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徐婉如去了千寻码头,燕国公主有些着急了,“赶紧让沈立山去接回来啊!”
忠顺府的管家,一直都是沈家人。老管家沈立山从徐坤这一代开始,就管着忠顺府。现在沈立山退下来了,就换了他的长子沈大成做了忠顺府的大管家。
燕国公主喊习惯了沈立山,一时间,倒是忘记了,现在的大管家是沈大成了。
珍珠倒是也听明白了,“公主,奴婢已经让邦华备车去接大小姐了,应该很快就会回来,不会出事的。”
听说沈立山的孙子沈邦华已经出发了,燕国公主倒是放下心来了,“哎哟,怎么好好的,如意这会儿还要去千寻码头呢,这天都快黑了。”
“听说朱家的舅爷,今天回京城呢,”珍珠说,“前两日就派人送信给大小姐了,说是这两天就要到京城了。他们从杭州出发,走水路回京,大概就停在千寻码头,所以小姐今天就去那里了。”
“这朱自恒倒也真是的,”燕国公主挑了挑眉毛,没有继续评价。不过,边上的宋嬷嬷跟珍珠,都懂燕国公主的意思了。
徐婉如消失的这几年,朱自恒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或者说,不是无影无踪,却是几乎不跟忠顺府来往了。
朱念心留了两个孩子在忠顺府,可是在朱自恒的眼里,似乎就徐婉如一个,是他妹子亲生的。
徐婉如一走丢,朱自恒对剩下的徐简,毫无兴趣,连看都懒得上门来看一下。逢年过节,也就让人送点东西给徐简,意思意思也就是了。礼物倒是都不轻,可就是从来不上门。
徐婉如是七年前的夏天走丢的,她一走丢,朱自恒年底就调到江南去了。据说是皇帝在那里办了个织造局,专门替宫里管着丝绸织物,顺便管着江南一带丝织品的税收。
江南自古富庶,这织造局又管着江南最赚钱的织物丝绸,自然是个好差事。
朱自恒得了这个美差,就带着家人出发了。连次年他的异母妹妹,朱念慈结婚,朱自恒都没回来,更别提其他的事情了。
就这么毫无音讯了许多年,只有徐铮去兵部的时候,偶尔会在朝臣那里听说一些这个大舅子的事情。听说朱自恒在江南做的极好,皇帝很是喜欢。
其他的传闻,徐铮也听说了一些,据说朱自恒在江南,不仅管着织造局督办上进的织物,似乎还管着漕运。
这话,燕国公主一听就懂了。肃宗老早就打江南的主意了,只是江南铁板一块,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江南是鱼米之乡,自古也是文章锦绣之地。
大楚的江南官员,多数是耕读世家出身。说是耕读世家,其实就是大地主,占了无边无际的良田,家里米烂成仓,富的流油。说起来,还是耕读人家,说不尽的富贵风流啊。
可是肃宗这边,登基之后,却时常捉襟见肘。西北不是旱灾,就是飞蝗,再不,就是黄河时不时来次决堤。
黄河决堤也就罢了,时不时,淮河也要来个几次。除去西边,全国那么大,上上下下,哪里都要用钱。
可偏偏这些江南官员家里富成这个样子,皇帝看了,自然眼红心红的很。
只是江南人家遵纪守法,就算有什么诉讼也当地消化了,传不到京城。所以,肃宗派朱自恒去江南,更大的原因,应该是捉这些人的小辫子去了。
燕国公主悟出了肃宗的用意,对朱自恒倒是不敢太大意了。能替肃宗去做这些事情的人,必定是肃宗心目中最值得信任的人了。
日后肃宗若是要收拾江南系的官员,这个朱自恒,只怕就是递刀子的人了。这样的官员,日后非朱即紫,进内阁是迟早的事。
只要朱自恒健康安健,总有他富贵滔天的一日。所以,燕国公主对朱自恒这边的亲家,倒是病不轻视。
朱自恒这次回京,必定带了什么大消息。或许,朝里又要翻天覆地了吧。只是,燕国公主微微一笑,怎么如意一回来,这朱自恒也马上回来了,有那么凑巧嘛。
张嬷嬷和宋嬷嬷自小陪着燕国公主,对她的心思,也能揣摩个两三分。见燕国公主但笑不语,话题又恰好停在了朱家舅爷那一边,张嬷嬷和宋嬷嬷也都明白了,这会儿,公主大概是在琢磨朱家的事情吧。
只是眼下的侯夫人,却是宣府守备丁峰的女儿,若是跟朱家来往密切了,不知道是否合适。
所以,张嬷嬷和宋嬷嬷对了对眼神,两人就提起了宣府的事情来了。
“大小姐回家的时候,已经派人给宣府送过书信了。”张嬷嬷管着忠顺府内宅的事情,这几日忙着准备设宴庆祝徐婉如回家,倒是把大公子徐简的事情给忘了。
徐简自小在祖母燕国公主跟前长大,十岁出头,才从萱园搬了出去,到前院的修竹堂居住。燕国公主是怎么宠徐铮的,就是这么宠徐简的,或者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徐铮是被宠溺长大的,虽然没有五毒俱全,也没成为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可终究不是个修身立家的人物。让他担负起忠顺府的一切,谈何容易。
眼下燕国公主还在世,宫里对忠顺府也还高看一眼,可日后呢。徐铮自己也渐渐回过神来了,自己仕途有限,日后府里要是出不了几个能干的栋梁子弟,只怕自己活着的时候,说不定就能看见忠顺府的没落。
这一点,徐铮倒是看的十分明白。要说徐铮为什么看得如此清楚,还得提一下靖远将军府。
徐铮自小长大的玩伴,肃宗这种皇子就不必说了。虽然以前肃宗在燕国公主面前极为谦恭,可他终究是太宗嫡子,没了贺家拦路,自然有问鼎天下的资格。徐铮虽然有此一时彼一时的感觉,却也不敢跟肃宗比。
只是,靖远将军府萧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萧家原是忠顺公徐坤的左右手,开国之后,徐家每况愈下,而萧家却蒸蒸日上。这一点,徐铮不想承认,却看的清清楚楚。
忠顺府的管家,一直都是沈家人。老管家沈立山从徐坤这一代开始,就管着忠顺府。现在沈立山退下来了,就换了他的长子沈大成做了忠顺府的大管家。
燕国公主喊习惯了沈立山,一时间,倒是忘记了,现在的大管家是沈大成了。
珍珠倒是也听明白了,“公主,奴婢已经让邦华备车去接大小姐了,应该很快就会回来,不会出事的。”
听说沈立山的孙子沈邦华已经出发了,燕国公主倒是放下心来了,“哎哟,怎么好好的,如意这会儿还要去千寻码头呢,这天都快黑了。”
“听说朱家的舅爷,今天回京城呢,”珍珠说,“前两日就派人送信给大小姐了,说是这两天就要到京城了。他们从杭州出发,走水路回京,大概就停在千寻码头,所以小姐今天就去那里了。”
“这朱自恒倒也真是的,”燕国公主挑了挑眉毛,没有继续评价。不过,边上的宋嬷嬷跟珍珠,都懂燕国公主的意思了。
徐婉如消失的这几年,朱自恒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或者说,不是无影无踪,却是几乎不跟忠顺府来往了。
朱念心留了两个孩子在忠顺府,可是在朱自恒的眼里,似乎就徐婉如一个,是他妹子亲生的。
徐婉如一走丢,朱自恒对剩下的徐简,毫无兴趣,连看都懒得上门来看一下。逢年过节,也就让人送点东西给徐简,意思意思也就是了。礼物倒是都不轻,可就是从来不上门。
徐婉如是七年前的夏天走丢的,她一走丢,朱自恒年底就调到江南去了。据说是皇帝在那里办了个织造局,专门替宫里管着丝绸织物,顺便管着江南一带丝织品的税收。
江南自古富庶,这织造局又管着江南最赚钱的织物丝绸,自然是个好差事。
朱自恒得了这个美差,就带着家人出发了。连次年他的异母妹妹,朱念慈结婚,朱自恒都没回来,更别提其他的事情了。
就这么毫无音讯了许多年,只有徐铮去兵部的时候,偶尔会在朝臣那里听说一些这个大舅子的事情。听说朱自恒在江南做的极好,皇帝很是喜欢。
其他的传闻,徐铮也听说了一些,据说朱自恒在江南,不仅管着织造局督办上进的织物,似乎还管着漕运。
这话,燕国公主一听就懂了。肃宗老早就打江南的主意了,只是江南铁板一块,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江南是鱼米之乡,自古也是文章锦绣之地。
大楚的江南官员,多数是耕读世家出身。说是耕读世家,其实就是大地主,占了无边无际的良田,家里米烂成仓,富的流油。说起来,还是耕读人家,说不尽的富贵风流啊。
可是肃宗这边,登基之后,却时常捉襟见肘。西北不是旱灾,就是飞蝗,再不,就是黄河时不时来次决堤。
黄河决堤也就罢了,时不时,淮河也要来个几次。除去西边,全国那么大,上上下下,哪里都要用钱。
可偏偏这些江南官员家里富成这个样子,皇帝看了,自然眼红心红的很。
只是江南人家遵纪守法,就算有什么诉讼也当地消化了,传不到京城。所以,肃宗派朱自恒去江南,更大的原因,应该是捉这些人的小辫子去了。
燕国公主悟出了肃宗的用意,对朱自恒倒是不敢太大意了。能替肃宗去做这些事情的人,必定是肃宗心目中最值得信任的人了。
日后肃宗若是要收拾江南系的官员,这个朱自恒,只怕就是递刀子的人了。这样的官员,日后非朱即紫,进内阁是迟早的事。
只要朱自恒健康安健,总有他富贵滔天的一日。所以,燕国公主对朱自恒这边的亲家,倒是病不轻视。
朱自恒这次回京,必定带了什么大消息。或许,朝里又要翻天覆地了吧。只是,燕国公主微微一笑,怎么如意一回来,这朱自恒也马上回来了,有那么凑巧嘛。
张嬷嬷和宋嬷嬷自小陪着燕国公主,对她的心思,也能揣摩个两三分。见燕国公主但笑不语,话题又恰好停在了朱家舅爷那一边,张嬷嬷和宋嬷嬷也都明白了,这会儿,公主大概是在琢磨朱家的事情吧。
只是眼下的侯夫人,却是宣府守备丁峰的女儿,若是跟朱家来往密切了,不知道是否合适。
所以,张嬷嬷和宋嬷嬷对了对眼神,两人就提起了宣府的事情来了。
“大小姐回家的时候,已经派人给宣府送过书信了。”张嬷嬷管着忠顺府内宅的事情,这几日忙着准备设宴庆祝徐婉如回家,倒是把大公子徐简的事情给忘了。
徐简自小在祖母燕国公主跟前长大,十岁出头,才从萱园搬了出去,到前院的修竹堂居住。燕国公主是怎么宠徐铮的,就是这么宠徐简的,或者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徐铮是被宠溺长大的,虽然没有五毒俱全,也没成为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可终究不是个修身立家的人物。让他担负起忠顺府的一切,谈何容易。
眼下燕国公主还在世,宫里对忠顺府也还高看一眼,可日后呢。徐铮自己也渐渐回过神来了,自己仕途有限,日后府里要是出不了几个能干的栋梁子弟,只怕自己活着的时候,说不定就能看见忠顺府的没落。
这一点,徐铮倒是看的十分明白。要说徐铮为什么看得如此清楚,还得提一下靖远将军府。
徐铮自小长大的玩伴,肃宗这种皇子就不必说了。虽然以前肃宗在燕国公主面前极为谦恭,可他终究是太宗嫡子,没了贺家拦路,自然有问鼎天下的资格。徐铮虽然有此一时彼一时的感觉,却也不敢跟肃宗比。
只是,靖远将军府萧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萧家原是忠顺公徐坤的左右手,开国之后,徐家每况愈下,而萧家却蒸蒸日上。这一点,徐铮不想承认,却看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