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就是心学?
陆氏心学再次出现了扛鼎人物?
在场的程朱大儒看着眼前的王绅,陷入了震惊当中,神情逐渐变得凝重。
因为,事情若真是如此,那就变得有些棘手了!
新学若当真是那陆氏心学,那它可并非是什么歪理邪说,而是实打实的儒学分支,这是当年朱子都亲口承诺的事情!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为历代儒者推崇,最早可推溯自孟圣,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子的理学分庭抗礼。
而亚圣的《孟子》则是心学的起点,陆氏心学的很多理论基础便来自于此书,称孟子为心学始祖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心学不是歪理邪说,与程朱理学相比,不过只有正宗旁支之区别罢了。
换而言之,这燕京新学原本就是儒学门派,与程朱理学同根同源,方孝孺等人试图以新学无根基立足,无端歪理攻击新学,自此便没了这个可能!
毕竟老祖宗亚圣孟子创立的儒学门派,他们这些程朱儒生,算上朱夫子这位万世之师在内,也不够孟子这位亚圣打得!
谁敢质疑心学是歪理邪说,那才是真正的离经叛道,欺师灭祖!
一时之间,全场皆寂,唯有王绅始终宣讲着新学理念。
此刻坐与对面的程朱大儒刘崧可以说是后悔到了极点,哪里会想到这新学背景如此深厚,竟是源自陆氏心学,他根本不敢如同设想那般抨击其为异端邪说。
这也就代表着,此次论道,新学已经成功了一半!
披着陆氏心学这层外衣,燕京新学就算是在大明士林站稳了跟脚,接下来的论道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昔年鹅湖之会与南康之会,朱夫子与那陆九渊多次论道,谁也不能说服谁,最终也没有争论出个什么一致的观点,双方依旧各自宣扬着自身理念教义,论道徒劳无功。
百余年后的今天,理学与心学再次于此论道,难道就能争辩出个结果吗?
呵,这场学术斗争,自此将会再次拉开帷幕!
雅间之中,朱雄英听着王绅宣扬“知行合一”的圣人之道,那些个程朱大儒老学究竟没有反驳,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看来陆氏心学这层外衣,还是挺有用的嘛!
所谓论道,不过是为了向天下士林证明燕京新学的身份,给它穿上这层外衣罢了。
一群老学究在这儿斗嘴皮子,能论出个什么东西来?
对于这些一辈子皓首穷经读程朱、拜程朱的老学究,难道还能指望他们接受新学,认可新学的观点?
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已经算是废了,不会因为新学就改变一生钻研的诗书经义,故而新学的目标还是那些年轻士子,尚未受程朱毒害日久,还有抢救的机会。
披着这层心学外衣,王绅在这之后可以堂而皇之地推行新学思想,程朱门徒只能与其辩论观点,而不能抨击它的儒学身份,这便足矣。
同样都是儒学门派,不过是谁占主导地位罢了。
程朱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而今朱雄英这位大明天子,自然而然只会支持新学。
至于新学是不是心学?
嗯,朱某人在里面加了点东西,去芜存菁后的成果。
此刻场中,方孝孺等人早已经是面色大变,略显慌张地同王绅辩论了起来,似乎阻止他继续宣扬心学教义。
方孝孺抓住王绅言语之中的疏漏,有力抨击道:“王仲缙,格物致知乃是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真正的圣人之道,你竟然不认同?”
这个问题是一个陷阱,方孝孺故意挖好了坑让王绅往里面跳。
当着天下儒生的面儿,竟然敢说出不认同“格物致知”这一儒学基本纲领,那可真是自己寻死了。
王绅闻言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不认同,仲缙曾根据朱夫子所说,格了六天六夜的竹子,也没格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仲缙不认同朱夫子对‘格物致知’的理解!”
没有上当!
方孝孺闻言心中一凛,颇为有些失望。
这个王仲缙,比之昔年同窗之时还要精明难缠,转口便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未中自己的言语陷阱。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裏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格者,极至之谓。如‘格于文祖’之格,言穷之而至其极也。”
方孝孺不愧是程朱大儒,士绅领袖,引经据典张口就来的本事,算是彻底拉满了技能点,引得程朱门徒纷纷叫好。
通过观察事物,却研究万物之理,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但错就错在这句话太空泛了,属于人尽皆知的大道理,造成现实当中很少有人会去主动践行。
王绅格竹子,还是在朱雄英的点拨之下,其余人等,更是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从未按照朱夫子的理论去实践。
自程朱昌盛开始,天下读书人大多成了功名利禄之徒,有那个闲暇时间,还不如多背几篇经义文章,为科举大考做足准备,何人会傻乎乎地对着竹子格个几天几夜?
低头去做,便会发现问题,但程朱儒生从未低头。
“仲缙完完全全按照朱夫子理论去格过竹子,不知希古兄可曾有过类似经历?格过万物?”
“未曾!”
“希古兄不曾按照朱夫子所说格物致知,那如何做到正心诚意,如何做到修身齐家,如何做到治国平天下?”
面对王绅的步步紧逼,方孝孺再次陷入了沉默。
他的确没有格过万物,毕竟正常人都不会对着竹子观察个几天几夜,但诚如王绅所说,连前两目都未曾做好,他有什么资格自称做好了后六目?
“程朱教人格物而后致知,以寻求圣人之道,毕竟程朱讲圣人之道就在自然之理当中,通过格物之道便可参悟,那么希古兄未曾格物,如何致知?如何参悟圣人之道?”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谁都没有想到,这位新学魁首,竟然动用程朱言论,将方孝孺这位程朱大儒驳得无言以对。
但偏偏还真不是方孝孺太弱了,换个人上去只怕比他还要不堪。
那么,就只能证明,程朱……有误!
陆氏心学再次出现了扛鼎人物?
在场的程朱大儒看着眼前的王绅,陷入了震惊当中,神情逐渐变得凝重。
因为,事情若真是如此,那就变得有些棘手了!
新学若当真是那陆氏心学,那它可并非是什么歪理邪说,而是实打实的儒学分支,这是当年朱子都亲口承诺的事情!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为历代儒者推崇,最早可推溯自孟圣,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子的理学分庭抗礼。
而亚圣的《孟子》则是心学的起点,陆氏心学的很多理论基础便来自于此书,称孟子为心学始祖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心学不是歪理邪说,与程朱理学相比,不过只有正宗旁支之区别罢了。
换而言之,这燕京新学原本就是儒学门派,与程朱理学同根同源,方孝孺等人试图以新学无根基立足,无端歪理攻击新学,自此便没了这个可能!
毕竟老祖宗亚圣孟子创立的儒学门派,他们这些程朱儒生,算上朱夫子这位万世之师在内,也不够孟子这位亚圣打得!
谁敢质疑心学是歪理邪说,那才是真正的离经叛道,欺师灭祖!
一时之间,全场皆寂,唯有王绅始终宣讲着新学理念。
此刻坐与对面的程朱大儒刘崧可以说是后悔到了极点,哪里会想到这新学背景如此深厚,竟是源自陆氏心学,他根本不敢如同设想那般抨击其为异端邪说。
这也就代表着,此次论道,新学已经成功了一半!
披着陆氏心学这层外衣,燕京新学就算是在大明士林站稳了跟脚,接下来的论道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昔年鹅湖之会与南康之会,朱夫子与那陆九渊多次论道,谁也不能说服谁,最终也没有争论出个什么一致的观点,双方依旧各自宣扬着自身理念教义,论道徒劳无功。
百余年后的今天,理学与心学再次于此论道,难道就能争辩出个结果吗?
呵,这场学术斗争,自此将会再次拉开帷幕!
雅间之中,朱雄英听着王绅宣扬“知行合一”的圣人之道,那些个程朱大儒老学究竟没有反驳,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看来陆氏心学这层外衣,还是挺有用的嘛!
所谓论道,不过是为了向天下士林证明燕京新学的身份,给它穿上这层外衣罢了。
一群老学究在这儿斗嘴皮子,能论出个什么东西来?
对于这些一辈子皓首穷经读程朱、拜程朱的老学究,难道还能指望他们接受新学,认可新学的观点?
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已经算是废了,不会因为新学就改变一生钻研的诗书经义,故而新学的目标还是那些年轻士子,尚未受程朱毒害日久,还有抢救的机会。
披着这层心学外衣,王绅在这之后可以堂而皇之地推行新学思想,程朱门徒只能与其辩论观点,而不能抨击它的儒学身份,这便足矣。
同样都是儒学门派,不过是谁占主导地位罢了。
程朱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而今朱雄英这位大明天子,自然而然只会支持新学。
至于新学是不是心学?
嗯,朱某人在里面加了点东西,去芜存菁后的成果。
此刻场中,方孝孺等人早已经是面色大变,略显慌张地同王绅辩论了起来,似乎阻止他继续宣扬心学教义。
方孝孺抓住王绅言语之中的疏漏,有力抨击道:“王仲缙,格物致知乃是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真正的圣人之道,你竟然不认同?”
这个问题是一个陷阱,方孝孺故意挖好了坑让王绅往里面跳。
当着天下儒生的面儿,竟然敢说出不认同“格物致知”这一儒学基本纲领,那可真是自己寻死了。
王绅闻言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不认同,仲缙曾根据朱夫子所说,格了六天六夜的竹子,也没格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仲缙不认同朱夫子对‘格物致知’的理解!”
没有上当!
方孝孺闻言心中一凛,颇为有些失望。
这个王仲缙,比之昔年同窗之时还要精明难缠,转口便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未中自己的言语陷阱。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裏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格者,极至之谓。如‘格于文祖’之格,言穷之而至其极也。”
方孝孺不愧是程朱大儒,士绅领袖,引经据典张口就来的本事,算是彻底拉满了技能点,引得程朱门徒纷纷叫好。
通过观察事物,却研究万物之理,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但错就错在这句话太空泛了,属于人尽皆知的大道理,造成现实当中很少有人会去主动践行。
王绅格竹子,还是在朱雄英的点拨之下,其余人等,更是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从未按照朱夫子的理论去实践。
自程朱昌盛开始,天下读书人大多成了功名利禄之徒,有那个闲暇时间,还不如多背几篇经义文章,为科举大考做足准备,何人会傻乎乎地对着竹子格个几天几夜?
低头去做,便会发现问题,但程朱儒生从未低头。
“仲缙完完全全按照朱夫子理论去格过竹子,不知希古兄可曾有过类似经历?格过万物?”
“未曾!”
“希古兄不曾按照朱夫子所说格物致知,那如何做到正心诚意,如何做到修身齐家,如何做到治国平天下?”
面对王绅的步步紧逼,方孝孺再次陷入了沉默。
他的确没有格过万物,毕竟正常人都不会对着竹子观察个几天几夜,但诚如王绅所说,连前两目都未曾做好,他有什么资格自称做好了后六目?
“程朱教人格物而后致知,以寻求圣人之道,毕竟程朱讲圣人之道就在自然之理当中,通过格物之道便可参悟,那么希古兄未曾格物,如何致知?如何参悟圣人之道?”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谁都没有想到,这位新学魁首,竟然动用程朱言论,将方孝孺这位程朱大儒驳得无言以对。
但偏偏还真不是方孝孺太弱了,换个人上去只怕比他还要不堪。
那么,就只能证明,程朱……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