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之末世求存
作者:梦之草
晋江vip20150116完结
非v章节总点击数:159801 总书评数:242 当前被收藏数:1573 文章积分:18,174,926
文案
主要写现代成功人士穿越到架空王朝大兴朝后遭遇末世,主角携手爱人亲人,努力拼搏,在末世中仍过的恣意潇洒的故事。
涉及哨兵向导,有二设。
末世类型:自然灾难动植物异变型,非丧尸类
主角攻1v1,不互攻,不反攻,he
内容标签:末世 异能 穿越时空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叶明泽、蒋敬之 ┃ 配角:叶明溪、叶明江 ┃ 其它:哨兵向导、主攻、末世、生子
==================
☆、第1章 穿越到大兴朝
李清逸睁开眼睛,周围很安静,黑漆漆的看不清楚,想来应该是晚上。
床板很硬,睡着很不舒服,肚子又咕噜咕噜的叫,李清逸打算摸黑寻点吃的。没想到起床的动静有点大,把边上的两个弟弟给弄醒了。
“大哥,你身体还没好呢!是去茅厕还是?”二弟叶明溪赶紧下床,点上油灯。
“嗯,有点饿了,还有吃的没?”李清逸借着朦胧的灯光,发现身下的是炕床,只垫了薄薄一层褥子,难怪硌得慌。
“晚饭给你留着呢!我现在就去热一热。”叶明溪端起搁在炕桌上的粟米粥奔向厨房。
“大哥,好些没?头还晕吗?”三弟叶明江也随之起床,“我去厨房帮二哥。”
“嗯,好多了,只是头还有点晕,你看看厨房还有没有热水,有的话给我倒一碗。”
李清逸晃晃还有点晕乎的脑袋,慢慢融合另一个人的记忆。他在现代也算功成名就,大学毕业后,白手起家,十来年时间就构建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公司主营农副产品和海产品。他大学主修近海渔业,之后又拿了个农学位。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和扎实的基础,他的公司越开越大。
由于专注事业,到了三十多,他还是独身一人。最近公司一切步入正轨,他正打算好好休息休息,没想到碰上飞机失事,正巧赶了把时髦,穿越到大兴朝一个农家子弟身上。
家里父母不用他操心,有他留下的庞大遗产,弟弟再看顾一二,父母就能安度晚年。
他现在的这具身体原主叫叶明泽,今年十八岁,上面有个姐姐叶芝二十一岁,几年前嫁给了李村的李壮,生了一个小子一个闺女,李村距离原主所在的叶家村有七八里地,有点远,叶芝每年回娘家的次数不多。
下面还有两个异卵双胞胎弟弟,叶明溪、叶明江,今年十六岁,正好到了成亲的年龄。他还有一个小妹叶柳,十二岁,不在这里,和大伯家的叶青叶菁睡一个房间。
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刻起,世上只有叶明泽,再无李清逸的踪迹。
环顾四周,叶明泽发现他们三兄弟的房间倒是挺大,大概有二十多平米。只是家具不多,一张大大的炕床就占了四分之一。屋子里除了一张书桌、一个梳妆台、三个木箱子和一个五斗橱外,再无他物。
从原主的记忆中知道,这个家早先还算有点钱,只是因着心气高,子孙都进学。随着人口的增加,进学人数也越来越多,直到不堪重负。先是读书不行的退学,接下来倒霉的就是大房二房两家,谁让他们是爷爷原配的后代。
现在还在进学的只有五叔叶则全――继奶奶温氏最小的儿子。要说叶爷爷这一脉,最有读书天赋的要属叶明泽,其次是五叔叶则全,可惜父母不够给力,他只随夫子学了六年。
其实当时还是有能力供两个学子的,只是供一个比较宽裕,供两个就捉襟见肘,奶奶当然不乐意这样。最后在奶奶的撒泼打滚无所不用其极之下,爷爷不得不狠心让叶明泽回家种田。
叶明泽也算有本事,弃学后一直没放下书本,于两年前考上禀生――秀才中的一等。原本每月的禀米都得归公,父母没有反对,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可叶明泽死活不同意,最后提出,要么禀米全部归公,他和五叔一起考举人,各种费用爷奶出,要么上交一半,乡试费用自理。
奶奶盘算了半天,终于妥协。毕竟叶明泽的成绩比她小儿子的要高,两人同一届考上秀才,叶则全却不是禀生。到时候撇下他,只让叶则全考举人,叶氏族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她。
考秀才只在当地县城,几乎不用花多少钱,叶明泽才有这个能力考取。考举人却不行,乡试地点离叶家村有小半个月的行程,考一次花费不小。
叶明泽的父母就是大兴朝最普通的父母,上孝顺父母,下疼爱子女。该他们做的决不推辞,不是他们的责任,也不会去担。
原主算是有成算的,他知道即使禀米全交,最后也会波折不断,能不能按时乡试还是个未知数。与其费心费力结果不一定好,不如自己把握,省的两边都落埋怨。
原主在后山砍柴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一直晕到现在,醒来后就成了他。到现在,他脑袋还微微发晕。
叶明泽走到梳妆台前,打量着铜镜里的自己,五官深邃,面容清癯,略微有点菜色,既不像时下的文弱书生,也不似武官那么粗犷壮硕。叶明泽对现在的身体还算满意。
“大哥,粥好了,快过来吃。”叶明溪架起炕桌,摆上碗筷,“留的小菜不多,将就着吃。这个鸡蛋是娘特意煮的,赶紧的,趁热吃。”
“你俩也吃点。”叶明泽看有两大碗粟米粥,一个玉米饼,决定分一碗给二弟三弟。十六七岁正是能吃的年纪,现在都晚上十点多了,两人都有点饿。
今晚是照顾病号,特意多给了一碗,往常晚饭只有一碗粥,一个饼子,只能吃个七分饱。一觉睡到天亮时没有感觉,半夜醒来却有些熬不住。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家还算好的,基本能混个肚饱,毕竟还有些家底。叶家村有半数人可都还在靠着稀粥野菜混日子。
叶明溪叶明江听了大哥的话,打算推辞,叶明泽瞥了他们一眼:“叫你们吃就吃,哪那么多废话。明江,去拿碗筷过来。”
叶明泽在兄弟姐妹中还算有威严,叶明江听了没再反对,乖乖的按他的话做。
三兄弟都饿了,呼噜呼噜没几下就喝完粥。叶明泽就着叶明江提过来的热水,洗漱完毕,马上钻进被窝。
炕上只有两条被子,叶明泽一条,二弟三弟合盖一条。被子还算厚实,只是被面有些褪色,估计有些年头。
有多少年没过过这样的苦日子了?叶明泽躺在被窝里,仔细回想,也没能想起来最近盖这种老式棉被的日子。
第二天,等叶明泽醒来时,床上已不见叶明溪叶明江的踪影。
“娘,大哥起来了。”小妹叶柳被娘派了任务,就在他门外干活,时刻留意着房内的动静,一听到声响,立马告知母亲江氏。
今天正好轮到江氏做饭,听到小女儿叫喊,洗了洗手,从厨房钻出来,意思意思敲了下门:“明泽,娘进来了。”说完不等大儿子应答就推门而入。
“起来了?身子大好没?”江氏看儿子已无大碍,总算放下心来,“去厨房吃还是在这里?”
“娘,不用麻烦了,我去厨房吃。”叶明泽看天色早就大亮,知道他要不是病号,早被叫起来了。
一番洗漱后,叶明泽打量起院子。一色的青砖瓦房,可惜年头久远,不再那么鲜亮。房子只有一进,正房四间,东厢五间,西厢五间。房间不少,可人更多,近三十人,挤在这么一个小院子里,不说拥挤,至少也不算宽裕。
“明泽,还愣着干嘛?粥都要凉了。”江氏一边忙着手边的活,一边不忘关照大儿子。
“马上就来。”
早饭是一碗玉米粥,两个黑面菜窝头。叶家一年到头都是一日三餐,虽然农忙以外每餐只能吃个七分饱,但这样的日子还是有很多人眼热。没办法,古代田地出产不高,每年还要交各种税,能吃两餐饱饭的都不太多。
江氏手里不停忙活着:“明泽,今天公公允了你可以在家休息一天。”
“嗯,知道了。我去外面看看。”叶明泽一吃完就撂下筷子,起身往外走去。
叶家村有一百多户,像他家这样有二十几口人的也有二三十家,剩下的多数都只有十几口人。叶明泽家靠近村子中心略偏北,村东两三里处就是大海,另三面被大山围绕。
这个时候像他这样还在村子里闲逛的没几个人,多数不是上山就是下海,为生计忙个不停。
叶家村很偏僻,距离最近的镇子都有十几里,平时除了出海归来要卖鱼的,其他村民很少进镇。大多数村民只有逢年过节才会结伴进镇采买。平常偶尔缺个物件,都是能借则借,实在凑合不了的才不得不进趟镇子。
村里有半数都姓叶,大部分房子都是泥墙茅草顶,泥瓦房也有几间,青砖瓦房的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就是叶明泽家。逛遍整个叶家村,他还看到有几家是纯粹的茅草屋,真正的家徒四壁,简直不忍直视。
多数房子虽不怎么样,占地面积却不小。每家每户都有前院后院,目之所及,面积最小的都有好几百平米。
叶明泽逛了一圈,与原主记忆能一一对照后,也不再碍老一辈人的眼,悠哉悠哉地晃回家。
☆、第2章 逛后山
叶明泽到家的时候,离午时还有段时间。家里挺闹腾,大堂嫂没有出去,专门看顾几个五岁以下的小豆丁。四个小家伙,闹起来真能折腾死人,有时大堂嫂一个人还顾不过来,时不时要在家的弟弟妹妹帮忙。
叶明泽抱起还不满周岁的大侄女叶岚,悠的她咯咯直笑。七堂妹叶双、四堂弟叶明泊和五堂弟叶明瀑也不甘落后,三人围着他团团转,嚷嚷着要抛高高。
叶明泽满足了几个小家伙的要求,一轮下来,真心觉得比种田还要累。
等到感觉头又开始有点晕乎,叶明泽赶紧停下来歇息。
“小妹,我看你都忙了一早上,还没忙完?”叶明泽搬了条板凳,坐在叶柳旁边开始帮忙掐海虾米。
“大哥,弄这个费劲,大点的要掐头去尾,晒后去皮,小的要把杂七杂八的东西挑干净,特别费时间。”叶柳叶菁叶青仨堂姐妹已经忙了好几个小时,看情况还得继续忙下去,“大哥,你帮忙一起弄的话,应该能赶上午饭。”
“昨天出海收获如何?”家里分两拨每隔三五天出一趟海,这次正好轮到大伯和父亲,昨晚他们回来时,叶明泽正晕着呢。
“还不就那样,这次还算好的,捕了两篓子小鲳鱼,能卖几个钱。有时候运气不好一点收获都没呢!”大伯家的二女儿叶青今年十三岁,做事说话都很利落,“这次下网还捞上来不少虾米,这个不值钱,丢了又浪费,看着都烦。”
“只是在海边才不值钱吧!那些远离海洋的人想吃还吃不到,你就知足吧!”叶明泽知道这里到处都是渔村,普通海鱼在周围镇县都卖不上价。
在四人说说笑笑中,时间过的飞快。快到饭点时,大伯和父亲驾着驴车回到家。叶明泽帮忙卸车,看到两个篓子都是空的,再看两人面带笑容,想是卖了个好价钱。
“老大老二,卖了多少?”继奶奶温氏不知道从哪窜出来,急急忙忙地问着收获。
“娘,今天每斤多卖了一文钱,两篓子五十来斤,一共得了二十七个大钱。”大伯掏出小布袋给温氏,上次三弟四弟出海只得了不到一篓子的秋刀鱼,统共只卖了六十几文(一两金子=十两银子=一百个大钱=一千文)。
“哎,好,好!”温氏接过钱,笑眯眯地很是满意,“这次辛苦了,先进屋喝口水,马上开饭。”
等叶老爷子扛着锄头到家时,堂屋上已经摆好碗筷,就差他们几个。屋里摆了两桌,爷爷奶奶几个叔伯和十岁以上的男孙一桌,剩下的人一桌。幸亏桌子比较大,一方能坐三个大人,媳妇那桌挤挤也能坐下。
叶明泽坐在爷爷这桌,众人吃相都还好。娘那桌就有些糟心,孩子多,主食还好,一人一份,各吃各的,吃完就没。菜蔬就得抢,手快有,手慢无。最小的那几个孩子夹不到几筷子,只能做娘的多多照顾。
看着小孩子那桌如蝗虫过境般,很快就只剩光溜溜的碗碟,叶明泽觉得脑门疼。
虽说只吃了个七八分饱,小孩子们倒也算乖觉,没有上爷爷这桌要吃的,想来也是习惯了。
中午这顿吃的是干饭,掺了一半白面的馒头花卷,一盘小黄鱼,一盆紫菜虾皮汤,一碗腌萝卜,一盘小青菜,再加上一大盆野菜,这些就是叶明泽的午饭。由于饭菜缺油少盐,这里的人饭量都很大。
叶明泽在现代最多吃两小碗米饭,现在吃了三个成年男子手掌心大的实心馒头,才将将五分饱,不得不多吃几筷子菜。
别说叶家村靠海,餐餐能吃得起海鱼的还真没几家。多数村民捕到鱼都卖了补贴家用,只留一些下脚料自己吃。
叶明泽吃惯了山珍海味,骤然换成这些寡然无味的菜,没有撂筷子还得多亏是魂穿。要是换成他自己的身体,估计一时还难以下咽。
默默地吃完午饭,叶明泽几兄妹帮着自己娘收拾碗筷。
“明溪明江,下午你们是下地还是去山上砍柴?”叶明泽下午想去山上看看,趁着午睡前的时光正好问问两个弟弟的打算。
叶明溪:“去山上吧,柴火不多了。”
家里的柴火都由几个大点的孙子负责,叶家村地处北方,冬天最低温度接近零下三十度。这里只能种一季作物,光靠秸秆不够一大家子烧。
“行,那我也去,一会走时别忘了叫我。”叶明泽有午睡的习惯,说完倒头就睡。
这次上山去了四人,听说三人下午要去山上,大伯家十五岁的儿子叶明湖非要跟着。叶明泽也不嫌弃,正好多一个劳力。
四人拿了三副扁担,每人背着一个背篓,朝后山进发。
后山是离叶家村最近的山头,就在村子北面,距离村子不到一里。由于村民常年出入,但凡大点的动物都被猎了,只能见到一些野鸡野兔,时常还能看到一些小孩子在山脚附近玩耍。
沿着大道一直走到山腰处,叶明溪叶明江叶明湖三人开始分头砍柴,叶明泽则选了一条小道准备碰碰运气,有额外收获最好,没有采些野菜也不错。
后山树木稀稀疏疏的,茅草倒是长得非常茂盛。叶明泽用棍子开路,人走过去能压倒一片。转悠了半天,他只找到几颗辣椒,可惜还不到收获的时间。
拐过一个弯,叶明泽来到记忆中的一片竹林。这种竹子产的竹笋带些苦味,不到万不得已,叶家村人不会食用它。
叶明泽挖出一棵,仔细看了看,发现他曾经吃过,也自己做过。知道只要稍微处理一下,苦味就会大大减少。由它做出的菜肴略带涩味,很是爽口,相信叶家人会喜欢。
不大一会,叶明泽就挖了大半篓子。换了一条路返回时,他还收获了一窝野鸡蛋,足有十来个,也算是不虚此行。
回到半山腰时,叶明溪三人柴火也搂的差不多,叶明泽就没再帮忙。
“大哥,看你背篓都是满的,挖到啥了?”叶明溪人很活泼,挑着一担子柴草,走起路来还不安生。
“没什么好东西,也就十来个野鸡蛋,一把野菜,剩下的都是些苦笋子。”
“大哥,你挖苦笋子干啥?那个能苦死个人,没人喜欢吃。”叶明江平时话不多,这时也不免有些诧异。
“我挖回去试试看能不能去除苦味,能行则多一种吃食,不行的话,就当是白忙活一场,反正也不差这点功夫。”
“不知道晚饭能不能吃到鸡蛋?”平时偶尔才能吃点,叶明湖有点馋鸡蛋。
“我让娘晚上做几个,想来奶奶不会不乐意。”野鸡蛋是叶明泽白得的,温氏也不好意思全都克扣。
“谢谢堂兄。”叶明湖满足了口福,心情甚是敞亮。
此时已是春播的尾声,兄弟几人打完柴后,一天的活算是结束。叶明泽搬个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剥笋子,其他三人也过来帮忙。
“明泽,怎么想起弄这些难吃的笋子?”江氏在厨房擀饼子,正好瞅了眼。
“这不是闲着吗?我想试试能不能去除苦味。”
“呵呵,行啊,等娘把饼子擀好,你说怎么弄,娘帮你做。”江氏对儿女的想法,一贯都是支持的。
很快,大半篓苦笋都剥了壳,叶明泽将其切片泡在大水盆里:“娘,等其他菜做好了再处理笋子。先用开水过一下,或煮或炒都行。”
“行,听你一回。”儿子们平时最多帮忙烧火,江氏没想到大儿子想法还挺多。
“小妹,编络子?”叶明泽路过,随手翻了翻绣框,发现络子样式单调,远没有现代多样化。
“嗯,暂时没活。娘那不让我帮忙,说是让我多做些绣活,攒些钱做压箱银子。”叶柳说起这个有点羞赧。
只要不耽误活计,家里女孩子都会做点绣活攒私房,这是爷奶同意的。男孩子则没这个条件,家里除了下地还要时不时出海,出短工都不可能。
叶明泽没有打过络子,但他见过不少,大概样式都能画出来。原主水墨画不错,他自己也学过一些。铺开笔墨,信手拈来,各种中国结跃然纸上。
“小妹,这些你能做吗?”尽管用了最小号的笔,总归还是没有照片那么清晰。
“哇,好漂亮,大哥你怎么想到的?”叶柳爱不释手的摸着手中的图样,大红色的络子喜庆又大气,相信不止姑娘喜欢,男孩子也不会嫌弃。
“就是刚才看到你编络子,突然想到的。”叶明泽随便找了个借口,“能编出来最好,编不出来也无所谓。”
“大哥,这么漂亮的络子,我一定要编出来。”叶柳一下子被激起了好胜心,匆忙编完手中的络子,就开始琢磨起薪样式。思考了好一会,她最终挑了个最简单的样式,尝试着编织。
叶明泽看了几眼,就不再管她,回房思考以后的出路。
☆、第3章 媒人到
当晚,叶明泽躺在床上,思绪如潮。家里有一百多亩田,正常年份大约能收获三万来斤粮食。大兴朝小麦水稻亩产两百斤左右,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的每亩也只有三四百斤。为了能让一大家子填饱肚子,叶家多数田地都种的粗粮,水稻小麦加起来只有二三十亩。
叶明泽大致估算了下,叶家大大小小一共近三十口人,每年消耗粮食两万斤左右。按每年收粮三万斤算,扣除十税二的田税后,实际只得两万四千斤,再刨除丁税和徭役,几乎没多少盈余。如果没有出海捕鱼的收入,估计现在家里就得吃糠咽菜,毕竟人不可能只顾吃喝,还需要应付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等。
这两年情况好多了,叶明泽和叶则全两叔侄考上秀才后,每人各有五十亩田的免税额,只要两人没分家单立户籍,一家子人再也不用出徭役。
以往每年家里粮食富余不多,也就没想着卖,毕竟家里有粮心不慌吗!可惜好不容易攒些粮食,碰上灾荒年间又没了,叶家始终没能攒下多少粮食。
这两年来,光是省下的田税就有一万多斤,家里粮仓开始日渐丰盈。
出海捕鱼每年能得个一二十两银子,运气好得的更多,再加上养鸡养猪卖菜添的进项,照理来说,日子不该难过。可惜家里即将迎来婚嫁的高峰期,再加上五叔进学的费用和一些日常开销,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五叔已经十九岁,今年乡试不管能不能中,都会找人做媒。下一个就该轮到叶明泽,一想起这个,他脑中就跳出原主相关记忆的片段――只有想到哪方面,涉及那方面的记忆才会出现。
看完他整个人都愣了。叶明泽喜欢男人,他在现代三十多岁还没结婚,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原先他还担心怎么才能说服父母娶个男妻,毕竟以他的常识来看,古代男风盛行,这个可能还是有的。
他下面有两个弟弟,传宗接代也不是非他不可,要是担心孩子的问题,到时过继一个就好。
现在,这些都不用他操心了。大兴朝也分两种人,男人和女人,看着和现代没什么不同,不过这个世界另有一套规则。男子成婚有固定的仪式,娶的一方仪式简单,只要新婚三日内同妻子圆房就能形成婚契,若娶的是男妻,圆房时第一次必须娶方占有嫁方,否则不能形成婚契。
男子嫁人一方仪式要麻烦许多,定亲、新婚三日内圆房和记入丈夫一方族谱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旦形成婚契,男子娶方左手腕会显示一个米粒大小的蓝点,嫁方则是显示两个相距一寸的红点,中间一条红线相连。婚契纹样初期只分这两种,随着时间的推进,纹样逐渐变化,每一个人都将拥有独一无二的纹饰。
形成婚契后,男子嫁方将只具备受孕能力,娶方正好相反。经过短则半年,长则两年的身体改造后,男子嫁方就可以受孕,并且只能为婚契对象孕育子嗣,娶方则在婚契形成时身体就变化完毕。
大兴朝男女比例大概是11:9。权贵阶层中,庶子约有三分之一嫁人,嫡子出嫁的则少之又少。平民中出嫁的男子多为贫家子弟。由于大兴朝并不禁止男子嫁人后为官经商,每年总会有些漏网之鱼考中文举武举,继而步入官场。
但总体来说,这样的情况并不普遍,毕竟谁都不是傻子,有文武天赋的子嗣,但凡一家之主有点心气的,都不会往外嫁,更不用说婚前就考取功名的。
家里温氏比较偏心自己的儿孙,不过在叶老爷子的管制下,还不算太过分。像今天的伙食,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只是每隔十天半个月,家里改善伙食的时候,温氏会亲自下厨,那时主食就会有所区别,像饼子之类,表面看着一样,里面则大有乾坤。
叶明泽家和大伯家分到的主食,内瓤里包的肉蛋之类总会打点折扣。由于每月只那么两三次,温氏又不敢太过克扣,爷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计较。虽说温氏管着银钱,因爷爷每月要查账,她只能稍稍攒点私房,太过了,爷爷也饶不了她。
总的说来,有叶老爷子镇场面,大摩擦没有,小摩擦不断,一大家子还算和谐。
叶明泽原本可以舒服地坐馆当夫子,每月拿着束,岂不悠哉?可考虑到实际情况,原身没有这么做。
叶家没有分家,爷爷等前四个儿子都成家后,把田产分成了六份,爷爷奶奶和他们的儿子一人一份,五叔和爷奶那两份暂时细分成四份,由剩下的四家每家种一份,爷爷则随便,爱帮哪家就哪家。
等到今年乡试之后,中举一切都好说,不中的话,五叔那份归他自己管,以后再次科举就要靠他自己,公中只补贴一部分银钱。兄弟们养了他那么多年,总有个尽头不是?
自己份内的田地不是随便种种就行,每年年三十那天爷爷会给每个儿子发红包,红包大小就看他们当年的收获,其中包括粮食收益和下海捕鱼收益。爷爷分配很公正,完全按照他们当年的收益比例来分。
红包包括银钱和余粮,儿媳妇娘家的各种随礼不归公中管,能拿出什么样档次的礼完全看他们每年得的红包大小。
在爷爷这样的策略下,除了五叔一直进学,几乎没下过地之外,另外几个儿子媳妇没有哪个是懒惰的。
除了这些,婚嫁也有规定。不管男女,聘礼和嫁妆公中各出五两银子,想要多的,各房自己补贴。
正因为这样,叶明泽家要照看自己的十八亩和额外的九亩,一共二十七亩田,负担很重。两年前叶明溪叶明江还不大,他不想家人太劳累,再说坐馆的银子要归公,虽说按贡献红包能多分点,但赚的束最后又能有多少分给他家呢?
人人心中都有本账,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原主就做出了他认为最好的选择。叶明泽对此持肯定态度,毕竟家人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家还好,三叔四叔两家劳力少,又不肯少种,每年农忙时都要请娘家兄弟帮忙,偶尔实在赶不上农时,还会请一两个短工。叶明泽看着都感觉心累。
叶明泽的禀米一半换了银子以备科举,四分之一换了粗粮,剩下的偶尔换点肉食打打牙祭或干脆直接□□粮。
每房都有个小炉子,见到哪间屋子有烟味,那多半都是在加餐。
叶明泽兄弟几个正是能吃的时候,往年分到的粮食都不够他们吃的。银子都有用处,父母不会额外花钱买粮食,分到的那点子粮食吃完就没了,几兄妹不得不算计着吃。这两年有他的补贴就好多了,兄妹几个饿了就煮点,脸上几乎不见菜色,一家子人越来越健壮。
迷迷糊糊中,叶明泽上下眼皮开始打架,他没有同本能进行抗争,直接闭眼入睡。
一夜好梦。
一早,叶明泽就被二弟叫起床。哎,从这天开始,他不再有病号的待遇。日子变得异常忙碌充实,他除了上山下田,还要抽空温书。他虽有原主的记忆,也要花时间消化吸收不是?
这一天,叶明泽正在给自家菜地除草,二弟急匆匆过来喊人:“大哥,有官媒来给你说亲,爷爷说要问你的意见。”
“怎么会是给我说亲?五叔不还没有结亲吗?”叶明泽略感诧异。
“好像给你说亲的对象有些特殊,我只听了一嘴,具体的不清楚。”叶明溪猴急地拉着他往家跑。
“你急什么?人在那又不会跑。”
“呵呵,大哥,我这不是好奇吗?”
两兄弟到家时,叶明泽见父母爷奶叔伯婶婶全都坐在堂屋上,边上有两个不认识的,一个打扮的很鲜亮,一看就是媒婆。另一个听爷爷介绍,和他们家有着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按辈分他应该叫她杨姑婆,这次说亲就是她搭的线。
“明泽,情况是这样的,这次给你说亲的对象是罪臣之后,叫蒋敬之。他爷爷是侯爷,这次被对头陷害,家产被罚没,全家被判流放苦寒之地五年。他是长房嫡长孙,今年十八岁,前段时间正好生了场病,现在大病初愈,身子虚弱,需要地方养病。苦寒之地会要了他的命,侯爷就做主让他嫁人。”爷爷简要的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大兴朝但凡被家人罪及的未婚男女,只要不是罪及姻亲的,从判刑那天算起,皆可在一个月内外嫁免除罪责。正常情况,作为嫡长孙会陪着长辈受苦,毕竟男子出嫁后就算是外人,多数男子宁可吃苦也不会选择嫁人。
这次情况特殊,为了保命,蒋侯爷连家族精心培养的嫡长都孙放手了,毕竟疼爱的孙子的性命比什么都重要。
“这位就是说亲对象叶明泽?”陈官媒仔细打量着,看他虽出身农家,却自有一番气度,对此还算满意。
“是的,这就是我二孙子。”叶老爷子附和着。
☆、第4章 准备成亲
“侯爷他们已经前往发配之地,蒋敬之身体弱,走的是海路,明天清早到达阳山县城,你要是还算满意的话,明天我安排你们见一面。”一般官媒都不给流放之人说媒,陈官媒也是受人所托,通过各种关系,才找到这么一个小渔村的秀才,基本满足蒋家提出的要求。
陈官媒详细地说了蒋敬之的家世品行长相,又说了娶他的各种利弊之后,让叶明泽给个明确的答复,不满意就当场拒绝,满意则明天去相看。毕竟时间紧迫,留给蒋敬之转圜的时间只剩不到半个月。
结这门亲事利弊都是非常明显。运气好,蒋家能设法洗清罪名起复的话,整个叶家都能沾光不少。特别是叶明泽和叶则全两人,上头有人,走仕途不要太容易!问题是,更大的可能,蒋家从此没落,要想东山再起,起码也得五年之后,还得后辈子孙给力才行。
君不见,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蒋家一遭
作者:梦之草
晋江vip20150116完结
非v章节总点击数:159801 总书评数:242 当前被收藏数:1573 文章积分:18,174,926
文案
主要写现代成功人士穿越到架空王朝大兴朝后遭遇末世,主角携手爱人亲人,努力拼搏,在末世中仍过的恣意潇洒的故事。
涉及哨兵向导,有二设。
末世类型:自然灾难动植物异变型,非丧尸类
主角攻1v1,不互攻,不反攻,he
内容标签:末世 异能 穿越时空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叶明泽、蒋敬之 ┃ 配角:叶明溪、叶明江 ┃ 其它:哨兵向导、主攻、末世、生子
==================
☆、第1章 穿越到大兴朝
李清逸睁开眼睛,周围很安静,黑漆漆的看不清楚,想来应该是晚上。
床板很硬,睡着很不舒服,肚子又咕噜咕噜的叫,李清逸打算摸黑寻点吃的。没想到起床的动静有点大,把边上的两个弟弟给弄醒了。
“大哥,你身体还没好呢!是去茅厕还是?”二弟叶明溪赶紧下床,点上油灯。
“嗯,有点饿了,还有吃的没?”李清逸借着朦胧的灯光,发现身下的是炕床,只垫了薄薄一层褥子,难怪硌得慌。
“晚饭给你留着呢!我现在就去热一热。”叶明溪端起搁在炕桌上的粟米粥奔向厨房。
“大哥,好些没?头还晕吗?”三弟叶明江也随之起床,“我去厨房帮二哥。”
“嗯,好多了,只是头还有点晕,你看看厨房还有没有热水,有的话给我倒一碗。”
李清逸晃晃还有点晕乎的脑袋,慢慢融合另一个人的记忆。他在现代也算功成名就,大学毕业后,白手起家,十来年时间就构建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公司主营农副产品和海产品。他大学主修近海渔业,之后又拿了个农学位。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和扎实的基础,他的公司越开越大。
由于专注事业,到了三十多,他还是独身一人。最近公司一切步入正轨,他正打算好好休息休息,没想到碰上飞机失事,正巧赶了把时髦,穿越到大兴朝一个农家子弟身上。
家里父母不用他操心,有他留下的庞大遗产,弟弟再看顾一二,父母就能安度晚年。
他现在的这具身体原主叫叶明泽,今年十八岁,上面有个姐姐叶芝二十一岁,几年前嫁给了李村的李壮,生了一个小子一个闺女,李村距离原主所在的叶家村有七八里地,有点远,叶芝每年回娘家的次数不多。
下面还有两个异卵双胞胎弟弟,叶明溪、叶明江,今年十六岁,正好到了成亲的年龄。他还有一个小妹叶柳,十二岁,不在这里,和大伯家的叶青叶菁睡一个房间。
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刻起,世上只有叶明泽,再无李清逸的踪迹。
环顾四周,叶明泽发现他们三兄弟的房间倒是挺大,大概有二十多平米。只是家具不多,一张大大的炕床就占了四分之一。屋子里除了一张书桌、一个梳妆台、三个木箱子和一个五斗橱外,再无他物。
从原主的记忆中知道,这个家早先还算有点钱,只是因着心气高,子孙都进学。随着人口的增加,进学人数也越来越多,直到不堪重负。先是读书不行的退学,接下来倒霉的就是大房二房两家,谁让他们是爷爷原配的后代。
现在还在进学的只有五叔叶则全――继奶奶温氏最小的儿子。要说叶爷爷这一脉,最有读书天赋的要属叶明泽,其次是五叔叶则全,可惜父母不够给力,他只随夫子学了六年。
其实当时还是有能力供两个学子的,只是供一个比较宽裕,供两个就捉襟见肘,奶奶当然不乐意这样。最后在奶奶的撒泼打滚无所不用其极之下,爷爷不得不狠心让叶明泽回家种田。
叶明泽也算有本事,弃学后一直没放下书本,于两年前考上禀生――秀才中的一等。原本每月的禀米都得归公,父母没有反对,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可叶明泽死活不同意,最后提出,要么禀米全部归公,他和五叔一起考举人,各种费用爷奶出,要么上交一半,乡试费用自理。
奶奶盘算了半天,终于妥协。毕竟叶明泽的成绩比她小儿子的要高,两人同一届考上秀才,叶则全却不是禀生。到时候撇下他,只让叶则全考举人,叶氏族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她。
考秀才只在当地县城,几乎不用花多少钱,叶明泽才有这个能力考取。考举人却不行,乡试地点离叶家村有小半个月的行程,考一次花费不小。
叶明泽的父母就是大兴朝最普通的父母,上孝顺父母,下疼爱子女。该他们做的决不推辞,不是他们的责任,也不会去担。
原主算是有成算的,他知道即使禀米全交,最后也会波折不断,能不能按时乡试还是个未知数。与其费心费力结果不一定好,不如自己把握,省的两边都落埋怨。
原主在后山砍柴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一直晕到现在,醒来后就成了他。到现在,他脑袋还微微发晕。
叶明泽走到梳妆台前,打量着铜镜里的自己,五官深邃,面容清癯,略微有点菜色,既不像时下的文弱书生,也不似武官那么粗犷壮硕。叶明泽对现在的身体还算满意。
“大哥,粥好了,快过来吃。”叶明溪架起炕桌,摆上碗筷,“留的小菜不多,将就着吃。这个鸡蛋是娘特意煮的,赶紧的,趁热吃。”
“你俩也吃点。”叶明泽看有两大碗粟米粥,一个玉米饼,决定分一碗给二弟三弟。十六七岁正是能吃的年纪,现在都晚上十点多了,两人都有点饿。
今晚是照顾病号,特意多给了一碗,往常晚饭只有一碗粥,一个饼子,只能吃个七分饱。一觉睡到天亮时没有感觉,半夜醒来却有些熬不住。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家还算好的,基本能混个肚饱,毕竟还有些家底。叶家村有半数人可都还在靠着稀粥野菜混日子。
叶明溪叶明江听了大哥的话,打算推辞,叶明泽瞥了他们一眼:“叫你们吃就吃,哪那么多废话。明江,去拿碗筷过来。”
叶明泽在兄弟姐妹中还算有威严,叶明江听了没再反对,乖乖的按他的话做。
三兄弟都饿了,呼噜呼噜没几下就喝完粥。叶明泽就着叶明江提过来的热水,洗漱完毕,马上钻进被窝。
炕上只有两条被子,叶明泽一条,二弟三弟合盖一条。被子还算厚实,只是被面有些褪色,估计有些年头。
有多少年没过过这样的苦日子了?叶明泽躺在被窝里,仔细回想,也没能想起来最近盖这种老式棉被的日子。
第二天,等叶明泽醒来时,床上已不见叶明溪叶明江的踪影。
“娘,大哥起来了。”小妹叶柳被娘派了任务,就在他门外干活,时刻留意着房内的动静,一听到声响,立马告知母亲江氏。
今天正好轮到江氏做饭,听到小女儿叫喊,洗了洗手,从厨房钻出来,意思意思敲了下门:“明泽,娘进来了。”说完不等大儿子应答就推门而入。
“起来了?身子大好没?”江氏看儿子已无大碍,总算放下心来,“去厨房吃还是在这里?”
“娘,不用麻烦了,我去厨房吃。”叶明泽看天色早就大亮,知道他要不是病号,早被叫起来了。
一番洗漱后,叶明泽打量起院子。一色的青砖瓦房,可惜年头久远,不再那么鲜亮。房子只有一进,正房四间,东厢五间,西厢五间。房间不少,可人更多,近三十人,挤在这么一个小院子里,不说拥挤,至少也不算宽裕。
“明泽,还愣着干嘛?粥都要凉了。”江氏一边忙着手边的活,一边不忘关照大儿子。
“马上就来。”
早饭是一碗玉米粥,两个黑面菜窝头。叶家一年到头都是一日三餐,虽然农忙以外每餐只能吃个七分饱,但这样的日子还是有很多人眼热。没办法,古代田地出产不高,每年还要交各种税,能吃两餐饱饭的都不太多。
江氏手里不停忙活着:“明泽,今天公公允了你可以在家休息一天。”
“嗯,知道了。我去外面看看。”叶明泽一吃完就撂下筷子,起身往外走去。
叶家村有一百多户,像他家这样有二十几口人的也有二三十家,剩下的多数都只有十几口人。叶明泽家靠近村子中心略偏北,村东两三里处就是大海,另三面被大山围绕。
这个时候像他这样还在村子里闲逛的没几个人,多数不是上山就是下海,为生计忙个不停。
叶家村很偏僻,距离最近的镇子都有十几里,平时除了出海归来要卖鱼的,其他村民很少进镇。大多数村民只有逢年过节才会结伴进镇采买。平常偶尔缺个物件,都是能借则借,实在凑合不了的才不得不进趟镇子。
村里有半数都姓叶,大部分房子都是泥墙茅草顶,泥瓦房也有几间,青砖瓦房的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就是叶明泽家。逛遍整个叶家村,他还看到有几家是纯粹的茅草屋,真正的家徒四壁,简直不忍直视。
多数房子虽不怎么样,占地面积却不小。每家每户都有前院后院,目之所及,面积最小的都有好几百平米。
叶明泽逛了一圈,与原主记忆能一一对照后,也不再碍老一辈人的眼,悠哉悠哉地晃回家。
☆、第2章 逛后山
叶明泽到家的时候,离午时还有段时间。家里挺闹腾,大堂嫂没有出去,专门看顾几个五岁以下的小豆丁。四个小家伙,闹起来真能折腾死人,有时大堂嫂一个人还顾不过来,时不时要在家的弟弟妹妹帮忙。
叶明泽抱起还不满周岁的大侄女叶岚,悠的她咯咯直笑。七堂妹叶双、四堂弟叶明泊和五堂弟叶明瀑也不甘落后,三人围着他团团转,嚷嚷着要抛高高。
叶明泽满足了几个小家伙的要求,一轮下来,真心觉得比种田还要累。
等到感觉头又开始有点晕乎,叶明泽赶紧停下来歇息。
“小妹,我看你都忙了一早上,还没忙完?”叶明泽搬了条板凳,坐在叶柳旁边开始帮忙掐海虾米。
“大哥,弄这个费劲,大点的要掐头去尾,晒后去皮,小的要把杂七杂八的东西挑干净,特别费时间。”叶柳叶菁叶青仨堂姐妹已经忙了好几个小时,看情况还得继续忙下去,“大哥,你帮忙一起弄的话,应该能赶上午饭。”
“昨天出海收获如何?”家里分两拨每隔三五天出一趟海,这次正好轮到大伯和父亲,昨晚他们回来时,叶明泽正晕着呢。
“还不就那样,这次还算好的,捕了两篓子小鲳鱼,能卖几个钱。有时候运气不好一点收获都没呢!”大伯家的二女儿叶青今年十三岁,做事说话都很利落,“这次下网还捞上来不少虾米,这个不值钱,丢了又浪费,看着都烦。”
“只是在海边才不值钱吧!那些远离海洋的人想吃还吃不到,你就知足吧!”叶明泽知道这里到处都是渔村,普通海鱼在周围镇县都卖不上价。
在四人说说笑笑中,时间过的飞快。快到饭点时,大伯和父亲驾着驴车回到家。叶明泽帮忙卸车,看到两个篓子都是空的,再看两人面带笑容,想是卖了个好价钱。
“老大老二,卖了多少?”继奶奶温氏不知道从哪窜出来,急急忙忙地问着收获。
“娘,今天每斤多卖了一文钱,两篓子五十来斤,一共得了二十七个大钱。”大伯掏出小布袋给温氏,上次三弟四弟出海只得了不到一篓子的秋刀鱼,统共只卖了六十几文(一两金子=十两银子=一百个大钱=一千文)。
“哎,好,好!”温氏接过钱,笑眯眯地很是满意,“这次辛苦了,先进屋喝口水,马上开饭。”
等叶老爷子扛着锄头到家时,堂屋上已经摆好碗筷,就差他们几个。屋里摆了两桌,爷爷奶奶几个叔伯和十岁以上的男孙一桌,剩下的人一桌。幸亏桌子比较大,一方能坐三个大人,媳妇那桌挤挤也能坐下。
叶明泽坐在爷爷这桌,众人吃相都还好。娘那桌就有些糟心,孩子多,主食还好,一人一份,各吃各的,吃完就没。菜蔬就得抢,手快有,手慢无。最小的那几个孩子夹不到几筷子,只能做娘的多多照顾。
看着小孩子那桌如蝗虫过境般,很快就只剩光溜溜的碗碟,叶明泽觉得脑门疼。
虽说只吃了个七八分饱,小孩子们倒也算乖觉,没有上爷爷这桌要吃的,想来也是习惯了。
中午这顿吃的是干饭,掺了一半白面的馒头花卷,一盘小黄鱼,一盆紫菜虾皮汤,一碗腌萝卜,一盘小青菜,再加上一大盆野菜,这些就是叶明泽的午饭。由于饭菜缺油少盐,这里的人饭量都很大。
叶明泽在现代最多吃两小碗米饭,现在吃了三个成年男子手掌心大的实心馒头,才将将五分饱,不得不多吃几筷子菜。
别说叶家村靠海,餐餐能吃得起海鱼的还真没几家。多数村民捕到鱼都卖了补贴家用,只留一些下脚料自己吃。
叶明泽吃惯了山珍海味,骤然换成这些寡然无味的菜,没有撂筷子还得多亏是魂穿。要是换成他自己的身体,估计一时还难以下咽。
默默地吃完午饭,叶明泽几兄妹帮着自己娘收拾碗筷。
“明溪明江,下午你们是下地还是去山上砍柴?”叶明泽下午想去山上看看,趁着午睡前的时光正好问问两个弟弟的打算。
叶明溪:“去山上吧,柴火不多了。”
家里的柴火都由几个大点的孙子负责,叶家村地处北方,冬天最低温度接近零下三十度。这里只能种一季作物,光靠秸秆不够一大家子烧。
“行,那我也去,一会走时别忘了叫我。”叶明泽有午睡的习惯,说完倒头就睡。
这次上山去了四人,听说三人下午要去山上,大伯家十五岁的儿子叶明湖非要跟着。叶明泽也不嫌弃,正好多一个劳力。
四人拿了三副扁担,每人背着一个背篓,朝后山进发。
后山是离叶家村最近的山头,就在村子北面,距离村子不到一里。由于村民常年出入,但凡大点的动物都被猎了,只能见到一些野鸡野兔,时常还能看到一些小孩子在山脚附近玩耍。
沿着大道一直走到山腰处,叶明溪叶明江叶明湖三人开始分头砍柴,叶明泽则选了一条小道准备碰碰运气,有额外收获最好,没有采些野菜也不错。
后山树木稀稀疏疏的,茅草倒是长得非常茂盛。叶明泽用棍子开路,人走过去能压倒一片。转悠了半天,他只找到几颗辣椒,可惜还不到收获的时间。
拐过一个弯,叶明泽来到记忆中的一片竹林。这种竹子产的竹笋带些苦味,不到万不得已,叶家村人不会食用它。
叶明泽挖出一棵,仔细看了看,发现他曾经吃过,也自己做过。知道只要稍微处理一下,苦味就会大大减少。由它做出的菜肴略带涩味,很是爽口,相信叶家人会喜欢。
不大一会,叶明泽就挖了大半篓子。换了一条路返回时,他还收获了一窝野鸡蛋,足有十来个,也算是不虚此行。
回到半山腰时,叶明溪三人柴火也搂的差不多,叶明泽就没再帮忙。
“大哥,看你背篓都是满的,挖到啥了?”叶明溪人很活泼,挑着一担子柴草,走起路来还不安生。
“没什么好东西,也就十来个野鸡蛋,一把野菜,剩下的都是些苦笋子。”
“大哥,你挖苦笋子干啥?那个能苦死个人,没人喜欢吃。”叶明江平时话不多,这时也不免有些诧异。
“我挖回去试试看能不能去除苦味,能行则多一种吃食,不行的话,就当是白忙活一场,反正也不差这点功夫。”
“不知道晚饭能不能吃到鸡蛋?”平时偶尔才能吃点,叶明湖有点馋鸡蛋。
“我让娘晚上做几个,想来奶奶不会不乐意。”野鸡蛋是叶明泽白得的,温氏也不好意思全都克扣。
“谢谢堂兄。”叶明湖满足了口福,心情甚是敞亮。
此时已是春播的尾声,兄弟几人打完柴后,一天的活算是结束。叶明泽搬个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剥笋子,其他三人也过来帮忙。
“明泽,怎么想起弄这些难吃的笋子?”江氏在厨房擀饼子,正好瞅了眼。
“这不是闲着吗?我想试试能不能去除苦味。”
“呵呵,行啊,等娘把饼子擀好,你说怎么弄,娘帮你做。”江氏对儿女的想法,一贯都是支持的。
很快,大半篓苦笋都剥了壳,叶明泽将其切片泡在大水盆里:“娘,等其他菜做好了再处理笋子。先用开水过一下,或煮或炒都行。”
“行,听你一回。”儿子们平时最多帮忙烧火,江氏没想到大儿子想法还挺多。
“小妹,编络子?”叶明泽路过,随手翻了翻绣框,发现络子样式单调,远没有现代多样化。
“嗯,暂时没活。娘那不让我帮忙,说是让我多做些绣活,攒些钱做压箱银子。”叶柳说起这个有点羞赧。
只要不耽误活计,家里女孩子都会做点绣活攒私房,这是爷奶同意的。男孩子则没这个条件,家里除了下地还要时不时出海,出短工都不可能。
叶明泽没有打过络子,但他见过不少,大概样式都能画出来。原主水墨画不错,他自己也学过一些。铺开笔墨,信手拈来,各种中国结跃然纸上。
“小妹,这些你能做吗?”尽管用了最小号的笔,总归还是没有照片那么清晰。
“哇,好漂亮,大哥你怎么想到的?”叶柳爱不释手的摸着手中的图样,大红色的络子喜庆又大气,相信不止姑娘喜欢,男孩子也不会嫌弃。
“就是刚才看到你编络子,突然想到的。”叶明泽随便找了个借口,“能编出来最好,编不出来也无所谓。”
“大哥,这么漂亮的络子,我一定要编出来。”叶柳一下子被激起了好胜心,匆忙编完手中的络子,就开始琢磨起薪样式。思考了好一会,她最终挑了个最简单的样式,尝试着编织。
叶明泽看了几眼,就不再管她,回房思考以后的出路。
☆、第3章 媒人到
当晚,叶明泽躺在床上,思绪如潮。家里有一百多亩田,正常年份大约能收获三万来斤粮食。大兴朝小麦水稻亩产两百斤左右,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的每亩也只有三四百斤。为了能让一大家子填饱肚子,叶家多数田地都种的粗粮,水稻小麦加起来只有二三十亩。
叶明泽大致估算了下,叶家大大小小一共近三十口人,每年消耗粮食两万斤左右。按每年收粮三万斤算,扣除十税二的田税后,实际只得两万四千斤,再刨除丁税和徭役,几乎没多少盈余。如果没有出海捕鱼的收入,估计现在家里就得吃糠咽菜,毕竟人不可能只顾吃喝,还需要应付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等。
这两年情况好多了,叶明泽和叶则全两叔侄考上秀才后,每人各有五十亩田的免税额,只要两人没分家单立户籍,一家子人再也不用出徭役。
以往每年家里粮食富余不多,也就没想着卖,毕竟家里有粮心不慌吗!可惜好不容易攒些粮食,碰上灾荒年间又没了,叶家始终没能攒下多少粮食。
这两年来,光是省下的田税就有一万多斤,家里粮仓开始日渐丰盈。
出海捕鱼每年能得个一二十两银子,运气好得的更多,再加上养鸡养猪卖菜添的进项,照理来说,日子不该难过。可惜家里即将迎来婚嫁的高峰期,再加上五叔进学的费用和一些日常开销,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五叔已经十九岁,今年乡试不管能不能中,都会找人做媒。下一个就该轮到叶明泽,一想起这个,他脑中就跳出原主相关记忆的片段――只有想到哪方面,涉及那方面的记忆才会出现。
看完他整个人都愣了。叶明泽喜欢男人,他在现代三十多岁还没结婚,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原先他还担心怎么才能说服父母娶个男妻,毕竟以他的常识来看,古代男风盛行,这个可能还是有的。
他下面有两个弟弟,传宗接代也不是非他不可,要是担心孩子的问题,到时过继一个就好。
现在,这些都不用他操心了。大兴朝也分两种人,男人和女人,看着和现代没什么不同,不过这个世界另有一套规则。男子成婚有固定的仪式,娶的一方仪式简单,只要新婚三日内同妻子圆房就能形成婚契,若娶的是男妻,圆房时第一次必须娶方占有嫁方,否则不能形成婚契。
男子嫁人一方仪式要麻烦许多,定亲、新婚三日内圆房和记入丈夫一方族谱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旦形成婚契,男子娶方左手腕会显示一个米粒大小的蓝点,嫁方则是显示两个相距一寸的红点,中间一条红线相连。婚契纹样初期只分这两种,随着时间的推进,纹样逐渐变化,每一个人都将拥有独一无二的纹饰。
形成婚契后,男子嫁方将只具备受孕能力,娶方正好相反。经过短则半年,长则两年的身体改造后,男子嫁方就可以受孕,并且只能为婚契对象孕育子嗣,娶方则在婚契形成时身体就变化完毕。
大兴朝男女比例大概是11:9。权贵阶层中,庶子约有三分之一嫁人,嫡子出嫁的则少之又少。平民中出嫁的男子多为贫家子弟。由于大兴朝并不禁止男子嫁人后为官经商,每年总会有些漏网之鱼考中文举武举,继而步入官场。
但总体来说,这样的情况并不普遍,毕竟谁都不是傻子,有文武天赋的子嗣,但凡一家之主有点心气的,都不会往外嫁,更不用说婚前就考取功名的。
家里温氏比较偏心自己的儿孙,不过在叶老爷子的管制下,还不算太过分。像今天的伙食,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只是每隔十天半个月,家里改善伙食的时候,温氏会亲自下厨,那时主食就会有所区别,像饼子之类,表面看着一样,里面则大有乾坤。
叶明泽家和大伯家分到的主食,内瓤里包的肉蛋之类总会打点折扣。由于每月只那么两三次,温氏又不敢太过克扣,爷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计较。虽说温氏管着银钱,因爷爷每月要查账,她只能稍稍攒点私房,太过了,爷爷也饶不了她。
总的说来,有叶老爷子镇场面,大摩擦没有,小摩擦不断,一大家子还算和谐。
叶明泽原本可以舒服地坐馆当夫子,每月拿着束,岂不悠哉?可考虑到实际情况,原身没有这么做。
叶家没有分家,爷爷等前四个儿子都成家后,把田产分成了六份,爷爷奶奶和他们的儿子一人一份,五叔和爷奶那两份暂时细分成四份,由剩下的四家每家种一份,爷爷则随便,爱帮哪家就哪家。
等到今年乡试之后,中举一切都好说,不中的话,五叔那份归他自己管,以后再次科举就要靠他自己,公中只补贴一部分银钱。兄弟们养了他那么多年,总有个尽头不是?
自己份内的田地不是随便种种就行,每年年三十那天爷爷会给每个儿子发红包,红包大小就看他们当年的收获,其中包括粮食收益和下海捕鱼收益。爷爷分配很公正,完全按照他们当年的收益比例来分。
红包包括银钱和余粮,儿媳妇娘家的各种随礼不归公中管,能拿出什么样档次的礼完全看他们每年得的红包大小。
在爷爷这样的策略下,除了五叔一直进学,几乎没下过地之外,另外几个儿子媳妇没有哪个是懒惰的。
除了这些,婚嫁也有规定。不管男女,聘礼和嫁妆公中各出五两银子,想要多的,各房自己补贴。
正因为这样,叶明泽家要照看自己的十八亩和额外的九亩,一共二十七亩田,负担很重。两年前叶明溪叶明江还不大,他不想家人太劳累,再说坐馆的银子要归公,虽说按贡献红包能多分点,但赚的束最后又能有多少分给他家呢?
人人心中都有本账,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原主就做出了他认为最好的选择。叶明泽对此持肯定态度,毕竟家人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家还好,三叔四叔两家劳力少,又不肯少种,每年农忙时都要请娘家兄弟帮忙,偶尔实在赶不上农时,还会请一两个短工。叶明泽看着都感觉心累。
叶明泽的禀米一半换了银子以备科举,四分之一换了粗粮,剩下的偶尔换点肉食打打牙祭或干脆直接□□粮。
每房都有个小炉子,见到哪间屋子有烟味,那多半都是在加餐。
叶明泽兄弟几个正是能吃的时候,往年分到的粮食都不够他们吃的。银子都有用处,父母不会额外花钱买粮食,分到的那点子粮食吃完就没了,几兄妹不得不算计着吃。这两年有他的补贴就好多了,兄妹几个饿了就煮点,脸上几乎不见菜色,一家子人越来越健壮。
迷迷糊糊中,叶明泽上下眼皮开始打架,他没有同本能进行抗争,直接闭眼入睡。
一夜好梦。
一早,叶明泽就被二弟叫起床。哎,从这天开始,他不再有病号的待遇。日子变得异常忙碌充实,他除了上山下田,还要抽空温书。他虽有原主的记忆,也要花时间消化吸收不是?
这一天,叶明泽正在给自家菜地除草,二弟急匆匆过来喊人:“大哥,有官媒来给你说亲,爷爷说要问你的意见。”
“怎么会是给我说亲?五叔不还没有结亲吗?”叶明泽略感诧异。
“好像给你说亲的对象有些特殊,我只听了一嘴,具体的不清楚。”叶明溪猴急地拉着他往家跑。
“你急什么?人在那又不会跑。”
“呵呵,大哥,我这不是好奇吗?”
两兄弟到家时,叶明泽见父母爷奶叔伯婶婶全都坐在堂屋上,边上有两个不认识的,一个打扮的很鲜亮,一看就是媒婆。另一个听爷爷介绍,和他们家有着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按辈分他应该叫她杨姑婆,这次说亲就是她搭的线。
“明泽,情况是这样的,这次给你说亲的对象是罪臣之后,叫蒋敬之。他爷爷是侯爷,这次被对头陷害,家产被罚没,全家被判流放苦寒之地五年。他是长房嫡长孙,今年十八岁,前段时间正好生了场病,现在大病初愈,身子虚弱,需要地方养病。苦寒之地会要了他的命,侯爷就做主让他嫁人。”爷爷简要的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大兴朝但凡被家人罪及的未婚男女,只要不是罪及姻亲的,从判刑那天算起,皆可在一个月内外嫁免除罪责。正常情况,作为嫡长孙会陪着长辈受苦,毕竟男子出嫁后就算是外人,多数男子宁可吃苦也不会选择嫁人。
这次情况特殊,为了保命,蒋侯爷连家族精心培养的嫡长都孙放手了,毕竟疼爱的孙子的性命比什么都重要。
“这位就是说亲对象叶明泽?”陈官媒仔细打量着,看他虽出身农家,却自有一番气度,对此还算满意。
“是的,这就是我二孙子。”叶老爷子附和着。
☆、第4章 准备成亲
“侯爷他们已经前往发配之地,蒋敬之身体弱,走的是海路,明天清早到达阳山县城,你要是还算满意的话,明天我安排你们见一面。”一般官媒都不给流放之人说媒,陈官媒也是受人所托,通过各种关系,才找到这么一个小渔村的秀才,基本满足蒋家提出的要求。
陈官媒详细地说了蒋敬之的家世品行长相,又说了娶他的各种利弊之后,让叶明泽给个明确的答复,不满意就当场拒绝,满意则明天去相看。毕竟时间紧迫,留给蒋敬之转圜的时间只剩不到半个月。
结这门亲事利弊都是非常明显。运气好,蒋家能设法洗清罪名起复的话,整个叶家都能沾光不少。特别是叶明泽和叶则全两人,上头有人,走仕途不要太容易!问题是,更大的可能,蒋家从此没落,要想东山再起,起码也得五年之后,还得后辈子孙给力才行。
君不见,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蒋家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