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招工
自从跟了楚涵之后,赵虎发现自己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斗志。
就好像,他总算得知了人生的目标在何处一样。
之前卖豆腐,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没有学历,没有知识,二十多岁了还浑浑噩噩,甚至没有媳妇,除了楚涵这个好朋友之外,连个多余的朋友都没有。
他能和楚涵当上朋友,主要原因是当初的楚涵也够愚蠢的,创业被骗了无数次,哪怕拿着女儿治病钱也要尝试最后一次。
但幸好,楚涵变了,带着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赵虎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老老实实的跟着楚涵,好好的和楚涵做生意,未来生意做多大无所谓,只要有个事情做,有一笔钱,能够防止未来他和奶奶需要钱的时候,拿的出来,就已经足够了。
所以,当楚涵让他帮忙收拾厂房,搬东西的时候,赵虎一个人包了整个工作。
“不用这么辛苦的,我一会儿要去人才市场招人,等把人招来了你和他们一起干就是了。”楚涵道。
“不用了楚哥,这我自己就能干掉,你别在这浪费时间,赶紧去招人吧。”赵虎急切道。
楚涵笑着摇了摇头,离开了厂房。
他明白赵虎第一次看见厂房的激动心情,就好像自己的目标实现了第一步一样,让人动力满满。
两人分工,赵虎负责把厂房给打扫了,顺便把家里的装备给拿过来。
楚涵则去人才市场看看情况,既然已经有了厂房,那么接下来必然要加大生产,两人的生产力实在是太有限了,必须招人。
此刻华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渐繁荣之中,不管是厂区,还是人才市场,都是人声鼎沸。
但这个时候的人才市场,大多数人其实更倾向于城市里的工作,没人想留在镇里。
可城里的工作机会不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劳动力饱和在哪个时代都是常见的问题。
所以当市里的招工机会结束之后,市场里的工人们就再次朝镇里的企业看去。
“化肥厂招工!”
“饲料厂来一个熟手,日结。”
“上六休一,福利待遇好,养猪场招工。”
这样的吆喝声在整个人才市场此起彼伏。
楚涵骑着赵虎家的二八大扛,慢悠悠的赶到了人才市场。
这个时候正好是正午,人数最少的时候,但楚涵要招的人也不多,拢共就四个。
他和赵虎两个人,都能实现日生产两千,还是特意在饥饿营销下没有全力生产达到的数量,如果全力生产,五千打底是肯定的。
所以,人不需要找太多,到时候能够买的到白面膨化机,也就是传说中的辣条机,连原材料都能换了,那些晾干,炸制的过程都不复存在,生产的效率只会更快,四个人都用不上。
所以初期并不需要找多少人,找多少人是看现在他们小作坊的体量有多大。
找了一个硬纸板,上面写着辣条厂招人,一个月十五块。
然后把牌子朝树荫底下一放,等待别人上门即可。
现在出来找工作的,都是家里务农结束,麦子收完出来找兼职的,因为文化水平影响,能找到的工作也仅限于厂里的临时工。
这种人还不少,有些人甚至想着,如果能管吃管住那就更好了。
但暂时还没有工厂能够开出如此优渥的条件,哪怕是楚涵也只不过多了一条管吃。
但即使这样,已经有很多人朝楚涵这边看来了。
“老板,招人不?”
一个小姑娘穿着破旧的衣服,背着一个蛇皮袋,慢慢朝楚涵靠近。
楚涵正眯着眼睛打算闭目养神一会儿,结果就碰到一个招工的。
“多大了?”楚涵直接问道。
哪怕对方脸上脏兮兮的,但也能看出来这姑娘的年龄并不大,这个时候已经有法律明确规定不能招募童工,虽然这条法律执行的并不怎么严格,哪怕到了后世也仍旧有人熟视无睹。
但楚涵既然想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那么企业的正规化必不可少,任何一个条件都必须合理合法。
小姑娘听到这话,在自己的蛇皮包里摸索了半天,摸索出了一张身份证。
从1984年开始国家发行第一代身份证,短短半年,全国几乎就普及了。
也就是今年年初,不管是行政机关还是私营企业,或者是个体户,这些人想要招工,必须要把员工的身份信息记录下来备案。
所以,出门在外,身份证已经成为了随身物品之一。
可当楚涵看到小姑娘的身份证时,顿时愣了愣,随即笑道:“小姑娘,这身份证不是你的吧。”
果然,蛇皮包小姑娘一听,表情有些慌张道:“怎么会老板,你看照片,那人就是我自己啊。”
第一代身份证上的照片是黑白的,用的是特殊纸张制作,但这种材质极容易仿制,而且价格低廉。
那些卖假证的能够在几分钱之内就把一张假证给卖出去,而且这个年代出门务工的未成年人,或者那些做着不怎么光彩生意的人,他们都需要假证。
这也是国家为什么会推出第二代身份证,和后来的第三代身份证的原因。
从第三代身份证开始,仿造身份证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现在,正是假证猖獗的时候。
而且,小姑娘手中身份证上的照片不仅看起来非常模糊,甚至整张身份证都布满了污渍。
楚涵甚至怀疑这身份证是小姑娘从哪捡的,被小姑娘拿来冒名顶替来了。
“你确定这身份证是你的?”楚涵又问了一遍。
“嗯呐....”小姑娘弱弱的点了点头。
“呵。”楚涵轻笑着把身份证还给小姑娘,感叹道:“看你面相不像是二十八岁的人啊。”
“二十八?”小姑娘也懵了。
估计捡到身份证的时候小姑娘自己都没注意观看这上面的信息,但很快,小姑娘继续道:“老板,反正别人也不知道我多大,您工厂又缺人,觉的我可以的话就把我要了吧。”
就好像,他总算得知了人生的目标在何处一样。
之前卖豆腐,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没有学历,没有知识,二十多岁了还浑浑噩噩,甚至没有媳妇,除了楚涵这个好朋友之外,连个多余的朋友都没有。
他能和楚涵当上朋友,主要原因是当初的楚涵也够愚蠢的,创业被骗了无数次,哪怕拿着女儿治病钱也要尝试最后一次。
但幸好,楚涵变了,带着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赵虎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老老实实的跟着楚涵,好好的和楚涵做生意,未来生意做多大无所谓,只要有个事情做,有一笔钱,能够防止未来他和奶奶需要钱的时候,拿的出来,就已经足够了。
所以,当楚涵让他帮忙收拾厂房,搬东西的时候,赵虎一个人包了整个工作。
“不用这么辛苦的,我一会儿要去人才市场招人,等把人招来了你和他们一起干就是了。”楚涵道。
“不用了楚哥,这我自己就能干掉,你别在这浪费时间,赶紧去招人吧。”赵虎急切道。
楚涵笑着摇了摇头,离开了厂房。
他明白赵虎第一次看见厂房的激动心情,就好像自己的目标实现了第一步一样,让人动力满满。
两人分工,赵虎负责把厂房给打扫了,顺便把家里的装备给拿过来。
楚涵则去人才市场看看情况,既然已经有了厂房,那么接下来必然要加大生产,两人的生产力实在是太有限了,必须招人。
此刻华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渐繁荣之中,不管是厂区,还是人才市场,都是人声鼎沸。
但这个时候的人才市场,大多数人其实更倾向于城市里的工作,没人想留在镇里。
可城里的工作机会不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劳动力饱和在哪个时代都是常见的问题。
所以当市里的招工机会结束之后,市场里的工人们就再次朝镇里的企业看去。
“化肥厂招工!”
“饲料厂来一个熟手,日结。”
“上六休一,福利待遇好,养猪场招工。”
这样的吆喝声在整个人才市场此起彼伏。
楚涵骑着赵虎家的二八大扛,慢悠悠的赶到了人才市场。
这个时候正好是正午,人数最少的时候,但楚涵要招的人也不多,拢共就四个。
他和赵虎两个人,都能实现日生产两千,还是特意在饥饿营销下没有全力生产达到的数量,如果全力生产,五千打底是肯定的。
所以,人不需要找太多,到时候能够买的到白面膨化机,也就是传说中的辣条机,连原材料都能换了,那些晾干,炸制的过程都不复存在,生产的效率只会更快,四个人都用不上。
所以初期并不需要找多少人,找多少人是看现在他们小作坊的体量有多大。
找了一个硬纸板,上面写着辣条厂招人,一个月十五块。
然后把牌子朝树荫底下一放,等待别人上门即可。
现在出来找工作的,都是家里务农结束,麦子收完出来找兼职的,因为文化水平影响,能找到的工作也仅限于厂里的临时工。
这种人还不少,有些人甚至想着,如果能管吃管住那就更好了。
但暂时还没有工厂能够开出如此优渥的条件,哪怕是楚涵也只不过多了一条管吃。
但即使这样,已经有很多人朝楚涵这边看来了。
“老板,招人不?”
一个小姑娘穿着破旧的衣服,背着一个蛇皮袋,慢慢朝楚涵靠近。
楚涵正眯着眼睛打算闭目养神一会儿,结果就碰到一个招工的。
“多大了?”楚涵直接问道。
哪怕对方脸上脏兮兮的,但也能看出来这姑娘的年龄并不大,这个时候已经有法律明确规定不能招募童工,虽然这条法律执行的并不怎么严格,哪怕到了后世也仍旧有人熟视无睹。
但楚涵既然想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那么企业的正规化必不可少,任何一个条件都必须合理合法。
小姑娘听到这话,在自己的蛇皮包里摸索了半天,摸索出了一张身份证。
从1984年开始国家发行第一代身份证,短短半年,全国几乎就普及了。
也就是今年年初,不管是行政机关还是私营企业,或者是个体户,这些人想要招工,必须要把员工的身份信息记录下来备案。
所以,出门在外,身份证已经成为了随身物品之一。
可当楚涵看到小姑娘的身份证时,顿时愣了愣,随即笑道:“小姑娘,这身份证不是你的吧。”
果然,蛇皮包小姑娘一听,表情有些慌张道:“怎么会老板,你看照片,那人就是我自己啊。”
第一代身份证上的照片是黑白的,用的是特殊纸张制作,但这种材质极容易仿制,而且价格低廉。
那些卖假证的能够在几分钱之内就把一张假证给卖出去,而且这个年代出门务工的未成年人,或者那些做着不怎么光彩生意的人,他们都需要假证。
这也是国家为什么会推出第二代身份证,和后来的第三代身份证的原因。
从第三代身份证开始,仿造身份证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现在,正是假证猖獗的时候。
而且,小姑娘手中身份证上的照片不仅看起来非常模糊,甚至整张身份证都布满了污渍。
楚涵甚至怀疑这身份证是小姑娘从哪捡的,被小姑娘拿来冒名顶替来了。
“你确定这身份证是你的?”楚涵又问了一遍。
“嗯呐....”小姑娘弱弱的点了点头。
“呵。”楚涵轻笑着把身份证还给小姑娘,感叹道:“看你面相不像是二十八岁的人啊。”
“二十八?”小姑娘也懵了。
估计捡到身份证的时候小姑娘自己都没注意观看这上面的信息,但很快,小姑娘继续道:“老板,反正别人也不知道我多大,您工厂又缺人,觉的我可以的话就把我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