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观彦心中恍然不已,下意识便问了句,陛下?
    祝春福笑着一张菊花脸,圣上素来宽仁,公子且安心做事罢。
    房观彦在路上听得经过,心中对当即拍板的太子殿下心悦臣服,当然也十分感恩叶翰林和沈太师的推举肯定。
    不过他一待罪之人,实在不应同他们走的太近,以免连累。
    是以他只说其名,未说其表字。
    周承弋现代人思维,对表字并不敏感,也不觉得有什么。
    周承弋的忙碌其实就到把人分配完。
    术业有专攻,后面编写纲要乃至教材,不是他能够插手的。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离开,反而为了新文《穷书生种田》积累素材,每天都按时去打卡,今天在《文言》组听翰林学士出口成章,明天去《历史》组听郑御史的百家讲坛,偶尔会到《算数》组完善一下加减乘除各种法的口诀,或是去《医学常识》组科普点现代医学常识。
    但最多去的还是房观彦所在的《天文地理》组。
    随后他发现房观彦是真的厉害,知识储备量大的没边,无论多猎奇的知识都涉及过一些,被人请教时他总能引经据典的给出回答,还说出出处,便是连骑马射箭都能指点一二。
    堪称行走的百科全书。
    周承弋内心卧槽,嘴里说的是,牛啊!太牛了!牛气冲天!
    没文化的某现代人形容词极度匮乏。
    初时房观彦不知其意,后来懂了每每都郑重其事的回道:聪睿之人多如牛毛,然创时代之人却如屈指可数,无一不是青史之上盛名者。
    他真心实意道,观彦远不及殿下矣。
    关键是不仅自己吹,还带着他们组一起吹,到最后整个教师团队都在吹。
    连沈太师见了周承弋都欣慰的说一句,殿下之英才终天下皆知矣。
    周承弋:
    周承弋很想摇晃他们的肩膀,大喊:你们清醒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原主的聪颖是公认的,朝堂之上每每提出的政见犀利直指中心,但大抵慧极必伤,过于揣测圣意从而惴惴不安,敛尽锋芒小心谨慎的在宽道上走钢丝,这些年竟庸碌无为起来。
    周承弋记得《祭幽台》里有一段台词,是五皇子的杀青戏,沈娉对着弥留之际的九五至尊细声细气的说道,你说周承弋庸碌不堪为太子,可你却还用着他曾经提出的政见,你又是什么货色?
    竟是直接将周承安气吐了血。
    周承弋对原主的命运一直都很惋惜。
    这大抵也是他明明可以在南书房混吃等死,却还是推进了改制的原因吧。
    他很清楚自己不适合当皇帝,也不想当,但最少这个名字应该站到他该到的高度,便当是他这个借用身体之人付的利息。
    腊月披着霜雪悄然而至,教材的编写如火如荼进行着快要接近尾声,为期月久的课改终于在第一次月考中显出了弊端。
    第一届班主任叶疏朗愁的直抠脑门。
    陆光复和他都是《文言》组的,自然也看到了,眉头一皱就找上了周承弋,仿佛拿到了什么重要证据递呈上去,言辞凿凿道,臣便说先例不能开,您且瞧吧!
    小世子还好,他年岁小心态不稳常有失误时候,可裴三郎这张试卷且不说其他,单这默写十有九空!这几篇文还都是他背过的!
    叶疏朗不赞同道,陆大人,你不能只瞧考差的,绿妩公主这次便考的很好,策论文章更是拿了满分。其他人的成绩也明显比之前有所提升。
    然小世子和裴三郎便是铁证如山!陆光复说着竟然一把拦住路过的房观彦主持公道,你觉得我说的对否?
    房观彦骤然被裴三郎满面红叉的试卷伤了眼,沉默了片刻道,或许可以找裴将军看看。
    周承弋听到这一句,递给房观彦一个赞赏的眼神。
    他老神在在的抖了抖试卷,别急,这都是有预料的,学生心野了,咱就给收收好了,这不是刚考完试,咱们开个家长会正好。
    第26章 种田文开写
    此事便交由你二人负责吧。周承弋鼓励的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一句,加油。
    如今先完善的是学校教育制度,但随之发展教师内部的制度肯定也得跟上,说不定教师资格证考试、职称评级制度等等这类制度哪天就提上日程了。趁着现在制度还没完善,多努努力积攒经验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吧。
    二人虽然不知其词意也不知其内涵,却莫名从他眼中感到一丝使命感,都肃色郑重点头,臣等必定不负殿下所托。
    哦对了,劳烦与沈太师说一声,我近期大概是不能来了。周承弋说起自己来的正事。
    叶疏朗立刻关心道,是出什么事了?
    怎可半途而废。陆光复则秉承他一贯的风格,将好话说的叫人不想听。
    房观彦也是下意识观察他的气色面相,见都还不错,不像是生病,随即意识到什么,眼睛亮的惊人。
    周承弋随意一瞥,被他眼神晃到,有些奇怪的眨了眨眼,回答道,此间事我能做的早便做完了,空留此地也无用,正巧我有事情要做,便不来了。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遣人去找我便是,东宫离南书房也算不得远。
    两人这才想起周承弋废太子被禁足的境地,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这些时日大家在一起共事,争吵激烈时常有,对彼此的倾佩欣赏之意却是越发浓厚让周承弋形容的话,这就像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创业,虽然各自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向着好的方向的。
    以后的分道扬镳不可避免,然则付出的心血都不是假的。
    而在这样越发了解之后,众人其实最佩服又觉得可惜的便是太子殿下和房观彦。
    好在如今两人脚下的路虽然还不够平坦,却已经拨开了雾霭,往前方踏出了一大步。
    他们躬身行礼送周承弋离开,将祈愿埋在心间。
    等等,家长会两人对视一眼,突然意识到这件差事的恐怖。
    尤其是他们试图请沈太师坐镇,结果沈太师毫不犹豫以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为由拒绝之后,他们深刻感受到手里的是什么烫手山芋。
    家长会。
    周承弋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将学生的监护人之一找来学校开会。
    其他人的理解却是:将一家之长找来学校开会。
    即裴晔的家长便是裴将军,小世子的家长则为定国公,依此类推,能在南书房上课的都是皇室王侯之子女,便是伴读哪个不是出自钟鸣鼎食之家,更别说还有一个绿妩公主,那位的大家长可是陛下!!!
    入朝为官不过一两年的两人:喊陛下来开会这该是吃了什么样的熊胆才能这么猛。
    陆光复面无表情,缓慢的吐出一句,果然如此。
    圣人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他天天跟着皇子那样没大没小的叫板,早就该想到的。
    叶疏朗艰难道,殿下不是那种会故意为难人的。
    嗯,我也觉得。那这件事便交给叶翰林去办了,加油。陆光复霎那顿悟了加油的用法,转身就要走自然是没走成的。
    周承弋不知道他们已经开始饱受职场困扰,脚步匆急的往东宫赶。
    他说有事情要做不是找借口,《穷书生种田》的大纲经过这么久的调整已经写的差不多了,足足一沓纸,他还是第一次写这么细这么长的大纲,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动笔了。
    然后到了东宫门口,他脚步顿住,扭头问长夏,我是不是老眼昏花?怎么东宫门口一个人都没有?
    长夏也颇为惊讶,回道,禀殿下,确实一个人都没有。
    我走错地方了?周承弋迟疑的走到门口探头往里瞧,正巧看到被三五太监围着,淡定拿着扇子在院子里热炭火的凛冬,才迈步走了进去。
    拜见殿下!小太监们都慌张紧张的见礼,相比起来凛冬都仿佛慢了一拍似的。
    周承弋摆了摆手,将凛冬叫到一边,这死心眼的孩子还记得自己的职责,连着那盆炭也一道儿抱去了。
    那些羽林军呢?怎么一个都没了?这些人又是怎么回事?
    凛冬:先前王贺总管来了一趟,将人都调走了,这些是内侍监送来的。
    长夏追问,什么原因?
    没问。凛冬打扇的手停住,颇有些手足无措,应该要问吗?那我现在就去问问。
    说着就起身要往外走。
    周承弋将人喊住,罢了。
    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将人都撤走了,但不被人这么这么看着也总是件好事。内侍监送来的这些人必然是皇帝授意的,退回去肯定是退不了,周承弋干脆将人给长夏安排。
    留着做些洒扫杂事也好,对了,主殿便罢了,书房还是少人进好。周承弋吩咐。
    长夏应诺。
    周承弋反正是个甩手掌柜,都没有再去见那些人,直接去了书房。
    凛冬紧跟其后将生好火的银炭盆堆到书房里,又翻出汤婆子去厨房灌好热水送来。
    古代冬天比现代冷一些,但宫内的建筑都是做了夹墙结构的,所以周承弋快步走回来,除了手和脸外,其实都不怎么觉得冷。
    周承弋一边暖手一边翻看着大纲,在脑中斟酌字句,终于确定开头要怎么写,才猛地铺开纸张写了起来。
    因为大纲写的很细,也与他已经熟悉手写后手速慢慢起来了有关,他写的很快,比先前任何稿件都写的快,颇有些像是灵感迸发的不假思索。
    江海潮进山挖东西看到面板之后,就各处都戳了戳,但因为除了识别外的功能都是待解锁状态,他只能当探索用。
    不过倒是让他在山林里挖到不少东西,将其卖了之后,总算能买几本书籍,他还去看了大夫,结果大夫没看出什么异常,只给他开了点常规的药,余下的钱能一日买一个馒头,但他已经很知足。
    某一天起床,脑子里突然像是什么金戈敲击一般的叮了一声,有一个平铺直调有些怪异的声音在脑子里说:【名望达到100,获得称号幸运的穷书生,解锁百科全书。】
    【恭喜完成新手任务,新手礼包已发放,请在背包中查看】
    江海潮试图跟脑子里的东西沟通,然而除了方才那两句话之外,再无半点动静。他只好又在那个奇怪的蓝色面板上摸索起来,成功打开背包,得到几种未见过的水果,和薄薄的一张纸,标题写着《新手看了都能学会的方便面制作说明书》。
    江海潮看到这冷水都能泡开还十分美味的方便面分外惊喜,咬咬牙用剩下的钱买了面粉,跟着那张纸琢磨方便面,饿了就吃奖励的水果。
    这水果比他吃过的所有都要美味,然而他问遍周围人,却无人知晓。
    面板上写此水果是用两种他知道的果树嫁接而出的,可以做成果酱、水果罐头等等,百科全书还说嫁接的水果一般都比原来的好吃。江海潮动了心思,然而果树培育方法却尚未解锁,只能暂且作罢。
    《穷书生种田》这篇文要比《狐梦》长很多,周承弋从吃穿住行这几个方面来写,男主江海潮率先要解决温饱问题,才能有余力了解其他知识。
    周承弋想写的东西太多,比如水泥,因为材料的原因暂时无法在现实里实现,但他完全可以借由文中那个神奇的蓝色面板来操作。
    又比如现代医学急救,江海潮不懂急救,以为这本医书能解释他脑子里的东西,后来他用里面心肺复苏的方法将溺亡的孩童救活。
    因为周承弋亲身经历过一场疫情,还打算将一些有用的防疫知识放在其中。
    古代不说瘟疫横行,但是发生的也不少,鼠疫、天花、流感、疟疾等,便连那瘴气其实也是时疫的一种。
    周承弋不敢保证自己所写的每一样都能奏效,但只要能奏效一样,便值得他写。
    当然这些都是后面的剧情,他暂时只写到江海潮名望达到1000,获得远近闻名卖货郎称号,解锁养殖方法,他此时已经再不是先前那个连看病都看不起的穷书生了。
    周承弋写到这里,忍不住想到先前同陆光复、郑御史的几场辩论。
    这个时代有很多坚守文人风骨,宁折不弯之辈;亦然也有很多恪守教条,宽以待己严以待人的败类。
    于是他往里加了一段江海潮继续卖东西,被嘲讽没有文人风骨的剧情。
    江海潮怼道,我穷的都吃不起饭,你却叫我有风骨,莫非你要学佛祖割肉喂我不成?
    周承弋想:不知道有没有看到这篇文的人抱有同样的想法,那就只能抱歉让他们脸疼一下了。
    周承弋闭关琢磨新文的时候,《狐梦》字数最长的偷生卷完结,盗梦卷同步连载。
    符谦知道偷生卷的结局其实十分有争议,多数人估计都难以理解其中奥妙,而盗梦卷开篇的叙事手法又实在过于吸引人,遂用了一点小心机。
    于是买了新一期杂志的人,多数上一秒还拧着眉,下一秒便被新故事吸引目光。
    惠敏郡主便是其中之一,她连夜看完盗梦卷开篇三千字,又惊又喜,完全坐不住了,顶着一对黑眼圈就直奔南书房,得知人不在又往东宫而来。
    见到周承弋,她开门见山,您能否将此卷改为戏文?
    第27章 长安街头
    京城的戏班我几乎都认识,你想叫三生柳给你唱我都能找来。此卷实在是太适合改做戏曲,将来必定成名篇!惠敏郡主十分激动,连向来淡然的语气都快而密起来。
    然而戏文还真的触及到周承弋的知识盲区了。
    众所周知,剧本和小说是有壁的,更别说戏文剧本了。
    周承弋曾改写过电影剧本,对他来说难点不在于分镜,而在于唱词。戏曲之所以叫戏曲便是用来唱的,还不是一般的唱,什么腔调的词都有自家的规矩,尤为讲究对偶押韵,同乐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盗梦卷要改戏文,那基本就等于重写,所有的台词都要进行修改。
    周承弋一想到就觉得秃头噩梦要卷土重来了。

章节目录

我在东宫写小说(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今夜无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今夜无风并收藏我在东宫写小说(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