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字时文。与萧后乃是同母所生,杨英真正的亲小舅子。
    原本他就和杨广私交甚好,又有萧后的关系,更是内史侍郎的职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只是因为他前番劝谏杨广不要出征高句丽,遭到排挤。现在只得了一个长安留守的职位,等于让他离开了皇城,不再参与朝政。
    杨玄感起义之后,萧瑀在长安早早得到了消息。他心中惦念着姐姐萧后等人的安危,便准备带人抢先进入洛阳城。
    却恰逢陈深带着萧后等人出逃,这才随着一起来到武阳郡。此时独自面君,心中略有几分忐忑,也不知道这位陛下是否已经后悔未曾采纳自己的忠言。
    “时文,朕悔当初不纳汝之忠言,才有东征失利之败啊。”杨英初见萧瑀,搜刮出原本的一些记忆,苦笑说话。
    “陛下言重了,是臣无能,未能替君分忧。”萧瑀先是一愣,急忙上前跪拜。他实在没有想到杨广竟然会认错。
    在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两人就已经相识了,他更是时常住在晋王府,陪伴在杨广身边。直到后来其登基为帝,可谓是太过熟悉了。
    只是,他知道杨广素来好大喜功,极重颜面。经常将好事放在自己脸上,却从来不会承认半点瑕疵错误。
    今日杨英忽然认错,让他受宠若惊,却不敢有半分大意,只得小心的跪拜施礼,头脑中飞速运转着,暗揣帝王之心。
    “哈哈,此地并无旁人在场,时文大可以不用这般拘谨。你可知道朕为何不听汝之劝谏,执意征伐高句丽么?”
    杨英看萧瑀谨小慎微的样子,便准备先打开他的心结,然后再征求其治国之策。他笑呵呵的上前拍了拍对方肩头,言语略显几分低沉。
    “臣愚昧,不敢妄揣圣意,还请陛下明示。”萧瑀发现杨英对自己的态度十分亲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晋王府上一般,心中疑惑。
    不过他向来行事刚正,倒也并不多想。既然陛下念及旧情,今日便还是将这位陛下当做昔日的晋王,自己的姐夫吧。
    “哎,时文有所不知,朕征伐高句丽,实在是迫不得已啊。”杨英长叹一声,眼神显得有几分落寞。
    对于东征高句丽的一些想法,他倒是能够自杨广的记忆中找到,除了好大喜功为了颜面之外,确实另有缘由。
    此时为了缓解萧瑀的怨隙,争取其能够全心为自己效命。他故意将脸色一收,面露有苦难言之状。
    “朕伐高句丽,其因有三。其一,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冤郡耳。魏晋以前,近在提封之内,焉能不服王命?
    其二,高句丽非但不纳贡称臣,还屡次骚扰契丹等番邦小国,实乃挑衅我大隋脸面,焉能纵容之?
    其三,若那高句丽王真的彻底独立出去,势必会与突厥勾连,则陷我大隋整片北方土地尽于狼口之侧,让朕如何睡得安稳?
    朕也知道,自寡人登基以来,先后征伐吐谷浑汗、林邑、契丹、突厥、琉球,已经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甚至有不少义军突起。
    只是边境不安,如何治国?朕所以出兵百万之众,便存了一举灭绝高句丽之心,好以儆效尤,彻底震慑其他番邦。
    若能如愿,国中内部矛盾倒也容易缓解。只是不想这百万雄师,竟然会无功而返,甚至损兵折将,实乃朕之过也。……”
    杨英一边说着,一边表演,渐渐的竟然入戏了。想起那些丧命他乡的士兵,悲从中来,竟然有热泪滚落。
    “陛下!……”萧瑀见状大惊,上前一步跪伏于杨英脚下。“是臣愚昧,这高句丽确实该伐。
    只是如今东征失利,dong突厥再次动兵,国中义军更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臣恳请陛下,暂缓两年,再兴兵高句丽,否则国将不国啊。”
    萧瑀曾身为内史侍郎,浏览天下文书奏章。只知晓自陛下登基以来,百姓之苦,一心只想能够让陛下安定几年,以平民愤。
    却不想陛下时刻惦记着边境安危和大国颜面,心中略感愧疚。此时君臣坦诚相见,心底原本的那丝芥蒂也渐渐消散。
    “时文,快快起来说话。”杨英一把将这个小舅子拉了起来,“此次朕便依你,两年之后再兴兵征伐高句丽!”
    “陛下圣明!”萧瑀大喜,眼下的大隋内部可谓是千疮百孔,哪里还能继续折腾下去?
    “时文啊,是病皆有因,若非对症下药,怕是难以消除祸根。依你之见,这义军四起是何缘由?可有平抚良策?”
    杨英见萧瑀已经对自己原本的那些芥蒂之心已经去除,这才将话题扯到正题上来,问询他的治国意见。
    “陛下,臣以为如今叛军四起,其因有三。”萧瑀听到杨英问及,显然早有准备,略加思索整理,便一一道出。
    “其一,陛下建洛阳,修运河,征徭役,造战甲战船,虽是为国,可却是劳民伤财啊,已经动了朝国之根本。
    自陛下登基至今,据中书省所报数目统计,累计动用民工已逾三千万人次,几乎所有青壮年男丁皆都服徭役。”
    萧瑀一边小心的说着,一边暗中观察杨英的脸色。他生怕自己一时兴奋,大意之下被陛下所不喜,丢了头颅。
    这可是在打陛下的脸面,他能不和自己计较么?只是他看杨英面色虽然暗淡,可眼眸之中略带自责,便深感心安,继续说了下去。
    “青壮年皆服徭役,土地必定荒芜。大动土木,必定会增加赋税。再加上近几年北方土地干旱,虫灾严重,百姓已无生路。
    百姓者,但有一丝希望,也绝不敢轻易反叛朝廷。可当造反生存下去的几率比当安分守己的百姓还要高的时候,则其必反。……”
    萧瑀毕竟曾在中书省待了那么久,对于这些年大大小小的工程量十分清楚,那些钱财的消耗,肯定最后都是有寻常百姓买单了。
    杨英听着,也沉默不语。

章节目录

梦回大隋之我为隋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弗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弗思并收藏梦回大隋之我为隋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