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此疑问,宁兰君不意外。
江山一梦和儒圣有关,儒家人自然想知道其中的缘由。
宁兰君只简单的透漏了一点信息:“去泾源县的那天,在半路上碰到个老头,他送我一支竹箫,说了些莫名其妙的话,说我能解决不死人。我半信半疑,赶回永安城,试了下,哪成想说的是真的。事后我再去找那个老头的时候,已经人去楼空。”
有些话还不适合说的太详细,在事情没有彻底调查清楚之前,宁兰君会有所保留的。
万海潮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那个凭空出现的老头到底是何方神圣。
他不意外宁兰君的表现,或许从金华县开始,就注定这个年轻人不会平凡,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在他身上发生。
他甚至有大胆的猜测,若是魔尊真的复苏,整个九州的希望,恐怕也全在宁兰君身上。
万海潮听着这话,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说了宁兰君并不了解的事情:“宁公子,海州齐云山那边的事,你也听说了吧?”
宁兰君点头道:“对,听说了,现在外边沸沸扬扬。”
“齐云山出现了异动,塞外的那个地方也出现了异动,情况很不好。”
关于魔尊的事,宁兰君只知道个大概,史书上更是语焉不详。
他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两千多年前,魔尊被封印,和它有关的一切自然成了禁忌。
为了避免后代之人知道魔尊的存在,便会想办法在史书上下功夫。
三魂七魄一分为二,放在两个地方,确实是稳妥的。
有人若想复活魔尊,必然要在两个相隔万里的地方行动,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院首,魔尊的复苏无法避免吗?”
万海潮苦笑着摇头:“没人知道。”
说的也是,魔尊那可是两千多年前的超品,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
“院首,那目前没有能做的吗?”宁兰君试探性的问。
万海潮没有给出答案,他只是说:“昨天,陛下召集了很多人,商议的也是魔尊的事,最后没有结果。”
看来要想找个可行之策,比想象中难多了。
宁兰君只好说:“至少还有时间。”
万海潮认同的道:“目前就这点优势了,以后就说不准了。”
宁兰君没搭腔,那已经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了。
中午这顿饭,宁兰君在钟山学宫吃的。
菜很丰盛,很合胃口。
席间,万海潮表达了对西北的担忧。
西凉王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若不下定决心彻底解决西北战事,大夏就算是一头壮牛,也会被拖死。
西北的事宁兰君也没什么发言权,他一个小小堂主,掺和不了什么。
万海潮也问了关于上次正月十一那天的事,儒释道三家配合的如此玄妙,史上第一次。
源头自然被认为是宁兰君的那凌空一刀。
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无从回答,万海潮只能就此作罢。
饭吃完了,宁兰君离开了钟山学宫。
钟山学宫后院,万海潮走了进去。
“有结果吗?”问话的是站在那里的范文渊。
万海潮摇头“没有。”
“故意隐瞒吗?”
“不像,宁兰君不是这样的人。”
范文渊不置可否:“师弟啊,此事关系重大,关乎儒圣,更关乎儒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得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万海潮轻声道:“师兄,纳闷的怕也不止我们,还有道门和佛门两家。”
“这小子真是个妖孽,哎,是福是祸真说不准了。”范文渊表情悲戚。
……
二月底的那一天,似乎成了永安城有史以来最冷的一天。
从天黑开始,气温骤降,大风呼号,整夜没停过。
没下雪,可是比下雪了还冷。
第二天早上起来,整个永安城似乎都被冻住了。
一大早,嘉明帝接到了承天府的奏折,昨夜气温骤降,永安城冻死之人足有上千人。
太史院李源极马上被叫进宫,询问他为何出现如此极端的天气。
掌管天文历法,观星研究的太史令李源极,没给出答案:“陛下,昨夜天气如此反常,是有记录以来未有之事,臣也无法理解,给不出解释。”
问不出个所以然,嘉明帝没有强求。
多灾之年怪事多,嘉明帝是这么想的。
可是一天时间不到,从永安城往北,奏折不断传来。
昨夜往北的几个州同样遭遇恶劣天气,情况还在统计之中,但那些官员言辞之中的悲观和担忧,嘉明帝拆岂能看不出来。
最北的梁州太守,在两天之后,更是送来了八百里加急的公文。
说是凉州遭遇罕见极端天气,气温降到非常低的程度,整个凉州死伤颇多,灾情严重。
永安城到凉州,几千里之遥,竟然全都遭了灾。
这条路上,有很多运粮的通道,一旦遇到如此极端天气,粮道不通,前线随时都有灭顶之灾。
按说再恶劣的天气,也有时间限制,一般几天便过去了。
诡异的是,这次已经五天了,寒冷并未退去,气温也没有升高。
嘉明帝坐不住了,动用一切手段进行调查。
又两日,从凉州内线传来消息,说这次的极端天气,冰封数千里,可能不是老天爷的问题。
言下之意,那是人为的。
御书房的嘉明帝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呆滞了。
凉州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以至于一场极端天气,能影响千里之外的永安城。
凉州是西北最前线,也是西凉王的屯兵之地,大夏的精锐,几乎都在凉州。
关于粮道,嘉明帝想过了,辛苦点,绕远路还是能送的过去。
可是源头的问题不解决,西北很难安宁。
到底是谁制造了这一场极端的天气,西凉王吗?
还是塞外诸国使的手段,目的自然是要毁灭边境的几十万大军。
这一天,嘉明帝滴水未进。
他只是个皇帝,没有天子的光环,他也只是个普通人,没有千里眼顺风耳去洞察凉州之事。
略一思索,嘉明帝有了全新决定。
半个时辰不到,当朝重要的几位大员悉数在列。
江山一梦和儒圣有关,儒家人自然想知道其中的缘由。
宁兰君只简单的透漏了一点信息:“去泾源县的那天,在半路上碰到个老头,他送我一支竹箫,说了些莫名其妙的话,说我能解决不死人。我半信半疑,赶回永安城,试了下,哪成想说的是真的。事后我再去找那个老头的时候,已经人去楼空。”
有些话还不适合说的太详细,在事情没有彻底调查清楚之前,宁兰君会有所保留的。
万海潮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那个凭空出现的老头到底是何方神圣。
他不意外宁兰君的表现,或许从金华县开始,就注定这个年轻人不会平凡,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在他身上发生。
他甚至有大胆的猜测,若是魔尊真的复苏,整个九州的希望,恐怕也全在宁兰君身上。
万海潮听着这话,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说了宁兰君并不了解的事情:“宁公子,海州齐云山那边的事,你也听说了吧?”
宁兰君点头道:“对,听说了,现在外边沸沸扬扬。”
“齐云山出现了异动,塞外的那个地方也出现了异动,情况很不好。”
关于魔尊的事,宁兰君只知道个大概,史书上更是语焉不详。
他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两千多年前,魔尊被封印,和它有关的一切自然成了禁忌。
为了避免后代之人知道魔尊的存在,便会想办法在史书上下功夫。
三魂七魄一分为二,放在两个地方,确实是稳妥的。
有人若想复活魔尊,必然要在两个相隔万里的地方行动,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院首,魔尊的复苏无法避免吗?”
万海潮苦笑着摇头:“没人知道。”
说的也是,魔尊那可是两千多年前的超品,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
“院首,那目前没有能做的吗?”宁兰君试探性的问。
万海潮没有给出答案,他只是说:“昨天,陛下召集了很多人,商议的也是魔尊的事,最后没有结果。”
看来要想找个可行之策,比想象中难多了。
宁兰君只好说:“至少还有时间。”
万海潮认同的道:“目前就这点优势了,以后就说不准了。”
宁兰君没搭腔,那已经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了。
中午这顿饭,宁兰君在钟山学宫吃的。
菜很丰盛,很合胃口。
席间,万海潮表达了对西北的担忧。
西凉王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若不下定决心彻底解决西北战事,大夏就算是一头壮牛,也会被拖死。
西北的事宁兰君也没什么发言权,他一个小小堂主,掺和不了什么。
万海潮也问了关于上次正月十一那天的事,儒释道三家配合的如此玄妙,史上第一次。
源头自然被认为是宁兰君的那凌空一刀。
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无从回答,万海潮只能就此作罢。
饭吃完了,宁兰君离开了钟山学宫。
钟山学宫后院,万海潮走了进去。
“有结果吗?”问话的是站在那里的范文渊。
万海潮摇头“没有。”
“故意隐瞒吗?”
“不像,宁兰君不是这样的人。”
范文渊不置可否:“师弟啊,此事关系重大,关乎儒圣,更关乎儒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得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万海潮轻声道:“师兄,纳闷的怕也不止我们,还有道门和佛门两家。”
“这小子真是个妖孽,哎,是福是祸真说不准了。”范文渊表情悲戚。
……
二月底的那一天,似乎成了永安城有史以来最冷的一天。
从天黑开始,气温骤降,大风呼号,整夜没停过。
没下雪,可是比下雪了还冷。
第二天早上起来,整个永安城似乎都被冻住了。
一大早,嘉明帝接到了承天府的奏折,昨夜气温骤降,永安城冻死之人足有上千人。
太史院李源极马上被叫进宫,询问他为何出现如此极端的天气。
掌管天文历法,观星研究的太史令李源极,没给出答案:“陛下,昨夜天气如此反常,是有记录以来未有之事,臣也无法理解,给不出解释。”
问不出个所以然,嘉明帝没有强求。
多灾之年怪事多,嘉明帝是这么想的。
可是一天时间不到,从永安城往北,奏折不断传来。
昨夜往北的几个州同样遭遇恶劣天气,情况还在统计之中,但那些官员言辞之中的悲观和担忧,嘉明帝拆岂能看不出来。
最北的梁州太守,在两天之后,更是送来了八百里加急的公文。
说是凉州遭遇罕见极端天气,气温降到非常低的程度,整个凉州死伤颇多,灾情严重。
永安城到凉州,几千里之遥,竟然全都遭了灾。
这条路上,有很多运粮的通道,一旦遇到如此极端天气,粮道不通,前线随时都有灭顶之灾。
按说再恶劣的天气,也有时间限制,一般几天便过去了。
诡异的是,这次已经五天了,寒冷并未退去,气温也没有升高。
嘉明帝坐不住了,动用一切手段进行调查。
又两日,从凉州内线传来消息,说这次的极端天气,冰封数千里,可能不是老天爷的问题。
言下之意,那是人为的。
御书房的嘉明帝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呆滞了。
凉州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以至于一场极端天气,能影响千里之外的永安城。
凉州是西北最前线,也是西凉王的屯兵之地,大夏的精锐,几乎都在凉州。
关于粮道,嘉明帝想过了,辛苦点,绕远路还是能送的过去。
可是源头的问题不解决,西北很难安宁。
到底是谁制造了这一场极端的天气,西凉王吗?
还是塞外诸国使的手段,目的自然是要毁灭边境的几十万大军。
这一天,嘉明帝滴水未进。
他只是个皇帝,没有天子的光环,他也只是个普通人,没有千里眼顺风耳去洞察凉州之事。
略一思索,嘉明帝有了全新决定。
半个时辰不到,当朝重要的几位大员悉数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