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步!垫步!
德约科维奇整个人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轻盈跳跃的动作保持重心的轻盈灵活,随时都能够蹬地蹿出去,视线始终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文的一举一动,瞳孔微微一缩,注视着高文击球动作里的细节。
抽球?
德约科维奇马上就意识到高文准备发力击球,但因为这是正手,击球动作大开大合,不需要提前变化就能够在最后时刻改变手腕的发力方向来完成变线,所以德约科维奇还不能判断高文准备击打斜线还是直线。
斜线?
德约科维奇有一个粗略的预判,但脚步依旧没有轻易丢掉重心,然后下一秒就可以看到高文挥臂完成击球。
斜线!
德约科维奇的左脚一蹬,身体就已经横向冲了出去,但才刚刚冲了一大步,超强的反应神经马上就意识到情况不妙。
该死!
上当了!
正手,的确是正手;斜线,的确是斜线;抽球,的确是抽球。一切都没有问题,那么什么出问题了呢?
高文的挥拍动作看起来是准备大力抽球的,也就是瞄准底线大三角进攻,但就在触球的瞬间却稍稍做出变化,没有完全发力、而是用小臂挥舞的动作完成一个滑板轻打。
发力和不发力,强力抽球和滑板轻打,区别就在于,前者的落点往往非常深,球员的站位可能受到挤压;后者的落点则非常浅,球员则需要纵向上步才能完成击球。
而且,和网前小球也不一样。
网前小球是短球,落地反弹的高度和长度有限;滑板轻打则是长球,落地反弹之后会往观众看台方向窜。
嗖。
德约科维奇看到高文出手的刹那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因为整个击球动作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最后出手时刻改变发力手法和手腕力量而已,德约科维奇也没有能够准确判断。
蹬!
德约科维奇马上狠狠蹬地,沿着四十五度角的斜线方向全面奔跑——
如果是其他时候,德约科维奇可能也就不跑了,毕竟还是需要节省体力,但这一分是盘点,他需要自己拿出最好表现,于是咬紧牙关就冲了上去。
蹬蹬蹬!
蹬蹬蹬!
德约科维奇全力冲刺!
但下一秒,德约科维奇就注意到,高文的身影已经朝着球网方向压上,高大挺拔的身形非常具有压迫力,即使德约科维奇能够追赶到网球,回球线路也已经被封锁。
因为高文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
如果是其他球员,可能刚刚的滑板轻打就已经足够得分了,但面对四巨头肯定不行,除非网球已经落地两跳,否则永远都需要做好下一拍的准备。
果然!
德约科维奇赶上了,用一个大劈叉的方式,在网球即将再次落地之前,一个轻挑,就将网球击打了回来。
而且!
德约科维奇在极限状态下居然还能够完成控制,撇了一个斜线大对角的小球,试图绕过高文的覆盖网。
但是,高文注意力完全集中,往前卡了一步,在网球突破自己封锁网之前,球拍一档一封,就直接将网球打回德约科维奇空无一人的场地里。
此时已经彻底被拉出球场之外的德约科维奇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网球落地,然后形成两跳。
精彩!
“这一球,从接发球的时候,高文就已经想好要怎么打了,整个抢攻到第二拍轻打的进攻衔接非常流畅又非常隐秘,完全晃过德约科维奇,最后轻轻松松地完成制胜分。”
“面对盘点,高文的这一分拿得非常巧妙。”
站在球网前,高文轻轻握了握拳,也没有对德约科维奇示威,而是为自己鼓劲,提醒自己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德约科维奇给高文最生动的一课就在于,网球比赛始终是流动的,但不管情况怎么变,球员都需要思考自己的强项,并且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强项,这才是展现竞争力的唯一方式。
德约科维奇最大的强项就是底线击球能力,不是进攻也不是防守,而是任何球都能够经过预判包裹和击球三部曲来完成控制与反击;那么高文的最大强项又是什么呢?
大脑。
第一盘高文是怎么赢的?
用大脑用智慧打破常规,敢于出手敢于击球敢于进攻。
粗粗看来,似乎是大胆冒险的进攻打开的局面,实则不然,真正的背后规则还是高文的算计和博弈走在德约科维奇的前面,如果想要撕开德约科维奇密不透风的底线击球,瓦林卡用的是蛮不讲理的进攻、锦织圭用的是密不透风的节奏,而高文则应该用抢先一步的布局。
想明白之后,比赛就重新清晰起来。
“思考。思考!”
高文转身走向底线,再次暗暗提醒自己。
“40:30”,德约科维奇依旧拥有一个盘点,但一个盘点和连续两个盘点的气氛就又有些细微的变化了。
从德约科维奇的拍球动作就能够看得出来,时间稍稍长了一些,应该拍了七下八下的模样,然后才发球。
一发,近身压反手,依旧是外角。
虽然是外角,但更加侧重近身一些,从发球就能够看出德约科维奇试图重新掌控比赛。
踏步!
高文朝着左侧踏了一小步,双手反拍的引拍幅度不大,借力打力地直接将网球顶了回去。
斜线。
德约科维奇本来已经朝着正手位置移动,他以为高文会压中路,但马上又回到反手位,这次高文的击球稍稍抢了一些节奏,但因为挥拍动作受到挤压,所以力量和速度都没有能够达到预期,压制明显不够。
所以,德约科维奇的反手回球没有遭遇太多挑战,他的回球也非常扎实。
德约科维奇故意没有撕扯开角度,回了一个中路偏反手位置的线路,而且落点非常浅,似乎在诱使高文上网,同时没有完全发力,又似乎在诱使高文发力——
从第二盘到第三盘,德约科维奇很多回球都是这样,那些变化全部隐藏起来,对于观众来说根本看不到,只有高文在击球的时候能够感受到。
不过,这一次高文的第二拍进攻衔接没有那么紧密,脚步没有立刻进入底线,也就错过了上网压迫的时机,只能站在底线完成击球;并且,因为德约科维奇没有发力,这也意味着可能需要高文发力。
那么,高文应该发力进攻吗?
德约科维奇整个人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轻盈跳跃的动作保持重心的轻盈灵活,随时都能够蹬地蹿出去,视线始终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文的一举一动,瞳孔微微一缩,注视着高文击球动作里的细节。
抽球?
德约科维奇马上就意识到高文准备发力击球,但因为这是正手,击球动作大开大合,不需要提前变化就能够在最后时刻改变手腕的发力方向来完成变线,所以德约科维奇还不能判断高文准备击打斜线还是直线。
斜线?
德约科维奇有一个粗略的预判,但脚步依旧没有轻易丢掉重心,然后下一秒就可以看到高文挥臂完成击球。
斜线!
德约科维奇的左脚一蹬,身体就已经横向冲了出去,但才刚刚冲了一大步,超强的反应神经马上就意识到情况不妙。
该死!
上当了!
正手,的确是正手;斜线,的确是斜线;抽球,的确是抽球。一切都没有问题,那么什么出问题了呢?
高文的挥拍动作看起来是准备大力抽球的,也就是瞄准底线大三角进攻,但就在触球的瞬间却稍稍做出变化,没有完全发力、而是用小臂挥舞的动作完成一个滑板轻打。
发力和不发力,强力抽球和滑板轻打,区别就在于,前者的落点往往非常深,球员的站位可能受到挤压;后者的落点则非常浅,球员则需要纵向上步才能完成击球。
而且,和网前小球也不一样。
网前小球是短球,落地反弹的高度和长度有限;滑板轻打则是长球,落地反弹之后会往观众看台方向窜。
嗖。
德约科维奇看到高文出手的刹那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因为整个击球动作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最后出手时刻改变发力手法和手腕力量而已,德约科维奇也没有能够准确判断。
蹬!
德约科维奇马上狠狠蹬地,沿着四十五度角的斜线方向全面奔跑——
如果是其他时候,德约科维奇可能也就不跑了,毕竟还是需要节省体力,但这一分是盘点,他需要自己拿出最好表现,于是咬紧牙关就冲了上去。
蹬蹬蹬!
蹬蹬蹬!
德约科维奇全力冲刺!
但下一秒,德约科维奇就注意到,高文的身影已经朝着球网方向压上,高大挺拔的身形非常具有压迫力,即使德约科维奇能够追赶到网球,回球线路也已经被封锁。
因为高文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
如果是其他球员,可能刚刚的滑板轻打就已经足够得分了,但面对四巨头肯定不行,除非网球已经落地两跳,否则永远都需要做好下一拍的准备。
果然!
德约科维奇赶上了,用一个大劈叉的方式,在网球即将再次落地之前,一个轻挑,就将网球击打了回来。
而且!
德约科维奇在极限状态下居然还能够完成控制,撇了一个斜线大对角的小球,试图绕过高文的覆盖网。
但是,高文注意力完全集中,往前卡了一步,在网球突破自己封锁网之前,球拍一档一封,就直接将网球打回德约科维奇空无一人的场地里。
此时已经彻底被拉出球场之外的德约科维奇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网球落地,然后形成两跳。
精彩!
“这一球,从接发球的时候,高文就已经想好要怎么打了,整个抢攻到第二拍轻打的进攻衔接非常流畅又非常隐秘,完全晃过德约科维奇,最后轻轻松松地完成制胜分。”
“面对盘点,高文的这一分拿得非常巧妙。”
站在球网前,高文轻轻握了握拳,也没有对德约科维奇示威,而是为自己鼓劲,提醒自己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德约科维奇给高文最生动的一课就在于,网球比赛始终是流动的,但不管情况怎么变,球员都需要思考自己的强项,并且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强项,这才是展现竞争力的唯一方式。
德约科维奇最大的强项就是底线击球能力,不是进攻也不是防守,而是任何球都能够经过预判包裹和击球三部曲来完成控制与反击;那么高文的最大强项又是什么呢?
大脑。
第一盘高文是怎么赢的?
用大脑用智慧打破常规,敢于出手敢于击球敢于进攻。
粗粗看来,似乎是大胆冒险的进攻打开的局面,实则不然,真正的背后规则还是高文的算计和博弈走在德约科维奇的前面,如果想要撕开德约科维奇密不透风的底线击球,瓦林卡用的是蛮不讲理的进攻、锦织圭用的是密不透风的节奏,而高文则应该用抢先一步的布局。
想明白之后,比赛就重新清晰起来。
“思考。思考!”
高文转身走向底线,再次暗暗提醒自己。
“40:30”,德约科维奇依旧拥有一个盘点,但一个盘点和连续两个盘点的气氛就又有些细微的变化了。
从德约科维奇的拍球动作就能够看得出来,时间稍稍长了一些,应该拍了七下八下的模样,然后才发球。
一发,近身压反手,依旧是外角。
虽然是外角,但更加侧重近身一些,从发球就能够看出德约科维奇试图重新掌控比赛。
踏步!
高文朝着左侧踏了一小步,双手反拍的引拍幅度不大,借力打力地直接将网球顶了回去。
斜线。
德约科维奇本来已经朝着正手位置移动,他以为高文会压中路,但马上又回到反手位,这次高文的击球稍稍抢了一些节奏,但因为挥拍动作受到挤压,所以力量和速度都没有能够达到预期,压制明显不够。
所以,德约科维奇的反手回球没有遭遇太多挑战,他的回球也非常扎实。
德约科维奇故意没有撕扯开角度,回了一个中路偏反手位置的线路,而且落点非常浅,似乎在诱使高文上网,同时没有完全发力,又似乎在诱使高文发力——
从第二盘到第三盘,德约科维奇很多回球都是这样,那些变化全部隐藏起来,对于观众来说根本看不到,只有高文在击球的时候能够感受到。
不过,这一次高文的第二拍进攻衔接没有那么紧密,脚步没有立刻进入底线,也就错过了上网压迫的时机,只能站在底线完成击球;并且,因为德约科维奇没有发力,这也意味着可能需要高文发力。
那么,高文应该发力进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