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召对(求月票,求收藏)
宫女太监,本就是依托于皇权存在的,只要皇帝稍微强势一点,后宫的事情怎么也不会让一个宦官或者一个老女人掌握大权。
此次直接诛杀客氏,连同被杀的还有一些和魏忠贤比较贴近的宫女太监,这些人的死,对剩下的那些宫里人都提了个醒,如今皇宫之中,已经换了一个主人。
再加上萧升之前安排进来的那些人,被安插到一些要害地方之后,宫中的隐患就消除了大半。
另外的一半,自然是因为魏忠贤还在这里。
而实际上,没有了客氏魏忠贤在后宫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眼线,原本他就是借的客氏上位,如今朱由校归天,客氏也死了,两个皇宫之内的援手都没有了。
他感觉到了威胁,感觉到了危险。
然而在一番思考之后,却发现自己无法去改变什么,即使朱由检现在还没有真正登基,但他已经是皇帝,而自己,只有获得皇帝的支持,才可以继续掌握权力。
做了这么多年的太监,他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于是决定这段时间还是收敛一点。
天启七年八月十二日,朱由检下令由王承恩为御马监提督,掌腾骧四卫,提督京营。
原锦衣卫百户马大勇,升锦衣卫千户。
锦衣卫和提督太监的职位都属于皇帝自己可以随意任命的内官,所以并不需要经过外廷。
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检正式登基,当日,召孙承宗,袁崇焕,孙传庭三人入宫奏对。
这三人在历史记载之中,都是曾经一方大将,就算不能开疆拓土,收复失地,固守防御的能力还是有的。
这三人皆是因魏忠贤排挤而辞官回乡,如今闲赋在家,几天之前被通知新皇召见,昨天已经在京城等候。
见到朱由检的时候,三人都觉得这个皇帝太年轻了。
“三位卿家请坐。”坐在主位的朱由检笑道。
“谢陛下!”三人闻言相视一眼,一起谢恩,而后坐下。
朱由检继续说道:“今日召三位前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聊聊如今我大明的内忧外患,同时商讨应对的策略。稚绳先生,你先来说一说吧。”
孙承宗闻言就要起身奏对,但看到朱由检对自己用手势让自己坐下,于是便在座位上开口道:“
回陛下,臣曾任蓟辽督师,对辽东诸事颇有了解,便以此为言。
今辽东之局,当以防守为主,徐徐图之。
后金女真者,皆凶徒,纵马疾驰,劫掠如火,而大明骑兵不如,顾不可正面为敌。坚城利炮可固守关宁一代,先据右屯,筑大凌河,步步为营。
此时后金气焰正盛,大明当练新军,休养生息,囤积粮草,伺机而动。”
孙承宗的建议还是要修筑城池,循序渐进,以防守为主,但也不是放弃进攻,只是要避其锋芒,寻找机会再动手。
朱由检没有做评价,只是点点头,看向袁崇焕,问道:“元素先生,你来讲一讲。“
袁崇焕闻言傲然回道:“陛下,草民也曾于辽东就事,但与稚绳先生所想不同。草民认为,若陛下假以便宜,事事如意,计五年而建部可平,全辽可复矣!”
对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计划,朱由检在和萧升商讨的时候进行了一番研究,从现代那些史学家的评论之中,结合两人自己的见解。
认为这样的策略并非是完全不切合实际。
只不过,当时崇祯无法在钱粮上给予足够的支持,而且无法做到疑人不用。
袁崇焕也并非是完人,在巡抚辽东的时候,做出了擅杀毛文龙等几件错误的事情,以至于最后被崇祯猜忌,而后免职处死。
但他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极大的,之后的关宁铁骑就是出自他手,在崇祯初年为抵御后金军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嗯,好。伯雅先生,你有什么想法?”朱由检对袁崇焕点头,也没有给出评价,看向了孙传庭。
孙传庭闻言说道:“陛下,我不曾参与辽东诸事,也没有领兵作战经验,但,我观陕西,山西境内灾害不断,盗匪横行,百姓流离失所,若是不加以管理,恐怕会有民变发生,此是内忧也。
欲除外患,必先安内,草民认为应当积极赈灾,轻薄徭役,减轻百姓负担,以安民心!”
“三位说的都有道理,朕为大明有诸位而高兴。今日三位回去后整理一下今日所言,写成奏疏,明日早朝,呈于殿前。”朱由检依旧没有对三人的言论做具体评价,而是让三人在明日早朝上奏。
三人如今都是平民,按道理不应该上朝奏对。
但此时既是皇帝口谕,他们自然遵从。
他们离开之后,朱由检当即召见了魏忠贤。
魏忠贤已经了解到朱由检召见了那三个被自己逼走辞官的大臣,此时自己也受到召见,不由得有些惊惧。
难道此时朱由检已经决定要对自己动手吗?
当朱由检真正登基之后,魏忠贤已经放弃了要谋害新君的想法,只想着可以保全富贵。
他进来的时候,发现朱由检正在看琉璃镜。
“魏太监来了,来来,你看这琉璃镜真是漂亮,看得真清楚!”朱由检对魏忠贤招手说道。
他这兴奋的样子自然是装的,跟随萧升在现代转了两次,他早见过了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那整座大楼全部由玻璃包起来的,可要比这区区一面镜子震撼多了。
“陛下英姿,这琉璃镜能够照见天颜,是它的福分!”魏忠贤赞赏道。
朱由检笑道:“魏太监真是会说话,怪不得皇兄那么宠信于你。”
魏忠贤听到这话吓得直接拜倒,说道:“奴婢感恩先皇恩宠!”
“魏太监你这是做什么?朕非常认同皇兄的话,你是一个有用之人,快起来!”朱由检扶起魏忠贤,而后坐到椅子上,看着他。
他老了,人老了就会害怕,怕死。
“朕刚才召见了孙承宗,袁崇焕和孙传庭,朕听了他们的方略,认为他们也和魏太监一样,都是一心为大明富强的肱骨之臣。
故而,明日我准备给他们安排官职,让他们施展抱负,为大明尽忠。魏太监,你觉得如何?”
“陛下乾纲独断,自有计较,奴婢见识浅薄,不敢妄言!”魏忠贤赶紧说道。
此次直接诛杀客氏,连同被杀的还有一些和魏忠贤比较贴近的宫女太监,这些人的死,对剩下的那些宫里人都提了个醒,如今皇宫之中,已经换了一个主人。
再加上萧升之前安排进来的那些人,被安插到一些要害地方之后,宫中的隐患就消除了大半。
另外的一半,自然是因为魏忠贤还在这里。
而实际上,没有了客氏魏忠贤在后宫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眼线,原本他就是借的客氏上位,如今朱由校归天,客氏也死了,两个皇宫之内的援手都没有了。
他感觉到了威胁,感觉到了危险。
然而在一番思考之后,却发现自己无法去改变什么,即使朱由检现在还没有真正登基,但他已经是皇帝,而自己,只有获得皇帝的支持,才可以继续掌握权力。
做了这么多年的太监,他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于是决定这段时间还是收敛一点。
天启七年八月十二日,朱由检下令由王承恩为御马监提督,掌腾骧四卫,提督京营。
原锦衣卫百户马大勇,升锦衣卫千户。
锦衣卫和提督太监的职位都属于皇帝自己可以随意任命的内官,所以并不需要经过外廷。
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检正式登基,当日,召孙承宗,袁崇焕,孙传庭三人入宫奏对。
这三人在历史记载之中,都是曾经一方大将,就算不能开疆拓土,收复失地,固守防御的能力还是有的。
这三人皆是因魏忠贤排挤而辞官回乡,如今闲赋在家,几天之前被通知新皇召见,昨天已经在京城等候。
见到朱由检的时候,三人都觉得这个皇帝太年轻了。
“三位卿家请坐。”坐在主位的朱由检笑道。
“谢陛下!”三人闻言相视一眼,一起谢恩,而后坐下。
朱由检继续说道:“今日召三位前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聊聊如今我大明的内忧外患,同时商讨应对的策略。稚绳先生,你先来说一说吧。”
孙承宗闻言就要起身奏对,但看到朱由检对自己用手势让自己坐下,于是便在座位上开口道:“
回陛下,臣曾任蓟辽督师,对辽东诸事颇有了解,便以此为言。
今辽东之局,当以防守为主,徐徐图之。
后金女真者,皆凶徒,纵马疾驰,劫掠如火,而大明骑兵不如,顾不可正面为敌。坚城利炮可固守关宁一代,先据右屯,筑大凌河,步步为营。
此时后金气焰正盛,大明当练新军,休养生息,囤积粮草,伺机而动。”
孙承宗的建议还是要修筑城池,循序渐进,以防守为主,但也不是放弃进攻,只是要避其锋芒,寻找机会再动手。
朱由检没有做评价,只是点点头,看向袁崇焕,问道:“元素先生,你来讲一讲。“
袁崇焕闻言傲然回道:“陛下,草民也曾于辽东就事,但与稚绳先生所想不同。草民认为,若陛下假以便宜,事事如意,计五年而建部可平,全辽可复矣!”
对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计划,朱由检在和萧升商讨的时候进行了一番研究,从现代那些史学家的评论之中,结合两人自己的见解。
认为这样的策略并非是完全不切合实际。
只不过,当时崇祯无法在钱粮上给予足够的支持,而且无法做到疑人不用。
袁崇焕也并非是完人,在巡抚辽东的时候,做出了擅杀毛文龙等几件错误的事情,以至于最后被崇祯猜忌,而后免职处死。
但他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极大的,之后的关宁铁骑就是出自他手,在崇祯初年为抵御后金军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嗯,好。伯雅先生,你有什么想法?”朱由检对袁崇焕点头,也没有给出评价,看向了孙传庭。
孙传庭闻言说道:“陛下,我不曾参与辽东诸事,也没有领兵作战经验,但,我观陕西,山西境内灾害不断,盗匪横行,百姓流离失所,若是不加以管理,恐怕会有民变发生,此是内忧也。
欲除外患,必先安内,草民认为应当积极赈灾,轻薄徭役,减轻百姓负担,以安民心!”
“三位说的都有道理,朕为大明有诸位而高兴。今日三位回去后整理一下今日所言,写成奏疏,明日早朝,呈于殿前。”朱由检依旧没有对三人的言论做具体评价,而是让三人在明日早朝上奏。
三人如今都是平民,按道理不应该上朝奏对。
但此时既是皇帝口谕,他们自然遵从。
他们离开之后,朱由检当即召见了魏忠贤。
魏忠贤已经了解到朱由检召见了那三个被自己逼走辞官的大臣,此时自己也受到召见,不由得有些惊惧。
难道此时朱由检已经决定要对自己动手吗?
当朱由检真正登基之后,魏忠贤已经放弃了要谋害新君的想法,只想着可以保全富贵。
他进来的时候,发现朱由检正在看琉璃镜。
“魏太监来了,来来,你看这琉璃镜真是漂亮,看得真清楚!”朱由检对魏忠贤招手说道。
他这兴奋的样子自然是装的,跟随萧升在现代转了两次,他早见过了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那整座大楼全部由玻璃包起来的,可要比这区区一面镜子震撼多了。
“陛下英姿,这琉璃镜能够照见天颜,是它的福分!”魏忠贤赞赏道。
朱由检笑道:“魏太监真是会说话,怪不得皇兄那么宠信于你。”
魏忠贤听到这话吓得直接拜倒,说道:“奴婢感恩先皇恩宠!”
“魏太监你这是做什么?朕非常认同皇兄的话,你是一个有用之人,快起来!”朱由检扶起魏忠贤,而后坐到椅子上,看着他。
他老了,人老了就会害怕,怕死。
“朕刚才召见了孙承宗,袁崇焕和孙传庭,朕听了他们的方略,认为他们也和魏太监一样,都是一心为大明富强的肱骨之臣。
故而,明日我准备给他们安排官职,让他们施展抱负,为大明尽忠。魏太监,你觉得如何?”
“陛下乾纲独断,自有计较,奴婢见识浅薄,不敢妄言!”魏忠贤赶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