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黄初三年、昭烈帝刘备章武二年、十万未称帝。
八月,从襄阳至建业上千里的长江水道上战云密布,大魏吴王拒绝派遣质子引曹丕聚集重兵以攻。
曹丕命令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张露驻军洞口,大将军曹仁出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进逼南郡。
刘禅在永安(秭归)得到战报对王平嗤笑道:“东吴鼠辈尔,背攻关君侯夺下襄阳,却又丟失襄阳。襄阳给他们又如何?目光短浅。若不是我大汉荆州空虚,糜芳士仁献城投降,吴军如何夺的下荆州。”
王平涿乡收拢散兵有功,刘禅向刘备讨要过来,命为太子舍人。
“襄阳乃军事要地,可为北伐重镇不知为何又被曹魏夺取!”王平神色认真,感慨着说道。
刘禅上挑眉角说道:“东吴守不住罢了,襄阳临汉水,引汉水做护城河,襄阳北边就是平原,利于曹魏进攻。”
王平听闻顺着刘禅的思路,语气沉肃总结说道:“若无北伐之意,固守襄阳确实是得不偿失,襄阳不利于东吴救援。一个是襄阳位置孤立突出,汉水上游又被曹魏控制,东吴援军增援方向只有汉水下游一条路。第二是汉水太浅太窄,既不能阻挡曹魏陆军强行跨江,也不利于东吴的水军作战。曹魏军队可以利用大量岸滩工事、夹江工事,削弱东吴的水军优势。”
刘禅听着王平言论,敲击在桌案上的手指,点动频率极快,双臂下压桌案,起身对董允打趣道:“休昭,你这个老师当的不错嘛,子均能有如此深的见地,知晓江北军略。”
董允拱手谦虚道:“殿下,允不敢当,允不识兵略,只能给子均释义解字,子均有此成就皆靠子均自己,日夜苦读!”
刘禅又与众人打趣一番,刘禅透过门外,见外面天色时辰已到。
刘禅收敛表情,叮嘱众人说道:“我需去批改奏折,休昭随我前往,子均不可懈怠,不可自傲,你与绍先多往黄将军身侧听训。”
董允、霍弋、王平三人拱手称诺。
-------------
永安城在长江边,入夜渐微凉。
夜风送寒,自绮窗细缝透入,原本有些困意的刘禅,不禁哆嗦了两下,将批在身上的披风紧了紧。
放下手中诸葛亮处理过的奏折,刘禅揉了揉眼睛,抬眼却见老刘,丝毫不见困意,继续批改奏折。又见微微晃动的烛光,红烛将尽,光线暗淡,刘禅唤道:“来人。”
“太子。”
“换一盏新烛!”
“是!”
隐约间,刘禅仿佛听到宫娥挨管事训斥打骂之声,如此没有眼力,需要太子亲自吩咐,刘禅心里念及掌灯宫娥年纪略小,本想阻止,却见刘备没有一点动作,刘禅又继续把视线落于手中奏折。
换过新烛之后,堂中光线果然亮堂不少,视线也清晰了许多,此时刘备出声打破沉静道:“公嗣本想阻止,为何又不阻止。”
刘禅有些愕然,刘备观察细致入微,有些惶恐,但镇定下来缓缓说道:“我见父皇批改奏折,不忍打扰。”
刘备面露笑意解释说道:“你我父子不用如此拘束,你心怀善念,如此甚好,但规矩之下,善念不可违也。”
“掌灯乃宫娥之责,就如同我乃大汉天子,天子之责,乃是救济斯民,安定天下。宫娥失责,可主管责骂;若为父失责,无人责辱,但天下危矣。你之后切记日后治国,以规矩、律法行事。”
刘禅拱手听训,面色平静,脑筋急转,刘备也不着急,似乎等他回话。刘禅目光往前扫,瞥见刘备沉稳的面孔,刘禅已然想明白,身体放松,深深鞠了了个礼:“谢父皇良言,天子之责禅必铭记于心,不敢忘也。”
“好。”刘备见刘禅如此态度,刘备抚须表示满意,又不禁生起考究之意。
刘备抚须问道:“既然以律法、规矩行事,阿斗你且说说何为良法?”
刘禅面色平静,心中思绪万千,想及诸葛亮在成都教导自己的哪些良言,沉默半响,刘禅拱手道:“良法有四,其一,为循变协时,变中求稳;其二,平之如水,公正无私;其三,简而能禁,使人易知;其四,洽于民心,反映民意。”
刘备听言面露喜色,指向刘禅说道:“你且展开说说。”
刘禅起身行至中央,将手伸出袖口,昂声说道:“治国者,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此乃法之重也。”
“良法其一,为循变协时,变中求稳;《周礼?秋官?大司寇》曰:‘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丞相与翼侯(法正)制《蜀科》就是如此,刘璋时益州士大夫多挟其财势,欺凌小民,使蜀中之民思为乱者,十户而八。故以重典治乱国!”
“其二,平之如水,公正无私;前汉许慎言‘灋(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此乃法之本意,丞相曾言:‘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因此法下刑无等级。”
刘禅挥袖至背后继续说道:“其三,简而能禁,使人易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此言错也!人不知法,如何守法?故春秋郑子产铸刑书于鼎,商鞅仿之。故法需与民易知,则民守之,不易知,民如何守之?”
“其四,洽于民心,反映民意;周灭商后,周公深切感到殷之所以“坠厥命”,在于“失民”。因此他叮嘱周人,“人无于水监(以水为镜),当于民监(以民为镜)”。就如同父皇所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故法若不由民出,民不守之,此法何用?”
刘禅言完正衣冠,对刘备拱手道:“此乃儿随丞相所学,治国之思,若有扰乱父皇,儿臣罪过也!”
刘备听完喜极而笑,手挽刘禅情切说道:“好!好!好!,阿斗,日后父不忧也,孔明不仅是贤相还是贤师啊!天赐孔明,我大汉复兴有望。公嗣,明日随我见吴使!”
刘禅也随之拱手称诺,心中补道“相父还是一位能够打的中原不可卸甲的大猛男,大汉最后一位下马安国,上马治军的伟人!”
额,上一位是曹操!
(感谢love柔爷,逍遥自在p投的月票,兄弟们帮我多推荐,推荐票也别停,拜托了!接下来,一章吴使接待后,刘禅归成都,再补几个小情节,为什么补这些,是增强刘禅的话语权,历史上‘政归葛氏,祭由寡人’这种局面稍微变动下,必须在变法敲定后,授权给诸葛亮才行。)
八月,从襄阳至建业上千里的长江水道上战云密布,大魏吴王拒绝派遣质子引曹丕聚集重兵以攻。
曹丕命令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张露驻军洞口,大将军曹仁出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进逼南郡。
刘禅在永安(秭归)得到战报对王平嗤笑道:“东吴鼠辈尔,背攻关君侯夺下襄阳,却又丟失襄阳。襄阳给他们又如何?目光短浅。若不是我大汉荆州空虚,糜芳士仁献城投降,吴军如何夺的下荆州。”
王平涿乡收拢散兵有功,刘禅向刘备讨要过来,命为太子舍人。
“襄阳乃军事要地,可为北伐重镇不知为何又被曹魏夺取!”王平神色认真,感慨着说道。
刘禅上挑眉角说道:“东吴守不住罢了,襄阳临汉水,引汉水做护城河,襄阳北边就是平原,利于曹魏进攻。”
王平听闻顺着刘禅的思路,语气沉肃总结说道:“若无北伐之意,固守襄阳确实是得不偿失,襄阳不利于东吴救援。一个是襄阳位置孤立突出,汉水上游又被曹魏控制,东吴援军增援方向只有汉水下游一条路。第二是汉水太浅太窄,既不能阻挡曹魏陆军强行跨江,也不利于东吴的水军作战。曹魏军队可以利用大量岸滩工事、夹江工事,削弱东吴的水军优势。”
刘禅听着王平言论,敲击在桌案上的手指,点动频率极快,双臂下压桌案,起身对董允打趣道:“休昭,你这个老师当的不错嘛,子均能有如此深的见地,知晓江北军略。”
董允拱手谦虚道:“殿下,允不敢当,允不识兵略,只能给子均释义解字,子均有此成就皆靠子均自己,日夜苦读!”
刘禅又与众人打趣一番,刘禅透过门外,见外面天色时辰已到。
刘禅收敛表情,叮嘱众人说道:“我需去批改奏折,休昭随我前往,子均不可懈怠,不可自傲,你与绍先多往黄将军身侧听训。”
董允、霍弋、王平三人拱手称诺。
-------------
永安城在长江边,入夜渐微凉。
夜风送寒,自绮窗细缝透入,原本有些困意的刘禅,不禁哆嗦了两下,将批在身上的披风紧了紧。
放下手中诸葛亮处理过的奏折,刘禅揉了揉眼睛,抬眼却见老刘,丝毫不见困意,继续批改奏折。又见微微晃动的烛光,红烛将尽,光线暗淡,刘禅唤道:“来人。”
“太子。”
“换一盏新烛!”
“是!”
隐约间,刘禅仿佛听到宫娥挨管事训斥打骂之声,如此没有眼力,需要太子亲自吩咐,刘禅心里念及掌灯宫娥年纪略小,本想阻止,却见刘备没有一点动作,刘禅又继续把视线落于手中奏折。
换过新烛之后,堂中光线果然亮堂不少,视线也清晰了许多,此时刘备出声打破沉静道:“公嗣本想阻止,为何又不阻止。”
刘禅有些愕然,刘备观察细致入微,有些惶恐,但镇定下来缓缓说道:“我见父皇批改奏折,不忍打扰。”
刘备面露笑意解释说道:“你我父子不用如此拘束,你心怀善念,如此甚好,但规矩之下,善念不可违也。”
“掌灯乃宫娥之责,就如同我乃大汉天子,天子之责,乃是救济斯民,安定天下。宫娥失责,可主管责骂;若为父失责,无人责辱,但天下危矣。你之后切记日后治国,以规矩、律法行事。”
刘禅拱手听训,面色平静,脑筋急转,刘备也不着急,似乎等他回话。刘禅目光往前扫,瞥见刘备沉稳的面孔,刘禅已然想明白,身体放松,深深鞠了了个礼:“谢父皇良言,天子之责禅必铭记于心,不敢忘也。”
“好。”刘备见刘禅如此态度,刘备抚须表示满意,又不禁生起考究之意。
刘备抚须问道:“既然以律法、规矩行事,阿斗你且说说何为良法?”
刘禅面色平静,心中思绪万千,想及诸葛亮在成都教导自己的哪些良言,沉默半响,刘禅拱手道:“良法有四,其一,为循变协时,变中求稳;其二,平之如水,公正无私;其三,简而能禁,使人易知;其四,洽于民心,反映民意。”
刘备听言面露喜色,指向刘禅说道:“你且展开说说。”
刘禅起身行至中央,将手伸出袖口,昂声说道:“治国者,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此乃法之重也。”
“良法其一,为循变协时,变中求稳;《周礼?秋官?大司寇》曰:‘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丞相与翼侯(法正)制《蜀科》就是如此,刘璋时益州士大夫多挟其财势,欺凌小民,使蜀中之民思为乱者,十户而八。故以重典治乱国!”
“其二,平之如水,公正无私;前汉许慎言‘灋(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此乃法之本意,丞相曾言:‘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因此法下刑无等级。”
刘禅挥袖至背后继续说道:“其三,简而能禁,使人易知;‘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此言错也!人不知法,如何守法?故春秋郑子产铸刑书于鼎,商鞅仿之。故法需与民易知,则民守之,不易知,民如何守之?”
“其四,洽于民心,反映民意;周灭商后,周公深切感到殷之所以“坠厥命”,在于“失民”。因此他叮嘱周人,“人无于水监(以水为镜),当于民监(以民为镜)”。就如同父皇所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故法若不由民出,民不守之,此法何用?”
刘禅言完正衣冠,对刘备拱手道:“此乃儿随丞相所学,治国之思,若有扰乱父皇,儿臣罪过也!”
刘备听完喜极而笑,手挽刘禅情切说道:“好!好!好!,阿斗,日后父不忧也,孔明不仅是贤相还是贤师啊!天赐孔明,我大汉复兴有望。公嗣,明日随我见吴使!”
刘禅也随之拱手称诺,心中补道“相父还是一位能够打的中原不可卸甲的大猛男,大汉最后一位下马安国,上马治军的伟人!”
额,上一位是曹操!
(感谢love柔爷,逍遥自在p投的月票,兄弟们帮我多推荐,推荐票也别停,拜托了!接下来,一章吴使接待后,刘禅归成都,再补几个小情节,为什么补这些,是增强刘禅的话语权,历史上‘政归葛氏,祭由寡人’这种局面稍微变动下,必须在变法敲定后,授权给诸葛亮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