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夜幕下,皇宫福宁殿内,内侍行首张德钧催促皇帝赵匡胤入睡,可是赵匡胤还是捏着那份信函,从头到脚再看了一遍,他看信的时候,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旋即恢复了平静。
在烛火映照下,赵匡胤的龙目炽热,他紧盯着这封信函,若有所思地望着北方,“朕没有认错这个无不为老兄,他果然还记得当年与朕的情谊。”赵匡胤心道。
往事浮现在心头,十五年前在开封,赵匡胤还是禁军东西班行首中的一个裨将,太祖郭威当时还是枢密使兼领一方节度使。
赵匡胤还记得昔日那人一身布衣,自号“抱腹山人”。他面若雷公模样,一口牙尖嘴利,去到郭威军中,欲杖策谒于军门,投靠郭威。
郭威见此人,吩咐左右私下打听,亦知他的贤名后,遂起了招揽之心,可是后来郭威登基之后,想留此人于馆军门,却为左右所阻。
而在“抱腹山人”京城之中待得这些岁月的时候,赵匡胤无意中也结交了此人,后来与他闲聊之时,方知他为人耿直,不知变通,与郭威面前官员争执,而那官员却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在郭威面前◎∫了他的坏话,后来人云亦云,郭威也这么认为,可惜了,可惜了他的一身才华、满腔热血。
此人无故得罪了郭威身边的臣子,而被郭威不用,朝廷损失了一员人才,真是非常遗憾。
开封古吹台上,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赵匡胤想起往事十分感概,后来此人离开开封,去了北方,刘钧即位后就成为了一国宰执,刘钧得此人,如同得了麒麟之才。
前段日子,他去信去晋阳那人府邸,今日得此密函,心中十分高兴,这样子他就好比在刘钧身边安插了一个眼线,随时随地监视着北汉国的朝政……
福宁殿灯火摇曳,赵匡胤觉得累了,方才起身去榻上歇息。
——
远方夜幕,溶溶月光之下,北方一座坚城拔地而起,在璀璨的星光下,窄小的城中,一宰相府内,身着绛色中单的中年男子坐在府邸内。他手中拿着一杯小盏酒杯,暗自斟酌,眼睛望着南方的开封京城。
前段时间,信函他已经送往开封,此刻想必已经入了皇宫,到达福宁殿内了吧。如他所料,信函终于到达赵匡胤的案头,而且此刻仿佛两人均在对望一般。
此人乃是郭无为,当朝北汉的宰相,手握重权,上个月他府上来了一个枢密院职方馆的人,来人拿着赵匡胤的密信,郭无为在府内密室中接见了他。
赵匡胤素知此人的脾气,而且当下北汉国内因为连年战争以及军事上的扩张,一切显得并不好……郭无为虽然手执北汉朝政,在军中也有一定威严重望,可惜北汉朝臣如同老顽固一般,北汉官员认为辽国强大,又有它的庇佑,估计心底倒向宋国的官员并不多……
可是凡事总有例外,自从宋国灭蜀国后,官员才意识到宋国并不弱,可惜汉国在军事上一直被宋国压制,元气大伤,而辽国因为内乱,自顾不暇,谁还顾得上北汉小国,除非北汉真正从地图上消失,辽国才会真正意识到事情的棘手。
赵匡胤亲自派出枢密院职方馆的人来到汉国,接近自己,郭无为认为自己跟赵匡胤交情匪浅,而且赵此人也是一代雄主,如今灭蜀后,宋国疆域扩增。
郭无为拍着自己的大腿,暗暗恨到为甚么自己去了北汉,若是自己在宋国,一定会得到老朋友的青睐,错失了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眼下赵匡胤亲自派人前来,郭无为心中甚是感激,他并不是一个死衷,知道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当下回信一封,转交给枢密院职方馆的人,让他转交给宋国皇帝赵匡胤,枢密院职方馆的人离开晋阳城后,便回了开封。
郭无为这几年也累了,北汉的局势时好时坏,而今并不好,皇帝刘钧也只能暂时打消南侵,休养生息。
纵观当前北汉后宫之中,郭皇后膝下无子,刘钧也只好过继几个,刘继恩(外甥兼养子)、刘继元(刘继恩弟)、刘继钦、刘继文与刘继业(后改回原名杨业)。
太原尹刘继恩资质平庸,刘钧常常对臣下郭无为抱怨刘继恩无治国之才;而刘继元此人残暴,其妻段氏素来与郭后不和;刘继钦、刘继文资质平平,不足以充当大任;刘继业(杨业)乃是一介武夫,麟州前刺史杨信之子,读书不多,但为人忠烈武勇,甚有智谋,骑马射箭一一在行,只是此人不喜政务。
所以说刘钧身后并无出色的继承人,此事也是一个困局,自己毕竟不好插手皇家内事。
郭无为又想到往事,当年他曾经想投靠还是枢密使的郭威,后来郭威称帝时,郭威也打算聘任他当军师,可惜因为官场上的事情,郭无为并没钱贿赂京中高官,且他长相凶神恶煞,因为一件事情顶撞了上司,上司在郭威面前谗言后失去了郭威的信任。
乃至后来的岁月,郭无为幸好遇上了那时候还是禁军一员的赵匡胤,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私下关系十分要好。在京城开封,郭无为呆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时候赵德昭也曾见过这位长相如同雷公的郭叔叔,赵德昭并不知此人是谁,于是乎也就没有多想。
郭无为眼见自己没有被当朝皇帝重用,便鹤立独行,布衫飘飘,如同一个隐世之人,默默无闻地回了武当山。
他岂能自甘堕落,一辈子躲在深山之中,老死山林,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这样子不过是想在乱世中隐遁山林,如诸葛卧龙、庞凤雏一般等待时机出仕……
此后,郭无为离开武当山,一路北上,便到太原闯荡去了,刘崇死后,刘崇的儿子刘钧即帝后,听说此人自诩诸葛,一合计,北汉朝堂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三顾茅庐一样把他请到了朝中,倍加宠信,后来刘钧征召郭无为为谏议大夫,不久,又以其为相,执掌国政。
郭无为成了北汉掌控实权的大臣,他恨郭威,一朝想入天子堂,却不料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当年自己意气奋发,却被像打发要饭的乞丐一样,给打发走了,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羞辱。
成为宰相后,郭无为整顿朝纲,操练军队,时时刻刻准备南侵,先败于晋州,后乾祐七年败于高平,晋阳一战中,周国围困晋阳长达数月有余,晋阳差点被周国攻下,北汉屡战屡败,不得不依靠辽国的帮助。
刘钧继位后,勤政爱民,礼敬士大夫,任用郭无为为相,并减少南侵,结辽为援,奉辽帝为父皇帝。因此境内还算安定。可是北汉地瘠民贫,区区十一州,赋税并不多,国力微弱。
汉国的财政大部分都用作了对战中……赵匡胤代周后,郭无为听说了消息,结交的把兄弟赵匡胤,当上了大宋王朝的天子,他所在乎的是要跟把兄弟兵戎相见,这是自己万万做不到的事情。宋国先后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太原府晋阳城,因其有黄河、汾河、太行山相拱卫,号称”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北面是蒙古草原,容易补充战马。北汉又寄在辽帝国卵翼之下,辽国将其作为与中原政权的战略缓冲,百般庇护,北汉本身也确实足够顽强。
……
宋国与北汉之间最近几年战斗地越演越烈,而且北汉败多胜少,郭无为为军中头号人物,自然也看到了北汉削弱的一面,此番赵匡胤来信乃是希望自己能够为宋国所用,在北汉充当一个间谍的身份。
郭无为与赵匡胤相交多年,他敬赵匡胤是条汉子,言出必行,雄才大略。可是,他转念又是一想,要想让北汉群臣彻底投降大宋,刘氏皇族以及忠于刘氏的臣子等本土抵抗势力仍然根深蒂固,此乃最为棘手的事情。
对于刘钧此人,郭无为倒是对这位君主有识人之明,用人之心,对刘钧感恩涕零。刘钧并不像其父事奉辽国之恭敬,以致辽国援助渐少,而今辽国内内乱不休,战乱不止,自顾不暇,自身难保,还能保护北汉多少。
“我不是叛国之人,我这么做是为了天下百姓……成大事者不惜不拘泥于小节……”郭无为喃喃道,心中挣扎了片刻之后,方才舒缓下来。
郭无为看着南方……夜已经很深了,他起身离开书房,回去房间歇息。
身在汉营,心在大宋。
……
戌时,一轮明月高悬,皎洁月光从窗户内映入了赵德昭的房间,赵德昭也从手底下长春堂那处查到了郭无为此人。郭无为在历史上的贡献意义重大,他就是父皇赵匡胤安插在汉国掌权派身边的一颗棋子,用后世的话讲就是“地下党”,历史上就是因为此人,大宋与北汉之间的格局才逐渐被打破。赵德昭所要做的就是暗中保全郭无为的性命,推波助澜……
在烛火映照下,赵匡胤的龙目炽热,他紧盯着这封信函,若有所思地望着北方,“朕没有认错这个无不为老兄,他果然还记得当年与朕的情谊。”赵匡胤心道。
往事浮现在心头,十五年前在开封,赵匡胤还是禁军东西班行首中的一个裨将,太祖郭威当时还是枢密使兼领一方节度使。
赵匡胤还记得昔日那人一身布衣,自号“抱腹山人”。他面若雷公模样,一口牙尖嘴利,去到郭威军中,欲杖策谒于军门,投靠郭威。
郭威见此人,吩咐左右私下打听,亦知他的贤名后,遂起了招揽之心,可是后来郭威登基之后,想留此人于馆军门,却为左右所阻。
而在“抱腹山人”京城之中待得这些岁月的时候,赵匡胤无意中也结交了此人,后来与他闲聊之时,方知他为人耿直,不知变通,与郭威面前官员争执,而那官员却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在郭威面前◎∫了他的坏话,后来人云亦云,郭威也这么认为,可惜了,可惜了他的一身才华、满腔热血。
此人无故得罪了郭威身边的臣子,而被郭威不用,朝廷损失了一员人才,真是非常遗憾。
开封古吹台上,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赵匡胤想起往事十分感概,后来此人离开开封,去了北方,刘钧即位后就成为了一国宰执,刘钧得此人,如同得了麒麟之才。
前段日子,他去信去晋阳那人府邸,今日得此密函,心中十分高兴,这样子他就好比在刘钧身边安插了一个眼线,随时随地监视着北汉国的朝政……
福宁殿灯火摇曳,赵匡胤觉得累了,方才起身去榻上歇息。
——
远方夜幕,溶溶月光之下,北方一座坚城拔地而起,在璀璨的星光下,窄小的城中,一宰相府内,身着绛色中单的中年男子坐在府邸内。他手中拿着一杯小盏酒杯,暗自斟酌,眼睛望着南方的开封京城。
前段时间,信函他已经送往开封,此刻想必已经入了皇宫,到达福宁殿内了吧。如他所料,信函终于到达赵匡胤的案头,而且此刻仿佛两人均在对望一般。
此人乃是郭无为,当朝北汉的宰相,手握重权,上个月他府上来了一个枢密院职方馆的人,来人拿着赵匡胤的密信,郭无为在府内密室中接见了他。
赵匡胤素知此人的脾气,而且当下北汉国内因为连年战争以及军事上的扩张,一切显得并不好……郭无为虽然手执北汉朝政,在军中也有一定威严重望,可惜北汉朝臣如同老顽固一般,北汉官员认为辽国强大,又有它的庇佑,估计心底倒向宋国的官员并不多……
可是凡事总有例外,自从宋国灭蜀国后,官员才意识到宋国并不弱,可惜汉国在军事上一直被宋国压制,元气大伤,而辽国因为内乱,自顾不暇,谁还顾得上北汉小国,除非北汉真正从地图上消失,辽国才会真正意识到事情的棘手。
赵匡胤亲自派出枢密院职方馆的人来到汉国,接近自己,郭无为认为自己跟赵匡胤交情匪浅,而且赵此人也是一代雄主,如今灭蜀后,宋国疆域扩增。
郭无为拍着自己的大腿,暗暗恨到为甚么自己去了北汉,若是自己在宋国,一定会得到老朋友的青睐,错失了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眼下赵匡胤亲自派人前来,郭无为心中甚是感激,他并不是一个死衷,知道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当下回信一封,转交给枢密院职方馆的人,让他转交给宋国皇帝赵匡胤,枢密院职方馆的人离开晋阳城后,便回了开封。
郭无为这几年也累了,北汉的局势时好时坏,而今并不好,皇帝刘钧也只能暂时打消南侵,休养生息。
纵观当前北汉后宫之中,郭皇后膝下无子,刘钧也只好过继几个,刘继恩(外甥兼养子)、刘继元(刘继恩弟)、刘继钦、刘继文与刘继业(后改回原名杨业)。
太原尹刘继恩资质平庸,刘钧常常对臣下郭无为抱怨刘继恩无治国之才;而刘继元此人残暴,其妻段氏素来与郭后不和;刘继钦、刘继文资质平平,不足以充当大任;刘继业(杨业)乃是一介武夫,麟州前刺史杨信之子,读书不多,但为人忠烈武勇,甚有智谋,骑马射箭一一在行,只是此人不喜政务。
所以说刘钧身后并无出色的继承人,此事也是一个困局,自己毕竟不好插手皇家内事。
郭无为又想到往事,当年他曾经想投靠还是枢密使的郭威,后来郭威称帝时,郭威也打算聘任他当军师,可惜因为官场上的事情,郭无为并没钱贿赂京中高官,且他长相凶神恶煞,因为一件事情顶撞了上司,上司在郭威面前谗言后失去了郭威的信任。
乃至后来的岁月,郭无为幸好遇上了那时候还是禁军一员的赵匡胤,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私下关系十分要好。在京城开封,郭无为呆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时候赵德昭也曾见过这位长相如同雷公的郭叔叔,赵德昭并不知此人是谁,于是乎也就没有多想。
郭无为眼见自己没有被当朝皇帝重用,便鹤立独行,布衫飘飘,如同一个隐世之人,默默无闻地回了武当山。
他岂能自甘堕落,一辈子躲在深山之中,老死山林,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这样子不过是想在乱世中隐遁山林,如诸葛卧龙、庞凤雏一般等待时机出仕……
此后,郭无为离开武当山,一路北上,便到太原闯荡去了,刘崇死后,刘崇的儿子刘钧即帝后,听说此人自诩诸葛,一合计,北汉朝堂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三顾茅庐一样把他请到了朝中,倍加宠信,后来刘钧征召郭无为为谏议大夫,不久,又以其为相,执掌国政。
郭无为成了北汉掌控实权的大臣,他恨郭威,一朝想入天子堂,却不料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当年自己意气奋发,却被像打发要饭的乞丐一样,给打发走了,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羞辱。
成为宰相后,郭无为整顿朝纲,操练军队,时时刻刻准备南侵,先败于晋州,后乾祐七年败于高平,晋阳一战中,周国围困晋阳长达数月有余,晋阳差点被周国攻下,北汉屡战屡败,不得不依靠辽国的帮助。
刘钧继位后,勤政爱民,礼敬士大夫,任用郭无为为相,并减少南侵,结辽为援,奉辽帝为父皇帝。因此境内还算安定。可是北汉地瘠民贫,区区十一州,赋税并不多,国力微弱。
汉国的财政大部分都用作了对战中……赵匡胤代周后,郭无为听说了消息,结交的把兄弟赵匡胤,当上了大宋王朝的天子,他所在乎的是要跟把兄弟兵戎相见,这是自己万万做不到的事情。宋国先后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太原府晋阳城,因其有黄河、汾河、太行山相拱卫,号称”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北面是蒙古草原,容易补充战马。北汉又寄在辽帝国卵翼之下,辽国将其作为与中原政权的战略缓冲,百般庇护,北汉本身也确实足够顽强。
……
宋国与北汉之间最近几年战斗地越演越烈,而且北汉败多胜少,郭无为为军中头号人物,自然也看到了北汉削弱的一面,此番赵匡胤来信乃是希望自己能够为宋国所用,在北汉充当一个间谍的身份。
郭无为与赵匡胤相交多年,他敬赵匡胤是条汉子,言出必行,雄才大略。可是,他转念又是一想,要想让北汉群臣彻底投降大宋,刘氏皇族以及忠于刘氏的臣子等本土抵抗势力仍然根深蒂固,此乃最为棘手的事情。
对于刘钧此人,郭无为倒是对这位君主有识人之明,用人之心,对刘钧感恩涕零。刘钧并不像其父事奉辽国之恭敬,以致辽国援助渐少,而今辽国内内乱不休,战乱不止,自顾不暇,自身难保,还能保护北汉多少。
“我不是叛国之人,我这么做是为了天下百姓……成大事者不惜不拘泥于小节……”郭无为喃喃道,心中挣扎了片刻之后,方才舒缓下来。
郭无为看着南方……夜已经很深了,他起身离开书房,回去房间歇息。
身在汉营,心在大宋。
……
戌时,一轮明月高悬,皎洁月光从窗户内映入了赵德昭的房间,赵德昭也从手底下长春堂那处查到了郭无为此人。郭无为在历史上的贡献意义重大,他就是父皇赵匡胤安插在汉国掌权派身边的一颗棋子,用后世的话讲就是“地下党”,历史上就是因为此人,大宋与北汉之间的格局才逐渐被打破。赵德昭所要做的就是暗中保全郭无为的性命,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