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的会议结束之后,朱高煦并没有在阁内逗留太久。
    当值的解缙、黄淮各有各的事务要做,故而朱高煦只是例行公事的对解、黄二人勉励了几句,便打算离开。
    不过,解缙似乎有意趁此机会结交朱高煦,特地以谦逊的姿态,虚心向朱高煦请教道:“下臣解缙,恳请世子不吝赐教。”
    “解顾问颖悟绝人、才高八斗,哪里是我能指点的?”朱高煦打趣道。
    解缙肃容道:“禀世子,此科举革新之章稿,结构整齐,文思清晰,不仅立意高远,而且言之有物,方便着手。下臣恳请世子指点迷津,如何才能写出此等上乘的治政之稿?”
    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
    面对大才子解缙的请教,朱高煦也不能免俗,当即兴致勃勃的作了一番讲解。
    “学习、征引古人之文章言行,当以治事、救世为急务,一言以蔽之,即坚持‘经世致用’之原则。”
    “所谓‘经世’,即治理世事、经国济民;所谓“致用”,即尽其所用。为国谋功,为民谋利……”
    昔日,从小就聪颖绝伦,有“神童”之称的解缙,在洪武二十一年中进士后,因其聪明且富有才华,而被朱元璋授为翰林学士,并时常带在身边,任秘书员之事务。
    不久后,解缙因呈万言书与《太平十策》进言而得到朱元璋赞赏,但他却恃宠而骄。
    他先是在兵部出言不逊,被人打了小报告;之后改任御史期间,竟代替他人起草为李善长鸣冤的奏疏;甚至后来又为御史同僚起草奏疏弹劾其顶头上司都御史。
    朱元璋任解缙为御史,本意为了让其收敛,可解缙似乎并未理解,数年后仍无改变。
    或许是出于惜才的原因,朱元璋便命令二十出头的解缙回家修身养性,打算十年后再用他。
    五年前,朱棣入主东宫,朱元璋为朱棣网络人才,培养羽翼,解缙遂提前得到启用,并凭借着出色的才具,一举成为了朱棣的心腹。
    再次受宠的解缙,似乎忘记了当初被朱元璋赶回家的遭遇,这五年来他因恃宠而骄得罪了不少朝臣,其中就包括朱高煦扶持的官员。
    朱高煦对历史上解瑨的悲惨人生感到惋惜,所以这才强调“经世致用”之原则,算是提醒解缙写文章得跟做人做事一样,求真务实,切勿执着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世子天纵英才,下臣佩服至极!”
    解缙弯腰拱手,甚是恭维道。
    朱高煦接着又旁敲侧击的提醒解缙,平日里多注意同僚之间的关系,尽量顾及他人感受,不令人难堪,随后特地关心了一下黄淮的工作,又对其勉励了几句。
    “多谢世子,下臣必宵衣旰食,以明天子!”黄淮恭声道。
    离开文渊阁后,朱高煦去了宝源局,他需要视察洗衣皂与新币的制造情况。
    “恭迎世子殿下。”
    当值的二十多名小吏,以及分管洗衣皂、新币制作的两名刚刚上任的官员,得知燕王世子朱高煦来访,连忙赶到宝源局正门外的空旷处迎接。
    “不必多礼。”朱高煦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谢世子殿下!”众人齐声道。
    接着,那两名官员向朱高煦迎了上来。
    “下臣工部侍郎练安(户部侍郎夏原吉)见过世子。”
    两人齐声躬身道。
    他们正是刚被提拔为工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的练子宁与夏原吉。
    洪武二十五年万寿节上,朱高煦以豆油皂作为寿礼献给朱元璋,引起了对方的极大关注。
    自那不久后,朱高煦研究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洗衣皂,随即洗衣皂就被朱元璋确立为皇家商行的经营物品。
    为了确保洗衣皂的制作工艺不被泄露,在朱高煦的提议下,朱元璋把洗衣皂的制造纳入了宝源局的司务内容之中。
    宝源局是大明制作通宝钱币的衙门,朝廷对在其中做工之人管理极其严密,将洗衣皂放在宝源局制作,最适合不过。
    但由于场地有限,而且铸币需要用到水力冲压器械,宝源局之后便进行了一次大的扩建。
    于是,扩建之后的宝源局,成为了工部与户部奉命兼管的衙门。
    一如眼下,练子宁任工部左侍郎,兼管着宝源局的洗衣皂制作;夏原吉任户部右侍郎,兼管着宝源局的新币制作事务。
    “知道你们刚上任,我只是过来随便看看,没有别的意思。制作洗衣皂与新币要紧,让那些小吏退下罢。”
    朱高煦点了点头,缓缓说道。
    两人恭声称是,转身挥手示意众吏员各归其位。
    “带我去作坊瞧瞧。”朱高煦吩咐道。
    “世子殿下这边请。”
    练子宁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躬身恭声道。
    不多时,朱高煦在康平、练子宁、夏原吉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一处给洗衣皂切割定型的操作室入口处。
    站在门口,朱高煦向室内望去,看见了一个个跪坐在矮桌前,手执小刀为皂模定型的做工者。
    此时,他有种置身于后世工厂流水线操作间,观看工人做工的感觉。
    “目前洗衣皂的售卖与制作情况如何?”
    朱高煦问道。
    练子宁恭声答道:“洗衣皂物美价廉,经皇家商行推广售卖两年后,逐渐风靡天下,给无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洗衣便利。所以,市面上对于洗衣皂的需求量,眼下仍是与日俱增。”
    “皇家商行下设的十几家商号皆在售卖洗衣皂,宝源局每月作出的洗衣皂总数,一直跟不上商行每月售出的洗衣皂总数。”
    “看来,练侍郎做过不少功课。”
    朱高煦负手点头道:“都说你才学过人,果然如此!”
    练子宁连忙躬身道:“世子殿下过誉了。”
    “你接着说。”朱高煦道。
    练子宁道:“眼下制作洗衣皂的工匠共有九百多人,其中负责切割定型这一流程的工匠有一百五十人。”
    “目前施行五十人一组,三组轮流,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做工,批量切割洗衣皂,每人每日可切割出两百块,一百五十人一日可出三万块洗衣皂。”
    “不瞒世子,市场上每日对洗衣皂的需求之数,绝不低于三万块。”
    按照这个数据,朱高煦默默在心中算了一笔账。
    每块洗衣皂售价两文钱,若每日售出三万块洗衣皂可得六万钱,即六十贯钱。
    一年下来,仅此洗衣皂一个进项,就是两万多贯,相当于后世上千万元。
    这是一笔庞大的收入。
    由于市面上供不应求,有些商人便会抬高价格,转手贩卖,谋求差价获利,很多人因此发家致富。
    当然,就目前这个时代,真正能用的上洗衣皂的人,仍然是家境殷实者。
    许多穷苦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洗衣皂对他们来说,依旧十分遥远。
    “新币的制作情况如何?”朱高煦忽然问道。
    夏原吉躬身一礼,接着从袖袋里掏出两枚钱币。
    “这是两枚用新式水力冲压机,以强力压制成的新币样式钱,请世子殿下过目。”
    华夏古代利用水力的发明与设备太多了,如筒车、龙骨水车、水碓,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设备水排等。
    新式水力冲压机的问世,是这个时代精英工匠的杰作,数年前朱高煦只是向宝源局的工匠们提供了一个改进水力设备的方向。
    “不错,比我想象中的好些!”
    朱高煦端详着手中圆形方孔的铜钱、银钱,轻声赞道。
    在汉朝时,华夏就见识过西域的金银币之钱,然而后世各朝各代依然使用圆形方孔钱,可见圆形方孔钱自有其优势。
    若钱币为圆形方孔,便可以用绳子串起来,更方便携带,这体现了华夏古人的智慧。
    “制作出此新式钱币的一众工匠,皆当赏!”
    朱高煦喜形于色道。
    ps:感谢老铁们的鼎力支持,让本书冲到了签约作者新书榜第六位,万分感谢!

章节目录

重生朱棣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步惊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步惊俗并收藏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