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王朱佑杬、益王朱佑槟、衡王朱祐楎等六七位亲王联袂入宫拜见嘉靖天子。
宪宗皇帝虽然独宠万贵妃,民间传闻万贵妃因为自己儿子死的早,因此干掉了不少皇子,孝宗皇帝要不是被太监、宫女保护的好,多半也会遭其毒手,这事不论真假,但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宪宗的不少儿子至少活到了成年。
宪宗与万贵妃生的儿子也是皇长子,在出生后不到一年就夭折了,估计要不是此子夭折,就凭宪宗对万贵妃的宠爱,再加上无嫡立长的祖制,这大明的皇位必然会落在这个孩子头上。
皇次子朱祐极在成化七年被立为太子,没活到四岁,夭折,被封为悼恭太子,三子便是明孝宗朱祐樘。
四子朱祐杬,受封兴王,也就是大明最聪明的皇帝朱厚熜的亲爹,也是因为他闹出了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议礼事件,最后朱厚熜赢了,朱佑杬被追封为兴献皇帝。
五子岐王朱祐棆,弘治十四年去世,谥岐惠王,无子除国。
六子益王朱祐槟,七子衡王朱祐楎,八子雍王朱祐枟,九子寿王朱祐榰,十子汝王朱祐梈,十一子泾王朱祐橓,十二子荣王朱祐枢,十三子申懿王朱祐楷……
联袂前来的几位亲王都是朱厚炜的嫡亲叔叔,从血缘论,这天下间除了他母后、儿子和他哥朱厚照外最亲近的族人。
作为皇室最亲近的旁支,他们几个自然而然会站在皇室这一边,而且这几位也都认定,他们之所以受到和诸王一样的待遇,完全是受了那些远支藩王的牵累。
同时他们也更坚信,只要时间长了,风声过了,身为天子的皇侄朱厚炜一定会补偿他们!
都是自家人,朱厚炜要是把他们和诸王一视同仁,那还能算是个人?
等几位王爷见了礼,朱厚炜笑道:“诸位王叔无需多礼,都坐。”
诸王落座,朱厚炜道:“诸位王叔再不来见朕,朕可就要派人去请你们了。”
几位王爷精神顿时一震,看看,这才是自家人嘛,有事先找他们,这关系岂是那些远支藩王可比!
“除去几位王叔的藩国,王叔们这心里肯定不痛快,想来也没少怨怪侄儿吧。”
朱佑杬闻言肃然道:“陛下说这话可就见外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都是宪宗皇帝子孙,陛下不把我们一起顺带着,天下藩王岂能信服。”
朱厚炜叹息道:“诸位皇叔能体谅侄儿的苦处,侄儿于心甚慰,都是宗室却也难免亲疏,几位皇叔支持侄儿,那侄儿也绝对不会苛待几位皇叔。”
说着拿起御桌上的一叠纸笑道:“这些便是几位皇叔在钱庄的贷款凭证,自此一笔勾销。”
一座亲王府六十万两银子的售价,按照两三成的首付来算,几位亲王每人差不多也贷了四十来万两银子,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等于是三百多万两白银彻底没了。
这倒不是朱厚炜财大气粗,而是给予几位皇叔鼎力支持的回报!
把几百位藩王诓到京城圈在房山,不是说从此之后便能万事无忧了,说直白一点,这些藩王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没准什么时候就会轰然爆炸。
所以朱厚炜必须要在众藩王当中完全拥有属于自己,坚定不移支持自己的力量,毫无疑问,这几位先帝的兄弟,自然便是最好的人选。
别以为几位王叔看起来势单力薄,实际上他们因为是皇室近支的身份,其拥有的力量绝对不会比诸王低到哪里去。
因为他们支持皇室,朱厚炜自然也会成为他们的后盾,这就是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联盟,而且是不容忽视的联盟。
那些和皇室不远不近,比如英宗系的藩王,自然也会朝着这个小联盟靠拢,如此一来就能将藩王彻底割裂,再加上藩王本身就是各怀鬼胎,朱厚炜只需要适当的分化拉拢,很轻易就能让众王成为一盘散沙。
一下子少了数十万两银子的贷款,几位王爷却没有多激动,毕竟这在他们看来,这本身就是迟早的事,让他们也贷款,无非是给诸王一个表率看看罢了。
他们关心的是朱厚炜会不会把首付的银子退给他们,毕竟那可是白花花掏出去的银子,和纸面上的压根不是一个概念。
“侄儿本打算将各位王叔首付的银子也都退给你们……”
本打算……那就是不退了,几位王爷眼中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一缕失望的神色。
朱厚炜呵呵笑道:“几位王叔不必失望,不退首付银子,侄儿有自己的考量,但是侄儿绝不会让几位王叔吃亏,只要王叔们愿意配合侄儿,按照侄儿的意思去做,那么侄儿可以向诸位王叔承诺两点。
第一点是侄儿可以保证让诸位王叔赚到数倍甚至十数倍首付的银子。
第二,将来侄儿会让堂兄堂弟们封国就藩,不是现在这种名为封地实则是圈养之地的藩王,而是真正的藩王!
不过或许不会在中原土地上,但可以肯定那些土地不会比大明境内差,甚至更加丰腴!”
几位王爷的眼睛顿时亮了!
对于朱厚炜的承诺,几位王爷并没有丝毫的质疑,尤其是第一点。
如今的大明谁不知道天子乃是商神转世,敛财的手段简直层出不穷,如今皇室的内库和户部的国库双双丰盈,大明再无财政之忧!
这就是手段!
至于第二点,众王可不是白痴,瞬间从朱厚炜的话里面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那就是朱厚炜想要开疆拓土!
而这些开拓出来,如今并不属于大明的疆域,朱厚炜已然决定让藩王去镇封!
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一手和太祖皇帝当初分封诸王的用意如出一辙。
大明立国之初,残元势力蠢蠢欲动,中原各地盗匪横行,于是太祖皇帝分封诸王镇守各地,意思自然是大明的江山还是要靠朱家的子孙自己去守。
只可惜太祖也没想到自己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会那么蠢,也没想到儿子燕王朱棣会悍然举起靖难的大旗公然造反。
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后世子孙大多不成器,没有成为各地的柱石反倒成了地方上的祸害……
宪宗皇帝虽然独宠万贵妃,民间传闻万贵妃因为自己儿子死的早,因此干掉了不少皇子,孝宗皇帝要不是被太监、宫女保护的好,多半也会遭其毒手,这事不论真假,但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宪宗的不少儿子至少活到了成年。
宪宗与万贵妃生的儿子也是皇长子,在出生后不到一年就夭折了,估计要不是此子夭折,就凭宪宗对万贵妃的宠爱,再加上无嫡立长的祖制,这大明的皇位必然会落在这个孩子头上。
皇次子朱祐极在成化七年被立为太子,没活到四岁,夭折,被封为悼恭太子,三子便是明孝宗朱祐樘。
四子朱祐杬,受封兴王,也就是大明最聪明的皇帝朱厚熜的亲爹,也是因为他闹出了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议礼事件,最后朱厚熜赢了,朱佑杬被追封为兴献皇帝。
五子岐王朱祐棆,弘治十四年去世,谥岐惠王,无子除国。
六子益王朱祐槟,七子衡王朱祐楎,八子雍王朱祐枟,九子寿王朱祐榰,十子汝王朱祐梈,十一子泾王朱祐橓,十二子荣王朱祐枢,十三子申懿王朱祐楷……
联袂前来的几位亲王都是朱厚炜的嫡亲叔叔,从血缘论,这天下间除了他母后、儿子和他哥朱厚照外最亲近的族人。
作为皇室最亲近的旁支,他们几个自然而然会站在皇室这一边,而且这几位也都认定,他们之所以受到和诸王一样的待遇,完全是受了那些远支藩王的牵累。
同时他们也更坚信,只要时间长了,风声过了,身为天子的皇侄朱厚炜一定会补偿他们!
都是自家人,朱厚炜要是把他们和诸王一视同仁,那还能算是个人?
等几位王爷见了礼,朱厚炜笑道:“诸位王叔无需多礼,都坐。”
诸王落座,朱厚炜道:“诸位王叔再不来见朕,朕可就要派人去请你们了。”
几位王爷精神顿时一震,看看,这才是自家人嘛,有事先找他们,这关系岂是那些远支藩王可比!
“除去几位王叔的藩国,王叔们这心里肯定不痛快,想来也没少怨怪侄儿吧。”
朱佑杬闻言肃然道:“陛下说这话可就见外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都是宪宗皇帝子孙,陛下不把我们一起顺带着,天下藩王岂能信服。”
朱厚炜叹息道:“诸位皇叔能体谅侄儿的苦处,侄儿于心甚慰,都是宗室却也难免亲疏,几位皇叔支持侄儿,那侄儿也绝对不会苛待几位皇叔。”
说着拿起御桌上的一叠纸笑道:“这些便是几位皇叔在钱庄的贷款凭证,自此一笔勾销。”
一座亲王府六十万两银子的售价,按照两三成的首付来算,几位亲王每人差不多也贷了四十来万两银子,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等于是三百多万两白银彻底没了。
这倒不是朱厚炜财大气粗,而是给予几位皇叔鼎力支持的回报!
把几百位藩王诓到京城圈在房山,不是说从此之后便能万事无忧了,说直白一点,这些藩王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没准什么时候就会轰然爆炸。
所以朱厚炜必须要在众藩王当中完全拥有属于自己,坚定不移支持自己的力量,毫无疑问,这几位先帝的兄弟,自然便是最好的人选。
别以为几位王叔看起来势单力薄,实际上他们因为是皇室近支的身份,其拥有的力量绝对不会比诸王低到哪里去。
因为他们支持皇室,朱厚炜自然也会成为他们的后盾,这就是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联盟,而且是不容忽视的联盟。
那些和皇室不远不近,比如英宗系的藩王,自然也会朝着这个小联盟靠拢,如此一来就能将藩王彻底割裂,再加上藩王本身就是各怀鬼胎,朱厚炜只需要适当的分化拉拢,很轻易就能让众王成为一盘散沙。
一下子少了数十万两银子的贷款,几位王爷却没有多激动,毕竟这在他们看来,这本身就是迟早的事,让他们也贷款,无非是给诸王一个表率看看罢了。
他们关心的是朱厚炜会不会把首付的银子退给他们,毕竟那可是白花花掏出去的银子,和纸面上的压根不是一个概念。
“侄儿本打算将各位王叔首付的银子也都退给你们……”
本打算……那就是不退了,几位王爷眼中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一缕失望的神色。
朱厚炜呵呵笑道:“几位王叔不必失望,不退首付银子,侄儿有自己的考量,但是侄儿绝不会让几位王叔吃亏,只要王叔们愿意配合侄儿,按照侄儿的意思去做,那么侄儿可以向诸位王叔承诺两点。
第一点是侄儿可以保证让诸位王叔赚到数倍甚至十数倍首付的银子。
第二,将来侄儿会让堂兄堂弟们封国就藩,不是现在这种名为封地实则是圈养之地的藩王,而是真正的藩王!
不过或许不会在中原土地上,但可以肯定那些土地不会比大明境内差,甚至更加丰腴!”
几位王爷的眼睛顿时亮了!
对于朱厚炜的承诺,几位王爷并没有丝毫的质疑,尤其是第一点。
如今的大明谁不知道天子乃是商神转世,敛财的手段简直层出不穷,如今皇室的内库和户部的国库双双丰盈,大明再无财政之忧!
这就是手段!
至于第二点,众王可不是白痴,瞬间从朱厚炜的话里面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那就是朱厚炜想要开疆拓土!
而这些开拓出来,如今并不属于大明的疆域,朱厚炜已然决定让藩王去镇封!
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一手和太祖皇帝当初分封诸王的用意如出一辙。
大明立国之初,残元势力蠢蠢欲动,中原各地盗匪横行,于是太祖皇帝分封诸王镇守各地,意思自然是大明的江山还是要靠朱家的子孙自己去守。
只可惜太祖也没想到自己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会那么蠢,也没想到儿子燕王朱棣会悍然举起靖难的大旗公然造反。
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后世子孙大多不成器,没有成为各地的柱石反倒成了地方上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