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韦政没有阴奉阳违,不多一会儿工夫,那吏员拿来所有档案,放在宁兰君面前。
宁兰君站起身:“那属下就告辞了。”
“宁大人请便。”黄韦政礼节性的送客。
人走了,黄韦政立即喊道:“来人,备轿。”
……
宁兰君拿着资料档案回到听雨楼,休息了一会儿,开始翻阅那些档案。
从头看了一遍,已经被处理过的档案,收获自然不大。
根据档案记载,两个月前,泰和县境内暴雨连下八天,洪水泛滥,造成山洪,长明村被淹没,村里所有人尽数失踪。
失踪的人,自然被归类为被洪水冲走。
很显然,这全都是说辞,长明村的人是被屠杀的。
这长明村到底发生了什么?
宁兰君想了一会,看来有必要再回到现场查看。
宁兰君带着十几个青衣使,回到长明村山谷里的案发现场。
整个现场,已经打理完毕。
初步勘察,这些人是被杀了之后,整体运到山谷里埋葬的。
“除了一堆白骨,似乎什么都没有。”李长庚挺失望。
“堂主,你在这里继续调查,我去一趟泰和县衙。”
“你去吧,这里我会处理完毕的。”
宁兰君翻身上马,带着人去了泰和县县衙。
县令张泰诚惶诚恐,天火之案这么重大的案子,怎么可能牵扯到他这小小的芝麻官。
张泰擦着脸上的汗,小心翼翼的道:“大人,下官该说的都说了。“
“我还没开口问,你说什么了?”
“哦。”张泰尴尬的一笑:“那是,大人随便问,下官知无不言。”
“中午了,张大人不请我这小小的青衣使吃顿饭吗?”
脸色微变的县令张泰,完全懵逼了,不明白这个前些日子还是小小青衣使的年轻人,怎的就成了奉旨办差的要员,如今仅仅是上门吃顿饭?
张泰一脸干笑:“瞧我这记性,宁大人请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准备。”
张泰走了,宁兰君喊来在门外等候的十几个青衣使:“写一张听雨楼的告示,张贴在县衙大门外。内容是悬赏寻找长明村的知情者。”
一个青衣使道:“我马上去办。”
宁兰君又对另外两人道:“你们两人留在大门外等候,碰到愿意提供消息的人,要说明情况,让他们大胆提供信息。”
“是。”两人领命走了。
抄家的知府灭门的县令,如此世道,就算赏金够多,也没人敢站出来说真实情况。
宁兰君如此,也是所有办法都试一试,总有能用的。
剩下的六七个人,也有任务:“为了防止一张告示可能效果不大,让真正知情的人不敢前来,你们在这长丰县调查一番,寻找长明村之人,或者知情者。”
六七个人走了,屋中就剩下宁兰君一人。
还没到吃饭的时候,门外有人嚷嚷,说话声音很大。
张泰走了进来:“宁大人,实在抱歉,搅扰了你的雅兴。”
“既然已经被打扰了,那便出去看看谁在喊冤。”
“宁大人……”张泰一路追出去,脸上的表情比哭还难看。
大门打开,有七八个人在击鼓鸣冤,看到有人出来,不是县令张泰,而是个年轻人,没理会。
直到,县令张泰随后赶到。
那些人立即跪地:“大人,请为草民做主啊。”
“本官今日要事在身,你等明日再来,本官定会秉公办理。”一脸威严的张泰摆出了县令的架势。
带头的老汉跪地磕头:“大人,此事已经拖了一月有余,烦请大人给个准话。”
“大胆草民,别不识好歹!”县令张泰一声暴喝。
旁边的宁兰君略带嘲讽的说:“张大人,平日里是如此办案的吗?”
张泰脸色巨变,听雨楼有监察百官之权,如今又是这位手握圣旨办案的青衣使,县令张泰哪敢怠慢:“宁大人,今日确实公务繁忙……”
如此说辞,宁兰君直接略过:“诸位父老,在下乃是听雨楼青衣使,今日此来,实为奉旨办案,尔等有何冤屈,张大人自会酌情处理。”
几人似乎看到了希望,跪向宁兰君:“请大人为小民做主。”
“诸位大可放心。”那位张贴好告示的青衣使,走过来道:“这位宁大人,奉旨办案,你们不知道宁大人,或许知道那句传遍天下的诗句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便出在这位宁大人之手。宁大人一身浩然之气,可昭日月,小小冤屈何足道哉。”
宁兰君看向那位青衣使,心里不免诧异。
此人倒是心思缜密,懂得揣摩人心。
宁兰君站出来,并不是要多管闲事,或者为民伸冤,天下那么多冤屈,他一个宁兰君伸的完吗?
他站出来,是为了表明身份,让更多因为害怕而不敢站出来的知情者,前来县衙说出所知之事。
自从那首诗从金华县传遍整个大夏王朝,天下皆知,金华县之事,连同着宁兰君的名字,成了一个传说,一个不畏强权,一腔正义的顶天立地之人。
三人成虎,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说书的手艺人,街头巷尾的聊天高手,不断的演绎,无数种版本,无数种关于宁兰君的传说,早已不胜枚举。
如今宁兰君来到这泰和县,消息传了出去,那些知情者会更有信心。
告示,明察暗访,再加上自己表明身份,三路出击,宁兰君不信找不到一个知情者。
心思被人猜了出来,宁兰君面色不改。
跪在地上的人齐声高呼青天大老爷。
如此阵势,骑虎难下的县令张泰,只能马上升堂断案。
至于这位县令,怎么断的案子,宁兰君不得而知。
不过一个时辰之后,那些人离开县衙的时候,心情都很好,看来这位张县令这次不糊涂了。
饭好了,饭桌上,张县令劝酒夹菜,忙的不亦乐乎。
挺饿的宁兰君吃饱喝足,对县令张泰道:“张大人,我要泰和县所有土地买卖资料,越详细越好。”
没有二话的张县令,脸上红扑扑的,满嘴酒气的答应着:“宁大人,你稍等。”酒足饭饱的张县令走了出去。
宁兰君站起身:“那属下就告辞了。”
“宁大人请便。”黄韦政礼节性的送客。
人走了,黄韦政立即喊道:“来人,备轿。”
……
宁兰君拿着资料档案回到听雨楼,休息了一会儿,开始翻阅那些档案。
从头看了一遍,已经被处理过的档案,收获自然不大。
根据档案记载,两个月前,泰和县境内暴雨连下八天,洪水泛滥,造成山洪,长明村被淹没,村里所有人尽数失踪。
失踪的人,自然被归类为被洪水冲走。
很显然,这全都是说辞,长明村的人是被屠杀的。
这长明村到底发生了什么?
宁兰君想了一会,看来有必要再回到现场查看。
宁兰君带着十几个青衣使,回到长明村山谷里的案发现场。
整个现场,已经打理完毕。
初步勘察,这些人是被杀了之后,整体运到山谷里埋葬的。
“除了一堆白骨,似乎什么都没有。”李长庚挺失望。
“堂主,你在这里继续调查,我去一趟泰和县衙。”
“你去吧,这里我会处理完毕的。”
宁兰君翻身上马,带着人去了泰和县县衙。
县令张泰诚惶诚恐,天火之案这么重大的案子,怎么可能牵扯到他这小小的芝麻官。
张泰擦着脸上的汗,小心翼翼的道:“大人,下官该说的都说了。“
“我还没开口问,你说什么了?”
“哦。”张泰尴尬的一笑:“那是,大人随便问,下官知无不言。”
“中午了,张大人不请我这小小的青衣使吃顿饭吗?”
脸色微变的县令张泰,完全懵逼了,不明白这个前些日子还是小小青衣使的年轻人,怎的就成了奉旨办差的要员,如今仅仅是上门吃顿饭?
张泰一脸干笑:“瞧我这记性,宁大人请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准备。”
张泰走了,宁兰君喊来在门外等候的十几个青衣使:“写一张听雨楼的告示,张贴在县衙大门外。内容是悬赏寻找长明村的知情者。”
一个青衣使道:“我马上去办。”
宁兰君又对另外两人道:“你们两人留在大门外等候,碰到愿意提供消息的人,要说明情况,让他们大胆提供信息。”
“是。”两人领命走了。
抄家的知府灭门的县令,如此世道,就算赏金够多,也没人敢站出来说真实情况。
宁兰君如此,也是所有办法都试一试,总有能用的。
剩下的六七个人,也有任务:“为了防止一张告示可能效果不大,让真正知情的人不敢前来,你们在这长丰县调查一番,寻找长明村之人,或者知情者。”
六七个人走了,屋中就剩下宁兰君一人。
还没到吃饭的时候,门外有人嚷嚷,说话声音很大。
张泰走了进来:“宁大人,实在抱歉,搅扰了你的雅兴。”
“既然已经被打扰了,那便出去看看谁在喊冤。”
“宁大人……”张泰一路追出去,脸上的表情比哭还难看。
大门打开,有七八个人在击鼓鸣冤,看到有人出来,不是县令张泰,而是个年轻人,没理会。
直到,县令张泰随后赶到。
那些人立即跪地:“大人,请为草民做主啊。”
“本官今日要事在身,你等明日再来,本官定会秉公办理。”一脸威严的张泰摆出了县令的架势。
带头的老汉跪地磕头:“大人,此事已经拖了一月有余,烦请大人给个准话。”
“大胆草民,别不识好歹!”县令张泰一声暴喝。
旁边的宁兰君略带嘲讽的说:“张大人,平日里是如此办案的吗?”
张泰脸色巨变,听雨楼有监察百官之权,如今又是这位手握圣旨办案的青衣使,县令张泰哪敢怠慢:“宁大人,今日确实公务繁忙……”
如此说辞,宁兰君直接略过:“诸位父老,在下乃是听雨楼青衣使,今日此来,实为奉旨办案,尔等有何冤屈,张大人自会酌情处理。”
几人似乎看到了希望,跪向宁兰君:“请大人为小民做主。”
“诸位大可放心。”那位张贴好告示的青衣使,走过来道:“这位宁大人,奉旨办案,你们不知道宁大人,或许知道那句传遍天下的诗句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便出在这位宁大人之手。宁大人一身浩然之气,可昭日月,小小冤屈何足道哉。”
宁兰君看向那位青衣使,心里不免诧异。
此人倒是心思缜密,懂得揣摩人心。
宁兰君站出来,并不是要多管闲事,或者为民伸冤,天下那么多冤屈,他一个宁兰君伸的完吗?
他站出来,是为了表明身份,让更多因为害怕而不敢站出来的知情者,前来县衙说出所知之事。
自从那首诗从金华县传遍整个大夏王朝,天下皆知,金华县之事,连同着宁兰君的名字,成了一个传说,一个不畏强权,一腔正义的顶天立地之人。
三人成虎,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说书的手艺人,街头巷尾的聊天高手,不断的演绎,无数种版本,无数种关于宁兰君的传说,早已不胜枚举。
如今宁兰君来到这泰和县,消息传了出去,那些知情者会更有信心。
告示,明察暗访,再加上自己表明身份,三路出击,宁兰君不信找不到一个知情者。
心思被人猜了出来,宁兰君面色不改。
跪在地上的人齐声高呼青天大老爷。
如此阵势,骑虎难下的县令张泰,只能马上升堂断案。
至于这位县令,怎么断的案子,宁兰君不得而知。
不过一个时辰之后,那些人离开县衙的时候,心情都很好,看来这位张县令这次不糊涂了。
饭好了,饭桌上,张县令劝酒夹菜,忙的不亦乐乎。
挺饿的宁兰君吃饱喝足,对县令张泰道:“张大人,我要泰和县所有土地买卖资料,越详细越好。”
没有二话的张县令,脸上红扑扑的,满嘴酒气的答应着:“宁大人,你稍等。”酒足饭饱的张县令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