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难以下手的晋商
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最难攻打的两个地方,并非是草原,西域。
而是安南,倭国。
别看这两国比之大明相差甚大,但就是这么两个小国,让曾经的蒙元大军损失惨重。
两次伐倭的失败,并没有让忽必烈灰心,也没有让忽必烈畏惧台风,倭人。
忽必烈本来就不是半途而废的性子,已经入主中原的他,哪里肯轻易认输。
于是重新组建伐倭大军,并且在江南各地再次打造海船,大举操练海军,搜罗粮草,实行第三次伐倭大战。
有了两次失败的经验,忽必烈相信自己的蒙古铁骑,定能将整个倭国踏平。
然安南那边,出了变故。
三十万大军征伐安南,惨败!
倭国那边是海盗,不利于蒙元铁骑,可安南可是陆地国家,怎能败蒙元三十万大军。
奇耻大辱!
!
次年,再度整军三十万精锐,远征安南。
再败!
再来!
忽必烈哪肯甘心,就要三征安南。
可惜在这个时候,忽必烈重病缠身,各种病痛全部袭来,一下子就给冲垮了。
自身最为重要,至于开疆扩土什么的,先放一放。
这一放,便就过了。
后面继任的,也不敢打了。
四连败的蒙元,可谓是元气大伤,核心精锐过半惨死异国他乡。
直到现在,安南驻兵,征伐倭国。
曾经蒙元连续两次三十万大军没有攻下的安南,现在大明五万精锐入主安南京都。
有时候打仗这等事情,不仅仅要看实力,更要看时机。
譬如现在的倭国,其实对于大明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南北朝之战,去年确实结束了。
但是特殊的虚君制度,独特的天皇体制,并不意味着如今的倭国就是一片太平。
反而是累积的遗留问题在加重,不管是得胜的后小松天皇,还是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也同样面临封赏不足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沿海倭寇的侵犯,在很大的程度上,倭寇对大明的行为,是被默许的存在。
甚至在很多地方认为,能够从强大的大明朝抢来钱财者,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武士。
五十万大军,相当于整个大明四分之一的军事力量。
每天所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朱英亲自巡查户部,兵部,再三严令,必须要保持大军后勤稳定。
同时要加快建立海口至济州岛的海上航道。
因为一个济州岛,根本无法供应五十万大军的口粮。
大军一动,粮草千担,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在这个时候,大明各地的粮价,呈现出急速上涨的趋势。
户部大堂。
朱英沉声道:“不管是用什么法子,哪怕是强压,也得把粮价给本宫压下来。”
“五十万大军的供应,绝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但同时各府州的粮价,也不能出现超出市场行情的上涨。”
户部尚赵勉,左右侍郎,还有各主事,面面相觑。
“殿下,如今南直隶一带,得益于群英商会维持,粮价平稳,波动细微。”
“可各省清吏司,却是无法掌控市场,地主豪绅纷纷藏粮,多数粮商也是关门不卖,这才导致粮价勐涨。”
赵勉苦笑着说道。
户部虽然掌控粮食钱财,但是对钱粮的把控严重不足。
朱英其实心中也非常的清楚,目前的情况,不管是京师户部,还是各省的清吏司,对于目前的情况,没有任何办法可言。
市场行为,不是说想调控就能调控的。
粮商不卖,地主不出,那么就只能是户部卖粮平抑粮价,填补粮食的空缺。
可现在因为五十万大军后勤,大量的粮食都被严格限制,哪怕腾出一些,对于目前整体市场来说,都是杯水车薪。
一些大粮商,地主豪绅,勋贵大户,甚至是联合起来,不断吃进官府的平价粮。
这种行为,很难打击。
不是说按人口限制就能达到,暗中出高价收购粮食,一些百姓得到粮食后,反而转手卖出,获取差价。
什么叫愚民,在愚民们看来,反正官府要管的,有钱没粮,那就只能闹呗,法不责众,也没啥好怕的。
一些甚至是抱着侥幸心理,别人不卖我来卖,卖两三次可以赚好多呢。
等粮价下来,那就是大赚啊。
这些事情一般的百姓哪里能够想到,无非还是背后有人瞧瞧传播,怂恿。
朱英已然猜到,这幕后的推手,便就是以晋商为主。
晋商二字,说起来简单,干起来便就极为复杂了。
那代表的,是一省之百姓。
最为主要的是山西的复杂情况。
明初山河破碎,中原人口凋零,百废待兴。
然有着天险,号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却是没有受到多大的干扰。
百姓相对安定,人口数量为之大省。
在洪武前二十五个年头里,就已经移民数次。
为什么朱英这边,在京师已经几乎明令审讯晋商,却好像只动了一些皮毛,未曾伤到根本分毫的原因,就在于此。
山西移民,不仅是明初之最,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也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分布最广的动作。
明初数年,大规模的移民屯垦,就是为了将屯田制彻底的发挥作用。
而在文化之上,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蒙元的统治,对于整个中原大地,尤其是传统汉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
朱元章奉天讨元北伐檄文中写道: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神州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神州,未闻以夷狄居神州而制天下也。.....
驱除胡虏,恢复神州,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宋朝灭亡,有“崖山之后再无中原”的说法。
受到大量少数民族的影响,加上蒙元统治,刻意打击,在朱元章立国之初,可谓是汉家没落,传统的纲常论理,礼仪道德已经不再是主流文化。
而山西不同。
他拥有悠久醇厚的传统汉文化,尤其是晋南作为尧舜故地,可谓是汉民族文化的发源之所。
儒家文化,已经彻底深入到每一个山西百姓的心中。
而山西移民,必将带着儒家传统文化,随着他们的足迹,传播到整个大明江山各地。
因战乱影响,大规模的移民迁入,反而使得当地成为少数人,移民成为多数人。
加上严苛律法的影响,便可迅速规范相对落后的伦理道德。
其中山西移民主要以中原,两淮地区为主,其他各地也有少数移民。
晋商在天下商会中,之所以有着非常之大的优势,莫过于此。
在宗族,血脉的联系下,走出山西的行商,完全可以凭借着族内关系,在行商途中得到很大的程度的庇佑。
这种相互往来,很快就能达成利益共识。
就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哪怕是谣言桉的发生,也仅仅是清扫京师,无法再多延伸。
一旦触及太广,影响太大,反而会动荡大明根基。
户部的官员们,自然是知晓这个情况的,所以哪怕太孙亲自,也是束手无策。
朱英思索片刻后,沉声说道:“既然粮商不卖,地主藏粮,那就下令各地清吏司,丈量土地,但凡有所隐瞒不报者,罚以缴没。”
---
推书:师兄我绝不吃药
简介:“师兄,请吃药。”
“拿开,快将这些恶心的虫子拿开,我不要,不要啊!
!”
“师兄魔障了,这玉液中哪有什么虫子,分明只有阵阵灵光流转。”
而是安南,倭国。
别看这两国比之大明相差甚大,但就是这么两个小国,让曾经的蒙元大军损失惨重。
两次伐倭的失败,并没有让忽必烈灰心,也没有让忽必烈畏惧台风,倭人。
忽必烈本来就不是半途而废的性子,已经入主中原的他,哪里肯轻易认输。
于是重新组建伐倭大军,并且在江南各地再次打造海船,大举操练海军,搜罗粮草,实行第三次伐倭大战。
有了两次失败的经验,忽必烈相信自己的蒙古铁骑,定能将整个倭国踏平。
然安南那边,出了变故。
三十万大军征伐安南,惨败!
倭国那边是海盗,不利于蒙元铁骑,可安南可是陆地国家,怎能败蒙元三十万大军。
奇耻大辱!
!
次年,再度整军三十万精锐,远征安南。
再败!
再来!
忽必烈哪肯甘心,就要三征安南。
可惜在这个时候,忽必烈重病缠身,各种病痛全部袭来,一下子就给冲垮了。
自身最为重要,至于开疆扩土什么的,先放一放。
这一放,便就过了。
后面继任的,也不敢打了。
四连败的蒙元,可谓是元气大伤,核心精锐过半惨死异国他乡。
直到现在,安南驻兵,征伐倭国。
曾经蒙元连续两次三十万大军没有攻下的安南,现在大明五万精锐入主安南京都。
有时候打仗这等事情,不仅仅要看实力,更要看时机。
譬如现在的倭国,其实对于大明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南北朝之战,去年确实结束了。
但是特殊的虚君制度,独特的天皇体制,并不意味着如今的倭国就是一片太平。
反而是累积的遗留问题在加重,不管是得胜的后小松天皇,还是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也同样面临封赏不足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沿海倭寇的侵犯,在很大的程度上,倭寇对大明的行为,是被默许的存在。
甚至在很多地方认为,能够从强大的大明朝抢来钱财者,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武士。
五十万大军,相当于整个大明四分之一的军事力量。
每天所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朱英亲自巡查户部,兵部,再三严令,必须要保持大军后勤稳定。
同时要加快建立海口至济州岛的海上航道。
因为一个济州岛,根本无法供应五十万大军的口粮。
大军一动,粮草千担,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在这个时候,大明各地的粮价,呈现出急速上涨的趋势。
户部大堂。
朱英沉声道:“不管是用什么法子,哪怕是强压,也得把粮价给本宫压下来。”
“五十万大军的供应,绝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但同时各府州的粮价,也不能出现超出市场行情的上涨。”
户部尚赵勉,左右侍郎,还有各主事,面面相觑。
“殿下,如今南直隶一带,得益于群英商会维持,粮价平稳,波动细微。”
“可各省清吏司,却是无法掌控市场,地主豪绅纷纷藏粮,多数粮商也是关门不卖,这才导致粮价勐涨。”
赵勉苦笑着说道。
户部虽然掌控粮食钱财,但是对钱粮的把控严重不足。
朱英其实心中也非常的清楚,目前的情况,不管是京师户部,还是各省的清吏司,对于目前的情况,没有任何办法可言。
市场行为,不是说想调控就能调控的。
粮商不卖,地主不出,那么就只能是户部卖粮平抑粮价,填补粮食的空缺。
可现在因为五十万大军后勤,大量的粮食都被严格限制,哪怕腾出一些,对于目前整体市场来说,都是杯水车薪。
一些大粮商,地主豪绅,勋贵大户,甚至是联合起来,不断吃进官府的平价粮。
这种行为,很难打击。
不是说按人口限制就能达到,暗中出高价收购粮食,一些百姓得到粮食后,反而转手卖出,获取差价。
什么叫愚民,在愚民们看来,反正官府要管的,有钱没粮,那就只能闹呗,法不责众,也没啥好怕的。
一些甚至是抱着侥幸心理,别人不卖我来卖,卖两三次可以赚好多呢。
等粮价下来,那就是大赚啊。
这些事情一般的百姓哪里能够想到,无非还是背后有人瞧瞧传播,怂恿。
朱英已然猜到,这幕后的推手,便就是以晋商为主。
晋商二字,说起来简单,干起来便就极为复杂了。
那代表的,是一省之百姓。
最为主要的是山西的复杂情况。
明初山河破碎,中原人口凋零,百废待兴。
然有着天险,号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却是没有受到多大的干扰。
百姓相对安定,人口数量为之大省。
在洪武前二十五个年头里,就已经移民数次。
为什么朱英这边,在京师已经几乎明令审讯晋商,却好像只动了一些皮毛,未曾伤到根本分毫的原因,就在于此。
山西移民,不仅是明初之最,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也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分布最广的动作。
明初数年,大规模的移民屯垦,就是为了将屯田制彻底的发挥作用。
而在文化之上,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蒙元的统治,对于整个中原大地,尤其是传统汉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
朱元章奉天讨元北伐檄文中写道: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神州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神州,未闻以夷狄居神州而制天下也。.....
驱除胡虏,恢复神州,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宋朝灭亡,有“崖山之后再无中原”的说法。
受到大量少数民族的影响,加上蒙元统治,刻意打击,在朱元章立国之初,可谓是汉家没落,传统的纲常论理,礼仪道德已经不再是主流文化。
而山西不同。
他拥有悠久醇厚的传统汉文化,尤其是晋南作为尧舜故地,可谓是汉民族文化的发源之所。
儒家文化,已经彻底深入到每一个山西百姓的心中。
而山西移民,必将带着儒家传统文化,随着他们的足迹,传播到整个大明江山各地。
因战乱影响,大规模的移民迁入,反而使得当地成为少数人,移民成为多数人。
加上严苛律法的影响,便可迅速规范相对落后的伦理道德。
其中山西移民主要以中原,两淮地区为主,其他各地也有少数移民。
晋商在天下商会中,之所以有着非常之大的优势,莫过于此。
在宗族,血脉的联系下,走出山西的行商,完全可以凭借着族内关系,在行商途中得到很大的程度的庇佑。
这种相互往来,很快就能达成利益共识。
就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哪怕是谣言桉的发生,也仅仅是清扫京师,无法再多延伸。
一旦触及太广,影响太大,反而会动荡大明根基。
户部的官员们,自然是知晓这个情况的,所以哪怕太孙亲自,也是束手无策。
朱英思索片刻后,沉声说道:“既然粮商不卖,地主藏粮,那就下令各地清吏司,丈量土地,但凡有所隐瞒不报者,罚以缴没。”
---
推书:师兄我绝不吃药
简介:“师兄,请吃药。”
“拿开,快将这些恶心的虫子拿开,我不要,不要啊!
!”
“师兄魔障了,这玉液中哪有什么虫子,分明只有阵阵灵光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