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五六年前唐增龙那次毅然决然的转型尝试,今天的美唐公司或许跟国内其它200多家大小建筑钢型材制造商一样,正在日益摊薄的毛利率和过剩的产能之间饱受煎熬,也就没有了后来轰动一时的上市风云了。
感觉敏锐的投行再次找到美唐公司游说上市时,唐增龙没有拒绝。
其实上,美唐公司在五年前就启动过上市,为了这些烦琐的工序,唐平正到香江开了很多次会,上市的进展却不大。在又一次被从正在考察的国家召唤到香江,开了一轮类似的无效会议后,唐平正忍不住大怒,叫停了上市筹备工作。
唐平正已经放弃公司的上市计划,但唐增龙和美唐公司的法律顾问、投行经理继续进行劝说。
首先,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后,能拿到一笔不需要归还的钱。公司做得好,可以对股东分红,不必再辛苦地追着银行贷款;第二,上市后公司身份由“私”变“公”,高管们的心态会不一样,以前是给你唐老板打工,现在是给上市公司做事;第三,上市对美唐公司来说,是做强做好的必需平台。
得到唐平正允许后,唐增龙加速了美唐公司的上市进程。
在投行的指导下,唐增龙开始从内部自行梳理组织框架,把当初投行视为疑难杂症的问题基本梳理完毕后,美唐公司启动了第二次上市。
此时,在美唐集团内部,还需要有一个与投行协同推进上市进程的人,这就是与唐增龙一起来的陶宁。
陶宁,今年刚满30岁,现任美唐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裁。
陈西峰能看相识人,发现陶宁精明但不市侩,身上有匹配年龄的精力和超越年龄的沉稳。
据说即便是上市前一晚深夜一点握着眼药从医院出来,在会见相关记者时,外人也无法从他脸上找到疲态。
在加入美唐集团前,他曾经在好几家同样以红筹方式上市的民营企业主持过资本运作,经验丰富、做法老到。
美唐集团当时面临的窘境是,唐平正文化程度不高,唐增龙原先只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为此二人对资本运作并不内行,同时被上次谋划上市中繁琐的工序多少搞坏了心情。
因此,无论是唐增龙或相关机构,都把在香江资本圈颇受认可的陶宁加入视作为这场坎坷反复的上市之旅的一次破冰。
“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把唐董已经搭起来的架构按照标准再全面梳理一遍。”陶宁喝了一口茶,向陈西峰、秦子杰比划着说道,“等真正跟投资者谈的时候他们已经看到,东江省美唐集团的股权已经属于(准)上市公司的了。那时我再说要做一个红筹上市,就这样一个架构,基金机构至少心里就踏实。”
按照他的经验,由于对本土市场的理解方式不同,外资投行先期介入得太早,反而会耽误时间。
于是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唐增龙放权给陶宁,决定先只借助律师和审计师的力量,自力更生把公司的架构先完美好。
在美唐集团重组架构初现雏形后,正好赶上了金融危机,资本市场已经人心惶惶。“那时候市场里已经很难找钱了。”陶宁记忆犹新,就算在此时也是感叹不已。
各家基金机构都已经对这个长期拖延的美唐项目露出了疲态,是不是又一次上市暂停?
转机发生在青山投资机构出现的时刻。
专攻中小型企业投资项目的泰山国际投资公司向美唐集团投资20亿元,条件是只要美唐集团在青山投资后一年内完成上市,则青山所投的20亿元可转债利率为0,并获得美唐股票发售价20%的转股折扣。
双方约定,从366天以上开始推,如果美唐集团上市日期拖得越久,青山投资可转债转股时的折扣比例就越大,直到——如果美唐集团距离青山投资日超过1095天以上才上市,青山投资的受让价将为发售价的46%。
陶宁的谈判经验丰富,再加上双方利益所求一致,为此这次的谈判相当轻松,只花了三天时间,还不用熬夜加班。
由于金融危机,把发行股票的故事讲好的难度远远超过以往。
陶宁继续感慨道:“资本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见投资者,少说一句多说一句无所谓。但那时完全不一样,市场行情越不好投资者越挑剔。大家都没有退路,万一……对投行、对企业来讲都是巨大的伤害。”
对美唐集团来说,“工业特种钢型材的领头羊”是当仁不让的概念,接着由专业人员花时间找行业数据,然后开始编讲故事。
在国内交通运输这一块,大多数钢型材产品依赖进口,保守的预测,大概七八成是进口,而美唐集团的产品替代的是国产货20%多里面的一半,也就是说他们的市场占有百分之十几,这意味着他们增长空间很大。
相对于进口的产品,美唐集团的产品价格是人家的五折、六折,充满着价格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在国内专做工业钢型材,又做的这么大规模的企业仅此美唐一家;另外,国家提倡多用国内产品,提高国有化率。所以客户都在往这方向走,而且国内真正能提供较高难度、高技术的产品又只有美唐一家。
青山投资的果断投资,让这个故事更加有说服力。
为了感谢青山投资,唐增龙后来组建经济组织时,定名为青山会。
后来,这个故事便在美唐集团上市团队、投行成员的口中被叙述了无数遍。配合盈利数字,美唐集团从建筑型材向工业型材的转型也成为企业富有远见的力证,全球同业仅有的一台125mn大型油压挤压机也被一再提及。而受益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行业领头羊、研发能力、专业团队等概念不失时机地成为故事的点缀。
当然,讲故事是件苦差事。
美唐集团路演团队在好几个国家分别呆了好几天,每天上下午各三场投资者见面会,早午晚还有餐会,从早上开始,一小时一个故事、一小时一次会。
说起这个事,唐增龙喝了一口咖啡说道:“我们一直不停地说,投资者吃饱了,我们也饿饱了。”停了停,他感慨道:”上市路演这事真不是人干的。”
投资者是逐利的,钱包真的被这样的故事“说”开了。
虽然期间关口重重,但长达4年的美唐集团上市之旅终于走到尽头。
再说在危机时代,万马齐喑。沉寂已久的资本市场,太需要一个振奋人心的人物和故事出现了。
美唐集团挂牌上市后,居然募集到近90亿元!投行们荒疏已久的激情被再次点燃。
在成功挂牌的当晚,庆功宴上,觥筹交错之间,投行人士的情绪激动远过于美唐集团的人,参与项目最久的二个投行团队成员甚至失声痛哭。
美唐集团挂牌后的第二天,唐增龙却在香江四季酒店的大堂里守了整整一个白天,迎送往来的宾客,与离港的道别,给游逛的指路。
主要是拖延长久的上市过程,已经耗尽了唐增龙所有的激情。
有人祝酒,他就应和;有人流泪,他就劝慰。四年的上市之路,他心动过、犹疑过、震怒过、疲劳过,甚至还增加了些病痛。
回到集团办公室后,他自己根本不关注美唐集团的股票行情:“股价我现在关心不关心都一样。我关心它也不一定涨,不关心它还有可能涨。”
为什么一定要上市?陈西峰觉得有些好奇,主要是他担任董事长的明华市云海集团至今没有上市。
唐增龙看了一眼陈西峰,云淡风轻地开玩笑道:“骗钱。”
其实上,为什么要上市?在路演期间,几乎每一个投资者都会指着美唐集团的财务报表上接近50亿元的银行结余及现金,与30%的综合毛利率进行发问。
陶宁的回答:“这次的上市除了产能的扩充、覆盖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外,有必要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行业整合,这都需要尽可能早地进行投入。”
秦子杰则问及“下一步打算”,唐增龙往沙发上一靠,脸上带着招牌式的心中有数的笑容:“现在没有具体的打算。目前是比较轻松,啥都不管、啥也不问。”
“唐董说是不管,但他心里这本账很清楚。”陶宁接话道,“唐董对大方向的把握非常明白。他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阶段,用人的时候比较放得开。”
陶宁说唐增龙身上有一种先天的商业直觉。
他举例说在路演时,有时一进门扫了一眼对面坐着的基金管理人,唐增龙就跟自己的团队说,这个基金机构不好谈,接下来双方果然收获寥寥。
原始的企业家本能被唐增龙娴熟地运用在用人之道上,陶宁之所以愿意一直跟着唐增龙,说是“唐董看人非常准,而且看准之后非常相信人。”
以前,唐增龙和陶宁二人全无交集。初次见面后,聊了聊各自的背景,唐增龙就直接跟陶宁说,我不能承诺会给你怎么样的未来,但我给你两个字:一个是权,一个是钱。你把这用好,我什么都不管。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每个人都会这么讲,没什么奇怪。”陶宁回忆说。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陶宁死心塌地地跟着唐增龙。
感觉敏锐的投行再次找到美唐公司游说上市时,唐增龙没有拒绝。
其实上,美唐公司在五年前就启动过上市,为了这些烦琐的工序,唐平正到香江开了很多次会,上市的进展却不大。在又一次被从正在考察的国家召唤到香江,开了一轮类似的无效会议后,唐平正忍不住大怒,叫停了上市筹备工作。
唐平正已经放弃公司的上市计划,但唐增龙和美唐公司的法律顾问、投行经理继续进行劝说。
首先,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后,能拿到一笔不需要归还的钱。公司做得好,可以对股东分红,不必再辛苦地追着银行贷款;第二,上市后公司身份由“私”变“公”,高管们的心态会不一样,以前是给你唐老板打工,现在是给上市公司做事;第三,上市对美唐公司来说,是做强做好的必需平台。
得到唐平正允许后,唐增龙加速了美唐公司的上市进程。
在投行的指导下,唐增龙开始从内部自行梳理组织框架,把当初投行视为疑难杂症的问题基本梳理完毕后,美唐公司启动了第二次上市。
此时,在美唐集团内部,还需要有一个与投行协同推进上市进程的人,这就是与唐增龙一起来的陶宁。
陶宁,今年刚满30岁,现任美唐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裁。
陈西峰能看相识人,发现陶宁精明但不市侩,身上有匹配年龄的精力和超越年龄的沉稳。
据说即便是上市前一晚深夜一点握着眼药从医院出来,在会见相关记者时,外人也无法从他脸上找到疲态。
在加入美唐集团前,他曾经在好几家同样以红筹方式上市的民营企业主持过资本运作,经验丰富、做法老到。
美唐集团当时面临的窘境是,唐平正文化程度不高,唐增龙原先只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为此二人对资本运作并不内行,同时被上次谋划上市中繁琐的工序多少搞坏了心情。
因此,无论是唐增龙或相关机构,都把在香江资本圈颇受认可的陶宁加入视作为这场坎坷反复的上市之旅的一次破冰。
“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把唐董已经搭起来的架构按照标准再全面梳理一遍。”陶宁喝了一口茶,向陈西峰、秦子杰比划着说道,“等真正跟投资者谈的时候他们已经看到,东江省美唐集团的股权已经属于(准)上市公司的了。那时我再说要做一个红筹上市,就这样一个架构,基金机构至少心里就踏实。”
按照他的经验,由于对本土市场的理解方式不同,外资投行先期介入得太早,反而会耽误时间。
于是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唐增龙放权给陶宁,决定先只借助律师和审计师的力量,自力更生把公司的架构先完美好。
在美唐集团重组架构初现雏形后,正好赶上了金融危机,资本市场已经人心惶惶。“那时候市场里已经很难找钱了。”陶宁记忆犹新,就算在此时也是感叹不已。
各家基金机构都已经对这个长期拖延的美唐项目露出了疲态,是不是又一次上市暂停?
转机发生在青山投资机构出现的时刻。
专攻中小型企业投资项目的泰山国际投资公司向美唐集团投资20亿元,条件是只要美唐集团在青山投资后一年内完成上市,则青山所投的20亿元可转债利率为0,并获得美唐股票发售价20%的转股折扣。
双方约定,从366天以上开始推,如果美唐集团上市日期拖得越久,青山投资可转债转股时的折扣比例就越大,直到——如果美唐集团距离青山投资日超过1095天以上才上市,青山投资的受让价将为发售价的46%。
陶宁的谈判经验丰富,再加上双方利益所求一致,为此这次的谈判相当轻松,只花了三天时间,还不用熬夜加班。
由于金融危机,把发行股票的故事讲好的难度远远超过以往。
陶宁继续感慨道:“资本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见投资者,少说一句多说一句无所谓。但那时完全不一样,市场行情越不好投资者越挑剔。大家都没有退路,万一……对投行、对企业来讲都是巨大的伤害。”
对美唐集团来说,“工业特种钢型材的领头羊”是当仁不让的概念,接着由专业人员花时间找行业数据,然后开始编讲故事。
在国内交通运输这一块,大多数钢型材产品依赖进口,保守的预测,大概七八成是进口,而美唐集团的产品替代的是国产货20%多里面的一半,也就是说他们的市场占有百分之十几,这意味着他们增长空间很大。
相对于进口的产品,美唐集团的产品价格是人家的五折、六折,充满着价格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在国内专做工业钢型材,又做的这么大规模的企业仅此美唐一家;另外,国家提倡多用国内产品,提高国有化率。所以客户都在往这方向走,而且国内真正能提供较高难度、高技术的产品又只有美唐一家。
青山投资的果断投资,让这个故事更加有说服力。
为了感谢青山投资,唐增龙后来组建经济组织时,定名为青山会。
后来,这个故事便在美唐集团上市团队、投行成员的口中被叙述了无数遍。配合盈利数字,美唐集团从建筑型材向工业型材的转型也成为企业富有远见的力证,全球同业仅有的一台125mn大型油压挤压机也被一再提及。而受益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行业领头羊、研发能力、专业团队等概念不失时机地成为故事的点缀。
当然,讲故事是件苦差事。
美唐集团路演团队在好几个国家分别呆了好几天,每天上下午各三场投资者见面会,早午晚还有餐会,从早上开始,一小时一个故事、一小时一次会。
说起这个事,唐增龙喝了一口咖啡说道:“我们一直不停地说,投资者吃饱了,我们也饿饱了。”停了停,他感慨道:”上市路演这事真不是人干的。”
投资者是逐利的,钱包真的被这样的故事“说”开了。
虽然期间关口重重,但长达4年的美唐集团上市之旅终于走到尽头。
再说在危机时代,万马齐喑。沉寂已久的资本市场,太需要一个振奋人心的人物和故事出现了。
美唐集团挂牌上市后,居然募集到近90亿元!投行们荒疏已久的激情被再次点燃。
在成功挂牌的当晚,庆功宴上,觥筹交错之间,投行人士的情绪激动远过于美唐集团的人,参与项目最久的二个投行团队成员甚至失声痛哭。
美唐集团挂牌后的第二天,唐增龙却在香江四季酒店的大堂里守了整整一个白天,迎送往来的宾客,与离港的道别,给游逛的指路。
主要是拖延长久的上市过程,已经耗尽了唐增龙所有的激情。
有人祝酒,他就应和;有人流泪,他就劝慰。四年的上市之路,他心动过、犹疑过、震怒过、疲劳过,甚至还增加了些病痛。
回到集团办公室后,他自己根本不关注美唐集团的股票行情:“股价我现在关心不关心都一样。我关心它也不一定涨,不关心它还有可能涨。”
为什么一定要上市?陈西峰觉得有些好奇,主要是他担任董事长的明华市云海集团至今没有上市。
唐增龙看了一眼陈西峰,云淡风轻地开玩笑道:“骗钱。”
其实上,为什么要上市?在路演期间,几乎每一个投资者都会指着美唐集团的财务报表上接近50亿元的银行结余及现金,与30%的综合毛利率进行发问。
陶宁的回答:“这次的上市除了产能的扩充、覆盖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外,有必要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行业整合,这都需要尽可能早地进行投入。”
秦子杰则问及“下一步打算”,唐增龙往沙发上一靠,脸上带着招牌式的心中有数的笑容:“现在没有具体的打算。目前是比较轻松,啥都不管、啥也不问。”
“唐董说是不管,但他心里这本账很清楚。”陶宁接话道,“唐董对大方向的把握非常明白。他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阶段,用人的时候比较放得开。”
陶宁说唐增龙身上有一种先天的商业直觉。
他举例说在路演时,有时一进门扫了一眼对面坐着的基金管理人,唐增龙就跟自己的团队说,这个基金机构不好谈,接下来双方果然收获寥寥。
原始的企业家本能被唐增龙娴熟地运用在用人之道上,陶宁之所以愿意一直跟着唐增龙,说是“唐董看人非常准,而且看准之后非常相信人。”
以前,唐增龙和陶宁二人全无交集。初次见面后,聊了聊各自的背景,唐增龙就直接跟陶宁说,我不能承诺会给你怎么样的未来,但我给你两个字:一个是权,一个是钱。你把这用好,我什么都不管。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每个人都会这么讲,没什么奇怪。”陶宁回忆说。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陶宁死心塌地地跟着唐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