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就能在这一次出兵的过程中真正斩杀了自己的敌人东胡王,让北边的月氏等部族彻底断绝了跟大秦结盟的念想,要么就臣服自己,要么就得被自己灭了。
要是不能在这一次灭了东胡王,冒顿本来想着的也是大秦就一定得出兵阻拦自己,大秦一旦出兵,势必也就影响了他们跟楚国的交战, 也就算是给自己的盟友项羽争取到了不少的时间,对于他来说也是不错的。
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让冒顿有些不满意,南征的将士们虽然没什么损失,但是最终却是把粮草消耗殆尽了之后空着手回来的。
他们的战绩也不过就是消灭了三四千的东胡人,但是连东胡王的毛都没摸着,因为东胡王跑到了大秦的深处去了,匈奴的将领担心遭遇了大秦骑兵的埋伏, 这才没有继续追击, 而是在原地等待徘徊了几天之后就撤军了。
虽然心里有些不满, 但是冒顿也知道自己麾下的这个将领并没有做错什么,万一真的冒进而遭遇了大秦骑兵的埋伏,自己的损失可就大了。
而短短的半个月之后,冒顿就又得到了消息,东胡王带着残部又回到了之前他一直呆着的地方,而不远处的一座城池中也驻扎了大约两万上下的大秦骑兵。
不管是这件事还时候两万上下这个数字,在这个时候都让冒顿相当的难受,他明白要是出兵把这两万大秦的骑兵和东胡王的人马一起灭了,那自己就得至少出动五万骑兵才行,这还得是人家不跑的情况下,一旦打不过就跑,南边整个都是人家大秦的大后方,人家进可攻退可守,自己也只能望洋兴叹。
最终冒顿对于这个情况妥协了,他对子婴的认识也再一次上了一个台阶,现在他已经把子婴当成了一个可能比自己的经历还要丰富,比自己还要足智多谋的敌人。
他更加知道, 面对这样的敌人的时候, 自己是绝对不能轻举妄动的,不然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让自己,让匈奴承受灭顶之灾。
冒顿也不是一个任凭敌人发展,自己只能干瞪眼的人。
本来他的确是打算先把东胡王的脑袋砍下来,给大秦一个震慑,之后再去做自己北境之内的事,现在这件事没做成,他索性就不管了,直接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计划。
早在克力前往楚国之前,他就已经把之前跟着冒顿呆了好几年的月氏给研究的明明白白的了。
所以冒顿在没有从大秦和东胡王身上取得什么像样的成绩之后,把自己一肚子的怨气都放在了月氏的身上。
其实月氏的能耐也绝对是不弱的,不然也不能跟上一代的匈奴单于定下来把他的儿子送到自己的地盘上当人质不是?
但是到了现在,月氏还是那个月氏不假,但是匈奴显然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匈奴了。
月氏在匈奴人把东胡给灭了之后其实就一直在准备着跟匈奴人之间的那一战,他们一直在研究匈奴骑兵,研究一旦匈奴人开始攻打他们的时候他们能有多少胜算。
不过冒顿唯一知道的一点,就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 任何策略都是徒劳的。
左右月氏的底细自己已经都摸清了,冒顿在出兵攻打月氏的时候没有任何隐藏, 摆明了就是要跟你正大光明的来一战。
谷轲
一开始的时候月氏也没怎么打怵,月氏的印象里,匈奴就算是跟之前相比能耐提升了,那也是提升不了多少的,更不用说能达到直接迷人了他们的程度了。
之前的匈奴人之所以能灭了东胡,那还不是因为当初大秦参与了进去?
在月氏人的眼里,要是没有大秦的掺和,匈奴也就是最多跟东胡一个水平罢了,之前不过就是撞到了狗屎运而已。
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了月氏的骑兵跟东胡的骑兵交战了一次之后,方才有了改变。
两军之间的一次碰撞直接让月氏人看清了现在匈奴人的实力。
他们的骑兵比上一代单于在的时候战斗力不知道提升了多少个档次,这是月氏人万万没有想到的。
他们这才发现,原来人家说要灭了自己是真的。
发现了这些之后,月氏人马上开始向冒顿求和,愿意割让他们的大片土地,给匈奴人大量的粮食,只为了自己的和平。
但是现在说这些显然是晚了,冒顿早就已经把帐算的相当细致了,现在拼上一些损失把月氏直接拿下了才是一劳永逸的事,那样之后他们的资源一样也还是自己的不是?
月氏在求和无果之后,也还算是有一些胡人的血性和骨气,几乎时把所有部族里面能打仗的人都动员起来了,想要守着自己的大本营跟冒顿来个鱼死网破。
最终的结果他们也的确是让匈奴人付出了一些小小的代价,但是在付出了代价之后,月氏几乎被灭了。
因为他们在第一次交战之后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局,所以他们的结果跟东胡人差不多,都是首领带着一些亲信和火种一路向西北方向跑了。
这些对于冒顿来说显然已经不重要了,冒顿并不觉得他们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再一次对自己构成威胁。
月氏、匈奴和东胡之前一直是在北方三足鼎立的三个大的势力,但是在冒顿成为匈奴单于之后短短时间内就被整合成了一个,这显然是北方大地上从来就没有过的事。
冒顿坐拥着北方大片的土地,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在吧月氏人收入自己的囊中之后,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看到了真正能参与进中原纷争的资本。
上一次出兵大秦的燕国旧地,让冒顿最为不爽的一点正是他麾下的将士带着的粮草并不多,虽然以他们匈奴人的眼光看已经十分不少了,但是冒顿却知道,要是在中原人打仗的眼光看来,这些粮草根本就不算什么,甚至不能支撑起一次真正的远征。
这就是他们匈奴人和中原人本质上的差距。
要是不能在这一次灭了东胡王,冒顿本来想着的也是大秦就一定得出兵阻拦自己,大秦一旦出兵,势必也就影响了他们跟楚国的交战, 也就算是给自己的盟友项羽争取到了不少的时间,对于他来说也是不错的。
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让冒顿有些不满意,南征的将士们虽然没什么损失,但是最终却是把粮草消耗殆尽了之后空着手回来的。
他们的战绩也不过就是消灭了三四千的东胡人,但是连东胡王的毛都没摸着,因为东胡王跑到了大秦的深处去了,匈奴的将领担心遭遇了大秦骑兵的埋伏, 这才没有继续追击, 而是在原地等待徘徊了几天之后就撤军了。
虽然心里有些不满, 但是冒顿也知道自己麾下的这个将领并没有做错什么,万一真的冒进而遭遇了大秦骑兵的埋伏,自己的损失可就大了。
而短短的半个月之后,冒顿就又得到了消息,东胡王带着残部又回到了之前他一直呆着的地方,而不远处的一座城池中也驻扎了大约两万上下的大秦骑兵。
不管是这件事还时候两万上下这个数字,在这个时候都让冒顿相当的难受,他明白要是出兵把这两万大秦的骑兵和东胡王的人马一起灭了,那自己就得至少出动五万骑兵才行,这还得是人家不跑的情况下,一旦打不过就跑,南边整个都是人家大秦的大后方,人家进可攻退可守,自己也只能望洋兴叹。
最终冒顿对于这个情况妥协了,他对子婴的认识也再一次上了一个台阶,现在他已经把子婴当成了一个可能比自己的经历还要丰富,比自己还要足智多谋的敌人。
他更加知道, 面对这样的敌人的时候, 自己是绝对不能轻举妄动的,不然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让自己,让匈奴承受灭顶之灾。
冒顿也不是一个任凭敌人发展,自己只能干瞪眼的人。
本来他的确是打算先把东胡王的脑袋砍下来,给大秦一个震慑,之后再去做自己北境之内的事,现在这件事没做成,他索性就不管了,直接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计划。
早在克力前往楚国之前,他就已经把之前跟着冒顿呆了好几年的月氏给研究的明明白白的了。
所以冒顿在没有从大秦和东胡王身上取得什么像样的成绩之后,把自己一肚子的怨气都放在了月氏的身上。
其实月氏的能耐也绝对是不弱的,不然也不能跟上一代的匈奴单于定下来把他的儿子送到自己的地盘上当人质不是?
但是到了现在,月氏还是那个月氏不假,但是匈奴显然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匈奴了。
月氏在匈奴人把东胡给灭了之后其实就一直在准备着跟匈奴人之间的那一战,他们一直在研究匈奴骑兵,研究一旦匈奴人开始攻打他们的时候他们能有多少胜算。
不过冒顿唯一知道的一点,就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 任何策略都是徒劳的。
左右月氏的底细自己已经都摸清了,冒顿在出兵攻打月氏的时候没有任何隐藏, 摆明了就是要跟你正大光明的来一战。
谷轲
一开始的时候月氏也没怎么打怵,月氏的印象里,匈奴就算是跟之前相比能耐提升了,那也是提升不了多少的,更不用说能达到直接迷人了他们的程度了。
之前的匈奴人之所以能灭了东胡,那还不是因为当初大秦参与了进去?
在月氏人的眼里,要是没有大秦的掺和,匈奴也就是最多跟东胡一个水平罢了,之前不过就是撞到了狗屎运而已。
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了月氏的骑兵跟东胡的骑兵交战了一次之后,方才有了改变。
两军之间的一次碰撞直接让月氏人看清了现在匈奴人的实力。
他们的骑兵比上一代单于在的时候战斗力不知道提升了多少个档次,这是月氏人万万没有想到的。
他们这才发现,原来人家说要灭了自己是真的。
发现了这些之后,月氏人马上开始向冒顿求和,愿意割让他们的大片土地,给匈奴人大量的粮食,只为了自己的和平。
但是现在说这些显然是晚了,冒顿早就已经把帐算的相当细致了,现在拼上一些损失把月氏直接拿下了才是一劳永逸的事,那样之后他们的资源一样也还是自己的不是?
月氏在求和无果之后,也还算是有一些胡人的血性和骨气,几乎时把所有部族里面能打仗的人都动员起来了,想要守着自己的大本营跟冒顿来个鱼死网破。
最终的结果他们也的确是让匈奴人付出了一些小小的代价,但是在付出了代价之后,月氏几乎被灭了。
因为他们在第一次交战之后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局,所以他们的结果跟东胡人差不多,都是首领带着一些亲信和火种一路向西北方向跑了。
这些对于冒顿来说显然已经不重要了,冒顿并不觉得他们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再一次对自己构成威胁。
月氏、匈奴和东胡之前一直是在北方三足鼎立的三个大的势力,但是在冒顿成为匈奴单于之后短短时间内就被整合成了一个,这显然是北方大地上从来就没有过的事。
冒顿坐拥着北方大片的土地,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在吧月氏人收入自己的囊中之后,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看到了真正能参与进中原纷争的资本。
上一次出兵大秦的燕国旧地,让冒顿最为不爽的一点正是他麾下的将士带着的粮草并不多,虽然以他们匈奴人的眼光看已经十分不少了,但是冒顿却知道,要是在中原人打仗的眼光看来,这些粮草根本就不算什么,甚至不能支撑起一次真正的远征。
这就是他们匈奴人和中原人本质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