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一出,各地官员便知道这是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
    之前医者考核,也就是科举的试探考核。几乎是对每名医者都授了官,给社会阶级的流通注入相当强大的一股活力。
    连医者都有如此大手笔的投入,那正儿八经的科举呢?
    一时间,寒门子弟无不趋之若鹜。纷纷前去购买六科经义,以期待能从中悟出大道,脱颖而出,走上人生巅峰。
    六科的风头一时无二。不光是盖住了之前建康发生的,只能在史书上寥寥记载几笔的腥风血雨,就连锦衣卫这个张牙舞爪的怪物都被很多人下意识的忽略,可以躲在暗处私下发育。
    长安,两仪殿。
    此刻的刘义真便在听从杜骥汇报各地情况。
    “陛下,三十六书院已经开始招收士子。”
    仅这一条情报,便让刘义真知道剩下的世家是真的服软了。
    事实上。
    世家的骨头本身也不怎么硬。
    在眼睁睁看着天子血洗南方后,他们很默契的将头埋起来当鸵鸟,积极融入到新的时代中去。
    书院的陆续开张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内学子的成分怎样?”
    “禀陛下,大约有七成还是当地豪强子弟。剩下的学子也大都是家境宽裕的寒门,至于平民……倒还真的不多。”
    毫无疑问,科举制在短期内还是上层贵族的天堂。
    他们掌握的资源、知识、人脉,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同起点的寒门、平民硬生生的甩开一大截。
    更不用说,他们的起点完全不一样。
    一个六岁入学的孩子,可能豪门子弟都已经学完四书五经,但平民子弟才刚刚启蒙。
    但是……
    给他们一点时间!
    贵族,终究是少数!
    寒门和平民,才是帝国最大的基数。
    只要时间足够,他们就会如沙漏一般慢慢聚沙成塔,成长为足以遮天蔽日般的力量。
    “还有……”
    杜骥说话的时候有些犹豫。
    “怎么?”
    看杜骥的神情,刘义真大致猜到对方想要汇报的事情。
    “如今朕在士林中风评怕是不好吧?”
    岂止是不好!
    在士林当中,刘义真似乎都快成了亡国之君了……
    “陛下,要不要让锦衣卫……活动活动?”
    “……”
    有些事,根本不用教。
    连刘义真都还没告诉杜骥该怎么用锦衣卫这个机构,杜骥自己就已经摸的七七八八……
    “不用,锦衣卫……只查官员。在野的那些士人,想骂就骂去!”
    “那陛下的意思是要是有官员参与其中就可以抓捕喽?”
    “……”
    朕是这个意思吗?
    不过想了想,刘义真还是默许了杜骥的说法。
    在野士人和平头百姓想怎么骂就这么骂,刘义真还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
    甚至一般的吏员刘义真都不会和他们计较。
    但若是有品级,食皇粮,奉君祿的官员都敢逼逼赖赖,那就不是刘义真不能容人了。
    “臣明白了。”
    杜骥如是告退,而刘义真在琢磨片刻后,下诏将安同召入宫中。
    安同自从携晋阳投降后,便一直默默无闻的当一個小透明,从不惹是生非。
    如今听闻刘宋皇帝突然召见,也是惶恐不安。
    “罪臣安同参见陛下,陛下恭安!”
    “朕安。”
    见安同还是一口一个罪臣,刘义真便知道其心中多半还是有些紧张。
    也是。
    一个异族将领投降汉人王朝,要是在两汉三国时或许很常见。但自魏晋以后,这种事情便逐渐变得稀少起来。
    再加上安同并非鲜卑或者匈奴族人,对于刘宋未来的两个大敌北魏和胡夏也并无太重要的政治作用,所以安同只希望自己能好好安稳下来。如此在两代或者三代后说不定就能正式融入到刘宋中去。
    现在刘义真无端突然召见,安同一颗心早就是提到嗓子眼。
    “卿在这长安住的可还习惯?”
    不成想天子一上来便是和安同开始唠家常,态度极其温和。
    “听闻你的爱子安颉能文善武,颇有名将之风?”
    安同听刘义真提起自己的儿子,不由惊的一声冷汗,以为是安颉在哪里做了错事。
    “陛下·,臣惶恐!”
    “……”
    刘义真提起安颉来,是真的对这个年轻人有些好奇。
    安颉是北魏前期难得的猛将,历史上不但生擒胡夏皇帝,还为北魏打下了洛阳、滑臺等軍事重镇。
    这么一把尖刀,容不得刘义真不产生好奇。
    “爱卿多虑了。”
    见安同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刘义真又是一阵安抚。
    “朕的意思是,何不让爱卿之子入书院学习?参加科举?”
    书院?
    科举?
    安同虽然不问時事,但近来长安城中有关科举一事实在太火。就连出门去坊市走走也能听见贩夫走卒这等市井小民对科举议论纷纷,所以安同自然也是知道科举的。
    如今听闻天子要讓他儿子参与其中,安同心底先是一阵火热,随即便是担忧。
    “陛下,臣本胡人,不通教化……”
    安同他们在北魏自然也是学习汉家经典的,但是和中原士子相比,无疑是天壤之别。
    长安对待胡人的态度虽然比南方对待胡人的态度要温和不少,但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安同还是不愿意将自己儿子放出去冒险。
    “不碍事!”
    刘义真当然不会让安同退缩。
    安同和他儿子在刘义真眼中,几乎是最好的胡人典型!
    不是匈奴人……
    也不是鲜卑人……
    这重要吗?
    现在的刘义真,已经自信到不需要再用什么歪门邪道去针对这两个敌人,只要等刘宋缓过阵痛并安心发育,打败两方几乎只是时间问题。
    甚至安同的血脉在刘义真这里都是加分项!
    粟特族人。
    祖上还是汉朝时期从安息王国来到洛阳的侍子,这也算的上是家世清白。
    要知道,现在刘宋周边的胡人基本都隶属“五胡”,祖上基本都沾着五胡乱华的罪孽,刘义真自己看着他们都嫌弃的慌。
    安同这一支却是少见的“冰清玉洁”,拿来当朝廷典型无疑再合适不过!
    这么完美的一个选择,刘义真会坐视他从自己手中溜走?

章节目录

刘宋汉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三林校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林校尉并收藏刘宋汉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