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莫斯科被蒙蒙的细雨所笼罩。
进入四月底之后,莫斯科的气温就已经开始稳步回升,而在进入五月份之后,煦暖就成了这个城市的主旋律,同时,多雨的天气也正式到来。
在过去几年的战争中,不管是德国人还是红军,都被春季的多雨天气折磨的精疲力竭,就像维克托所遭遇的情况一样,在道路状况不好的地方,一场雨就能令整个机械化部队瘫痪掉,超过一尺半深的泥浆里,不仅能陷住吉普车,同样也能陷住坦克的履带。
克里姆林宫的军械库广场,维克托撑着一柄雨伞,与斯大林同志并肩走在一起。
雨伞的绝大部分都撑在斯大林同志的头顶上,他整个人几乎都淋在雨里,这会儿,身上的宝蓝色军装早就湿透了,就连头上的帽子也都湿了一多半。
斯大林同志的心情很不好,谢尔巴科夫同志的突然去世,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它真正体现出了生命究竟有多么的脆弱。
维克托在一个小时前刚刚回到莫斯科,他甚至都没来得及回一趟住所,便第一时间赶到了克里姆林宫,结果,正好遇上斯大林同志从办公室里出来,说是要出来散散步。
原本,撑伞的工作应该是由波斯克列贝舍夫同志来负责的,但斯大林同志却点了维克托的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想着趁机了解一下东普鲁士的情况。
此前,维克托已经将东普鲁士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一下,主要是那里的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被打散的德军星散各地,给当地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另外,因为战争的缘故,东普鲁士地区的难民太多了,而军事管理委员会手中可以调配的资源却少得可怜,那些难民们缺少可以拿来果腹的口粮,饥饿威胁着所有人的生命,同时,也威胁着东普鲁士占领区内的社会稳定。
说实话,维克托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援助的,至少是得到一些可以用来救济的粮食。在东普鲁士地区,那些失去了国家庇护的德意志人已经足够老实了,他们整日惶惶不安,但若是让他们整天饿着肚子,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他们的安分恐怕也不会持续太久。
另外,在东普鲁士,除了德意志人之外,还有大量其他民族的平民,他们也需要吃的,否则的话,同样也会闹事。
作为当下东普鲁士地区的负责人,维克托当然希望手中的物资能够尽可能多一些,同时呢,能够少饿死一些人,甚至是尽可能多填饱一些人的肚子,毕竟那有利于地区的社会稳定。
他在斯大林同志面前提出这些困难,就是希望能够莫斯科多少帮他解决一些物资的缺口,但他说了半天,斯大林同志却是始终没有开口,很显然,他的这个愿望破产了。
当然,维克托也知道莫斯科如今的主流观点是什么。当年德国人入侵联盟的时候,打着解放这个、解放那个的名头,却是到处烧杀抢掠,而现如今呢,苏军挺进东普鲁士也好,挺进德国本土也罢,都不是去解放什么人、拯救什么人的,数以百万计的苏联红军,是为了消灭法西斯、惩罚战争罪犯而去的,而那些到现在都坚信“德意志不会失败,领袖不会抛弃他们”的德意志人,显然也属于战争罪犯的范畴,联盟没有义务用紧缺的物资去拯救他们。
没能从斯大林同志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维克托多少有些失望,不过他很快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话题转到了他在东普鲁士推行“苏联化”政策的各种举措上。
“此前我与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协商过,”又将手中的雨伞朝斯大林同志那边靠了靠,维克托朝着甬路的方向看了一眼,接着说道,“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尽可能在通往泽姆兰等地的港口方向,留出了允许德国人通行的狭窄通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些通道将允许德国平民继续通行。”
在甬路的方向,穿着一件灰色风衣,带着宽沿礼帽的日丹诺夫同志,正在朝这边走过来,他的胳膊上已经戴了黑箍,看样子,应该是过来邀请斯大林同志去出席葬礼的。
“除此之外,军事管理委员会计划在埃尔宾、缪尓豪森、诺伊豪森等地,设立专门的德意志人保留区,”装作没看到正走过来的日丹诺夫,维克托接着说道,“在战争结束之后,将东普鲁士地区仍旧留下来的德意志人,都集中到这些保留区去居住,然后再逐渐的向外迁移。”
斯大林同志终于有了表态,他点点头,赞许道:“设立德意志人保留区的这个想法很好,但必须注意的一点是,考虑到国际舆论的问题,这个保留区的建立必须隐蔽化。”
“我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维克托立刻接口说道,“我的意见是,以东普鲁士地区频发针对德意志人的报复性暴力冲突为由,建立德意志人保护区,这样的话,也可以为后续的民族迁移做好铺垫。”
斯大林同志没有说话,但是却点了点头,很明显,他是认同了维克托的提议。
“除此之外,我还有几项建议,”维克托转口说道,“包括在东普鲁士地区,拆掉所有以德意志风格为主的建筑,包括教堂、政府机构、民居等等;去除所有城市、林地、乃至于街道等等,一切带有德语发音的地名,代之以俄文发音的地名;关闭所有的德语学校,取消德文书籍的流通等等。”
语气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更多的建议,我准备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国防人民委员部。”
此时,日丹诺夫也正好走到近前,斯大林同志已经看到了他,并停下了脚步。
“报告就不用提交了,”斯大林同志说道,“你的能力委员部的同志们是信任的,现在,你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尽可能抓紧时间,还有一点,就是要端正立场。”
端正立场?
斯大林同志最后的一句话,显然是表明了他对维克托的某些不满,而这个不满,就是因为他一开始所提出的那个建议,那个明显对东普鲁士德意志人抱有同情心理的建议。
没错,作为一名苏联人,在经过了数年残酷的战争之后,不管是谁,只要对德国人抱有同情心理,肯定就是立场有问题了,这就像是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就有人对日本人抱有同情心理是一样的。
而实事求是的说,维克托本身的立场和民族观,也确实是有问题的,毕竟他是重生而来的,从内心深处而言,他对德国人的仇视并不纯粹,至少没有一个正派的苏联人那么纯粹。
斯大林同志最后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倒是真的给了维克托一个警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那种无聊的同情心,的确是很不合理的,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放在他刚刚重生的那个时期里,这份该死的同情心很可能就会要了他的命。
“都准备好了吗?”不过,斯大林同志显然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的关注,他只是稍稍提点了维克托一句,便将注意力转到了日丹诺夫的身上。
“已经准备好了,”日丹诺夫同志走到斯大林同志身边,先朝维克托点了点头,这才说道,“稍后的仪式,将由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同志来主持。”
所谓的仪式,应该就是谢尔巴科夫葬礼的仪式,按照葬礼的安排,谢尔巴科夫将会被葬在红场的宫墙下,稍后在列宁墓前会有一个葬礼的仪式。
听到日丹诺夫同志口中说出的名字,也就是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波克洛夫斯基,维克托先是懵了一会,他首先想到的是杜甫仁科,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杜甫仁科,联盟颇具名气的一个导演。
但是随后他就意识到不对,让一个导演来主持谢尔巴科夫同志的葬礼,哪怕对方是个知名导演,肯定也是不够格的啊。
不过,他很快又想起一个人来,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波克洛夫斯基中将,此人是谢尔巴科夫同志的密友,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去年,波克洛夫斯基在西方面军给索科洛夫斯基当参谋长,结果,西方面军在奥廖尔吃了大败仗,整个方面军司令部都吃了瓜落,索科洛夫斯基的司令员职务都被撤销了,而波克洛夫斯基这个总参谋长却是毫发无损。
最主要的是,在调查战败责任的时候,总参谋部给波克洛夫斯基下的评语,是“不称职”、“逃避责任,毫无决策”,另外,在军事情报工作上做的非常糟糕,未能给方面军决策者提供任何帮助。
面对总参谋部这样的评语,波克洛夫斯基都能逃避追责,虽然此后失去了再上一线指挥战斗的机会,可总归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当时的谢尔巴科夫帮了他的忙。
进入四月底之后,莫斯科的气温就已经开始稳步回升,而在进入五月份之后,煦暖就成了这个城市的主旋律,同时,多雨的天气也正式到来。
在过去几年的战争中,不管是德国人还是红军,都被春季的多雨天气折磨的精疲力竭,就像维克托所遭遇的情况一样,在道路状况不好的地方,一场雨就能令整个机械化部队瘫痪掉,超过一尺半深的泥浆里,不仅能陷住吉普车,同样也能陷住坦克的履带。
克里姆林宫的军械库广场,维克托撑着一柄雨伞,与斯大林同志并肩走在一起。
雨伞的绝大部分都撑在斯大林同志的头顶上,他整个人几乎都淋在雨里,这会儿,身上的宝蓝色军装早就湿透了,就连头上的帽子也都湿了一多半。
斯大林同志的心情很不好,谢尔巴科夫同志的突然去世,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它真正体现出了生命究竟有多么的脆弱。
维克托在一个小时前刚刚回到莫斯科,他甚至都没来得及回一趟住所,便第一时间赶到了克里姆林宫,结果,正好遇上斯大林同志从办公室里出来,说是要出来散散步。
原本,撑伞的工作应该是由波斯克列贝舍夫同志来负责的,但斯大林同志却点了维克托的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想着趁机了解一下东普鲁士的情况。
此前,维克托已经将东普鲁士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一下,主要是那里的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被打散的德军星散各地,给当地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另外,因为战争的缘故,东普鲁士地区的难民太多了,而军事管理委员会手中可以调配的资源却少得可怜,那些难民们缺少可以拿来果腹的口粮,饥饿威胁着所有人的生命,同时,也威胁着东普鲁士占领区内的社会稳定。
说实话,维克托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援助的,至少是得到一些可以用来救济的粮食。在东普鲁士地区,那些失去了国家庇护的德意志人已经足够老实了,他们整日惶惶不安,但若是让他们整天饿着肚子,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他们的安分恐怕也不会持续太久。
另外,在东普鲁士,除了德意志人之外,还有大量其他民族的平民,他们也需要吃的,否则的话,同样也会闹事。
作为当下东普鲁士地区的负责人,维克托当然希望手中的物资能够尽可能多一些,同时呢,能够少饿死一些人,甚至是尽可能多填饱一些人的肚子,毕竟那有利于地区的社会稳定。
他在斯大林同志面前提出这些困难,就是希望能够莫斯科多少帮他解决一些物资的缺口,但他说了半天,斯大林同志却是始终没有开口,很显然,他的这个愿望破产了。
当然,维克托也知道莫斯科如今的主流观点是什么。当年德国人入侵联盟的时候,打着解放这个、解放那个的名头,却是到处烧杀抢掠,而现如今呢,苏军挺进东普鲁士也好,挺进德国本土也罢,都不是去解放什么人、拯救什么人的,数以百万计的苏联红军,是为了消灭法西斯、惩罚战争罪犯而去的,而那些到现在都坚信“德意志不会失败,领袖不会抛弃他们”的德意志人,显然也属于战争罪犯的范畴,联盟没有义务用紧缺的物资去拯救他们。
没能从斯大林同志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维克托多少有些失望,不过他很快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话题转到了他在东普鲁士推行“苏联化”政策的各种举措上。
“此前我与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协商过,”又将手中的雨伞朝斯大林同志那边靠了靠,维克托朝着甬路的方向看了一眼,接着说道,“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尽可能在通往泽姆兰等地的港口方向,留出了允许德国人通行的狭窄通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些通道将允许德国平民继续通行。”
在甬路的方向,穿着一件灰色风衣,带着宽沿礼帽的日丹诺夫同志,正在朝这边走过来,他的胳膊上已经戴了黑箍,看样子,应该是过来邀请斯大林同志去出席葬礼的。
“除此之外,军事管理委员会计划在埃尔宾、缪尓豪森、诺伊豪森等地,设立专门的德意志人保留区,”装作没看到正走过来的日丹诺夫,维克托接着说道,“在战争结束之后,将东普鲁士地区仍旧留下来的德意志人,都集中到这些保留区去居住,然后再逐渐的向外迁移。”
斯大林同志终于有了表态,他点点头,赞许道:“设立德意志人保留区的这个想法很好,但必须注意的一点是,考虑到国际舆论的问题,这个保留区的建立必须隐蔽化。”
“我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维克托立刻接口说道,“我的意见是,以东普鲁士地区频发针对德意志人的报复性暴力冲突为由,建立德意志人保护区,这样的话,也可以为后续的民族迁移做好铺垫。”
斯大林同志没有说话,但是却点了点头,很明显,他是认同了维克托的提议。
“除此之外,我还有几项建议,”维克托转口说道,“包括在东普鲁士地区,拆掉所有以德意志风格为主的建筑,包括教堂、政府机构、民居等等;去除所有城市、林地、乃至于街道等等,一切带有德语发音的地名,代之以俄文发音的地名;关闭所有的德语学校,取消德文书籍的流通等等。”
语气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更多的建议,我准备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国防人民委员部。”
此时,日丹诺夫也正好走到近前,斯大林同志已经看到了他,并停下了脚步。
“报告就不用提交了,”斯大林同志说道,“你的能力委员部的同志们是信任的,现在,你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尽可能抓紧时间,还有一点,就是要端正立场。”
端正立场?
斯大林同志最后的一句话,显然是表明了他对维克托的某些不满,而这个不满,就是因为他一开始所提出的那个建议,那个明显对东普鲁士德意志人抱有同情心理的建议。
没错,作为一名苏联人,在经过了数年残酷的战争之后,不管是谁,只要对德国人抱有同情心理,肯定就是立场有问题了,这就像是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就有人对日本人抱有同情心理是一样的。
而实事求是的说,维克托本身的立场和民族观,也确实是有问题的,毕竟他是重生而来的,从内心深处而言,他对德国人的仇视并不纯粹,至少没有一个正派的苏联人那么纯粹。
斯大林同志最后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倒是真的给了维克托一个警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那种无聊的同情心,的确是很不合理的,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放在他刚刚重生的那个时期里,这份该死的同情心很可能就会要了他的命。
“都准备好了吗?”不过,斯大林同志显然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的关注,他只是稍稍提点了维克托一句,便将注意力转到了日丹诺夫的身上。
“已经准备好了,”日丹诺夫同志走到斯大林同志身边,先朝维克托点了点头,这才说道,“稍后的仪式,将由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同志来主持。”
所谓的仪式,应该就是谢尔巴科夫葬礼的仪式,按照葬礼的安排,谢尔巴科夫将会被葬在红场的宫墙下,稍后在列宁墓前会有一个葬礼的仪式。
听到日丹诺夫同志口中说出的名字,也就是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波克洛夫斯基,维克托先是懵了一会,他首先想到的是杜甫仁科,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杜甫仁科,联盟颇具名气的一个导演。
但是随后他就意识到不对,让一个导演来主持谢尔巴科夫同志的葬礼,哪怕对方是个知名导演,肯定也是不够格的啊。
不过,他很快又想起一个人来,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波克洛夫斯基中将,此人是谢尔巴科夫同志的密友,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去年,波克洛夫斯基在西方面军给索科洛夫斯基当参谋长,结果,西方面军在奥廖尔吃了大败仗,整个方面军司令部都吃了瓜落,索科洛夫斯基的司令员职务都被撤销了,而波克洛夫斯基这个总参谋长却是毫发无损。
最主要的是,在调查战败责任的时候,总参谋部给波克洛夫斯基下的评语,是“不称职”、“逃避责任,毫无决策”,另外,在军事情报工作上做的非常糟糕,未能给方面军决策者提供任何帮助。
面对总参谋部这样的评语,波克洛夫斯基都能逃避追责,虽然此后失去了再上一线指挥战斗的机会,可总归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当时的谢尔巴科夫帮了他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