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来路(7)
余家这边的媒人, 请了王熙凤。四爷这边也得请媒人,钱氏就说, “璜哥儿的媳妇, 来了几回……要不叫她……”
这是说贾璜的媳妇金氏。
金氏能用吗?她比较出名的是, 她娘家有个侄儿叫金荣。
四爷直接驳了钱氏,只说是:“东府里有安排。”
然后钱氏就再不过问了。
出去之后四爷就皱眉,耳根子软,谁说她都听, 一两句奉承话就能说的不知道东西南北。他是整日里为这个劳神,能费心死。
于是第二天想了办法,只说是为了贾数的身体的,最好是静养, 不见外人。
其实钱氏真不爱见外人,是外人见着这边有利可图了, 整日里过来找钱氏说话。来了不见又不好,见了吧,陪着坐了,那些人想说什么她还听的糊里糊涂的。得人家来上三五次,意思都挑明了, 这才能明白。
四爷这么一说, 钱氏眼睛都亮了。还有些不好意思:“知道哥儿如今是出息了。可这家里来来往往的, 到底是打搅了你父亲。”她抿着嘴半天才道:“其实, 我一直没好意思跟哥儿说, 怕打搅哥儿念书。这不是天暖和了嘛, 我还想着,能不能跟你爹住在我那庄子上。只是要住过去,这得收拾屋舍,得花不少银钱……”
说着,脸都涨红了。
把四爷给气的哭笑不得:“您想要干什么,您直接说了便是了。怎么跟自己的儿子,还这么见外了。”
钱氏朝里屋看了一眼:“老爷叫我安生呆着,别添乱。”
别看贾数是病秧子,可钱氏却极怕贾数,又极敬贾数。丈夫就是天,这话她执行的非常到位。一点都不敢越过这个横线。贾数那天知道她听了人家几句奉承,又给儿子胡乱的拿主意。登时就恼了,说:“你一个妇道人家,有几个斤两难道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又没才干,耳朵根子又软,我都不管家事了,你伸着手想干什么?在这家里,你是想当老封君还是如何?”
把钱氏给唬的,晚上都睡不踏实。
贾数还另外有主意了,也说不愿意在家里呆着。他想干啥?他想跟着贾敬到道观去,“……我也不敢求长生,但这要是能绵延寿数,岂不是好?也省的整日里在家里躺着,还得花费那许多的银钱往里面填……”
贾敬肯定是乐意叫贾数去的,一方面是能吊着自己,另一方面,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试药的人吗?
同时,还能验证自己给他的药方,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如果自己敢叫贾数去,这彼此的信任基础又多了一层。
贾数有些忐忑的看着,“儿啊,不是爹不管你,实在是在家里也是你的拖累。没有我……你的日子许是还好过些。你弟弟妹妹的事,我也只托付给你了……”
这话,你能说他什么?
贾敬也都抛家舍业的走了,谁说什么了。
一边的钱氏却急了:“老爷,您这一走……”
“无知妇人,你知道什么?”贾数冷哼一声:“那敬老爷,是两榜进士。人家没有你有见识?”说着,语气就越发的冷冽起来:“本就该早舍了这尘缘的……”
老婆孩子扔下一概不管了,都等不到儿媳妇进门。
那边钱氏哭的跟要她的命似的:“老爷走了,我可怎么办?”
四爷看着拉着贾数死活不起的钱氏,又看看一脸的惶恐不安,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贾瑕和幼娘。
能怎么办呢?
他就说:“要不,我跟敬老爷商量商量,在玄真观的山脚下,修个院子,圈个小花园子。您二老住那边去,就说是为了静养身体的。白天没事呢,您就上山去,跟敬老爷修道。我娘呢,在院子里养几只鸡,种半亩菜,伺候个果木花草,打发打发日子。想回来便回来,想叫英哥儿和幼娘去,随时也能接过去。只是英哥儿得上学,幼娘呢,我正想求人给找个女夫子。只怕不能跟去。打发几房下人伺候着,可好?”
把钱氏的意愿和贾数的意愿都满足了。
可这盖院子不得花钱吗?
爹妈倒是不闹了,出来贾瑕却恼了:“想起什么便是什么?他能跟敬老爷比吗?敬老爷修道去了,人家给儿孙留下的家业,那是祖祖辈辈都吃不穷穿不穷的。咱们家呢?身体才好些,不想着咱家这日子怎么过,倒是想跟人家似的修道去。人家敬老爷也是夫人没了之后才出家的。他呢?”
对贾数都是怨言。
对于钱氏,他倒是多了几分宽容,毕竟在哥哥没成年之前,家里一直是钱氏那点微薄的嫁妆,撑着日子的。
四爷也是鉴于这一点,对于钱氏的要求,他是尽量做到了满足。想要丈夫在身边,那就给她留在身边。想过简单的日子,行,给你盖院子,叫你过简单的日子。
不过这盖院子到院子盖成,怎么也得拖上一年。好歹看着媳妇娶进门之后再说。
这边是家事,倒是不急。
如今要紧的是,得请个媒人。思来想去,还是找了贾珍,将事情拜托给尤氏。
一下子能得两府里后宅说了算的人做媒,谁的脸上都有光。
王熙凤就说:“我还道是找了谁来做媒,原来是你。”她就哼笑一声,“我就不知道你公公瞧上那小子什么了?”
尤氏就更不能知道了:“……横竖都是小门小户的人家。珩哥儿算是远宗了,但到底是咱们贾家的哥儿。余家虽然有个当官的爹,可门第上,跟贾家比起来到底是又差了一层。一进一退的,倒是各有输赢,也算是门当户对。原本说,这婚事简简单单的就完了。可这又是我公公提的,这边的老爷大老爷又都插手了的。何况老祖宗点了头,太太首肯的,那这婚事,咱们就不能马虎。”
“这还要你提点?”王熙凤就看尤氏:“可这婚事是大是小,看的可不是脸,是看银子的。有多少银子办多少事。你去问那边,问问他们准备花用多少,咱们也才好叫预备。”
这聘礼得跟嫁妆匹配不是。
尤氏就道:“说的是呢。出来时我们那位爷可说了,族里给添一千两。又打发人问我公公,我公公的意思,他私下里添一千两。蓉儿又说,珩哥儿也不是那无能的。才半年的时间,他知道的,光是牵线搭桥促成的买卖,润手钱就不下三千两。我估摸着,有这么钱,两三千两的聘礼是拿的出来的。”
王熙凤一下子就坐起来了:“那这婚事这么算下来,也不算是小了。”
尤氏就笑:“余家怎么说也是府里的外孙。那姑娘又长了那么一副容貌,老太太饶是不待见大姑奶奶,可对这姑娘,倒是多有宽容。太太更是喜欢的什么似的。偏那孩子的性子又好,走出去谁能说是荒蛮之地小户人家出来的?真真跟咱们家大姑娘的嫡亲妹子似的,通身的气派……”
所以,不管是为了什么,这添妆府里是必然要添的。
果然,贾母听说东府里给男方添了银子,她就叫了余梁和邵华,私下给添了一千两。贾赦和贾政又都给添了五百两,王夫人又偷着给了两百两并几箱子绸缎布料。
林雨桐看着这些东西,心里还有些复杂。
行吧!不管为了什么的,给了就接着。如今,这点钱对贾家来说,就是手指缝里露出来的。可这将来……自己也不会花用这一部分。将这银子给另外置办了产业,也算是还了今日的情分了。
这些事,她不急于一时。
两边才还了庚帖,这算是婚事就定下了。定下婚事了,就不好在随便出门去了。连在园子里逛逛也不方便。好些人个下人来打趣,林雨桐倒是无所谓害羞,但正好以此为借口可以不用往前面去,偶尔去请安露一面就是了。剩下的时间,就是给四爷做衣服呢。如今再做这些,是没人笑话了。嫁妆里该带的得准备的。然后邵华才发现,小姑子有一手好针线。要不是要成亲,她是断断不动的。
其实做针线,真就是顺手的事。她主要的还是叫人弄了好些个月季回来。装成盆,就在屋子里养着。也是不许别人碰的。找回来的月季,各种颜色的都有。她呢,闲着没事,就搁在家里嫁接。正是春上,万物要复苏生长的季节,又偏偏选的极容易成活的野月季。一嫁接,这就活了。
邵华也不管她忙什么,只参照着京城的样式,给打首饰打家具,置办嫁妆呢。
这一日,贾母突然打发人来叫了,说了家里来了贵客。
林雨桐瞧瞧时间就明白,这是薛家进京了。
薛家管事半路上替薛家给自家送了礼的,别管是为了什么,都算是帮了忙的。于情于理,这边都得过去的。
见了面,又少不得一番见礼。听说林雨桐的好日子就要到了,这薛姨妈又特别热情的要给添妆。这种场合林雨桐说什么都不合适,只拉了林黛玉避出去了。
林黛玉也不愿意在里面呆呢,人家兄弟姐妹瞧着亲亲热热的,越发觉得她孤单可怜。被林雨桐这么带着出去了,她心里松了一口气。林雨桐又说我出来怪不方便了,你没事只管去坐坐便是了。即便没什么话,一天这么来回的走一趟,身体也康健了。
叫这么一打岔,黛玉心里的那点不自在就淡了。
贾家来了客人,这必是要热闹好些日子的。几乎是天天摆宴。余家说是自己开火,这自从天暖和之后,家里压根就没正经的开过火。留守的几个下人自己做了吃了就算了,主子是不在家吃的,顶多就是晚上用点汤水点心,都不算是正经的饭。
林雨桐和邵华姑嫂两个,是从头陪到尾。余梁呢,也被拉去了。拉去陪薛蟠去了。
多是贾珍那边摆宴席,把一个个的都叫来。余梁和四爷都在被邀请之列。不少人都拿两人打趣,原先就是朋友,如今成了郎舅。那这相处模式就得变,余梁也观察四爷,见确实是没什么坏毛病。酒席上对那些什么小厮歌姬也没真没动什么歪心思,这心算是彻底的放下了。
因着郎舅坐在一处,贾珍等人也不会说打发这些人去伺候碍眼。
两人倒是能说一会子闲话。
四爷要给贾数和钱氏盖院子,自然问余梁要不要把庵堂跟自家的院子放在一处。要动工倒是能一起动工。
余梁这才知道那边的打算,一想进了门没有公婆要服侍,少了许多的是非。这又是一处好处。于是忙道:“使得。”就商量着这地怎么买,怎么算。
四爷的意思,“玄真观边上,有个小山,也就山包包大。没人瞧的上,花不了多少银子,我打算把那地方买下来种些果木。紧靠着西边是一片斜坡,夹在两山中间。那地方盖庵堂,种上点梅树,也算是一处景致。后头开出来也有成十亩的荒地,开出来就是田。紧靠着我的庄子,那俩姑子想来是愿意的。正好,我母亲也多了个说话的地方。”
主要是钱氏又闹起来了,觉得爷们都去修道了,舍下红尘,大有一个要是当了和尚,另一个就去当尼姑的意思。
余梁这还心说,一个道士,一个是女妮,一个无量天尊,一个阿弥陀佛的,这哪里是什么夫唱妇随,这道像是两口子在打擂台。
只这么听听就觉得糟心的很。这不是个好话题,直接跳过去说起什么时候动工,这砖木从哪里采买等等这样的话。两人在席上嘀嘀咕咕的说,那边薛蟠过来敬酒,听了一耳朵。他嘻嘻哈哈的就笑:“兄弟还道是多大的事,值当哥哥们在这里商量?就只这点事,算的了什么。要是跟兄弟不见外,这事交给兄弟办就是了。花不了几个银子。”
四爷和余梁都合计了,把小山上的一些木料算上,两家拢共花不了五百两银子,什么都收拾齐整了。
偏这话被薛蟠听见了,他把胸脯拍的啪啪响:“我家这些铺子,哪一年不修葺装点一回。家里干这个的管事匠人都是现成的。什么木啊砖的,都不用管,家里不知道存了多少东西在日头底下风吹日晒的,白白的糟践了东西。这么着,我也不说不要钱的话,那是瞧不起二位哥哥。你们现拿二百两银子来,我把事情给你们办的利利索索的便是。”
四爷和余梁还没说话呢,贾蓉就悄悄的拉四爷:“珩叔只管把银子给了便是,薛家叔叔的本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边上马上就有附和的,四爷这才发现,薛蟠当真是应下不少事。
贾珍才说瞧上外面的两个姐儿了,这边薛蟠就直接打发人去帮着赎人。贾琏才提了一句,在哪里瞧见一匹好马,他这边就应了,保准明儿给哥哥送去。就是贾蓉贾蔷这几个,薛蟠先是邀请他们玩,但这几个只看贾珍的方向,只说不敢。又说玩乐的时候也不敢去别的地方云云。薛蟠马上说置办院子,这些人想什么时候起只管什么时候去便罢了。
论起这花费,几百两给两人把院子这些拾掇起来,也真不算什么。
要说着薛蟠傻,那也不尽然。反正就是撒着钱的拉关系。别管是亲的疏的,这么一把下来,就没有拉不上的关系。
这种钱,你不叫人家花,那可就是不给人面子,瞧不起人。
四爷干脆的就应下了,等薛蟠那家伙觉得有面子的离开了,贾蓉就小声道:“这薛大傻子好糊弄的很,他还有求于咱们家。根本就不用客气。”
对于他来说,四爷是同族,余梁还是有血缘关系的表叔呢。况且,这里面有自家爷爷看中的人,那他自然是不敢扎翅的。但他薛蟠算谁?
贾史王薛,如果是一个整体的话。自然是贾家为首,薛家排在最末的。这里面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所以,史家的姑娘嫁到了贾家,王家的姑娘嫁到贾家,怎么不见贾家的姑娘往其他三家里嫁呢?
人说抬头嫁女,低头娶媳。事实上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如今是贾家不济了,要不然,在贾家面前,薛家确实就是得巴结着些。而荣国府和宁国府到底不是一个府里的,荣国府那边当家的是二太太,可这边府里,给面子是面上的事,背后你想借人家的力,却不给好处。贾珍和贾蓉难道是好相与的。
所以,贾蓉的言谈里,对这薛大傻子的鄙夷与不屑,是压根都不用掩饰的。
这边摆了两天的酒席,是个意思。然后是薛蟠,借着贾珍这边的地方,摆酒还席,他做东。一次酒三两百的往出散钱。这知道这家伙的钱好糊弄了,上来巴结奉承的就多了。很是聚集了一拨人,围着他转。哄着他手里的银子花。
要么说有钱好办事呢,薛蟠不拘钱的往里砸,自有薛家的管事去操持。管家并不知道盖房子盖院子是薛大傻子傻傻的垫了银子进去的,只当是自家少爷有能耐了,一来就能跟这个那个的拉上关系,叫帮这样的忙。因此,回家里的太太的时候还道:“哥儿如今越发出息了。外面谁不说哥儿仗义有能为。”又说了珩大爷要念书,给了银子叫帮衬着盖院子的事。说了余家大爷那边人手不够,跟咱家借人云云。
反正家里的人都是闲着的,帮忙就帮忙去吧。借出去的人情,这总有还回来的时候。
薛姨妈来了这些日子,也听说了这些个,那个珩大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但余家的哥儿是顶好的,是顶顶知道上进会过日子的孩子。
她就说:“不拘什么人家出来的,有钱没钱都不在这事上。只要是正经的人,肯引着哥儿往正道上走就行。”又说那管事:“只管忙去,给亲戚家办事,不可马虎,叫人家念叨咱们没能为。”
薛宝钗只眉头微微皱了皱眉,又打问了是盖什么院子什么房子,那边管家又回了。她才只做什么也不知道,也不问了。横竖搭不进去几两银子。只当是给东府和这边面子了。
林雨桐听余梁说了一嘴,她都想笑:“死活赖着非给人办事花银子?”
这些外面的事,林雨桐上一世是不怎么知道的。因此,算是头一次听。
余梁就说:“横竖原来两家打算花五百两的。如今他非要揽了去,却只要了两百两银子。等院子盖成了,叫人置办三百两银子的贺礼,把人情还了就算完了。咱也不占人家的便宜。”
“是这个话!”邵华听的直皱眉:“这谁家过日子也没有这家这位爷这么过的。”她不敢说叫男人不要跟这样的人少交往的话,只说是:“这朋友交的多了,好的坏的,这一打眼的也瞧不准,就怕出了事被连累了……”
委婉的劝余梁跟这样的人保持距离。
余梁叫她安心:“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他就说:“咱们要盖,横竖是快不了的。但这薛蟠要显他的本事,这宅子要盖起来,也就是两个月的事。然后粉刷油漆,空置上半年,入冬之前,咱就能搬出去了。”他朝窗户外面看看:“冬天太冷了些。”说着,又看林雨桐:“婚事的事,我一直也没跟你交代。你也别怪哥哥撒手由着那边决定。这是人选好,哥哥顺势就不言语了。这要是人选不好,自然就给你推了。只借着要听父母之命,便能往后推延。再假借那边来信,说另有安排。咱就能离了这府里。出去了,另想办法安置便是了。”
“我知道的。”林雨桐说着就笑,还要说什么,外面就传来脚步声:“回禀大爷大奶奶,边城来人了。”
余梁脸上的所有表情就都收了,说了一句:“来的倒是快。”说着,就起身往外面走,“你们姑嫂歇着吧。”
哪里能歇着,还不知道前面怎么着了呢。
结果边城来的不止是一个人,一个男仆带着一个婆子。
这婆子只能带到后头来。一进院子,她的眼珠子都乱转,这里看那么瞧,看什么都瞧着新鲜。
等从外面进来,看到邵华和林雨桐,先是打量,然后就笑:“你们母亲,咱们夫人叫我来看看少奶奶和姑娘……”
林雨桐皱眉,看了外面站着的姚嫂子一眼,吩咐道:“撵出去!什么时候知道规矩了,什么时候再进来。”
这婆子很有几分泼辣:“姑娘和奶奶这是攀上了高亲,便不认爹娘了……”
王熙凤来说下聘的事,结果就撞上这么一出。
她当时就冷哼:“哪里来的腌臜货,谁的母亲,谁的夫人。”
那婆子一见恍然一神仙妃子似的人物来,后面呼啦啦的跟着一片,就先噗通跪下了:“老奴眼拙,不知道这位奶奶是谁……”
“不知道我是谁,就敢在我家撒野。”王熙凤指了人,“过去,过去给我打嘴。不乐意跟你们一般见识那是看在我这余家兄弟和妹妹的份上。真还当是了不得人家……谁都来充母亲,谁都能算夫人?他余家娶妻,我们怎么不知道?我们这都没点头,他娶的是哪门子亲,续的哪门子弦?”
那婆子战战兢兢,再不敢说话。
这续弦的,礼法上需得要先头的妻子娘家点头了,才算数的。贾家没说话,你们只管过日子,那么远,也没人去追究这事。可你偏不知道轻重的跑来耀武扬威,那只能说你无知。贾家只要去衙门递了状子,告这后娘不慈,那这正妻位是别想要了。
其实余鉴没那么蠢,他打发的男仆来,不光没给余梁一点不好的话,反而是捎带了一千两银子来。说是叫给添妆的。另外的意思,就是想叫余梁替他美言美言。
余梁正想着这话该怎么说呢,然后后院就闹起来了。
他也不急着到后头去,只端着茶,叫这男仆听了个全场。他这才道:“你看,这事办的,我还怎么开口。之前,你说的事,原也不是什么事。说的那个王大人,正是这位琏二奶奶的亲叔叔,二舅母的胞兄。偏偏的,怎么打发这么一个人来,往跟前撞呢。也不知道,你们家到底是打的什么算盘。难道认了母亲的娘家,对这位新夫人是什么坏事?”
自然不是坏事。能连上这门贵亲是再好没有的事了。
还有后娶的认了先头的娘家,给人家做续女的。哪怕人家不要续女,这余家的其他孩子,却可以说是国公府的外孙外孙女的。如今,这些事是万万不能了。
那婆子挨了一顿打,呜呜啦啦的对着邵华和林雨桐说什么,林雨桐一点要听的意思都没有,直接挥手叫人给撵出去了。
王熙凤就说:“好妹妹,你如今是个尊贵人。这样的事,你不必出面。”又说邵华:“也别一径的在我跟前会耍嘴,这样的事,你压根就不用客气。只管往出打,打出好歹了,我兜着。”
林雨桐就想起之前尤氏过来说王熙凤的话:“她啊,就没有不爱管的事。有什么事,只管烦她去。若是没有这么些事,怎么显出她的能为来呢。”
东府西府说是分了,可这下人们之间攀攀扯扯的,从来就没有分利索过。一点风声就传的到处都是。王熙凤到了东府里,说了许多插手人家家务的事的话。比如说对焦大的处置,尤氏有她的考虑,偏她当着尤氏儿媳妇的面说这个那个的,把尤氏当家主妇的脸往地上踩。这尤氏又不是正经的嫡妻,儿媳妇也不是亲儿子的媳妇。关系本就微妙!被王熙凤这么一说,心里能舒坦了?明里暗里的,也没少说王熙凤。
尤氏嫌弃王熙凤管了家务事,可邵华却不嫌。正好,省的她把这继室婆婆的人打了,再叫人家指摘。这世上的人从来不会多问你那背后有多少因由,只看你行事,总能编排出个三四五六来。再加上那句‘无不是的父母’,想想王熙凤自己还要受那继室婆婆的气,可见她这样的媳妇,真要跟那继室放在一块,不管怎么着,都不占理。如今有人接了这茬,她还乐得轻松。少不得又说了不少好话奉承王熙凤。
余鉴那边派来的人连夜都没过,直接就这么给打发出京城了。
王熙凤过来就是问这边接聘礼的事,“今儿珍大嫂子过去,说是珩兄弟那边聘金准备了三千两……”
哪怕是尤氏之前给了猜测,可等真拿出三千两,王熙凤也是有些意外的。
邵华更是明显的愣了一下才道:“这聘金我们一两银子也不留都给带过去,另外再添两千两。”
这是说压箱底的银子,其他的东西另外置办。邵华也不知道男人上哪弄银子的,但是既然吩咐这么办,她就这么办。
王熙凤心里算了一笔账,这再加上宅子铺子庄子家具首饰这些,怎么着这嫁妆也得有一万两的数。别说是小门小户了,就是那大户人家嫁姑娘,也未必有这么多的。
回去的时候,她就跟平儿说:“倒是疼妹子。”脸上并不见如何欢喜。
平儿就笑:“人家陪嫁多少,横竖与咱们不相干。”
“这是傻话!”王熙凤叹气:“怎么会不相干?余家这样的人家,都拿出一万两嫁闺女,咱们这样的人家,得拿出多少?这好几个姑娘好几位小爷呢……你算算这笔账,是不是一笔大开销……”
平儿就低声道:“余家是余家,余家如今盖房子,未尝不是想叫姑娘从余家的门里出去。到时候要走的时候,奶奶只管敲敲边鼓,叫搬出去就是了。再说了,这亲事只要不是连在一起的,谁还老记挂在心里比较这个?桐姑娘是定了亲了,眼瞅着最初明年这个时候,就得成亲。可……”她的声音小了起来:“可咱们家,如今也没人提过二姑娘的婚事……等提了,再到定亲,这桐姑娘早成了珩大奶奶,孩子只怕都满地跑了。谁比这个做什么?要是您这么说,家里这不是还住着一位宝姑娘吗?薛家这一房可就这一个姑娘,那还不得金山银海的陪嫁?要怎么比,更是比不了了。横竖咱们这边的姑娘就两个,又都不是嫡出,没什么可比的。四姑娘还小,又是东府里的事,跟咱们更不相干。奶奶也忒的爱操心了些。”
“这倒也是。”王熙凤挑眉,就不再说这个话,又说起了家事。
余家这边呢,估摸着薛蟠得叫人两个月把房子盖起来。可也是房子不大,这两个月何止是盖起来,连粉刷都已经粉刷好了。
图纸是四爷给的,把空间给利用了个极致。
那地段的位置是极好的,刚好在十字路口的拐角位置,两边都是街道,都能修成铺面。围墙的两侧是铺面,靠着墙的里面,是游廊。一般把游廊外面修的铺面或是小宅子,就叫做廊下。
贾芸家住在廊下,就是说住在贾府游廊外挨着墙修建的小宅子里。
这铺子不出租,是自家生意要用的。因此,这铺子是一层半的。下面是铺子,上面半层住人。很是方便。可府里的大门,却没朝着繁华的地段开,而是在背后的巷子里开了正门,这边清净。七八亩大的地方呢,修了个三进的宅子,还带了个小小的后花园,最是规整不过。
尤其好的地方在于,这铺子靠近宁荣街,可这大门所在的巷子,住的都是些五品以下的武官。从身份上来说,余家在这一片身份也不算是低。好歹余鉴是个武将。这官宦人家,哪怕是武将,也是有身份地位的。
一看这地段,林雨桐心里就有数了。只怕是四爷对余梁,另有安排。
而且余梁好似因为自己的婚事被这么轻易的给定下来的事,受了点刺激,对上进这个词,有了另外的理解。
没给她时间想东想西,邵华拉着她商量着给家里添东西呢。
出来看了一圈,回去贾母就知道了。人家说了:“库里的粗笨家伙什多着呢。那才几间房,能用多少东西?叫凤丫头挑出来,给你们送过去。”
王熙凤对这个倒是一点也不心疼,库房里真放了可多的老家具。堆在那里真挺费事的,没事也都不动这些个粗笨的东西。见拿这个送人情,她就笑:“只要人家不嫌弃是旧东西。”
二手家具嘛,没人喜欢。
但林雨桐却真不嫌弃。能叫收到库里没扔的,都是好木料。重新油漆了,不是一样的用嘛。
人家跟打发穷亲戚似的,但自家真就是穷亲戚。怕个什么?
王熙凤多会办事的,既然要送人情,那自然要送的人尽皆知,谁都得念着她的好。送的时候,干脆连油漆都刷上了。崭新崭新的叫送过去,满宁荣街的人都瞧着呢,一串一串的,从拔步床到春凳,样样齐全。
而这个时候,林家突然接到一个消息:林如海把寄养在外面的两个孩子接回来了。
真相是什么,没提。只说了,林家子嗣艰难,后来家里来了一僧一道,言说孩子要是还在林家,是长不大的。于是,就瞒着人,把孩子养在外头。如今,孩子都大了,大闺女都到了说人家的时候了,这才把孩子接回来了。
好些人这才恍然:怪不得林姑娘要在贾家住呢,原来是这么一个缘故。
余家这边的媒人, 请了王熙凤。四爷这边也得请媒人,钱氏就说, “璜哥儿的媳妇, 来了几回……要不叫她……”
这是说贾璜的媳妇金氏。
金氏能用吗?她比较出名的是, 她娘家有个侄儿叫金荣。
四爷直接驳了钱氏,只说是:“东府里有安排。”
然后钱氏就再不过问了。
出去之后四爷就皱眉,耳根子软,谁说她都听, 一两句奉承话就能说的不知道东西南北。他是整日里为这个劳神,能费心死。
于是第二天想了办法,只说是为了贾数的身体的,最好是静养, 不见外人。
其实钱氏真不爱见外人,是外人见着这边有利可图了, 整日里过来找钱氏说话。来了不见又不好,见了吧,陪着坐了,那些人想说什么她还听的糊里糊涂的。得人家来上三五次,意思都挑明了, 这才能明白。
四爷这么一说, 钱氏眼睛都亮了。还有些不好意思:“知道哥儿如今是出息了。可这家里来来往往的, 到底是打搅了你父亲。”她抿着嘴半天才道:“其实, 我一直没好意思跟哥儿说, 怕打搅哥儿念书。这不是天暖和了嘛, 我还想着,能不能跟你爹住在我那庄子上。只是要住过去,这得收拾屋舍,得花不少银钱……”
说着,脸都涨红了。
把四爷给气的哭笑不得:“您想要干什么,您直接说了便是了。怎么跟自己的儿子,还这么见外了。”
钱氏朝里屋看了一眼:“老爷叫我安生呆着,别添乱。”
别看贾数是病秧子,可钱氏却极怕贾数,又极敬贾数。丈夫就是天,这话她执行的非常到位。一点都不敢越过这个横线。贾数那天知道她听了人家几句奉承,又给儿子胡乱的拿主意。登时就恼了,说:“你一个妇道人家,有几个斤两难道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又没才干,耳朵根子又软,我都不管家事了,你伸着手想干什么?在这家里,你是想当老封君还是如何?”
把钱氏给唬的,晚上都睡不踏实。
贾数还另外有主意了,也说不愿意在家里呆着。他想干啥?他想跟着贾敬到道观去,“……我也不敢求长生,但这要是能绵延寿数,岂不是好?也省的整日里在家里躺着,还得花费那许多的银钱往里面填……”
贾敬肯定是乐意叫贾数去的,一方面是能吊着自己,另一方面,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试药的人吗?
同时,还能验证自己给他的药方,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如果自己敢叫贾数去,这彼此的信任基础又多了一层。
贾数有些忐忑的看着,“儿啊,不是爹不管你,实在是在家里也是你的拖累。没有我……你的日子许是还好过些。你弟弟妹妹的事,我也只托付给你了……”
这话,你能说他什么?
贾敬也都抛家舍业的走了,谁说什么了。
一边的钱氏却急了:“老爷,您这一走……”
“无知妇人,你知道什么?”贾数冷哼一声:“那敬老爷,是两榜进士。人家没有你有见识?”说着,语气就越发的冷冽起来:“本就该早舍了这尘缘的……”
老婆孩子扔下一概不管了,都等不到儿媳妇进门。
那边钱氏哭的跟要她的命似的:“老爷走了,我可怎么办?”
四爷看着拉着贾数死活不起的钱氏,又看看一脸的惶恐不安,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贾瑕和幼娘。
能怎么办呢?
他就说:“要不,我跟敬老爷商量商量,在玄真观的山脚下,修个院子,圈个小花园子。您二老住那边去,就说是为了静养身体的。白天没事呢,您就上山去,跟敬老爷修道。我娘呢,在院子里养几只鸡,种半亩菜,伺候个果木花草,打发打发日子。想回来便回来,想叫英哥儿和幼娘去,随时也能接过去。只是英哥儿得上学,幼娘呢,我正想求人给找个女夫子。只怕不能跟去。打发几房下人伺候着,可好?”
把钱氏的意愿和贾数的意愿都满足了。
可这盖院子不得花钱吗?
爹妈倒是不闹了,出来贾瑕却恼了:“想起什么便是什么?他能跟敬老爷比吗?敬老爷修道去了,人家给儿孙留下的家业,那是祖祖辈辈都吃不穷穿不穷的。咱们家呢?身体才好些,不想着咱家这日子怎么过,倒是想跟人家似的修道去。人家敬老爷也是夫人没了之后才出家的。他呢?”
对贾数都是怨言。
对于钱氏,他倒是多了几分宽容,毕竟在哥哥没成年之前,家里一直是钱氏那点微薄的嫁妆,撑着日子的。
四爷也是鉴于这一点,对于钱氏的要求,他是尽量做到了满足。想要丈夫在身边,那就给她留在身边。想过简单的日子,行,给你盖院子,叫你过简单的日子。
不过这盖院子到院子盖成,怎么也得拖上一年。好歹看着媳妇娶进门之后再说。
这边是家事,倒是不急。
如今要紧的是,得请个媒人。思来想去,还是找了贾珍,将事情拜托给尤氏。
一下子能得两府里后宅说了算的人做媒,谁的脸上都有光。
王熙凤就说:“我还道是找了谁来做媒,原来是你。”她就哼笑一声,“我就不知道你公公瞧上那小子什么了?”
尤氏就更不能知道了:“……横竖都是小门小户的人家。珩哥儿算是远宗了,但到底是咱们贾家的哥儿。余家虽然有个当官的爹,可门第上,跟贾家比起来到底是又差了一层。一进一退的,倒是各有输赢,也算是门当户对。原本说,这婚事简简单单的就完了。可这又是我公公提的,这边的老爷大老爷又都插手了的。何况老祖宗点了头,太太首肯的,那这婚事,咱们就不能马虎。”
“这还要你提点?”王熙凤就看尤氏:“可这婚事是大是小,看的可不是脸,是看银子的。有多少银子办多少事。你去问那边,问问他们准备花用多少,咱们也才好叫预备。”
这聘礼得跟嫁妆匹配不是。
尤氏就道:“说的是呢。出来时我们那位爷可说了,族里给添一千两。又打发人问我公公,我公公的意思,他私下里添一千两。蓉儿又说,珩哥儿也不是那无能的。才半年的时间,他知道的,光是牵线搭桥促成的买卖,润手钱就不下三千两。我估摸着,有这么钱,两三千两的聘礼是拿的出来的。”
王熙凤一下子就坐起来了:“那这婚事这么算下来,也不算是小了。”
尤氏就笑:“余家怎么说也是府里的外孙。那姑娘又长了那么一副容貌,老太太饶是不待见大姑奶奶,可对这姑娘,倒是多有宽容。太太更是喜欢的什么似的。偏那孩子的性子又好,走出去谁能说是荒蛮之地小户人家出来的?真真跟咱们家大姑娘的嫡亲妹子似的,通身的气派……”
所以,不管是为了什么,这添妆府里是必然要添的。
果然,贾母听说东府里给男方添了银子,她就叫了余梁和邵华,私下给添了一千两。贾赦和贾政又都给添了五百两,王夫人又偷着给了两百两并几箱子绸缎布料。
林雨桐看着这些东西,心里还有些复杂。
行吧!不管为了什么的,给了就接着。如今,这点钱对贾家来说,就是手指缝里露出来的。可这将来……自己也不会花用这一部分。将这银子给另外置办了产业,也算是还了今日的情分了。
这些事,她不急于一时。
两边才还了庚帖,这算是婚事就定下了。定下婚事了,就不好在随便出门去了。连在园子里逛逛也不方便。好些人个下人来打趣,林雨桐倒是无所谓害羞,但正好以此为借口可以不用往前面去,偶尔去请安露一面就是了。剩下的时间,就是给四爷做衣服呢。如今再做这些,是没人笑话了。嫁妆里该带的得准备的。然后邵华才发现,小姑子有一手好针线。要不是要成亲,她是断断不动的。
其实做针线,真就是顺手的事。她主要的还是叫人弄了好些个月季回来。装成盆,就在屋子里养着。也是不许别人碰的。找回来的月季,各种颜色的都有。她呢,闲着没事,就搁在家里嫁接。正是春上,万物要复苏生长的季节,又偏偏选的极容易成活的野月季。一嫁接,这就活了。
邵华也不管她忙什么,只参照着京城的样式,给打首饰打家具,置办嫁妆呢。
这一日,贾母突然打发人来叫了,说了家里来了贵客。
林雨桐瞧瞧时间就明白,这是薛家进京了。
薛家管事半路上替薛家给自家送了礼的,别管是为了什么,都算是帮了忙的。于情于理,这边都得过去的。
见了面,又少不得一番见礼。听说林雨桐的好日子就要到了,这薛姨妈又特别热情的要给添妆。这种场合林雨桐说什么都不合适,只拉了林黛玉避出去了。
林黛玉也不愿意在里面呆呢,人家兄弟姐妹瞧着亲亲热热的,越发觉得她孤单可怜。被林雨桐这么带着出去了,她心里松了一口气。林雨桐又说我出来怪不方便了,你没事只管去坐坐便是了。即便没什么话,一天这么来回的走一趟,身体也康健了。
叫这么一打岔,黛玉心里的那点不自在就淡了。
贾家来了客人,这必是要热闹好些日子的。几乎是天天摆宴。余家说是自己开火,这自从天暖和之后,家里压根就没正经的开过火。留守的几个下人自己做了吃了就算了,主子是不在家吃的,顶多就是晚上用点汤水点心,都不算是正经的饭。
林雨桐和邵华姑嫂两个,是从头陪到尾。余梁呢,也被拉去了。拉去陪薛蟠去了。
多是贾珍那边摆宴席,把一个个的都叫来。余梁和四爷都在被邀请之列。不少人都拿两人打趣,原先就是朋友,如今成了郎舅。那这相处模式就得变,余梁也观察四爷,见确实是没什么坏毛病。酒席上对那些什么小厮歌姬也没真没动什么歪心思,这心算是彻底的放下了。
因着郎舅坐在一处,贾珍等人也不会说打发这些人去伺候碍眼。
两人倒是能说一会子闲话。
四爷要给贾数和钱氏盖院子,自然问余梁要不要把庵堂跟自家的院子放在一处。要动工倒是能一起动工。
余梁这才知道那边的打算,一想进了门没有公婆要服侍,少了许多的是非。这又是一处好处。于是忙道:“使得。”就商量着这地怎么买,怎么算。
四爷的意思,“玄真观边上,有个小山,也就山包包大。没人瞧的上,花不了多少银子,我打算把那地方买下来种些果木。紧靠着西边是一片斜坡,夹在两山中间。那地方盖庵堂,种上点梅树,也算是一处景致。后头开出来也有成十亩的荒地,开出来就是田。紧靠着我的庄子,那俩姑子想来是愿意的。正好,我母亲也多了个说话的地方。”
主要是钱氏又闹起来了,觉得爷们都去修道了,舍下红尘,大有一个要是当了和尚,另一个就去当尼姑的意思。
余梁这还心说,一个道士,一个是女妮,一个无量天尊,一个阿弥陀佛的,这哪里是什么夫唱妇随,这道像是两口子在打擂台。
只这么听听就觉得糟心的很。这不是个好话题,直接跳过去说起什么时候动工,这砖木从哪里采买等等这样的话。两人在席上嘀嘀咕咕的说,那边薛蟠过来敬酒,听了一耳朵。他嘻嘻哈哈的就笑:“兄弟还道是多大的事,值当哥哥们在这里商量?就只这点事,算的了什么。要是跟兄弟不见外,这事交给兄弟办就是了。花不了几个银子。”
四爷和余梁都合计了,把小山上的一些木料算上,两家拢共花不了五百两银子,什么都收拾齐整了。
偏这话被薛蟠听见了,他把胸脯拍的啪啪响:“我家这些铺子,哪一年不修葺装点一回。家里干这个的管事匠人都是现成的。什么木啊砖的,都不用管,家里不知道存了多少东西在日头底下风吹日晒的,白白的糟践了东西。这么着,我也不说不要钱的话,那是瞧不起二位哥哥。你们现拿二百两银子来,我把事情给你们办的利利索索的便是。”
四爷和余梁还没说话呢,贾蓉就悄悄的拉四爷:“珩叔只管把银子给了便是,薛家叔叔的本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边上马上就有附和的,四爷这才发现,薛蟠当真是应下不少事。
贾珍才说瞧上外面的两个姐儿了,这边薛蟠就直接打发人去帮着赎人。贾琏才提了一句,在哪里瞧见一匹好马,他这边就应了,保准明儿给哥哥送去。就是贾蓉贾蔷这几个,薛蟠先是邀请他们玩,但这几个只看贾珍的方向,只说不敢。又说玩乐的时候也不敢去别的地方云云。薛蟠马上说置办院子,这些人想什么时候起只管什么时候去便罢了。
论起这花费,几百两给两人把院子这些拾掇起来,也真不算什么。
要说着薛蟠傻,那也不尽然。反正就是撒着钱的拉关系。别管是亲的疏的,这么一把下来,就没有拉不上的关系。
这种钱,你不叫人家花,那可就是不给人面子,瞧不起人。
四爷干脆的就应下了,等薛蟠那家伙觉得有面子的离开了,贾蓉就小声道:“这薛大傻子好糊弄的很,他还有求于咱们家。根本就不用客气。”
对于他来说,四爷是同族,余梁还是有血缘关系的表叔呢。况且,这里面有自家爷爷看中的人,那他自然是不敢扎翅的。但他薛蟠算谁?
贾史王薛,如果是一个整体的话。自然是贾家为首,薛家排在最末的。这里面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所以,史家的姑娘嫁到了贾家,王家的姑娘嫁到贾家,怎么不见贾家的姑娘往其他三家里嫁呢?
人说抬头嫁女,低头娶媳。事实上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如今是贾家不济了,要不然,在贾家面前,薛家确实就是得巴结着些。而荣国府和宁国府到底不是一个府里的,荣国府那边当家的是二太太,可这边府里,给面子是面上的事,背后你想借人家的力,却不给好处。贾珍和贾蓉难道是好相与的。
所以,贾蓉的言谈里,对这薛大傻子的鄙夷与不屑,是压根都不用掩饰的。
这边摆了两天的酒席,是个意思。然后是薛蟠,借着贾珍这边的地方,摆酒还席,他做东。一次酒三两百的往出散钱。这知道这家伙的钱好糊弄了,上来巴结奉承的就多了。很是聚集了一拨人,围着他转。哄着他手里的银子花。
要么说有钱好办事呢,薛蟠不拘钱的往里砸,自有薛家的管事去操持。管家并不知道盖房子盖院子是薛大傻子傻傻的垫了银子进去的,只当是自家少爷有能耐了,一来就能跟这个那个的拉上关系,叫帮这样的忙。因此,回家里的太太的时候还道:“哥儿如今越发出息了。外面谁不说哥儿仗义有能为。”又说了珩大爷要念书,给了银子叫帮衬着盖院子的事。说了余家大爷那边人手不够,跟咱家借人云云。
反正家里的人都是闲着的,帮忙就帮忙去吧。借出去的人情,这总有还回来的时候。
薛姨妈来了这些日子,也听说了这些个,那个珩大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但余家的哥儿是顶好的,是顶顶知道上进会过日子的孩子。
她就说:“不拘什么人家出来的,有钱没钱都不在这事上。只要是正经的人,肯引着哥儿往正道上走就行。”又说那管事:“只管忙去,给亲戚家办事,不可马虎,叫人家念叨咱们没能为。”
薛宝钗只眉头微微皱了皱眉,又打问了是盖什么院子什么房子,那边管家又回了。她才只做什么也不知道,也不问了。横竖搭不进去几两银子。只当是给东府和这边面子了。
林雨桐听余梁说了一嘴,她都想笑:“死活赖着非给人办事花银子?”
这些外面的事,林雨桐上一世是不怎么知道的。因此,算是头一次听。
余梁就说:“横竖原来两家打算花五百两的。如今他非要揽了去,却只要了两百两银子。等院子盖成了,叫人置办三百两银子的贺礼,把人情还了就算完了。咱也不占人家的便宜。”
“是这个话!”邵华听的直皱眉:“这谁家过日子也没有这家这位爷这么过的。”她不敢说叫男人不要跟这样的人少交往的话,只说是:“这朋友交的多了,好的坏的,这一打眼的也瞧不准,就怕出了事被连累了……”
委婉的劝余梁跟这样的人保持距离。
余梁叫她安心:“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他就说:“咱们要盖,横竖是快不了的。但这薛蟠要显他的本事,这宅子要盖起来,也就是两个月的事。然后粉刷油漆,空置上半年,入冬之前,咱就能搬出去了。”他朝窗户外面看看:“冬天太冷了些。”说着,又看林雨桐:“婚事的事,我一直也没跟你交代。你也别怪哥哥撒手由着那边决定。这是人选好,哥哥顺势就不言语了。这要是人选不好,自然就给你推了。只借着要听父母之命,便能往后推延。再假借那边来信,说另有安排。咱就能离了这府里。出去了,另想办法安置便是了。”
“我知道的。”林雨桐说着就笑,还要说什么,外面就传来脚步声:“回禀大爷大奶奶,边城来人了。”
余梁脸上的所有表情就都收了,说了一句:“来的倒是快。”说着,就起身往外面走,“你们姑嫂歇着吧。”
哪里能歇着,还不知道前面怎么着了呢。
结果边城来的不止是一个人,一个男仆带着一个婆子。
这婆子只能带到后头来。一进院子,她的眼珠子都乱转,这里看那么瞧,看什么都瞧着新鲜。
等从外面进来,看到邵华和林雨桐,先是打量,然后就笑:“你们母亲,咱们夫人叫我来看看少奶奶和姑娘……”
林雨桐皱眉,看了外面站着的姚嫂子一眼,吩咐道:“撵出去!什么时候知道规矩了,什么时候再进来。”
这婆子很有几分泼辣:“姑娘和奶奶这是攀上了高亲,便不认爹娘了……”
王熙凤来说下聘的事,结果就撞上这么一出。
她当时就冷哼:“哪里来的腌臜货,谁的母亲,谁的夫人。”
那婆子一见恍然一神仙妃子似的人物来,后面呼啦啦的跟着一片,就先噗通跪下了:“老奴眼拙,不知道这位奶奶是谁……”
“不知道我是谁,就敢在我家撒野。”王熙凤指了人,“过去,过去给我打嘴。不乐意跟你们一般见识那是看在我这余家兄弟和妹妹的份上。真还当是了不得人家……谁都来充母亲,谁都能算夫人?他余家娶妻,我们怎么不知道?我们这都没点头,他娶的是哪门子亲,续的哪门子弦?”
那婆子战战兢兢,再不敢说话。
这续弦的,礼法上需得要先头的妻子娘家点头了,才算数的。贾家没说话,你们只管过日子,那么远,也没人去追究这事。可你偏不知道轻重的跑来耀武扬威,那只能说你无知。贾家只要去衙门递了状子,告这后娘不慈,那这正妻位是别想要了。
其实余鉴没那么蠢,他打发的男仆来,不光没给余梁一点不好的话,反而是捎带了一千两银子来。说是叫给添妆的。另外的意思,就是想叫余梁替他美言美言。
余梁正想着这话该怎么说呢,然后后院就闹起来了。
他也不急着到后头去,只端着茶,叫这男仆听了个全场。他这才道:“你看,这事办的,我还怎么开口。之前,你说的事,原也不是什么事。说的那个王大人,正是这位琏二奶奶的亲叔叔,二舅母的胞兄。偏偏的,怎么打发这么一个人来,往跟前撞呢。也不知道,你们家到底是打的什么算盘。难道认了母亲的娘家,对这位新夫人是什么坏事?”
自然不是坏事。能连上这门贵亲是再好没有的事了。
还有后娶的认了先头的娘家,给人家做续女的。哪怕人家不要续女,这余家的其他孩子,却可以说是国公府的外孙外孙女的。如今,这些事是万万不能了。
那婆子挨了一顿打,呜呜啦啦的对着邵华和林雨桐说什么,林雨桐一点要听的意思都没有,直接挥手叫人给撵出去了。
王熙凤就说:“好妹妹,你如今是个尊贵人。这样的事,你不必出面。”又说邵华:“也别一径的在我跟前会耍嘴,这样的事,你压根就不用客气。只管往出打,打出好歹了,我兜着。”
林雨桐就想起之前尤氏过来说王熙凤的话:“她啊,就没有不爱管的事。有什么事,只管烦她去。若是没有这么些事,怎么显出她的能为来呢。”
东府西府说是分了,可这下人们之间攀攀扯扯的,从来就没有分利索过。一点风声就传的到处都是。王熙凤到了东府里,说了许多插手人家家务的事的话。比如说对焦大的处置,尤氏有她的考虑,偏她当着尤氏儿媳妇的面说这个那个的,把尤氏当家主妇的脸往地上踩。这尤氏又不是正经的嫡妻,儿媳妇也不是亲儿子的媳妇。关系本就微妙!被王熙凤这么一说,心里能舒坦了?明里暗里的,也没少说王熙凤。
尤氏嫌弃王熙凤管了家务事,可邵华却不嫌。正好,省的她把这继室婆婆的人打了,再叫人家指摘。这世上的人从来不会多问你那背后有多少因由,只看你行事,总能编排出个三四五六来。再加上那句‘无不是的父母’,想想王熙凤自己还要受那继室婆婆的气,可见她这样的媳妇,真要跟那继室放在一块,不管怎么着,都不占理。如今有人接了这茬,她还乐得轻松。少不得又说了不少好话奉承王熙凤。
余鉴那边派来的人连夜都没过,直接就这么给打发出京城了。
王熙凤过来就是问这边接聘礼的事,“今儿珍大嫂子过去,说是珩兄弟那边聘金准备了三千两……”
哪怕是尤氏之前给了猜测,可等真拿出三千两,王熙凤也是有些意外的。
邵华更是明显的愣了一下才道:“这聘金我们一两银子也不留都给带过去,另外再添两千两。”
这是说压箱底的银子,其他的东西另外置办。邵华也不知道男人上哪弄银子的,但是既然吩咐这么办,她就这么办。
王熙凤心里算了一笔账,这再加上宅子铺子庄子家具首饰这些,怎么着这嫁妆也得有一万两的数。别说是小门小户了,就是那大户人家嫁姑娘,也未必有这么多的。
回去的时候,她就跟平儿说:“倒是疼妹子。”脸上并不见如何欢喜。
平儿就笑:“人家陪嫁多少,横竖与咱们不相干。”
“这是傻话!”王熙凤叹气:“怎么会不相干?余家这样的人家,都拿出一万两嫁闺女,咱们这样的人家,得拿出多少?这好几个姑娘好几位小爷呢……你算算这笔账,是不是一笔大开销……”
平儿就低声道:“余家是余家,余家如今盖房子,未尝不是想叫姑娘从余家的门里出去。到时候要走的时候,奶奶只管敲敲边鼓,叫搬出去就是了。再说了,这亲事只要不是连在一起的,谁还老记挂在心里比较这个?桐姑娘是定了亲了,眼瞅着最初明年这个时候,就得成亲。可……”她的声音小了起来:“可咱们家,如今也没人提过二姑娘的婚事……等提了,再到定亲,这桐姑娘早成了珩大奶奶,孩子只怕都满地跑了。谁比这个做什么?要是您这么说,家里这不是还住着一位宝姑娘吗?薛家这一房可就这一个姑娘,那还不得金山银海的陪嫁?要怎么比,更是比不了了。横竖咱们这边的姑娘就两个,又都不是嫡出,没什么可比的。四姑娘还小,又是东府里的事,跟咱们更不相干。奶奶也忒的爱操心了些。”
“这倒也是。”王熙凤挑眉,就不再说这个话,又说起了家事。
余家这边呢,估摸着薛蟠得叫人两个月把房子盖起来。可也是房子不大,这两个月何止是盖起来,连粉刷都已经粉刷好了。
图纸是四爷给的,把空间给利用了个极致。
那地段的位置是极好的,刚好在十字路口的拐角位置,两边都是街道,都能修成铺面。围墙的两侧是铺面,靠着墙的里面,是游廊。一般把游廊外面修的铺面或是小宅子,就叫做廊下。
贾芸家住在廊下,就是说住在贾府游廊外挨着墙修建的小宅子里。
这铺子不出租,是自家生意要用的。因此,这铺子是一层半的。下面是铺子,上面半层住人。很是方便。可府里的大门,却没朝着繁华的地段开,而是在背后的巷子里开了正门,这边清净。七八亩大的地方呢,修了个三进的宅子,还带了个小小的后花园,最是规整不过。
尤其好的地方在于,这铺子靠近宁荣街,可这大门所在的巷子,住的都是些五品以下的武官。从身份上来说,余家在这一片身份也不算是低。好歹余鉴是个武将。这官宦人家,哪怕是武将,也是有身份地位的。
一看这地段,林雨桐心里就有数了。只怕是四爷对余梁,另有安排。
而且余梁好似因为自己的婚事被这么轻易的给定下来的事,受了点刺激,对上进这个词,有了另外的理解。
没给她时间想东想西,邵华拉着她商量着给家里添东西呢。
出来看了一圈,回去贾母就知道了。人家说了:“库里的粗笨家伙什多着呢。那才几间房,能用多少东西?叫凤丫头挑出来,给你们送过去。”
王熙凤对这个倒是一点也不心疼,库房里真放了可多的老家具。堆在那里真挺费事的,没事也都不动这些个粗笨的东西。见拿这个送人情,她就笑:“只要人家不嫌弃是旧东西。”
二手家具嘛,没人喜欢。
但林雨桐却真不嫌弃。能叫收到库里没扔的,都是好木料。重新油漆了,不是一样的用嘛。
人家跟打发穷亲戚似的,但自家真就是穷亲戚。怕个什么?
王熙凤多会办事的,既然要送人情,那自然要送的人尽皆知,谁都得念着她的好。送的时候,干脆连油漆都刷上了。崭新崭新的叫送过去,满宁荣街的人都瞧着呢,一串一串的,从拔步床到春凳,样样齐全。
而这个时候,林家突然接到一个消息:林如海把寄养在外面的两个孩子接回来了。
真相是什么,没提。只说了,林家子嗣艰难,后来家里来了一僧一道,言说孩子要是还在林家,是长不大的。于是,就瞒着人,把孩子养在外头。如今,孩子都大了,大闺女都到了说人家的时候了,这才把孩子接回来了。
好些人这才恍然:怪不得林姑娘要在贾家住呢,原来是这么一个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