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遗传啊遗传
通过景致之后的讲述,路明远这才了解到:
在数学出来的这一年中,修士在低星级,也就是一星、二星、三星的进步幅度都很大,平均都提升到了原来的六到七倍左右。也就是一年提升才气零点七寸左右。
这样的速度如果可以持续下去的话,那么一星升二星只需要一年半,二星升三星只需要三年。
但是原先呢,一般人得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努力,也就是四五十岁的时候才会进阶三星。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数学对这个社会的影响有多大了。
这也无怪乎官府会第一时间便将数学列为了所有学校的必须课程,不论是作为重点的书院,还是原先就被“放养”的私塾。
甚至,如果现在的数学不达标的话,都不能当官。
至于之后的中间阶段——四星和五星,他们其实也有提升,但是普遍提升的都不大。平均下来只有两三倍左右。
对于这个,路明远也表示理解,因为能修炼到四星五星的平民着实不多,也就是说这两个阶段的修士大都有着传承在身,有相当一部分其实就是百家学派的子弟,及其家属,所以就算此时有了对大众友好的数学,对他们的作用也不太大。
再有,四星五星的人群中,除了很少一部分,其他修士的年龄大都超过了八十岁,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老年阶段。对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想让他们重新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的话,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毕竟人到老年,差不多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并且对于这个思维模式他们也已经实践了大半辈子,已经彻底习惯了,和他们融为一体了,所以是很难改变的。
这无怪乎老人们给人留下的印象,除了慈祥、和蔼以外,首当其冲的便是固执了。这也不全是固执的人变老了的缘故。
其实,路明远的性格也是如此,所以他特别能理解这种感觉。虽然,他年纪还不大就是。
至于六星大师和七星宗师,数学的出现基本上没有对他们造成任何影响。他们的修为提升速度也大都和以往一个样。毕竟能修成大师、甚至宗师的,大都有着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追求,没人想放弃自己辛辛苦苦努力一辈子的研究,转而去研究数学。
哪怕这个数学的前途貌似也很广,而且还是处于最初的阶段,很容易出成果。
“所以,官府那边有没有什么新的动作?只是宣布了这个?”
和景致商谈了一阵,路明远便问到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他可不相信官府对此会没有任何动作。
虽然,普通民众的实力提升对国家和人族都是一件好事。毕竟有了足够的实力,人族才能做大做强,甚至是问鼎百族的最巅峰。
就拿守卫两界关的士兵来说,原先他们的招兵门槛是三星,但是再过个二三十年,可能将这个门槛提升到五星都有足够的兵源。这对军队的实力可提升的不是一点半点。
原先三星士兵组成的“万人阵”是敌不过宗师级高手的,但是如果将其中的兵源换成四星修士,再或者是五星修士呢?
有没有可能敌得过?甚至可以杀掉宗师?
万一真的可以,那人族的实力可就增长的不是一点半点了。
要知道人族现存的宗师只有五百多个,如果这个数字增大个成千上万倍,那效果?
啧啧啧!
路明远都不敢想象。
“哎,夫君,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到。
其实在这个统计发出的同一天,官府还给我们学校发了一个通知,说是让我们共同举荐数学方面的天才学生,听说一旦检测达标后,官府就会免去该学生的学费,而且还会解决学生家长的工作问题。
甚至有可能的话,他们还会将这些数学天才给集中起来,搞一个专门的书院。
不过后面这个我是听别人说的。也不知道准不准?”
“好吧,拉拢天才从娃娃抓起啊!这招确实厉害!”
路明远不得不佩服官府的做法。
换成是他的话,只要对方能照顾好自己的父母,而且也没有亏待他,那就算让他给对方打一辈子工,他都愿意。
甚至路明远也想过另外一种可能,如果自己的爹娘没死,而且还让官府照顾的好好的,那他也就不会产生那种“大逆不道”的想法了。甚至就算是产生了,也根本就不会去执行。
就在路明远和景致两人谈论“官府有什么动作”的时候,昌丰城城西的农家别苑内,却发生了一件可能媲美数学上的“微积分”事情。
一间普普通通的玻璃大棚内。
黄绍琴目不转睛的看着眼前这批植物,然后数着对应的花色。
“一二三……
红花豌豆一共有705株,而刚才的白花豌豆是224株。
705比224等于3.15。”
计算完,黄绍琴将此次的实验数据记载在了手中的笔记本上,只见这笔记本上还密密麻麻、整齐有序的写着好几页相似的内容。
记完后,黄绍琴将目光转向了上一次的实验数据。
只见那里赫然写着:红花豌豆685株,百花豌豆231株。最后的比例记得是:2.97。
而在上一次的比例则是3.03。
看到此处,黄绍琴低叹一声:“果然比例还是在三比一左右。这么说,这里面确实有规律喽!
不过为什么会这样?”
说着,黄绍琴将笔记翻到了最前面。
这里,是她正式用豌豆的花朵颜色来研究的起点。
最开始的时候,黄绍琴在各位导师处搜集到了一百颗颜色和表皮形状各式各样的豌豆。
在将这些豌豆种植下去以后,她却发现豌豆的花朵居然只表现出了两种花色,红色和白色。
而且更关键的是,每颗豌豆上花朵的颜色居然都是一样的。
发现这一点后,黄绍琴就打算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毕竟这个一看就最简单了。
毕竟黄绍琴可是记得路师弟的提醒,最好先找一种最简单的去研究。
因为是要研究豌豆的的性状是否有规律,是否和人一样具有遗传性质,所以除了这一百颗豌豆和它所结的种子以外,黄绍琴再也没有用过其他的豌豆。
生怕被干扰了。
也就是说,她的实验就是不停的用自己实验中产生的豌豆种子进行种植,然后用“生长术”助其生根发芽并且开花结果,然后观察其花朵的颜色,并且记下来,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
不过在最开始实验的时候,黄绍琴差点都被这些豌豆的花朵颜色给搞蒙圈了。
因为不知道为什么,
(今天有点事耽搁了,正在写,请稍后)
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今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尔诺)的修道院担任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早年
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匈帝国西里西亚(现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外祖父是园艺工人)。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
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主攻古典哲学,但他还学习了数学。
1843年因家贫而辍学,同年10月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布隆城奥古斯汀修道院,并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教的是自然科学。他由于能专心备课,认真教课,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但在1850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因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知识过少,孟德尔被教会派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也受到杰出科学家们的影响,如多普勒,孟德尔为他当物理学演示助手;又如依汀豪生,他是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还有恩格尔,他是细胞理论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但是由于否定植物物种的稳定性而受到教士们的攻击。这些为他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德尔经过长期思索认识到,理解那些使遗传性状代代恒定的机制更为重要。
孟德尔
孟德尔(14张)
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粒或皱粒、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即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结论被埋没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豌豆实验图解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豌豆实验图解
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其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牍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
豌豆的杂交实验从1856年至1864年共进行了8年。孟德尔将其研究的结果整理成论文《植物杂交试验》发表,但未能引起当时学术界的重视。其原因有三个。
孟德尔修士
孟德尔修士
第一,在孟德尔论文发表前7年(1859年),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出版了。这部著作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几乎全部的生物学家转向生物进化的讨论。这一点也许对孟德尔论文的命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当时的科学界缺乏理解孟德尔定律的思想基础。首先那个时代的科学思想还没有包含孟德尔论文所提出的命题:遗传的不是一个个体的全貌,而是一个个性状。其次,孟德尔论文的表达方式是全新的,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使得同时代的博物学家很难理解论文的真正含义。
第三,有的权威出于偏见或不理解,把孟德尔的研究视为一般的杂交实验,和别人做的没有多大差别。
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
结论被重新发现
孟德尔的实验
孟德尔的实验
1900年,来自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科伦斯和奥地利的切尔马克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该年因此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
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
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
在数学出来的这一年中,修士在低星级,也就是一星、二星、三星的进步幅度都很大,平均都提升到了原来的六到七倍左右。也就是一年提升才气零点七寸左右。
这样的速度如果可以持续下去的话,那么一星升二星只需要一年半,二星升三星只需要三年。
但是原先呢,一般人得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努力,也就是四五十岁的时候才会进阶三星。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数学对这个社会的影响有多大了。
这也无怪乎官府会第一时间便将数学列为了所有学校的必须课程,不论是作为重点的书院,还是原先就被“放养”的私塾。
甚至,如果现在的数学不达标的话,都不能当官。
至于之后的中间阶段——四星和五星,他们其实也有提升,但是普遍提升的都不大。平均下来只有两三倍左右。
对于这个,路明远也表示理解,因为能修炼到四星五星的平民着实不多,也就是说这两个阶段的修士大都有着传承在身,有相当一部分其实就是百家学派的子弟,及其家属,所以就算此时有了对大众友好的数学,对他们的作用也不太大。
再有,四星五星的人群中,除了很少一部分,其他修士的年龄大都超过了八十岁,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老年阶段。对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想让他们重新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的话,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毕竟人到老年,差不多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并且对于这个思维模式他们也已经实践了大半辈子,已经彻底习惯了,和他们融为一体了,所以是很难改变的。
这无怪乎老人们给人留下的印象,除了慈祥、和蔼以外,首当其冲的便是固执了。这也不全是固执的人变老了的缘故。
其实,路明远的性格也是如此,所以他特别能理解这种感觉。虽然,他年纪还不大就是。
至于六星大师和七星宗师,数学的出现基本上没有对他们造成任何影响。他们的修为提升速度也大都和以往一个样。毕竟能修成大师、甚至宗师的,大都有着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追求,没人想放弃自己辛辛苦苦努力一辈子的研究,转而去研究数学。
哪怕这个数学的前途貌似也很广,而且还是处于最初的阶段,很容易出成果。
“所以,官府那边有没有什么新的动作?只是宣布了这个?”
和景致商谈了一阵,路明远便问到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他可不相信官府对此会没有任何动作。
虽然,普通民众的实力提升对国家和人族都是一件好事。毕竟有了足够的实力,人族才能做大做强,甚至是问鼎百族的最巅峰。
就拿守卫两界关的士兵来说,原先他们的招兵门槛是三星,但是再过个二三十年,可能将这个门槛提升到五星都有足够的兵源。这对军队的实力可提升的不是一点半点。
原先三星士兵组成的“万人阵”是敌不过宗师级高手的,但是如果将其中的兵源换成四星修士,再或者是五星修士呢?
有没有可能敌得过?甚至可以杀掉宗师?
万一真的可以,那人族的实力可就增长的不是一点半点了。
要知道人族现存的宗师只有五百多个,如果这个数字增大个成千上万倍,那效果?
啧啧啧!
路明远都不敢想象。
“哎,夫君,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到。
其实在这个统计发出的同一天,官府还给我们学校发了一个通知,说是让我们共同举荐数学方面的天才学生,听说一旦检测达标后,官府就会免去该学生的学费,而且还会解决学生家长的工作问题。
甚至有可能的话,他们还会将这些数学天才给集中起来,搞一个专门的书院。
不过后面这个我是听别人说的。也不知道准不准?”
“好吧,拉拢天才从娃娃抓起啊!这招确实厉害!”
路明远不得不佩服官府的做法。
换成是他的话,只要对方能照顾好自己的父母,而且也没有亏待他,那就算让他给对方打一辈子工,他都愿意。
甚至路明远也想过另外一种可能,如果自己的爹娘没死,而且还让官府照顾的好好的,那他也就不会产生那种“大逆不道”的想法了。甚至就算是产生了,也根本就不会去执行。
就在路明远和景致两人谈论“官府有什么动作”的时候,昌丰城城西的农家别苑内,却发生了一件可能媲美数学上的“微积分”事情。
一间普普通通的玻璃大棚内。
黄绍琴目不转睛的看着眼前这批植物,然后数着对应的花色。
“一二三……
红花豌豆一共有705株,而刚才的白花豌豆是224株。
705比224等于3.15。”
计算完,黄绍琴将此次的实验数据记载在了手中的笔记本上,只见这笔记本上还密密麻麻、整齐有序的写着好几页相似的内容。
记完后,黄绍琴将目光转向了上一次的实验数据。
只见那里赫然写着:红花豌豆685株,百花豌豆231株。最后的比例记得是:2.97。
而在上一次的比例则是3.03。
看到此处,黄绍琴低叹一声:“果然比例还是在三比一左右。这么说,这里面确实有规律喽!
不过为什么会这样?”
说着,黄绍琴将笔记翻到了最前面。
这里,是她正式用豌豆的花朵颜色来研究的起点。
最开始的时候,黄绍琴在各位导师处搜集到了一百颗颜色和表皮形状各式各样的豌豆。
在将这些豌豆种植下去以后,她却发现豌豆的花朵居然只表现出了两种花色,红色和白色。
而且更关键的是,每颗豌豆上花朵的颜色居然都是一样的。
发现这一点后,黄绍琴就打算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毕竟这个一看就最简单了。
毕竟黄绍琴可是记得路师弟的提醒,最好先找一种最简单的去研究。
因为是要研究豌豆的的性状是否有规律,是否和人一样具有遗传性质,所以除了这一百颗豌豆和它所结的种子以外,黄绍琴再也没有用过其他的豌豆。
生怕被干扰了。
也就是说,她的实验就是不停的用自己实验中产生的豌豆种子进行种植,然后用“生长术”助其生根发芽并且开花结果,然后观察其花朵的颜色,并且记下来,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
不过在最开始实验的时候,黄绍琴差点都被这些豌豆的花朵颜色给搞蒙圈了。
因为不知道为什么,
(今天有点事耽搁了,正在写,请稍后)
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今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尔诺)的修道院担任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早年
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匈帝国西里西亚(现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外祖父是园艺工人)。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
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主攻古典哲学,但他还学习了数学。
1843年因家贫而辍学,同年10月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布隆城奥古斯汀修道院,并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教的是自然科学。他由于能专心备课,认真教课,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但在1850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因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知识过少,孟德尔被教会派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也受到杰出科学家们的影响,如多普勒,孟德尔为他当物理学演示助手;又如依汀豪生,他是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还有恩格尔,他是细胞理论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但是由于否定植物物种的稳定性而受到教士们的攻击。这些为他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德尔经过长期思索认识到,理解那些使遗传性状代代恒定的机制更为重要。
孟德尔
孟德尔(14张)
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粒或皱粒、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即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结论被埋没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豌豆实验图解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豌豆实验图解
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其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牍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
豌豆的杂交实验从1856年至1864年共进行了8年。孟德尔将其研究的结果整理成论文《植物杂交试验》发表,但未能引起当时学术界的重视。其原因有三个。
孟德尔修士
孟德尔修士
第一,在孟德尔论文发表前7年(1859年),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出版了。这部著作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几乎全部的生物学家转向生物进化的讨论。这一点也许对孟德尔论文的命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当时的科学界缺乏理解孟德尔定律的思想基础。首先那个时代的科学思想还没有包含孟德尔论文所提出的命题:遗传的不是一个个体的全貌,而是一个个性状。其次,孟德尔论文的表达方式是全新的,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使得同时代的博物学家很难理解论文的真正含义。
第三,有的权威出于偏见或不理解,把孟德尔的研究视为一般的杂交实验,和别人做的没有多大差别。
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
结论被重新发现
孟德尔的实验
孟德尔的实验
1900年,来自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科伦斯和奥地利的切尔马克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该年因此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
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
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