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这个东西,听起来好似没有什么用。
    可实际上哪怕是现在的大明,都不是很清楚在当今世界,自己的影响力有多么大。
    就整个世界来说,比较强大的几个势力,大明自然是排第一的。
    而接下来的便就是帖木儿帝国了,正在不断的向上发育之中。
    比较强势算奥斯曼帝国了。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一直是到了近代才灭亡。
    与之相对的自然便是拜占庭帝国。
    这是一个极为古老的帝国,自公元三九五年成立,迄今已有千年之漫长。
    面对新生的奥斯曼帝国,古老而又腐朽的拜占庭帝国显然比较难以抗衡,在边缘的战场上一直都是节节败退。
    对比新生的奥斯曼帝国,还有古老的拜占庭帝国,虽说帖木儿有着极为强势的统治力,也有着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骑兵。
    可糟糕的统治制度,是帖木儿最大的隐患。
    蒙古各汗国的统治力正在不断的下降,莫斯科公国大败钦察汗国,也意味着蒙古统治力滑落的开始。
    英法的百年战争还在持续的阶段,爆发的黑死病让整个欧洲的人口大幅度减少,不过经济上倒是正在处于上涨之中。
    而文艺复兴已经在意大利开始。
    于欧洲各地,教会的影响力一直保持着极为强盛的状态。
    美洲的玛雅正在逐渐的走入到衰弱之中,印加帝国慢慢崛起。
    身毒,便就是后世的印度,德里苏丹国卡尔吉王朝、图格里克王朝相继统治,国力强盛。
    只是在边境有着帖木儿帝国的大军虎视眈眈。
    非洲这边马里王国开始强大起来,埃及由马穆鲁克王朝统治,摩洛哥马琳王朝正在分裂。
    纵观整个世界,如今的大明,毫无疑问是最为强大,不管是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兵力,发展,制度,民生等等各方面,尽数是对世界的碾压。
    ......
    大明,奉天殿,早朝。
    “倭国恶邻,乖戾之帮,其性鲜仁寡义。狡黠而好斗,悭吝且荒淫,繁礼做伪,土猾猖乱。”
    “其虽历代承吾中华之恩德,却不思回报。又于洪武初年,兴海盗,举贼兵,骚扰临海,强占土地,祸害生灵,毁坏城郭。”
    “是以气愤风云,志安社稷,高鸣金鼓,诛杀倭奴。民众亦斩木揭竿,纷纷从征,一朝成功,倭寇乃弃刀卸甲,降伏跨下。”
    “然那倭奴可恶至极,趁衅纵害,忘恩负义,不顾和平之盟约,竟暗中加害我大明世子。”
    “微臣以上奏,恳请太孙殿下降下令旨,予以倭国迎头痛击,复我明之天朝上国之威严。”
    奉天殿前,一御史大夫口若悬河,朗声高呼,气势轩昂。
    殿内的大臣们,更是听得义愤填膺,纷纷响应。
    朱英立于殿上,面色平静。
    果然读书的,都是有几把刷子,这道理当真是一套一套的。
    其实关于今天的朝会,主要还是要走一个过场。
    因为银矿的事情在大明已经爆发开来,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走马贩夫,几乎都被这倭国银矿给牵扯到了心神。
    此事未刊登邸报,然小道消息最是动人心神。
    都到了这个地步,朱英和朱元章商议一番后,觉得这跟倭国的和平盟约,似乎没有太大继续下去的必要。
    便就在朝会上简单的安排了一下。
    这个御史自然差不多就是捧眼了,提前通知到位,准备一番说辞,然后把这个事情给提上来。
    按照规矩,这个时候朱英需要矜持一下,否则太直接了就显得没有仪式感。
    “倭国那边也算是有些诚意吧,把那刺杀世子的幕后主谋给送过来了。”
    朱英说完之后,那御史立马磕首道:“这都是那些倭人的阴谋,相差如此之遥远,谁能知晓他是不是替罪羔羊。”
    “刺杀我大明世子这等行径,已然说明倭国或是无力掌控,或是暗中蓄谋已久,不管哪种,须我大明为其重定乾坤方可。”
    朱英点点头,而后看向群臣,问道:“可还是有其他向左之意见。”
    文武百官尽皆是摇头。
    谁还不知道今日早朝议论此事,走个过场罢了,事情的结果是早就已经定好的。
    很快,关于倭国的事情,便就已经是在朝廷上定性。
    这次的事情,根本不会给倭国解释的机会。
    当然,大明这边也不会说调动大面积的军队再去讨伐倭国,只是会有约莫数万人过去而已。
    ......
    秦王府。
    朱樉有些紧张的对着旁边宦官问道:“你说太孙殿下真的会让我领军去倭国吗。”
    本来这样的事情,自然没有跟宦官交流的必要。
    只不过现在的朱樉有些患得患失罢了。
    因为之前的事,即便是朱元章已经看在死去朱标的份上,原谅了朱樉,可这家伙的侧妃是把马皇后留给朱元章唯一的玉佩给打碎了。
    邓氏之死也不过是消了朱元章的心头之恨,而解决不了朱元章对于这个儿子的失望。
    后来是领兵了一次,不过随着朱英定下的海外封藩后,他手里头的兵权,又再度被收了回来。
    有朱元章在,没有哪个藩王敢闹出点什么事情出来,朱元章的威慑力,是诸多藩王小时候的阴影,即便是朱樉这个次子,也同样打心里头惧怕着自己的父皇。
    宦官听着秦王这话,当下有些不知所措。
    涉及到一些宫廷之事,胡乱插嘴可是自寻死路了。
    只得以跪倒在地磕首不止:“王爷,奴才不知,奴才不知啊。”
    朱樉见此有些失望的摆摆手,让其退下。
    宦官如同是侥幸逃过生死大关,急忙离去,生怕晚走一步又被留了下来。
    宫廷里因为涉及到皇家之事从而被杖毙的宦官可不在少数。
    独自剩下朱樉一人,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心里头也在胡思乱想。
    不知过了多久,院外再度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朱樉顾不得那么多,也没在乎自己秦王的仪态,急忙是自己过去开门。
    门外,是数名宦官领着谕旨过来。
    朱樉连忙迎接上去。
    宦官见此也没迟疑,直接打开谕旨道;“奉陛下谕旨,特封秦王朱樉为监察使,领兵三万,负责调查海外藩国燕城世子遇刺一事。”
    在宦官门前,朱樉也没有什么好在乎的。
    直接几步走过去,从宦官手里头拿过谕旨,自己再仔细的看了一遍。
    传旨的宦官们对此也是习以为常,当谕旨离开手后,原本挺直的腰板立马躬了下来,以示对秦王的恭敬。
    先前谕旨在手的时候,他们代表着的是陛下的颜面,现在没有了谕旨,自然就是恢复了宦官的身份。
    秦王这些动作是有些不合乎规矩,只是这属于皇家内事了,轮不到他们来多嘴多舌。
    就算是陛下知道了,也不过是训斥几句了事。
    朱樉的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熬了这么久,总算是熬出头了。
    在这京师里的日子,实在是过得太让人烦心。
    倒也不是什么别的方面,只是有着父皇的压制,让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显得小心翼翼。
    作为诸王之长,现在的朱樉可还是宗人府的宗人令,这也导致朱樉没法熘达出去,先前几次想要表示外出海外建立藩国,都被直接拒绝。
    现在算是终于得偿所愿了。
    或许这样的想法不会被别人所理解,也就只有藩王们自己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走出大明疆域去海外,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
    茫茫草原上,朱棣毫无形象的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
    数月以来的征伐,让朱棣的神情多了几分疲倦,但是眼神之中的精光,并未有着半点的减少。
    歇息之余,朱棣扫了一眼正在休息的将士。
    在经过不断的厮杀和补充之后,现在万人队伍已经只有七千余众,里面的汉人数量,已经不及半。
    多数变成了草原各个部族的骑兵。
    也是这等长久的厮杀,让一些稚嫩的新兵迅速成长,七千人的队伍战斗力比之先前的万人还要来得更加高昂一点。
    然而朱棣的日子也不算是好过。
    随着整个北元的反扑,各方部族的联合,他已经无法再继续深入草原腹部了。
    若是贸然进去,很容易有被围杀的可能。
    “张玉,通知下去,一炷香后整军,回撤草原军事基地。”
    “打了几个月,也该是让将士们好生歇息一下了。”
    心下思索一番之后,朱棣唤来自己的大将张玉开口吩咐道。
    没多久,军队之中传来一阵欢呼声。
    蒙古和倭国,完全不是在一个概念之上。
    在这里,火绳枪并不能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更不用提攻城利器火炮了。
    草原这块地方,是蒙古人土生土长的地盘,辽阔无边的平原,几乎没有任何的遮挡。
    想要在这里发动战争,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的骑兵。
    当然,也可以是强大的步兵团进行缓慢的推进,只是这样的损耗极其大,每日都会要消耗大量的口粮,一旦后勤跟不上,就只能是回撤。
    朱英草原军事基地的办法,就是降低消耗,利用强大的物力和财力来拖垮草原。
    且同时让整个草原发生动乱,从而无力来掠夺大明边疆。
    最为明显的一点,那便是自从草原军事基地成立之后,已然没有了打秋风的存在,所有跟大明接壤的边界,都是朱棣,蓝玉等人扫荡的地方。
    这是强行的逼迫许多草原部族迁徙到草原深处。
    方法听起来简单,但也只有是现在的大明才有这个实力来执行。
    毕竟这里头耗费的钱粮,可是一个极大的数目。
    单单就今年以来,总计损耗就已经超过了七百万宝钞的数额。
    想想当初大明的岁入才多少,不过是一千多万罢了,这要是换作先前,完全是把自己的财政给拖垮。
    禁运之后边关的贸易也是在逐步减少,不过辽东这边已经归顺的部族生活还算是不错,正常的贸易也是在进行。
    很多其他部族也只能是想办法,以更为低廉的价格卖给辽东这边归顺的部族,换取微薄的口粮。
    最后这些牧畜或畜产品,皮草等,还是要流入到大明这边来。
    朱棣和蓝玉,带着两万多骑兵于草原上四处征伐。
    这个数目听起来是很多,可是比之茫茫草原,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即便是扫荡了数月,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花费在赶路之上,况且当扫荡开始的时候,就有许多部族听闻到消息进行迁徙。
    而在北元这边,也在一直酝酿。
    暗中准备着大军,想要一波对草原军事基地形成更为直接的打击。
    朱棣之所以选择回转基地,也是因为感觉到了危险。
    大明最为强势的盔甲,很难在草原上佩戴,一般是轻便的皮甲为主。
    厚重的盔甲会影响到骑兵的速度,如若是速度跟不上,便等于是将生死交给了敌人。
    是以现在的草原征战,更多的还是以蒙古人骑兵的方式,朱棣蓝玉这边也是清一色的骑兵。
    便就是在朱棣离开后约莫一个多时辰。
    数名蒙古人骑兵来到了驻扎之处。
    大军驻扎的痕迹是没法消除的,感受了一下子地面篝火残留的温度,为首的蒙古统领用蒙语说道:“没有太远,能够追上。”
    随即立即转身回撤。
    随着数名蒙古人的奔驰,远方出现了一大片层层叠叠的黑影。
    近了看去,是数万计的骑兵正在驻扎。
    这便是北元旗下兵部统帅。
    和草原部落不同的是,北元即便是现在,所行驶的制度也是先前蒙元相同,实行三省六部制。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一直想要彻底的消灭北元的原因所在。
    北元这边可不仅全是蒙古人,在被朱元章所赶进草原后,依然还有着大量的汉人读书人为北元效力,他们妄图让北元再次入住中原,便也跟着得到从龙之功。
    北元这种同样是承袭于宋朝制度,和草原上原始野蛮统治完全不同,如若是寻到机会侵入中原,很容易就可以打开局面,且也容易得到一些地方世家的支持。
    所以消灭北元,对于大明来说是首当其冲之事。

章节目录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执笔见春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执笔见春秋并收藏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