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英王夺位的时候,肃宗已经病入膏肓,行将就木。
算起来,英王虽然夺了天下,却只是抢了侄子们的天下,没有跟兄长肃宗正面对上。等英王带人逼宫的时候,肃宗已经断了最后一口气,撒手人寰。而邓太后,也在肃宗病重之前,突然殁了。
事后英王围了东宫,又派人绞杀了肃宗的几个皇子,英王登基次年,肃宗的太子非常识时务地“病故”了。英王给了他一个体面的谥号,就正式端坐天下,收拾了许多当年的反对者,里面,就包括了忠顺府。
这次记起旧事来,英王第一个反应,就是出手夺了萧诚。只有萧家人听他的,军队在手,英王的夺位才能顺利。
前世,英王在四面楚歌的时候,千辛万苦救了命悬一线的萧诚,博得了萧家上下的忠心。这一次,英王换了一个方法,只让太子和三皇子等人内斗,他在边上捡了个大便宜,救下了萧诚,却不急于公布真相。只等着萧家人快绝望的时候,他才会让萧诚重现天日。
到那个时候,英王夺位的事,想提前多久都不是难事。而且,今生的英王,还突然多了个叫道虚的老和尚相助,手里的筹码,远比前世多了许多。
只是今生的事情,似乎远比过去复杂,这一点,英王也已经发现了。
以前认定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南夕,现在看来,只是个心机深沉见风使舵的内宅歌姬。而前世几无交集的徐婉如,却似乎像是他等了两世的灵魂。
以前没有进京的洛阳王,这次竟然开始蠢蠢欲动,不知道这个背后,跟贺家人究竟有什么关系。
虽然英王也掌握了一定的先机,可这些变化,他却从来没有见过。所以,英王也不敢大意,沉下心来,细细想起宫里宫外的线索来了。
肃宗前世曾有过废太子的念头,这事英王也有耳闻,可是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他却不得而知。太子虽然比不上三皇子得人心,比不上五皇子得圣心,却也没什么大过错。
既然涉及废立太子,那多半是极大的变故,比如逼宫夺位,比如弑父杀兄。可是,就英王前世的情报来看,太子并无异动。唯一的理由,只能是肃宗看这个儿子不耐烦了。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肃宗动了这样的心思?
英王也做了多年的皇帝,自然知道,只有自己的位子受到威胁的时候,君王才会不顾父子情意,狠心动手。
只是,那次的废立,最后以邓皇后的去世做了终结。太子仍在原位,只是东宫的看守和防卫严密了许多。而这一点,才是英王之所以能够轻松围住东宫的关键所在。
太子被监视,邓皇后去世,突然,英王想到邓太后。那次宫变之后,他就没怎么听人说起邓太后了。
那会儿英王早已经出京到了洛阳三边一代,方太妃和他的书信来往总有人监视。所以,英王和方太妃的书信,说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不重要的,只有素日都心知肚明,却不提起来的东西,反而是重要的。
以往,方太妃总要说几句邓太后,而那次事情之后的书信里面,却再没有提起邓太后来了。再等他逼宫的时候,邓太后早已经没了。
算起来,这中间很多年,都没有邓太后的消息。等英王登基之后,方太妃也跟着做了方太后,慈祥温和,从来不跟英王争权夺利,很好地扮演了一个慈母太后的角色。所以,英王就更没有想起他的嫡母邓太后来了。
现在想来,最奇怪的地方,就在于邓家。这个太子是邓家的外孙,而邓家的两个女子,一个是邓皇后,一个是邓太后,两个人在太子废立的时候,一个死,一个没了消息,太子却保住了位置。
虽然东宫的防卫监视多了许多,可是,肃宗终究没有下狠心废了自己的嫡子。英王对肃宗的心思也有几分明了,肃宗是嫡子出身,却在皇子的争夺战里面出生入死,最后才坐上了太子之位,顺利登基。
这样出身的肃宗,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嫡子,也经历这样的腥风血雨。所以,英王得出一个结论,当年太子废立之时,应该是邓皇后和邓太后做错了什么事情,让肃宗觉得有了威胁,所以才动了废立之心。
英王对邓皇后的了解不多,可是,就现在看来,这两个人里面,如果说非要挑一个人,英王觉得,应该是邓太后,让肃宗十分忌惮。
可是,肃宗是邓太后的亲生儿子,他忌惮她什么呢?莫非,邓太后还能逼死儿子,让孙子继位不成。英王嗤笑,儿子都靠不住,隔了血缘的孙子就靠得住了。
所以,英王也没继续往下想,闻着车里的香味,又惦记起徐婉如来了。
英王自然知道,徐婉如今生遇见了孙道隐,跟潘知远算是师兄妹的关系。可是,先前潘知远掀开车帘的时候,那副吃人的模样又是为了什么。他一个出家人,好好的挂念什么红尘俗世。
想到孙道隐,英王倒是越发觉得,自己前世今生等的人,应该就是徐婉如了。孙道隐找上了徐婉如,而道虚,却找上了他自己。若是冥冥之中没有联系,为何这对师兄弟,分别找上了他们两人。
道虚也跟英王交过底细,他手里有着前朝贺家皇室的人马,跟贺太后手里的势力,不可同日而语。只是到了现在,英王也没见着多少势力。
反而是道虚的一个小把戏,让英王想起前世今生的事情来了。可是,他所记得的前世今生,究竟是真还是假的。或许,只是道虚为了利用英王,故意给了这么一段记忆,让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帝王。
可是既然让他成了帝王,英王为何又记得久病不起,众叛亲离的那段日子,道虚究竟要让他知道些什么?
英王坐了马车,靠着车壁,细细想着自己心中的疑问。这前面的路,看起来清楚明晰,却处处都是危机。
算起来,英王虽然夺了天下,却只是抢了侄子们的天下,没有跟兄长肃宗正面对上。等英王带人逼宫的时候,肃宗已经断了最后一口气,撒手人寰。而邓太后,也在肃宗病重之前,突然殁了。
事后英王围了东宫,又派人绞杀了肃宗的几个皇子,英王登基次年,肃宗的太子非常识时务地“病故”了。英王给了他一个体面的谥号,就正式端坐天下,收拾了许多当年的反对者,里面,就包括了忠顺府。
这次记起旧事来,英王第一个反应,就是出手夺了萧诚。只有萧家人听他的,军队在手,英王的夺位才能顺利。
前世,英王在四面楚歌的时候,千辛万苦救了命悬一线的萧诚,博得了萧家上下的忠心。这一次,英王换了一个方法,只让太子和三皇子等人内斗,他在边上捡了个大便宜,救下了萧诚,却不急于公布真相。只等着萧家人快绝望的时候,他才会让萧诚重现天日。
到那个时候,英王夺位的事,想提前多久都不是难事。而且,今生的英王,还突然多了个叫道虚的老和尚相助,手里的筹码,远比前世多了许多。
只是今生的事情,似乎远比过去复杂,这一点,英王也已经发现了。
以前认定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南夕,现在看来,只是个心机深沉见风使舵的内宅歌姬。而前世几无交集的徐婉如,却似乎像是他等了两世的灵魂。
以前没有进京的洛阳王,这次竟然开始蠢蠢欲动,不知道这个背后,跟贺家人究竟有什么关系。
虽然英王也掌握了一定的先机,可这些变化,他却从来没有见过。所以,英王也不敢大意,沉下心来,细细想起宫里宫外的线索来了。
肃宗前世曾有过废太子的念头,这事英王也有耳闻,可是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他却不得而知。太子虽然比不上三皇子得人心,比不上五皇子得圣心,却也没什么大过错。
既然涉及废立太子,那多半是极大的变故,比如逼宫夺位,比如弑父杀兄。可是,就英王前世的情报来看,太子并无异动。唯一的理由,只能是肃宗看这个儿子不耐烦了。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肃宗动了这样的心思?
英王也做了多年的皇帝,自然知道,只有自己的位子受到威胁的时候,君王才会不顾父子情意,狠心动手。
只是,那次的废立,最后以邓皇后的去世做了终结。太子仍在原位,只是东宫的看守和防卫严密了许多。而这一点,才是英王之所以能够轻松围住东宫的关键所在。
太子被监视,邓皇后去世,突然,英王想到邓太后。那次宫变之后,他就没怎么听人说起邓太后了。
那会儿英王早已经出京到了洛阳三边一代,方太妃和他的书信来往总有人监视。所以,英王和方太妃的书信,说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不重要的,只有素日都心知肚明,却不提起来的东西,反而是重要的。
以往,方太妃总要说几句邓太后,而那次事情之后的书信里面,却再没有提起邓太后来了。再等他逼宫的时候,邓太后早已经没了。
算起来,这中间很多年,都没有邓太后的消息。等英王登基之后,方太妃也跟着做了方太后,慈祥温和,从来不跟英王争权夺利,很好地扮演了一个慈母太后的角色。所以,英王就更没有想起他的嫡母邓太后来了。
现在想来,最奇怪的地方,就在于邓家。这个太子是邓家的外孙,而邓家的两个女子,一个是邓皇后,一个是邓太后,两个人在太子废立的时候,一个死,一个没了消息,太子却保住了位置。
虽然东宫的防卫监视多了许多,可是,肃宗终究没有下狠心废了自己的嫡子。英王对肃宗的心思也有几分明了,肃宗是嫡子出身,却在皇子的争夺战里面出生入死,最后才坐上了太子之位,顺利登基。
这样出身的肃宗,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嫡子,也经历这样的腥风血雨。所以,英王得出一个结论,当年太子废立之时,应该是邓皇后和邓太后做错了什么事情,让肃宗觉得有了威胁,所以才动了废立之心。
英王对邓皇后的了解不多,可是,就现在看来,这两个人里面,如果说非要挑一个人,英王觉得,应该是邓太后,让肃宗十分忌惮。
可是,肃宗是邓太后的亲生儿子,他忌惮她什么呢?莫非,邓太后还能逼死儿子,让孙子继位不成。英王嗤笑,儿子都靠不住,隔了血缘的孙子就靠得住了。
所以,英王也没继续往下想,闻着车里的香味,又惦记起徐婉如来了。
英王自然知道,徐婉如今生遇见了孙道隐,跟潘知远算是师兄妹的关系。可是,先前潘知远掀开车帘的时候,那副吃人的模样又是为了什么。他一个出家人,好好的挂念什么红尘俗世。
想到孙道隐,英王倒是越发觉得,自己前世今生等的人,应该就是徐婉如了。孙道隐找上了徐婉如,而道虚,却找上了他自己。若是冥冥之中没有联系,为何这对师兄弟,分别找上了他们两人。
道虚也跟英王交过底细,他手里有着前朝贺家皇室的人马,跟贺太后手里的势力,不可同日而语。只是到了现在,英王也没见着多少势力。
反而是道虚的一个小把戏,让英王想起前世今生的事情来了。可是,他所记得的前世今生,究竟是真还是假的。或许,只是道虚为了利用英王,故意给了这么一段记忆,让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帝王。
可是既然让他成了帝王,英王为何又记得久病不起,众叛亲离的那段日子,道虚究竟要让他知道些什么?
英王坐了马车,靠着车壁,细细想着自己心中的疑问。这前面的路,看起来清楚明晰,却处处都是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