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府侧厅内,摆下了桌几香案,韩义及族内长辈祭拜韩顾夫妻完毕后,在这里依辈分而坐。
大厅正中,又相对摆下了一对几案,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韩涛和韩冲相对而坐,等待韩义等人出题应答。
韩冲气定神闲,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其实也难怪他有如此信心,自小而来受众人夸赞,已经使他产生根深蒂固的优越感。
尽管韩涛今日的祭文文笔不错,但到底是不是他亲笔所写,还不得而知。
至于背诵《离骚》和《逍遥游》,不过是背死书。
只要花时间,再笨的人也能做到,自然也不会让韩冲对韩涛生起敬畏之心。
韩涛此时也表现得极为镇定,毕竟他的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
前世又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熟读各种诗书,又哪里会怕区区一县内老翁出题作答?
韩涛和韩冲等韩义等人坐好,另有下人奉上香茗已毕,才一起躬身施礼:“请太叔公出题!”
韩义略一思索,开口道:“既然今日的比试是因祭文而起,又是为了证明涛儿的孝心,那就以孝道为题。你二人来应答。”
体裁不限,字数不限,以一炷香时间为限。时间达到,若未能做出者即算负。”
“若二人都在规定时间内,则由老夫和你们的各位长辈一起评判决定优劣。”
有下人搬来一个香炉,放在大厅正中。
韩义摆手示意,韩禄上前,亲自将香点燃,然后高声宣布:“开始!”
韩冲胸有成竹,略一沉吟,即开始提笔书写,行文如行云流水。
不过短短片刻,一篇诗文已经写好,摆在案前,然后再逐字推敲修正。
反观韩涛却是眉头紧锁,一动不动,一副苦思的状态,香已经燃过一半,仍未见其动笔。
韩义等人看到韩涛的表现,都是微微叹息摇头,心道早知如此,你又何必自取其辱。
韩禄看着韩涛,又看看韩冲,脸上却是难掩的得意神情。
转眼间,香已经燃去三分之二,只剩下很小的一段,韩涛此时才拿起笔开始书写。
此时的他也不再犹豫,行笔极快,一气呵成之后,也不修改校对,直接站起身,恭敬地送到韩义等人面前:“请太叔公审阅!”
韩义等人对韩涛的态度都微感不满,略一点头,示意他将文章放于面前,然后转头看向韩冲。
韩冲似乎没想到韩涛竟然会比自己提前完成,但却丝毫不慌乱,坚持将文章改好,才起身呈送到韩义等人面前,此时香恰恰燃尽。
韩涛和韩冲回到各自的位置坐好,安静地等待韩义等人的点评。
韩义却不去动面前的两份文章,摆手示意身后的几个晚辈先看。
他毕竟是最大的长辈,若是他先看完发表的意见,势必会影响其他人的评判,所以他自然是最后再去点评。
一名族内长辈率先拿起了韩冲的文章看着,随后连声赞叹:“好诗,写得好!”
随后他把诗词递给身边的其他长辈,每个长辈看完都是连声赞叹,传给下一个人。
韩禄看着众人的表情,听着众人的夸赞,脸上的笑容更盛。
韩冲却表现得非常淡定,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一般。
韩义最后拿起韩冲的文章看着,也是边看边点头,忍不住念诵出声。
“葱茏大树纵千寻,枝叶参天莫忘根。唯有春泥知反护,方得撑起冠如云。”
韩涛听着心里也是暗自赞叹,这韩冲果然有才华。
一首七律虽只短短四句话,但却丝毫不露“人”、“孝”诸字,而纯以树比,可谓别出机杼,且言理明澈,通俗易懂,确实值得称赞。
韩义放下韩冲的文章,赞许地评论着。
“树高千尺,根以托之以养之。此根者父母也。枝叶参天,化泥反哺,此枝叶者子女也。”
“如此循环,则生生不息,冲儿此篇文章,以物喻人,不着痕迹间,孝道现矣,果然是佳作。”
韩冲此时才微微颔首,向众位长辈道谢。
“谢各位长辈谬赞,今日乃是考评堂兄之文才是否属实,冲儿不过是抛砖引玉,还请各位长辈勿要忘了初衷。”
韩冲此举,其实目的清晰,提醒众人,比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韩涛的祭文到底是不是他自己所写。
若是将此事做实,这种弄虚作假,哄骗长辈先人的行为,不光是没资格执掌家业,说严重点被家族扫地出门,都不为过。
韩义却是面露难色,韩冲此文水平已经展现,别说是纨绔子弟韩涛,就算让韩义亲自来作答,也未必能胜过。
他心里盘算着,毕竟韩涛父母刚刚过世,又是自家晚辈,也不宜太过分相逼。
若是其文章写得还过得去,就索性不再追究其祭文真伪之事。
最多不让他执掌家业,家中银钱也足够他日后衣食无忧,也就好了。
想到这里,韩义直接拿起了韩涛的文章递给身边的人:“涛儿的文章,你们也看看,点评一下吧。”
坐在韩义身边的人,是他的儿子韩寿。
老人将文章递给他时,特意用手指在他的手背上轻敲了一下。
韩寿立即会意,将文章接了过去,低头细看。
他原本只是草草扫过,没想到看了两行之后,他的表情瞬间变了,极其认真地瞪大了眼睛,最后指着文章,惊讶地看着韩涛:“这真的是你所写?”
韩涛恭敬地行礼:“回叔公,题目是太叔公当堂所出,侄孙当堂所写。”
韩寿连连点头:“说的是,当堂所作,哪里会有假,只是这文章写得甚好,让我一时难以相信是你所写,涛儿勿怪!”
韩涛再次施礼:“谢叔公夸奖。”
韩寿不再将文章往下传递,直接递还给韩义:“父亲,涛儿的文章意境极深,应在冲儿之上,请您过目点评。”
韩寿此言一出,众人都露出惊讶的神情。
谁也没想到,他只是自己看过,竟然就给出了如此之高的点评,直接判定韩涛的文章超过了韩冲。
韩义也是微感诧异,心里想着:我不过是让你给这个小子些面子下台,你也不用这样过分吹捧吧?
韩寿从众人的眼中看出了怀疑之处,依然坚持地道:“父亲,请您评阅,便知我所言非虚。”
韩义见韩寿如此坚持,也起了好奇之心,伸手将文章接过。
包括韩禄在内的其他人,都关切地看着韩义,想听听他的点评,韩涛的文章是否真有如此的好。
韩冲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疑惑,虽然他有预感,韩涛的文章应该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差。
但却没想到,韩寿却给出如此高的评价,竟然声称超过了自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义仔细地看着韩涛的文章,脸色也是渐渐变了,不停赞叹着:“好诗,果然是好诗!的确远在冲儿之作之上。”
韩义的评论无疑是盖棺定论,宣布了比赛输赢。
听到他这样说,韩禄等人都按捺不住,纷纷围到韩义身边,一起观看韩涛的这篇文章。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韩义大声地将韩涛所写的诗文念了出来。
韩冲听着,也瞪大了眼睛,他也没有想到,韩涛竟然能写出这样一篇作品。
慈乌是一种较小的乌鸦,韩涛整篇文章也是只字未提人、孝二字,以慈乌自喻,寄托“舐犊情难报,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又运用典故借古人吴起、曾参的事迹,借古喻今,从反、正两个方面点明孝道之理。
其诗词意境之恳切,情感之表达,的确在韩冲之上。
看着众人的反应,韩涛的表情却异常的平静。
毕竟他写出来的可是号称“诗魔”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名作《慈乌夜啼》。
他的文章流传后世千年,又岂是韩冲这样一个寂寂无名之辈可以比拟的?
韩义出题之后,韩涛迟迟没有动笔,并不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是希望从自己记忆中那诸多诗词中挑选出一首最符合此时自己心境的。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虽然流传更广,尤其是其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更是家喻户晓,但意境与此时不符,故未作选择。
至于那篇被后人誉为读过“不敢不尽孝”的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所写的《陈情表》,则是因为格式和意境也不相符被放弃。
最终选择了白居易这篇寄托哀思的《慈乌夜啼》,不但应景,而且意境极深,一举超越了韩冲所做的诗词。
“这……这首诗……”
过了良久,震惊的不能言语的韩冲,终于是开口了,他的声音沙哑,满心的惊骇。
听完这首诗,和自己所作相比,真的是高出甚多。
原本自视极高的韩冲,一瞬间变得面色惨白,神情恍恍惚惚,眼眸呆滞犹如霜打的茄子,先前的春风得意霎时间一扫而空!
“不……这绝不可能是韩冲作的诗!”
忽然,韩禄厉声地呵斥起来,虽然他不学无术,但看到众人对韩涛的连番称赞,以及韩冲的反应,也明白输赢已经有了结果,情急之下将自己的质疑脱口而出。
韩义闻言顿时面色一变,眉头皱起,也是低沉了嗓音喝道。
“大胆!韩禄,这诗作乃是涛儿当着我等面亲笔写出,题目更是我当堂所出。”
“你提出质疑,可是怀疑我与涛儿串通,私下泄题给他,让他提前做好了准备?”
韩禄看到韩义骤变的脸色,听到他的话,也是心中为之一震,意识到自己的话触怒了韩义。
可是如今话已出口,根本无法收回,他一下愣在了当场。
韩冲见父亲如此尴尬,赶忙开口帮他辩解:“太叔公,请恕我父亲失礼之处,只不过我与堂兄一起长大,对其有所了解,自然知道堂兄的学问高低。”
“这首诗堪称绝世之作,以堂兄过往之文才,绝难写出此等绝世诗词。”
“我父也是不忍各位长辈被蒙蔽,才当众提出质疑。”
韩涛听了韩冲的话,也是暗自赞叹。
这么短时间就镇定下来,提出的质疑也是有理有据,只怕韩义等人又要被他所鼓动了。
“一派胡言!冲弟,为兄到底何处得罪了你,你竟然当众污蔑我?!”
韩涛不给韩义等人说话的机会,直接站出来回应着韩冲。
韩冲听出韩涛语气中的变化,以为自己已经成功激怒了他,立刻拱手施礼,做出一副谦恭的样子。
”堂兄不要动怒,我劝您还是说出实话,这首诗词究竟是何方高人指点,或者是在那本诗词书册上誊抄下来的,在各位面前,莫要再隐瞒欺骗了。”
韩涛闻言直接是气笑了,看着韩冲那张自以为是的淡定脸庞,冷笑着回应:“我说我是抄你写的,可你写得出来吗?”
韩冲一下语塞,显然没想到韩涛会这样回应。
“你说我是诗词书册上抄的,你说出出处,你不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吗,能写出这种诗词的书册,你可能没看过吗?”韩涛再次冷冷地回应着韩冲。
韩涛的话并没有让场上包含韩义在内的各位长辈感到如何的不悦,反倒是一个个目光流转,露出了思索之色。
的确,韩冲说韩涛是抄袭,可放眼整个山阳县,谁能写出这样的诗词,这就排除了一个找人代写的可能。
第二个可能便是韩涛抄袭书册上的诗词。
然而正如韩涛所说,谁也没有听说过哪本诗集上有这首诗词。
况且若是真的有,以这首诗的水平,恐怕早已经是名扬四海,天下皆知的经典之作了。
众人又怎会闻所未闻?
排除了这两个可能,韩涛抄袭的嫌疑还真的是大大降低了。
韩冲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是有些焦急起来。
虽然他也被韩涛的反驳弄得有些心中惊疑起来,不过他仍旧是不相信,韩涛的文学水平,能够写出如此绝世之作。
即便是后者福至心灵,妙手偶成那也绝无可能!
当下,韩冲心念电转,忽然眼睛一亮,旋即一脸镇定地望着韩涛说道。
“堂兄,我们如此争辩下去,最终也还是不会有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结果,若想证明你确有才华,有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请太叔公再出一题,你我加试一场!”
大厅正中,又相对摆下了一对几案,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韩涛和韩冲相对而坐,等待韩义等人出题应答。
韩冲气定神闲,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其实也难怪他有如此信心,自小而来受众人夸赞,已经使他产生根深蒂固的优越感。
尽管韩涛今日的祭文文笔不错,但到底是不是他亲笔所写,还不得而知。
至于背诵《离骚》和《逍遥游》,不过是背死书。
只要花时间,再笨的人也能做到,自然也不会让韩冲对韩涛生起敬畏之心。
韩涛此时也表现得极为镇定,毕竟他的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
前世又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熟读各种诗书,又哪里会怕区区一县内老翁出题作答?
韩涛和韩冲等韩义等人坐好,另有下人奉上香茗已毕,才一起躬身施礼:“请太叔公出题!”
韩义略一思索,开口道:“既然今日的比试是因祭文而起,又是为了证明涛儿的孝心,那就以孝道为题。你二人来应答。”
体裁不限,字数不限,以一炷香时间为限。时间达到,若未能做出者即算负。”
“若二人都在规定时间内,则由老夫和你们的各位长辈一起评判决定优劣。”
有下人搬来一个香炉,放在大厅正中。
韩义摆手示意,韩禄上前,亲自将香点燃,然后高声宣布:“开始!”
韩冲胸有成竹,略一沉吟,即开始提笔书写,行文如行云流水。
不过短短片刻,一篇诗文已经写好,摆在案前,然后再逐字推敲修正。
反观韩涛却是眉头紧锁,一动不动,一副苦思的状态,香已经燃过一半,仍未见其动笔。
韩义等人看到韩涛的表现,都是微微叹息摇头,心道早知如此,你又何必自取其辱。
韩禄看着韩涛,又看看韩冲,脸上却是难掩的得意神情。
转眼间,香已经燃去三分之二,只剩下很小的一段,韩涛此时才拿起笔开始书写。
此时的他也不再犹豫,行笔极快,一气呵成之后,也不修改校对,直接站起身,恭敬地送到韩义等人面前:“请太叔公审阅!”
韩义等人对韩涛的态度都微感不满,略一点头,示意他将文章放于面前,然后转头看向韩冲。
韩冲似乎没想到韩涛竟然会比自己提前完成,但却丝毫不慌乱,坚持将文章改好,才起身呈送到韩义等人面前,此时香恰恰燃尽。
韩涛和韩冲回到各自的位置坐好,安静地等待韩义等人的点评。
韩义却不去动面前的两份文章,摆手示意身后的几个晚辈先看。
他毕竟是最大的长辈,若是他先看完发表的意见,势必会影响其他人的评判,所以他自然是最后再去点评。
一名族内长辈率先拿起了韩冲的文章看着,随后连声赞叹:“好诗,写得好!”
随后他把诗词递给身边的其他长辈,每个长辈看完都是连声赞叹,传给下一个人。
韩禄看着众人的表情,听着众人的夸赞,脸上的笑容更盛。
韩冲却表现得非常淡定,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一般。
韩义最后拿起韩冲的文章看着,也是边看边点头,忍不住念诵出声。
“葱茏大树纵千寻,枝叶参天莫忘根。唯有春泥知反护,方得撑起冠如云。”
韩涛听着心里也是暗自赞叹,这韩冲果然有才华。
一首七律虽只短短四句话,但却丝毫不露“人”、“孝”诸字,而纯以树比,可谓别出机杼,且言理明澈,通俗易懂,确实值得称赞。
韩义放下韩冲的文章,赞许地评论着。
“树高千尺,根以托之以养之。此根者父母也。枝叶参天,化泥反哺,此枝叶者子女也。”
“如此循环,则生生不息,冲儿此篇文章,以物喻人,不着痕迹间,孝道现矣,果然是佳作。”
韩冲此时才微微颔首,向众位长辈道谢。
“谢各位长辈谬赞,今日乃是考评堂兄之文才是否属实,冲儿不过是抛砖引玉,还请各位长辈勿要忘了初衷。”
韩冲此举,其实目的清晰,提醒众人,比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韩涛的祭文到底是不是他自己所写。
若是将此事做实,这种弄虚作假,哄骗长辈先人的行为,不光是没资格执掌家业,说严重点被家族扫地出门,都不为过。
韩义却是面露难色,韩冲此文水平已经展现,别说是纨绔子弟韩涛,就算让韩义亲自来作答,也未必能胜过。
他心里盘算着,毕竟韩涛父母刚刚过世,又是自家晚辈,也不宜太过分相逼。
若是其文章写得还过得去,就索性不再追究其祭文真伪之事。
最多不让他执掌家业,家中银钱也足够他日后衣食无忧,也就好了。
想到这里,韩义直接拿起了韩涛的文章递给身边的人:“涛儿的文章,你们也看看,点评一下吧。”
坐在韩义身边的人,是他的儿子韩寿。
老人将文章递给他时,特意用手指在他的手背上轻敲了一下。
韩寿立即会意,将文章接了过去,低头细看。
他原本只是草草扫过,没想到看了两行之后,他的表情瞬间变了,极其认真地瞪大了眼睛,最后指着文章,惊讶地看着韩涛:“这真的是你所写?”
韩涛恭敬地行礼:“回叔公,题目是太叔公当堂所出,侄孙当堂所写。”
韩寿连连点头:“说的是,当堂所作,哪里会有假,只是这文章写得甚好,让我一时难以相信是你所写,涛儿勿怪!”
韩涛再次施礼:“谢叔公夸奖。”
韩寿不再将文章往下传递,直接递还给韩义:“父亲,涛儿的文章意境极深,应在冲儿之上,请您过目点评。”
韩寿此言一出,众人都露出惊讶的神情。
谁也没想到,他只是自己看过,竟然就给出了如此之高的点评,直接判定韩涛的文章超过了韩冲。
韩义也是微感诧异,心里想着:我不过是让你给这个小子些面子下台,你也不用这样过分吹捧吧?
韩寿从众人的眼中看出了怀疑之处,依然坚持地道:“父亲,请您评阅,便知我所言非虚。”
韩义见韩寿如此坚持,也起了好奇之心,伸手将文章接过。
包括韩禄在内的其他人,都关切地看着韩义,想听听他的点评,韩涛的文章是否真有如此的好。
韩冲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疑惑,虽然他有预感,韩涛的文章应该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差。
但却没想到,韩寿却给出如此高的评价,竟然声称超过了自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义仔细地看着韩涛的文章,脸色也是渐渐变了,不停赞叹着:“好诗,果然是好诗!的确远在冲儿之作之上。”
韩义的评论无疑是盖棺定论,宣布了比赛输赢。
听到他这样说,韩禄等人都按捺不住,纷纷围到韩义身边,一起观看韩涛的这篇文章。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韩义大声地将韩涛所写的诗文念了出来。
韩冲听着,也瞪大了眼睛,他也没有想到,韩涛竟然能写出这样一篇作品。
慈乌是一种较小的乌鸦,韩涛整篇文章也是只字未提人、孝二字,以慈乌自喻,寄托“舐犊情难报,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又运用典故借古人吴起、曾参的事迹,借古喻今,从反、正两个方面点明孝道之理。
其诗词意境之恳切,情感之表达,的确在韩冲之上。
看着众人的反应,韩涛的表情却异常的平静。
毕竟他写出来的可是号称“诗魔”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名作《慈乌夜啼》。
他的文章流传后世千年,又岂是韩冲这样一个寂寂无名之辈可以比拟的?
韩义出题之后,韩涛迟迟没有动笔,并不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是希望从自己记忆中那诸多诗词中挑选出一首最符合此时自己心境的。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虽然流传更广,尤其是其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更是家喻户晓,但意境与此时不符,故未作选择。
至于那篇被后人誉为读过“不敢不尽孝”的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所写的《陈情表》,则是因为格式和意境也不相符被放弃。
最终选择了白居易这篇寄托哀思的《慈乌夜啼》,不但应景,而且意境极深,一举超越了韩冲所做的诗词。
“这……这首诗……”
过了良久,震惊的不能言语的韩冲,终于是开口了,他的声音沙哑,满心的惊骇。
听完这首诗,和自己所作相比,真的是高出甚多。
原本自视极高的韩冲,一瞬间变得面色惨白,神情恍恍惚惚,眼眸呆滞犹如霜打的茄子,先前的春风得意霎时间一扫而空!
“不……这绝不可能是韩冲作的诗!”
忽然,韩禄厉声地呵斥起来,虽然他不学无术,但看到众人对韩涛的连番称赞,以及韩冲的反应,也明白输赢已经有了结果,情急之下将自己的质疑脱口而出。
韩义闻言顿时面色一变,眉头皱起,也是低沉了嗓音喝道。
“大胆!韩禄,这诗作乃是涛儿当着我等面亲笔写出,题目更是我当堂所出。”
“你提出质疑,可是怀疑我与涛儿串通,私下泄题给他,让他提前做好了准备?”
韩禄看到韩义骤变的脸色,听到他的话,也是心中为之一震,意识到自己的话触怒了韩义。
可是如今话已出口,根本无法收回,他一下愣在了当场。
韩冲见父亲如此尴尬,赶忙开口帮他辩解:“太叔公,请恕我父亲失礼之处,只不过我与堂兄一起长大,对其有所了解,自然知道堂兄的学问高低。”
“这首诗堪称绝世之作,以堂兄过往之文才,绝难写出此等绝世诗词。”
“我父也是不忍各位长辈被蒙蔽,才当众提出质疑。”
韩涛听了韩冲的话,也是暗自赞叹。
这么短时间就镇定下来,提出的质疑也是有理有据,只怕韩义等人又要被他所鼓动了。
“一派胡言!冲弟,为兄到底何处得罪了你,你竟然当众污蔑我?!”
韩涛不给韩义等人说话的机会,直接站出来回应着韩冲。
韩冲听出韩涛语气中的变化,以为自己已经成功激怒了他,立刻拱手施礼,做出一副谦恭的样子。
”堂兄不要动怒,我劝您还是说出实话,这首诗词究竟是何方高人指点,或者是在那本诗词书册上誊抄下来的,在各位面前,莫要再隐瞒欺骗了。”
韩涛闻言直接是气笑了,看着韩冲那张自以为是的淡定脸庞,冷笑着回应:“我说我是抄你写的,可你写得出来吗?”
韩冲一下语塞,显然没想到韩涛会这样回应。
“你说我是诗词书册上抄的,你说出出处,你不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吗,能写出这种诗词的书册,你可能没看过吗?”韩涛再次冷冷地回应着韩冲。
韩涛的话并没有让场上包含韩义在内的各位长辈感到如何的不悦,反倒是一个个目光流转,露出了思索之色。
的确,韩冲说韩涛是抄袭,可放眼整个山阳县,谁能写出这样的诗词,这就排除了一个找人代写的可能。
第二个可能便是韩涛抄袭书册上的诗词。
然而正如韩涛所说,谁也没有听说过哪本诗集上有这首诗词。
况且若是真的有,以这首诗的水平,恐怕早已经是名扬四海,天下皆知的经典之作了。
众人又怎会闻所未闻?
排除了这两个可能,韩涛抄袭的嫌疑还真的是大大降低了。
韩冲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是有些焦急起来。
虽然他也被韩涛的反驳弄得有些心中惊疑起来,不过他仍旧是不相信,韩涛的文学水平,能够写出如此绝世之作。
即便是后者福至心灵,妙手偶成那也绝无可能!
当下,韩冲心念电转,忽然眼睛一亮,旋即一脸镇定地望着韩涛说道。
“堂兄,我们如此争辩下去,最终也还是不会有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结果,若想证明你确有才华,有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请太叔公再出一题,你我加试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