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0章 咱不是朱元璋!
胡人首领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居然都同意投降。
理由是,明军的士气正旺,而己方则是士气低落。
有不少部落已经返回,留在交河城的只剩下八万余人。
最为可怕的是,明军的武器,威力奇大,实在想不出如何应对。
明军敢于顶风冒雪前来,他们的底气十足,而己方人数虽多,但没有丝毫胜算。
再打下去,除了勇士一批批死去,其他没有任何意义。
吾儿开道:“投降,你们倒是可以投降,但是大汗呢?”
兀那失里一想,吾儿开说得对呀。
这些部族投降,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他们的草场上放牧,依然可以在热情的篝火旁歌唱。
一旦投降,自己作为大汗,不是被杀,就是被囚!
“国师请想,汉人多少次来到这里,又多少次退回去?”
“马背上的勇士,终将回归草原。牛背上的汉人,终将回归中原。”
“苍鹰注定在高天上翱翔,绵羊注定在草原上游荡。”
吾儿开明白这些首领的意思,朱允熥带明军到此,也只是耀武扬威,并非真的要占住这个地方。
因为占住这个地方,他们也呆不长久,这是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性所决定的。
“只要我们投降,奉上我们的牛羊、美女,吴王一定会满意,带着降表、牛羊和美女高高兴兴回到大明。”
“吴王并非对我们的土地感兴趣,他要的是一种名分和声望。”
“吴王如此执着西进,是因为没有捞到任何好处,他回大明无法交差。”
吾儿开劝道:“大汗,诸位首领说得有理。”
“在唐朝,草原各部都尊称大唐天子为‘天可汗’。我们也可仿效。”
兀那失里想了想,胡汉相争几千年,很少有大汗被抓到中原杀死或囚禁的。
自己的祖先有好多代都曾向中原政权臣服。
向大明臣服,并非是什么掉面子的事。
主动投降,还能够保住汗位。
只是每年向大明朝贡就是了。
明朝看重的不是你朝贡什么,最看重的是朝贡本身。
向大明朝贡,大明回馈得更多,从经济上来讲,一点都不吃亏。
再想一想吧,吴王朱允熥为什么对自己紧追不舍?
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饶自己一命?
不就是为了让自己主动投降吗?我服了,我彻底服了!不就是一封降表吗,写给他!
“吾儿开,向明军派出使者,递上降表。”兀那失里说完之后,不禁松了口气:“战争,该结束了。”
这一夜,兀那失里与各部族的首领好好地放纵了一回。
各部族感到,终于迎来了和平,他们又可以回到草原牧歌的美好。
兀那失里曾因为大明的保守而激发了内心的野心,曾想占住河西走廊,恢复祖先的荣光。
也因为自己得到了北元的巨额财富,再加上吾儿开这个国师的襄助,这才起了一统西域、挑衅大明的念头。
哪知道,大明派来一个吴王,仅仅带了六万明军就把自己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那就投降吧,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汗位,从此不再进攻大明,按时朝贡即可。
吾儿开拟好降表,呼出一口浊气,看着远处清冷月光下的雪山思索。
雪山,高山!
吾儿开突然大笑起来,朱允熥,你是客,我是主,在这一片土地上,我就是主,我就是主宰!
朱允熥,期待你我雪山相见!
……
天光大亮,朱允熥才起床。
一出门,就发现徐怀锦与毕千户在门口站着。
“早啊!”朱允熥打着招呼。
“咦,徐怀锦,昨天晚上是不是被鬼吓着了,看你的眼圈都黑了。”
徐怀锦满脸黑线,这个吴王一定是故意的!
哪壶不开提哪壶,生怕我把鬼的事情给忘了!
你这么一说,今天晚上,我岂不是又要怕得睡不着了?
“老毕,怎么回事,你的眼睛都是红血丝啊,没休息好吗?”朱允熥说道。
朱元璋无法解释,能说因为昨天晚上一直思考你如何捎信吗?
咱一大早起来,就是注意观察三孙怎么把信给送出去!
“不是的,不是的。咱昨天晚上在琢磨做诗呢,所以就睡得晚了一些。”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之所以说作诗,主要是因为三孙对诗词歌赋啥的不感兴趣。
三孙只要没兴趣,就不会再往下追问。
“哦,老毕,没想到,你真会作诗啊。你说说,做了什么诗?”
朱元璋没料到三孙突然对作诗感兴趣了,问他做了什么诗。
有了!咱过去还真做过一首诗,没有几个人知道。
那就拿过来糊弄一下三孙。
“吴王,昨天我倒是作了一首,名叫《雪竹》。”
这时,平安、常升、蓝寿、毛易等人也都来了,听到此,兴趣大增。
没想到这个毕千户,还会作诗,雪竹,听起来不错。
朱元璋吟道:“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噗呲,常升先笑了起来。
“毕千户,我不会作啥诗,听得也不少了。你这两句,说实话,不怎么样啊。”
徐怀锦抿嘴笑了起来:“毕千户,你这是打油诗啊。我倒想起唐人的一首打油诗来: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众人哈哈大笑,这个毕千户也太有意思了,文化不高,还想搞文人那种作派。
只有毛易在一旁忐忑不安,朝朱元璋眨眼睛、使眼色,陛下,千万别动怒啊。
戏演了这么长时间,可不能这个时期演砸锅了。
朱元璋心才是想恼火来着,看到毛易的眼睛,立马一个深呼吸:咱不是朱元璋,咱是毕千户!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四句从朱元璋口中吟出,众人的嘴张成了o型。
前两句是打油诗,后两句却是奇峰突起!
真可谓,平地起高峰!
徐怀锦轻轻念了这首诗,心中感慨不已。
竹子虽然暂时被大雪压的弯腰到了极限,但绝对不会让自己沾满淤泥。
竹子坚信,大雪很快就会融化,天气很快就会晴朗。只要等到了太阳出来,竹子就会朝天看齐。
这不是写雪啊,这其实是写竹!
古往今来,描写竹子、赞颂竹子的文章、诗词浩如烟海,也是名篇频出。
但是,无论哪一首,都无法与毕千户所作的这首诗比。
这首诗不能看它的文采!
看它的文采,就是看低了它。
这首诗主要看格局、看气度!
这首诗把竹子的品质写到了极致!
竹子都与天齐了,还能怎么写?
众将都惊奇地看向朱元璋,这个毕千户的诗,气势磅礴,气度恢弘!
这诗,不应该是一个千户作出来的!
“毕千户,此诗一出,天下再无咏竹之诗!”徐怀锦由衷地赞叹。
朱元璋满意极了,还是徐家丫头厉害!难怪喜欢军事,人家的格局大呀!
徐家丫头,不错,不错。
咦,三孙呢,三孙的评价,最中听,咱最爱听!
“吴王,咱这首诗如何?”朱元璋得意之色尽显无遗。
朱允熥道:“老毕,能不能把面巾揭开?”
理由是,明军的士气正旺,而己方则是士气低落。
有不少部落已经返回,留在交河城的只剩下八万余人。
最为可怕的是,明军的武器,威力奇大,实在想不出如何应对。
明军敢于顶风冒雪前来,他们的底气十足,而己方人数虽多,但没有丝毫胜算。
再打下去,除了勇士一批批死去,其他没有任何意义。
吾儿开道:“投降,你们倒是可以投降,但是大汗呢?”
兀那失里一想,吾儿开说得对呀。
这些部族投降,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他们的草场上放牧,依然可以在热情的篝火旁歌唱。
一旦投降,自己作为大汗,不是被杀,就是被囚!
“国师请想,汉人多少次来到这里,又多少次退回去?”
“马背上的勇士,终将回归草原。牛背上的汉人,终将回归中原。”
“苍鹰注定在高天上翱翔,绵羊注定在草原上游荡。”
吾儿开明白这些首领的意思,朱允熥带明军到此,也只是耀武扬威,并非真的要占住这个地方。
因为占住这个地方,他们也呆不长久,这是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性所决定的。
“只要我们投降,奉上我们的牛羊、美女,吴王一定会满意,带着降表、牛羊和美女高高兴兴回到大明。”
“吴王并非对我们的土地感兴趣,他要的是一种名分和声望。”
“吴王如此执着西进,是因为没有捞到任何好处,他回大明无法交差。”
吾儿开劝道:“大汗,诸位首领说得有理。”
“在唐朝,草原各部都尊称大唐天子为‘天可汗’。我们也可仿效。”
兀那失里想了想,胡汉相争几千年,很少有大汗被抓到中原杀死或囚禁的。
自己的祖先有好多代都曾向中原政权臣服。
向大明臣服,并非是什么掉面子的事。
主动投降,还能够保住汗位。
只是每年向大明朝贡就是了。
明朝看重的不是你朝贡什么,最看重的是朝贡本身。
向大明朝贡,大明回馈得更多,从经济上来讲,一点都不吃亏。
再想一想吧,吴王朱允熥为什么对自己紧追不舍?
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饶自己一命?
不就是为了让自己主动投降吗?我服了,我彻底服了!不就是一封降表吗,写给他!
“吾儿开,向明军派出使者,递上降表。”兀那失里说完之后,不禁松了口气:“战争,该结束了。”
这一夜,兀那失里与各部族的首领好好地放纵了一回。
各部族感到,终于迎来了和平,他们又可以回到草原牧歌的美好。
兀那失里曾因为大明的保守而激发了内心的野心,曾想占住河西走廊,恢复祖先的荣光。
也因为自己得到了北元的巨额财富,再加上吾儿开这个国师的襄助,这才起了一统西域、挑衅大明的念头。
哪知道,大明派来一个吴王,仅仅带了六万明军就把自己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那就投降吧,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汗位,从此不再进攻大明,按时朝贡即可。
吾儿开拟好降表,呼出一口浊气,看着远处清冷月光下的雪山思索。
雪山,高山!
吾儿开突然大笑起来,朱允熥,你是客,我是主,在这一片土地上,我就是主,我就是主宰!
朱允熥,期待你我雪山相见!
……
天光大亮,朱允熥才起床。
一出门,就发现徐怀锦与毕千户在门口站着。
“早啊!”朱允熥打着招呼。
“咦,徐怀锦,昨天晚上是不是被鬼吓着了,看你的眼圈都黑了。”
徐怀锦满脸黑线,这个吴王一定是故意的!
哪壶不开提哪壶,生怕我把鬼的事情给忘了!
你这么一说,今天晚上,我岂不是又要怕得睡不着了?
“老毕,怎么回事,你的眼睛都是红血丝啊,没休息好吗?”朱允熥说道。
朱元璋无法解释,能说因为昨天晚上一直思考你如何捎信吗?
咱一大早起来,就是注意观察三孙怎么把信给送出去!
“不是的,不是的。咱昨天晚上在琢磨做诗呢,所以就睡得晚了一些。”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之所以说作诗,主要是因为三孙对诗词歌赋啥的不感兴趣。
三孙只要没兴趣,就不会再往下追问。
“哦,老毕,没想到,你真会作诗啊。你说说,做了什么诗?”
朱元璋没料到三孙突然对作诗感兴趣了,问他做了什么诗。
有了!咱过去还真做过一首诗,没有几个人知道。
那就拿过来糊弄一下三孙。
“吴王,昨天我倒是作了一首,名叫《雪竹》。”
这时,平安、常升、蓝寿、毛易等人也都来了,听到此,兴趣大增。
没想到这个毕千户,还会作诗,雪竹,听起来不错。
朱元璋吟道:“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噗呲,常升先笑了起来。
“毕千户,我不会作啥诗,听得也不少了。你这两句,说实话,不怎么样啊。”
徐怀锦抿嘴笑了起来:“毕千户,你这是打油诗啊。我倒想起唐人的一首打油诗来: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众人哈哈大笑,这个毕千户也太有意思了,文化不高,还想搞文人那种作派。
只有毛易在一旁忐忑不安,朝朱元璋眨眼睛、使眼色,陛下,千万别动怒啊。
戏演了这么长时间,可不能这个时期演砸锅了。
朱元璋心才是想恼火来着,看到毛易的眼睛,立马一个深呼吸:咱不是朱元璋,咱是毕千户!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四句从朱元璋口中吟出,众人的嘴张成了o型。
前两句是打油诗,后两句却是奇峰突起!
真可谓,平地起高峰!
徐怀锦轻轻念了这首诗,心中感慨不已。
竹子虽然暂时被大雪压的弯腰到了极限,但绝对不会让自己沾满淤泥。
竹子坚信,大雪很快就会融化,天气很快就会晴朗。只要等到了太阳出来,竹子就会朝天看齐。
这不是写雪啊,这其实是写竹!
古往今来,描写竹子、赞颂竹子的文章、诗词浩如烟海,也是名篇频出。
但是,无论哪一首,都无法与毕千户所作的这首诗比。
这首诗不能看它的文采!
看它的文采,就是看低了它。
这首诗主要看格局、看气度!
这首诗把竹子的品质写到了极致!
竹子都与天齐了,还能怎么写?
众将都惊奇地看向朱元璋,这个毕千户的诗,气势磅礴,气度恢弘!
这诗,不应该是一个千户作出来的!
“毕千户,此诗一出,天下再无咏竹之诗!”徐怀锦由衷地赞叹。
朱元璋满意极了,还是徐家丫头厉害!难怪喜欢军事,人家的格局大呀!
徐家丫头,不错,不错。
咦,三孙呢,三孙的评价,最中听,咱最爱听!
“吴王,咱这首诗如何?”朱元璋得意之色尽显无遗。
朱允熥道:“老毕,能不能把面巾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