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顺十二年夏五月,金陵城。
大楚帝国皇帝接见了来自安南南部实际控制着阮氏家族的使者,这也是安南阮氏的使者首次得以觐见大楚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一次的觐见,也意味着双方外交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后的体现。
安南阮氏为了获得大楚帝国的支持对抗安南北部的郑氏家族,一直都是有派遣使者在金陵城活动,联络游说大楚帝国里的高官。
只不过早些年大楚帝国忙着打东掳,后来又忙着弹压青康地区,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大楚帝国要大力发展国内的民生,搞水利等各种基础建设,搞农业建设,扶持发展工商业等等,因此军方的军费是持续下降。
这军费下降了,军方想要维持现有规模以及进行换装都比较勉强,哪有大量的资金发动对外战争啊。
因此这几年,大楚帝国是难得迎来了和平时期!
而这种战略大方向,自然不会为了些许东南亚的土着内部动乱就发生改变的。
但是这种情况在进入承顺十二年后逐渐发生了改变!
承顺十二年正月的第一次大朝会上,皇帝罗志学在大朝会上强调要继续加强农业建设,加强工商业建设,坚持并扩大自由贸易。
前两点都很正常,不过是旧话重提而已,而扩大自由贸易,这一点就非常有意思了。
大楚帝国的所谓自由贸易,国内的高层都清楚,那就是市场以及原料。
坚持并扩大自由贸易,说白了就是要扩大海外市场!
而市场怎么扩大?
光凭嘴上喊两句可没啥用,得有实际行动!
比如说东南亚地区里的不少国家,看似都和大楚帝国做生意,但实际上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够进入他们的市场的。
比如看似和大楚帝国贸易数额比较大的大城王国,别看他们购入了大量的大楚帝国货物,但实际上大城王国的很多商人都是二道贩子,他们从大楚帝国购入了丝绸和瓷器等国际贸易市场上的抢手物资后,转手就会卖给欧洲商人或者是西亚北非等地区的商人们。
而真正进入大城王国市场里的丝绸和瓷器并不多。
再比如印度方向,大楚帝国凭借着廉价而质量上佳的机制布,在前期迅速抢占了印度的一部分市场,但是市场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上不去了。
为什么?
因为印度当地的那些王公,商人们开始抵制大楚帝国的机制布了。
值得说明的是,印度地区本来是棉布出口的主要地区,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等,他们之前就是从印度地区进口棉布,然后买到东南亚市场,再购入香料等货物卖给华夏,再从华夏购入丝绸,瓷器等物资运回印度乃至欧洲。
非常典型的三角贸易。
然而大楚帝国崛起后,大量的廉价机制布,直接冲击了印度半岛的棉布市场,不仅仅抢占了东南亚地区的棉布市场份额,甚至反过来渗透进入了印度地区。
荷兰人,葡萄牙人乃至英格兰人以及印度当地的一些土着商人们,他们从东南亚地区或者干脆前往大楚帝国购入大量的棉布,然后运回了印度进行销售,再把印度地区的棉花运到大楚帝国进行销售。
如此一来,印度地区的大量纺纱织布的从业人员,不管是织工也好,商人也好都是倒了大霉。
当自己的利益受损后,当地的商人以及官员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开始用各种办法禁制大楚帝国的廉价机制布进入当地的市场。
这也使得了大楚帝国的机制布在印度地区的销量增长速度受到了限制。
而这些例子,都是严重违背了大楚帝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罗志学从一系列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以及南洋贸易公司汇报上来的情况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大楚帝国的各类货物出口,除了得天独厚,在世界贸易体系里受欢迎程度仅次于、黄金、白银,和香料不相上下的丝绸以及瓷器外,其他各类出口商品,尤其是工业商品的出口都陆续受到了限制,棉布尤甚!
受到各地市场的贸易保护政策使然,大楚帝国的棉布等一系列工业商品的出口增速开始下降。
哪怕增速下降的迹象并不太大,但是也引起了罗志学的注意乃至警惕。
现在只是少部地区进行了贸易保护而已,但是如果不管不顾继续放任下去,恐怕到时候还会有更多的地区对大楚帝国的棉布倾销实施禁制政策。
这一点,在原时空里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出现过,比如华夏地区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就大规模的设置各种门槛禁止英国人的棉布进入市场,就是为了保护自家地区的土布。
英国人棉布卖不出去,有面临着贸易逆差,最终逐步加大鸦片的走私,由此引发了鸦片战争。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com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当年英国人的棉布卖不出去,其实和国内的小农经济虽然有所关系,但是也和当初的华夏的部分地方官员,在棉纺产业上实施了一定程度的贸易能保护政策有极大的关系。
而大楚帝国如今,遇上的就是原时空里英国人遇上的情况……很多地区的地方官员、商人等对大楚帝国的棉布或者是其他竞争力大的工业商品进行了抵制,以保护他们那不堪一击的手工业。
面对这种情况,罗志学觉得有必要让帝国高层警惕起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所有才会在承顺十二年的第一次大朝会这种严肃的场合上,大谈自由贸易,要坚持并扩大!
这等于是向帝国中上层透露了一个明显的消息,那就是针对海外市场的一些动作可以搞起来了。
罗志学定下了大方向的基调后,大楚帝国的主要负责部门,礼教部、工商部、海军以及陆军方面自然就开始了影响的行动。
他们这几个部门的人进行了一次的小规模商谈后,工商部方面表示,货物有的是,运输什么的也不是问题,常规的商业竞争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如此各地海外市场的当地官员权贵等利益受损群体的阻拦。
这体现在海外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礼教部方面表示,蛮夷难以教化,想要光靠一张嘴就让人放开各种限制,难度极大,需要军方提供武力保障。
军方的陆军表示……武力保障还不简单,只要给额外战费,你让我陆军打谁我就揍谁……从南边的东南亚各国再到西边的准格尔,沙俄,随便那个都可以。
不用多,随便给个五千万两军费,我陆军明儿就给你来一场灭国之战!
听的内阁的几个文官一脸黑,五千万两军费,咋不上天啊,大白天的尽做美梦!
陆军那边还想要讨价还价,说没有五千万两,三千万两也行啊……哎呀,别走啊,两千万也行啊……都是可以商量的嘛!
海军方面倒是没有陆军那边狮子大开口,海军方面的意见很务实,保障帝国自由贸易乃是海军不容推辞的责任,海军方面也不要多少额外的战争经费之类的,只要给一定的政策支持即可。
比如说给我们海军弄几个海外军事基地什么的。
这有了海外军事基地,我们海军的兵力投送才能够达到预定地区啊,要不然也只能干瞪眼……
军方和内阁方面进行了几轮磋商后,才敲定了一系列的方针,以礼教部为主导,陆海军进行配合,先争取弄多几个海外军事基地,扩大海外兵力投送范围以及速度。
然后才可以针对性的应对某个地区的贸易限制。
海外贸易,包括什么海外基地什么的,符合海军的南下政策,海军方面自然是大力支持的。
而陆军方面也没有表示反对!
真要有了海外军事基地,难不成还能指望的海军的战舰上岸驻防攻打他国不成,还不是得他们陆军来。
只要有仗打,就有军费,就有战功,那就是好事。
当帝国高层有了初步的决断后,这才有了大楚帝国加大了对若干国家的外交联系。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安南了!
大楚帝国的商船要前往南阳贸易,从广州出发一路向南航行,一路上都没个落脚点……
而战舰也同样如此!
为此,他们想要在安南地区,主要是南部地区搞个港口,以进行贸易以及停泊战舰,作为大楚帝国在南阳地区的前哨站以及后勤基地使用。
同时安南地区现在是南北分立,北边的郑氏以及南边的阮氏都在积极寻求大楚帝国的支持。
因为大楚帝国就在安南的边上,不管是大楚帝国倾向于哪一方,那么都能导致哪一方获得极大的优势,统一安南都是轻而易举的。
既然双方都对帝国有所求,那么帝国方面自然也就张开了血盆大口开始索求好处的!
而大楚帝国的这种态度,也是让安南双方更加积极了,都想要提前一步获得大楚帝国的支持。
而经过一系列的商谈后,阮氏方面率先做出了让步,他们愿意开放己方控制区的所有市场,准许大楚帝国的商品,包括棉布等工业制品以固定较低的关税进入市场,同时阮氏控制下的傀儡占城国所属的金兰湾以及周围部分区域,将会出售给大楚帝国用作停泊船只、设立商馆。
而大楚帝国则是为金兰湾一次性向占城国方面支付五万两银子的土地购置费,并向阮氏家族支付十万两银子的服务费用,阮氏也不是白拿这个钱,得由阮氏政权负责说服占城国答应等一系列事宜。
同时大楚帝国方面承诺会加大从阮氏进口粮食,木材等当地商品的数额,最少也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上一翻,放开移民前往阮氏的限制,以解决阮氏控制区人口过少,地广人稀无法开放的困局。
大楚帝国将会平价向阮氏供应五千支火绳枪、十五门各口径野战炮、一千套各式盔甲、五千件刀、长矛等冷兵器,并允许阮氏以粮食,木材等特产货物抵价。
双方的这一系列协议,实际上就是阮氏通过出卖金兰湾以及全面开放市场为代价,换取大楚帝国资金以及武器方面的支持。
虽然说之前阮氏也能够从大楚帝国的商人手中购置各类武器装备,但是价格贵啊!
而这一次出口的各类武器装备,虽然不是全新的货色,都是从大楚帝国的各类乙等师里退役下来的二手货,但是价格非常便宜……基本就是买个废铁钱而已。
如此,阮氏家族获得了一大批廉价的武器装备,又得到了大批现金,还获得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以及加大了和大楚帝国的贸易,以及这一条条约背后所代表的:大楚帝国的支持!
而大楚帝国获得了一片地区的全面开放的市场以及一个港口作为海外军事基地使用。
承顺十二年六月,大楚帝国和阮氏家族正式在金陵城签订条约,次日,罗志学批准了该条约,楚阮金兰湾条约正式生效。
而条约生效后没几天,一批商船就运载着的火绳枪盔甲以及冷兵器前往阮氏控制区,同时还有一批商船搭载了各类建设物资以及大批工匠前往金陵湾建设基地。
除了建设人员以及物资外,还有海军方面组织的的金陵湾分舰队一共十多艘各类战舰和辅助战舰,还额外搭载着一千多名海军陆战队以及一千多名陆军部队前往驻防。
大楚帝国,正式掀起了进军南洋腹地的步伐,并且动作远远要比之前的缅甸达贡基地要更大。
达贡那边的基地虽然也有了,但是因为受到各种限制,建设规模有限,驻兵规模也有限。
不像是金兰湾,为了让当地尽快投入使用,大楚帝国方面一口气组织了大批船只以及工匠前往建设。
而驻防兵力更是第一批人员就达到了两千多地面作战兵力,并按照军方的计划,等到当地的营房等设施建设完毕后,还会进一步增兵,最终让当地驻防的陆海军兵力达到一万人最后,成为大楚帝国面向南洋地区的前进军事基地。
为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的进一步扩张,提供兵力以及后勤上的各种保障!
话说,得知阮氏和大楚帝国达成了协议后,安南北部的实际控制者郑氏也坐不住了……
他们一边骂着阮氏割让领土,丧权辱国,一边匆忙派人前往金陵城。
找到大楚帝国礼教部的官员就说,我们也能完全开放市场啊,我们最欢迎华夏上国的商人了。
而且港口什么的,我们多的是,你们随便选,要那个我明儿就给你腾出来。
对此,大楚帝国礼教部藩务官员们,对郑氏家族的使者自然是热情欢迎的!
人家都主动跑上来送市场又送港口了,不欢迎不行啊……
大楚帝国皇帝接见了来自安南南部实际控制着阮氏家族的使者,这也是安南阮氏的使者首次得以觐见大楚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这一次的觐见,也意味着双方外交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后的体现。
安南阮氏为了获得大楚帝国的支持对抗安南北部的郑氏家族,一直都是有派遣使者在金陵城活动,联络游说大楚帝国里的高官。
只不过早些年大楚帝国忙着打东掳,后来又忙着弹压青康地区,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大楚帝国要大力发展国内的民生,搞水利等各种基础建设,搞农业建设,扶持发展工商业等等,因此军方的军费是持续下降。
这军费下降了,军方想要维持现有规模以及进行换装都比较勉强,哪有大量的资金发动对外战争啊。
因此这几年,大楚帝国是难得迎来了和平时期!
而这种战略大方向,自然不会为了些许东南亚的土着内部动乱就发生改变的。
但是这种情况在进入承顺十二年后逐渐发生了改变!
承顺十二年正月的第一次大朝会上,皇帝罗志学在大朝会上强调要继续加强农业建设,加强工商业建设,坚持并扩大自由贸易。
前两点都很正常,不过是旧话重提而已,而扩大自由贸易,这一点就非常有意思了。
大楚帝国的所谓自由贸易,国内的高层都清楚,那就是市场以及原料。
坚持并扩大自由贸易,说白了就是要扩大海外市场!
而市场怎么扩大?
光凭嘴上喊两句可没啥用,得有实际行动!
比如说东南亚地区里的不少国家,看似都和大楚帝国做生意,但实际上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够进入他们的市场的。
比如看似和大楚帝国贸易数额比较大的大城王国,别看他们购入了大量的大楚帝国货物,但实际上大城王国的很多商人都是二道贩子,他们从大楚帝国购入了丝绸和瓷器等国际贸易市场上的抢手物资后,转手就会卖给欧洲商人或者是西亚北非等地区的商人们。
而真正进入大城王国市场里的丝绸和瓷器并不多。
再比如印度方向,大楚帝国凭借着廉价而质量上佳的机制布,在前期迅速抢占了印度的一部分市场,但是市场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上不去了。
为什么?
因为印度当地的那些王公,商人们开始抵制大楚帝国的机制布了。
值得说明的是,印度地区本来是棉布出口的主要地区,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等,他们之前就是从印度地区进口棉布,然后买到东南亚市场,再购入香料等货物卖给华夏,再从华夏购入丝绸,瓷器等物资运回印度乃至欧洲。
非常典型的三角贸易。
然而大楚帝国崛起后,大量的廉价机制布,直接冲击了印度半岛的棉布市场,不仅仅抢占了东南亚地区的棉布市场份额,甚至反过来渗透进入了印度地区。
荷兰人,葡萄牙人乃至英格兰人以及印度当地的一些土着商人们,他们从东南亚地区或者干脆前往大楚帝国购入大量的棉布,然后运回了印度进行销售,再把印度地区的棉花运到大楚帝国进行销售。
如此一来,印度地区的大量纺纱织布的从业人员,不管是织工也好,商人也好都是倒了大霉。
当自己的利益受损后,当地的商人以及官员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开始用各种办法禁制大楚帝国的廉价机制布进入当地的市场。
这也使得了大楚帝国的机制布在印度地区的销量增长速度受到了限制。
而这些例子,都是严重违背了大楚帝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罗志学从一系列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以及南洋贸易公司汇报上来的情况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大楚帝国的各类货物出口,除了得天独厚,在世界贸易体系里受欢迎程度仅次于、黄金、白银,和香料不相上下的丝绸以及瓷器外,其他各类出口商品,尤其是工业商品的出口都陆续受到了限制,棉布尤甚!
受到各地市场的贸易保护政策使然,大楚帝国的棉布等一系列工业商品的出口增速开始下降。
哪怕增速下降的迹象并不太大,但是也引起了罗志学的注意乃至警惕。
现在只是少部地区进行了贸易保护而已,但是如果不管不顾继续放任下去,恐怕到时候还会有更多的地区对大楚帝国的棉布倾销实施禁制政策。
这一点,在原时空里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出现过,比如华夏地区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就大规模的设置各种门槛禁止英国人的棉布进入市场,就是为了保护自家地区的土布。
英国人棉布卖不出去,有面临着贸易逆差,最终逐步加大鸦片的走私,由此引发了鸦片战争。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com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当年英国人的棉布卖不出去,其实和国内的小农经济虽然有所关系,但是也和当初的华夏的部分地方官员,在棉纺产业上实施了一定程度的贸易能保护政策有极大的关系。
而大楚帝国如今,遇上的就是原时空里英国人遇上的情况……很多地区的地方官员、商人等对大楚帝国的棉布或者是其他竞争力大的工业商品进行了抵制,以保护他们那不堪一击的手工业。
面对这种情况,罗志学觉得有必要让帝国高层警惕起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所有才会在承顺十二年的第一次大朝会这种严肃的场合上,大谈自由贸易,要坚持并扩大!
这等于是向帝国中上层透露了一个明显的消息,那就是针对海外市场的一些动作可以搞起来了。
罗志学定下了大方向的基调后,大楚帝国的主要负责部门,礼教部、工商部、海军以及陆军方面自然就开始了影响的行动。
他们这几个部门的人进行了一次的小规模商谈后,工商部方面表示,货物有的是,运输什么的也不是问题,常规的商业竞争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如此各地海外市场的当地官员权贵等利益受损群体的阻拦。
这体现在海外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礼教部方面表示,蛮夷难以教化,想要光靠一张嘴就让人放开各种限制,难度极大,需要军方提供武力保障。
军方的陆军表示……武力保障还不简单,只要给额外战费,你让我陆军打谁我就揍谁……从南边的东南亚各国再到西边的准格尔,沙俄,随便那个都可以。
不用多,随便给个五千万两军费,我陆军明儿就给你来一场灭国之战!
听的内阁的几个文官一脸黑,五千万两军费,咋不上天啊,大白天的尽做美梦!
陆军那边还想要讨价还价,说没有五千万两,三千万两也行啊……哎呀,别走啊,两千万也行啊……都是可以商量的嘛!
海军方面倒是没有陆军那边狮子大开口,海军方面的意见很务实,保障帝国自由贸易乃是海军不容推辞的责任,海军方面也不要多少额外的战争经费之类的,只要给一定的政策支持即可。
比如说给我们海军弄几个海外军事基地什么的。
这有了海外军事基地,我们海军的兵力投送才能够达到预定地区啊,要不然也只能干瞪眼……
军方和内阁方面进行了几轮磋商后,才敲定了一系列的方针,以礼教部为主导,陆海军进行配合,先争取弄多几个海外军事基地,扩大海外兵力投送范围以及速度。
然后才可以针对性的应对某个地区的贸易限制。
海外贸易,包括什么海外基地什么的,符合海军的南下政策,海军方面自然是大力支持的。
而陆军方面也没有表示反对!
真要有了海外军事基地,难不成还能指望的海军的战舰上岸驻防攻打他国不成,还不是得他们陆军来。
只要有仗打,就有军费,就有战功,那就是好事。
当帝国高层有了初步的决断后,这才有了大楚帝国加大了对若干国家的外交联系。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安南了!
大楚帝国的商船要前往南阳贸易,从广州出发一路向南航行,一路上都没个落脚点……
而战舰也同样如此!
为此,他们想要在安南地区,主要是南部地区搞个港口,以进行贸易以及停泊战舰,作为大楚帝国在南阳地区的前哨站以及后勤基地使用。
同时安南地区现在是南北分立,北边的郑氏以及南边的阮氏都在积极寻求大楚帝国的支持。
因为大楚帝国就在安南的边上,不管是大楚帝国倾向于哪一方,那么都能导致哪一方获得极大的优势,统一安南都是轻而易举的。
既然双方都对帝国有所求,那么帝国方面自然也就张开了血盆大口开始索求好处的!
而大楚帝国的这种态度,也是让安南双方更加积极了,都想要提前一步获得大楚帝国的支持。
而经过一系列的商谈后,阮氏方面率先做出了让步,他们愿意开放己方控制区的所有市场,准许大楚帝国的商品,包括棉布等工业制品以固定较低的关税进入市场,同时阮氏控制下的傀儡占城国所属的金兰湾以及周围部分区域,将会出售给大楚帝国用作停泊船只、设立商馆。
而大楚帝国则是为金兰湾一次性向占城国方面支付五万两银子的土地购置费,并向阮氏家族支付十万两银子的服务费用,阮氏也不是白拿这个钱,得由阮氏政权负责说服占城国答应等一系列事宜。
同时大楚帝国方面承诺会加大从阮氏进口粮食,木材等当地商品的数额,最少也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上一翻,放开移民前往阮氏的限制,以解决阮氏控制区人口过少,地广人稀无法开放的困局。
大楚帝国将会平价向阮氏供应五千支火绳枪、十五门各口径野战炮、一千套各式盔甲、五千件刀、长矛等冷兵器,并允许阮氏以粮食,木材等特产货物抵价。
双方的这一系列协议,实际上就是阮氏通过出卖金兰湾以及全面开放市场为代价,换取大楚帝国资金以及武器方面的支持。
虽然说之前阮氏也能够从大楚帝国的商人手中购置各类武器装备,但是价格贵啊!
而这一次出口的各类武器装备,虽然不是全新的货色,都是从大楚帝国的各类乙等师里退役下来的二手货,但是价格非常便宜……基本就是买个废铁钱而已。
如此,阮氏家族获得了一大批廉价的武器装备,又得到了大批现金,还获得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以及加大了和大楚帝国的贸易,以及这一条条约背后所代表的:大楚帝国的支持!
而大楚帝国获得了一片地区的全面开放的市场以及一个港口作为海外军事基地使用。
承顺十二年六月,大楚帝国和阮氏家族正式在金陵城签订条约,次日,罗志学批准了该条约,楚阮金兰湾条约正式生效。
而条约生效后没几天,一批商船就运载着的火绳枪盔甲以及冷兵器前往阮氏控制区,同时还有一批商船搭载了各类建设物资以及大批工匠前往金陵湾建设基地。
除了建设人员以及物资外,还有海军方面组织的的金陵湾分舰队一共十多艘各类战舰和辅助战舰,还额外搭载着一千多名海军陆战队以及一千多名陆军部队前往驻防。
大楚帝国,正式掀起了进军南洋腹地的步伐,并且动作远远要比之前的缅甸达贡基地要更大。
达贡那边的基地虽然也有了,但是因为受到各种限制,建设规模有限,驻兵规模也有限。
不像是金兰湾,为了让当地尽快投入使用,大楚帝国方面一口气组织了大批船只以及工匠前往建设。
而驻防兵力更是第一批人员就达到了两千多地面作战兵力,并按照军方的计划,等到当地的营房等设施建设完毕后,还会进一步增兵,最终让当地驻防的陆海军兵力达到一万人最后,成为大楚帝国面向南洋地区的前进军事基地。
为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的进一步扩张,提供兵力以及后勤上的各种保障!
话说,得知阮氏和大楚帝国达成了协议后,安南北部的实际控制者郑氏也坐不住了……
他们一边骂着阮氏割让领土,丧权辱国,一边匆忙派人前往金陵城。
找到大楚帝国礼教部的官员就说,我们也能完全开放市场啊,我们最欢迎华夏上国的商人了。
而且港口什么的,我们多的是,你们随便选,要那个我明儿就给你腾出来。
对此,大楚帝国礼教部藩务官员们,对郑氏家族的使者自然是热情欢迎的!
人家都主动跑上来送市场又送港口了,不欢迎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