可的。
当窗外的天色彻底暗下来的时候,簌簌而落的细碎雪花终于消失了,窗外华灯初上,林荫路上却是一道人影都看不见。
隔着玻璃窗,维克托看到瓦连卡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开到了楼下,这才转身朝门口的方向走去——今天晚上,他要陪马林科夫、贝利亚两位同志吃晚餐,去晚了显然不太合适。
一窗之隔的房间内,维克托嘴里叼着一支雪茄烟,深吸一口气,再将烟雾吐出去……他是真心抽不惯这种高档的玩意,被人都说雪茄吸起来很香,可他却总也感觉不到那点香味。
此时维克托所吸的雪茄,是之前斯大林同志给他的,据说,这些雪茄是哥斯达黎加人民先锋党的代表前来莫斯科时,作为礼物赠送给斯大林同志的。
一支雪茄只抽了两口,维克托便将它放到了一边,没办法,这种高档货他是真的享受不来,与其抽这玩意,他倒是宁可去抽那些劣质的马合烟了。
在维克托身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绿色封皮的文件,从封面上的字迹内容看,这是一份由外交人民委员会与芬兰停战代表团所签订的和平协议。是的,经过了半年多的协商之后,这份旨在恢复赫尔辛基与莫斯科之间和平的协议,终于弄出了最终版本,芬兰人从昨天开始,正式退出了这场持续将近三年的战争。
最终签订协议的时候,参与谈判的代表不仅仅有来自芬兰和苏联的代表,还有来自英国和美国的代表,相比起半年前,这一次的谈判中,英美代表对芬兰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了许多。
按照英美以及芬兰代表的说法,芬兰人在战争爆发前,也就是1939年到1940年间,立场是绝对中立的,至于后来芬兰的参战,则是因为1940年苏联对芬兰实施的侵略行动,随后,芬兰采取的进攻,只是为了夺回失地,因此,芬兰在这场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一个协同法西斯德国作战的协约国,而是一个为了收复失地而采取行动的正义国家。也正因为如此,芬兰军队在夺取了卡累利阿地区的失地之后,就进入了防御的状态,没有继续对苏联的领土实施进攻。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芬兰在过去近三年的战争中,扮演的并不是一个侵略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正义者的角色,其对苏联的进攻也不是为了配合德国人,而是完全为了芬兰人民的利益,应该对这场战争负责的是苏联人,而不是芬兰人。
毫无疑问,这种诡辩式的说法,是不可能赢得莫斯科的认同的,按照莫洛托夫的说法,芬兰人的行径即便不是为了配合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也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趁火打劫,与罪犯一同趁火打劫的人,同样也是罪犯,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这场谈判本身根本就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摆实力,换句话说,谈判的最终结果如何,看到不是谁占了更多的道理,而是要看谁的实力更加强大。用后世美国某人的一句话说,就是要从实力地位的角度出发来讨论这个问题。
所以,当沃尔霍夫方面军与列宁格勒方面军在列宁格勒外围地域,向德军发动全面反击,同时,卡累利阿方面军向芬兰防线做出进攻态势的时候,芬兰的代表终于在协议上签了字——芬兰人很清楚,如今他们所面对的苏联红军,已经不是1940年冬季战争时期的苏联红军了。如今的苏联红军更强大,技战术水平跟高,士兵的作战能力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更加成熟,在德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依靠芬兰人自身的力量,是没办法与联盟抗衡的。
而在德国人败绩明显的情况下,芬兰人便开始打求和的算盘,这件事本身也说明了他们所发动的战争,究竟是正义的收复失地,还是地地道道的趁火打劫了。
在这份最终签订的和平协议中,芬兰人不仅丢掉了超过八分之一的领土,还丢掉了其国内的第二大城市,维堡,另外,还需要向苏联赔偿超过3亿美元的战争赔款。除此之外,其常备军的数量以及武器装备的规模,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经此一役,芬兰可谓是元气大伤。
至于现在,作为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主席,维克托在芬兰问题上,主要关注着其国内政治的走向。
就情报部门所获得的情报显示,赫尔辛基目前的局势非常不稳定,身为总统的里斯托?吕蒂反对和平协议的签订,并认为主张和谈的曼纳海姆与巴锡基维已经背叛了芬兰和人民。但这个家伙的主张未能赢得多数派的支持,相反,立场现实的曼纳海姆与巴锡基维所代表的,才是真正的多数派。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里斯托?吕蒂将会在近期宣布辞职,这是芬兰大资产阶级右派与左派之间的媾和,也是为了赢得国际上的认可和支持。而取代吕蒂的,必然会是在芬兰享誉盛名的曼纳海姆,他将成为芬兰新一任的总统,至于总理的职务,现在还不好确定。
昨天,维克托去斯大林同志的办公室参加了一次简会,在此次会议上,斯大林同志对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的下一步工作做出了部分指示,要求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在芬兰更积极的展开活动,对芬兰的政局走向施加影响。
就目前来说,斯大林同志认为巴锡基维是已知的,曼纳海姆最好的接班人,他应该成为芬兰下一任的总理,因为通过过去一段时间的接触,包括外交人民委员会方面,都认为巴锡基维的立场是偏向莫斯科的,这是一位亲苏的芬兰政治人物。
但是作为重生者,维克托却是非常的清楚,巴锡基维在战后的芬兰,的确表现出了亲苏的立场,但这种亲苏的立场只是一种表象,在这份表象的背后所隐藏的,是巴锡基维彻头彻尾的反共产主义本质。必须实话实说的是,在二战之后,此人担任芬兰总理、总统的十几年时间里,芬兰政府表面上对苏联恭恭敬敬,甚至只要提到苏联,就会用类似“伟大的邻国”这种词汇,但在实质上,该国所奉行的,却是彻头彻尾的偏右路线。
不过,尽管维克托很了解巴锡基维及其政府所秉持的立场,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多说什么的,毕竟就像外交人民委员会所说的那样,在芬兰现有的政治人物中,既有一定声望,又在立场上偏向苏联的,也就只有巴锡基维这么一个人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芬兰的历史比较特殊,这个国家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还是属于俄罗斯帝国的,本身不具备独立的地位。而在十月革命之后,芬兰获得了独立,并得到了苏维埃俄国的承认,但在其内战中,左派势力被政府军击败,从而也导致芬兰的左翼运动没有发展起来。
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莫斯科要想在芬兰寻找偏左翼的代理人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斯大林同志希望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能够在芬兰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是希望能够在芬兰培养偏左翼的政治力量,而这时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实际上,随着苏军在正面战场上获得了绝对的优势,莫斯科在某些对外政策方面,也正在发生着明显的转变,其中一个很显眼的表现,就是对国际共运的支持力度问题。
在战争期间,因为反对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上升为联盟的首要矛盾,因此,莫斯科对国际共运的至此力度大为削弱,从战争爆发开始,莫斯科的立场,便是支持各国共产党与掌权的资产阶级政党合作,放弃暴力革命的方式,将主要的精力放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去。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立场,才导致了第三国际在去年的解散,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国际共运进入低潮期。
而随着苏军在对德战场上展开反攻,外交人民委员会开始主导对国际共运的新立场,这个新立场开始变的积极主动,尤其是在东欧、东南欧等地。此前,南美部分国家的左翼政党代表访问莫斯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另外,莫斯科对波兰人民军的支持,对希腊民族解放战线的支持,都是很显著的例子。
随着这种趋势的增强,维克托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觉得自己应该起草一份报告,将“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的概念提出来了,在他前世的历史中,这个组织虽然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且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其存续期间,对东欧地区的左翼力量的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样一个组织的成立,有助于拓展联盟的影响力,肯定会得到斯大林同志认可的。
当窗外的天色彻底暗下来的时候,簌簌而落的细碎雪花终于消失了,窗外华灯初上,林荫路上却是一道人影都看不见。
隔着玻璃窗,维克托看到瓦连卡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开到了楼下,这才转身朝门口的方向走去——今天晚上,他要陪马林科夫、贝利亚两位同志吃晚餐,去晚了显然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