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写完了。”陆言吹了吹墨,把笔放下,伸了个懒腰。
“公子,这又是什么震惊天下的文章啊?看你为了这一篇,前前后后忙了快有……一年了吧。”具霜接过陆言手中的书简,把纷乱的其他资料收拾整齐。
“这是,跨越千年的思想碰撞。”陆言看着这篇成稿,有恍如隔世之感。
《论人生在世》,一套讨论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的论述,分为两个层次、三个发展阶段。
两个层次:
一是“天人合一”,人与世界相通相融。这也是当世最最主流的思想。二是主客二分,即将人与世界分离对立,以人为主体,世界为客体,人通过认识世界,达成天人合一。
三个发展阶段:
一,“前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不重视区分主客体,也就认识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支配作用,不重视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不利于科学的发展。我国古代科学(科学,不是技术)不甚发达在于经济、政治诸多影响,但是这种思想主流,也是有重大关系。这种思想也是这个时候百家的主流思想。
二,“主客二分”。明确地将主体与客体分离对立,发挥人的主体性,主动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以达到主客体的统一。这是近代哲学之于古代的一大进步。大大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三,“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不抛弃主客关系,同时却又重视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感悟,比之第二种又有所超越。
这对当前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两大步的超越,这个超越原本要用几千年的时间来完成。
这可以说的上是陆言在这个世界,呕心沥血之作,因为其中许多来自西方的哲学理论,根本无法言说。陆言必须一点一点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讲述,这篇文章也由开始的一篇,逐渐发展成一套学说论述。
这是几千年里无数哲人先辈的思想结晶,陆言即使做文抄公,也抄得自己精疲力尽。
没有荀子的教诲,没有无名的身死道消对陆言的触动,没有儒家浩如烟海的典籍支撑,陆言根本不敢动笔。
所以才说,这是千年思想的碰撞,是东西方哲学的碰撞。时逢道家天人之争临近,吸引了诸子百家的注意力,陆言蹭热度把这套论著发出去,已经可以预见将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如果说《三字经》是在天下打出自己的名声,收割百家好感度;那么《论人生在世》将成为推动陆言成为“陆子”的巨大动力。
“具霜姐,给老师送过去,算了,我还是亲自送过去好一点。”陆言把这套系统的论著,收拾整齐,准备去给荀子过目。
行走在回廊里,两边亭柳袅娜,碧水扬波,让一直醉心写书的陆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师弟?这是又有大作送给老师?”
一个灰白布衣的青年,身上背着行囊,面容略有些沉重,撞见陆言,开口询问。
“李斯师兄,你这是,要出远门?”陆言看到李斯这副打扮,疑惑着。
“比不得师弟天资神异,李斯已经学无所进,准备去天下碰碰运气。”李斯说话似乎永远都这么谦虚,但却总有一股戾气让陆言难受。
“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啊~”陆言看到李斯这么说,知道他是要出师去秦国入仕,同样,韩非也该回韩国了。
“师弟曾言,纸上得来终觉浅,李斯也想找个地方实践心中所学。”
“秦国?”
“果然瞒不过,天下最强大的国家,那样的屋檐下,或许有我扎根的土壤。”
“你一定会成功的。去秦国旅途遥远,注意安全。”
“谢师弟吉言,李斯告辞。”李斯行礼告别,迈开步子走出小圣贤庄,那里,韩非正在等他。
陆言跟李斯、韩非,身为师兄弟,低头不见抬头见,系统当然也有发布任务,但是陆言却选择了拒绝。
一是由于这些年,他忙着学习,忙着著书;二是,无论是功法修炼卷轴、一万小时训练、易筋丹,每次自己遇到生死之关,系统的道具总是来的恰恰好,他不知道自己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个系统。三是,陆言内功已经恢复到之前的水准,剑术更有进步,已经不怎么需要依赖系统了。
陆言看着李斯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去往荀子的住处。
……
“嗯~你这是要构建一个体系,我能看到,它还有很多的空白,需要你用一生去填补。”荀子看着手中的书简,一边点头,一点对陆言说。
“老师说的是,弟子早有心理准备。”
人生在世作为几千年的研究话题,自然不可能这么简单的结束,与此相关联的人的精神发展、境界文化等等,需要陆言不断地去填充,陆言这是在以一己之力,妄图在这个时代建立起完备的理论体系。
“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即使是孔孟、老庄,也不过在你所说的第一阶段,你承受的,将远远超出你所获得的。”
荀子的话没有喜怒,没有褒贬,却实在地指出来陆言将面对的困难。
孔孟之道,老庄之道也不过是这套体系的第一层,你什么人物敢这样评论先人前辈,陆言将遭受诸子百家的各种诘难,儒家也不例外。
不过这个时候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没有哪一家学说可以统治天下。真正的名士会吸收他人的优秀成果,不断进步。那些老顽固嘛,反正早晚淘汰。如果换作是以后的朝代,陆言绝对被所有人喷死。
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能说错误,但这套思想成为主流以后,天理压制人性将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前世我们用了几千年才打破这种异化的闭塞思想,而在科学的道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
陆言要做的,就是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依托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用法治使其规范富强,用教育让人们逐渐认识科学,用科学指明前进的方向,让天下人真正地从乱世中解脱。
当他徜徉过典籍的海洋,经受过无数先辈的熏陶,在东西方的思想中踽踽独行,联想起前世这片大地的民族经历的种种磨砺,那一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才真正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老师,上下求索,虽九死其尤未悔。”陆言朝着荀子拜礼。
“你,也是来告别的。”
“弟子已经找到了,实践理想的那个契机。”
“唉~老夫这个年纪,看到你,看到韩非,不知是福是祸~”
“韩非……”
“你走吧~”
“公子,这又是什么震惊天下的文章啊?看你为了这一篇,前前后后忙了快有……一年了吧。”具霜接过陆言手中的书简,把纷乱的其他资料收拾整齐。
“这是,跨越千年的思想碰撞。”陆言看着这篇成稿,有恍如隔世之感。
《论人生在世》,一套讨论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的论述,分为两个层次、三个发展阶段。
两个层次:
一是“天人合一”,人与世界相通相融。这也是当世最最主流的思想。二是主客二分,即将人与世界分离对立,以人为主体,世界为客体,人通过认识世界,达成天人合一。
三个发展阶段:
一,“前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不重视区分主客体,也就认识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支配作用,不重视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不利于科学的发展。我国古代科学(科学,不是技术)不甚发达在于经济、政治诸多影响,但是这种思想主流,也是有重大关系。这种思想也是这个时候百家的主流思想。
二,“主客二分”。明确地将主体与客体分离对立,发挥人的主体性,主动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以达到主客体的统一。这是近代哲学之于古代的一大进步。大大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三,“后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不抛弃主客关系,同时却又重视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感悟,比之第二种又有所超越。
这对当前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两大步的超越,这个超越原本要用几千年的时间来完成。
这可以说的上是陆言在这个世界,呕心沥血之作,因为其中许多来自西方的哲学理论,根本无法言说。陆言必须一点一点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讲述,这篇文章也由开始的一篇,逐渐发展成一套学说论述。
这是几千年里无数哲人先辈的思想结晶,陆言即使做文抄公,也抄得自己精疲力尽。
没有荀子的教诲,没有无名的身死道消对陆言的触动,没有儒家浩如烟海的典籍支撑,陆言根本不敢动笔。
所以才说,这是千年思想的碰撞,是东西方哲学的碰撞。时逢道家天人之争临近,吸引了诸子百家的注意力,陆言蹭热度把这套论著发出去,已经可以预见将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如果说《三字经》是在天下打出自己的名声,收割百家好感度;那么《论人生在世》将成为推动陆言成为“陆子”的巨大动力。
“具霜姐,给老师送过去,算了,我还是亲自送过去好一点。”陆言把这套系统的论著,收拾整齐,准备去给荀子过目。
行走在回廊里,两边亭柳袅娜,碧水扬波,让一直醉心写书的陆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师弟?这是又有大作送给老师?”
一个灰白布衣的青年,身上背着行囊,面容略有些沉重,撞见陆言,开口询问。
“李斯师兄,你这是,要出远门?”陆言看到李斯这副打扮,疑惑着。
“比不得师弟天资神异,李斯已经学无所进,准备去天下碰碰运气。”李斯说话似乎永远都这么谦虚,但却总有一股戾气让陆言难受。
“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啊~”陆言看到李斯这么说,知道他是要出师去秦国入仕,同样,韩非也该回韩国了。
“师弟曾言,纸上得来终觉浅,李斯也想找个地方实践心中所学。”
“秦国?”
“果然瞒不过,天下最强大的国家,那样的屋檐下,或许有我扎根的土壤。”
“你一定会成功的。去秦国旅途遥远,注意安全。”
“谢师弟吉言,李斯告辞。”李斯行礼告别,迈开步子走出小圣贤庄,那里,韩非正在等他。
陆言跟李斯、韩非,身为师兄弟,低头不见抬头见,系统当然也有发布任务,但是陆言却选择了拒绝。
一是由于这些年,他忙着学习,忙着著书;二是,无论是功法修炼卷轴、一万小时训练、易筋丹,每次自己遇到生死之关,系统的道具总是来的恰恰好,他不知道自己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个系统。三是,陆言内功已经恢复到之前的水准,剑术更有进步,已经不怎么需要依赖系统了。
陆言看着李斯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去往荀子的住处。
……
“嗯~你这是要构建一个体系,我能看到,它还有很多的空白,需要你用一生去填补。”荀子看着手中的书简,一边点头,一点对陆言说。
“老师说的是,弟子早有心理准备。”
人生在世作为几千年的研究话题,自然不可能这么简单的结束,与此相关联的人的精神发展、境界文化等等,需要陆言不断地去填充,陆言这是在以一己之力,妄图在这个时代建立起完备的理论体系。
“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即使是孔孟、老庄,也不过在你所说的第一阶段,你承受的,将远远超出你所获得的。”
荀子的话没有喜怒,没有褒贬,却实在地指出来陆言将面对的困难。
孔孟之道,老庄之道也不过是这套体系的第一层,你什么人物敢这样评论先人前辈,陆言将遭受诸子百家的各种诘难,儒家也不例外。
不过这个时候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没有哪一家学说可以统治天下。真正的名士会吸收他人的优秀成果,不断进步。那些老顽固嘛,反正早晚淘汰。如果换作是以后的朝代,陆言绝对被所有人喷死。
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能说错误,但这套思想成为主流以后,天理压制人性将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前世我们用了几千年才打破这种异化的闭塞思想,而在科学的道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
陆言要做的,就是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依托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用法治使其规范富强,用教育让人们逐渐认识科学,用科学指明前进的方向,让天下人真正地从乱世中解脱。
当他徜徉过典籍的海洋,经受过无数先辈的熏陶,在东西方的思想中踽踽独行,联想起前世这片大地的民族经历的种种磨砺,那一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才真正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老师,上下求索,虽九死其尤未悔。”陆言朝着荀子拜礼。
“你,也是来告别的。”
“弟子已经找到了,实践理想的那个契机。”
“唉~老夫这个年纪,看到你,看到韩非,不知是福是祸~”
“韩非……”
“你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