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喝足,姜虎和姜裕直接拿了两个板凳并拢,在屋檐下午休。
太阳还没有照射到这里来,还有微风吹过,比屋子里舒服多了。
去年夏天的时候,小米和铁蛋就不跟爹娘一起睡了,而是跟着大哥二姐一起。
小米打着哈欠回到床上,她二姐已经睡着了。
也是,二姐可比她累多了,小麦是直接把麦穗割回家,倒在油布上晒干,然后再用梿枷脱粒。
院子小,油布铺的面积有限,晒的麦穗有点厚,二姐就隔一会儿翻一下,隔一会儿翻一下。
只有这些彻底晒干了,才能开始脱粒。
看着二姐被晒得通红的脸颊,小米觉得可惜,她用灵泉水养了两年,才把家里人都养的白白嫩嫩的,结果一个农忙,都变成小黑人儿了。
不过还好,过完这段时间,就能慢慢恢复了。
二娘撩开门帘进来,就看到小米睁着大眼睛看着二姐,小声笑道:“小米还没睡啊,快休息一会儿,下午还要帮忙哦。”
小米闭上眼睛:“娘亲你也快去休息。”
这段时间很累,不只是他们家,附近十里八乡的,都在忙着抢收呢,这庄稼不收进家里来,就不算收成。
二娘又去看了铁蛋,然后才回到自己房间午睡。
临睡前,想着家里孩子慢慢长大了,大娃铁蛋两个人一起睡,都显得有点拥挤了。
或许,等忙完这段时间,就该考虑做新家的事情了。
麦子收完了,就让几个小的在家照看,隔一会儿就翻晒一遍,姜虎和二娘则去继续割油菜了。
油菜就不用背回来了,家里也没那么多地儿,油菜杆很高,割一大捆捆好了,就架在油菜杆上,晒上几天,直接拿着梿枷和油布,到地里打菜籽就行。
今年除了姜家,村里其他人也种了点油菜,只是没有姜家种得多。
等终于忙完这些,可以松口气的时候,小半个月都过去了。
收粮税的差役总是按时出现,然后从福安村满载而归。
“小米,要不要去山上。”姜虎背了一捆油菜杆回来,看到小米正无聊的在撸猫,喊了一声。
麦子收完之后,大哥姜裕就回去学堂了,每天早上跟着姜虎的牛车去镇上,下午走路回来。
路途不近,但姜裕从没嫌累。
除了姜裕,村里还有人跟姜裕一起上学去了,刘阳的大儿子,刘海。
现在刘阳基本上就是,一切向姜家看齐,姜虎把儿子送去上学,他咬咬牙,也送去了。
不仅这一个,老二以后也要去!
哦对,王香去年入冬之前,又生了一个儿子,现在都七八个月大了呢。
小米一听到姜虎的声音,刷的就崩了起来,小跑着来到姜虎身旁:“要去要去,爹爹今天上山捉猎物吗?”
虽然家里养了很多野鸡野兔,可闲时上山下个陷阱什么的,也是很有趣的嘛。
“去砍几根竹子,再看看有没有好的木料,等今年入秋了,咱们也盖新房子。”
二娘舀了一碗水出来,提给姜虎,让他先解解渴:“着什么急,这才刚忙完呢,先休息两天,反正盖房子也还早。”
姜虎喝了水,笑呵呵道:“没事,反正地里忙完了,闲着也是闲着。”
随后背着背篓拿了柴刀,朝小米招招手:“走,咱们上山去。”
小米欢呼一声,颠颠儿的就跟上去了,也不嫌热,口中还招呼着:“小黑小咪,快点上山咯。”
本来正趴屋檐下睡觉的小黑,一个激灵就翻身爬了起来,小咪也跳到了小黑的背上,被小黑驮着就追上了姜虎和小米。
二娘看得直摇头,真是的,大热天的,也不嫌出门太热。
家里这么多人,就这父女俩最喜欢跑,而且还不是往村里扎堆那种,就喜欢漫山遍野的撒欢儿。
以前孩子小还好点,今年小米大了,都不需要大人跟着,自个儿带着小黑小咪,一溜烟儿就不见了。
转头就看到姜小雪正在屋檐下做衣服,走过去在她旁边坐下:“做多久了,别累着眼睛,以后年纪大了容易看不清东西。”
姜小雪看向二娘,露齿一笑:“没事的娘,我刚做一会儿呢,小妹说别在很暗的时候做衣服,做一会儿,就让眼睛休息一会儿,就不会看不清了。”
别看小米才两岁,但是她说的话,大家基本上都是听的。
二娘拿起姜小雪旁边竹篮子里的东西,惊讶道:“这是给小米做衣服吗?”
姜小雪点点头:“嗯,小米不喜欢穿裙子,我就给她也做的裤子。”
二娘翻来翻去的看了几遍:“小雪真厉害啊,都快比娘亲做的还好了。”
明明也是去年才开始学习怎么用针,现在已经连衣服都可以做的很好了。
被夸奖了,姜小雪脸上通红:“娘亲才厉害呢,要不是娘亲教我,我也不会呢。”
二娘把衣服放回姜小雪的竹篮你,若有所思道:“之前小米说,要是能够买到绣花的书就好了,现在看来,倒是可以给你买一本。”
姜小雪先是一喜,随即又连忙摇头:“不了不了,书好贵啊,买来也没什么用,还是给大哥买吧,大哥读书要紧。”
大哥上学只买了几本书,就花了好几两银子呢,也太贵了,何况绣花的书买了又不能考功名。
二娘:“怎么没用了,小雪在做衣服这方面这么好,要是可以学学绣花,学好了,也是可以补贴家用的,听说那些会绣活的女孩子,挣钱也不少呢。”
二娘越想越是这个道理:“等你爹回来,娘跟你爹商量一下,你现在还小,先慢慢学着,以后要是嫁人了,能够自己挣钱补贴家用,公婆丈夫都会对你客气些。”
就算姜小雪才五岁,却也知道什么是嫁人,脸上红了一片,也就不反对买书了,一切听娘亲的。
随后二娘就在一旁,给姜小雪说起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她虽然不会绣花,但是做衣服也还不错。
母女俩都算是自学成才的那一类,对针线活这方面,还是比较有天赋的,不像小米,穿针都困难。
太阳还没有照射到这里来,还有微风吹过,比屋子里舒服多了。
去年夏天的时候,小米和铁蛋就不跟爹娘一起睡了,而是跟着大哥二姐一起。
小米打着哈欠回到床上,她二姐已经睡着了。
也是,二姐可比她累多了,小麦是直接把麦穗割回家,倒在油布上晒干,然后再用梿枷脱粒。
院子小,油布铺的面积有限,晒的麦穗有点厚,二姐就隔一会儿翻一下,隔一会儿翻一下。
只有这些彻底晒干了,才能开始脱粒。
看着二姐被晒得通红的脸颊,小米觉得可惜,她用灵泉水养了两年,才把家里人都养的白白嫩嫩的,结果一个农忙,都变成小黑人儿了。
不过还好,过完这段时间,就能慢慢恢复了。
二娘撩开门帘进来,就看到小米睁着大眼睛看着二姐,小声笑道:“小米还没睡啊,快休息一会儿,下午还要帮忙哦。”
小米闭上眼睛:“娘亲你也快去休息。”
这段时间很累,不只是他们家,附近十里八乡的,都在忙着抢收呢,这庄稼不收进家里来,就不算收成。
二娘又去看了铁蛋,然后才回到自己房间午睡。
临睡前,想着家里孩子慢慢长大了,大娃铁蛋两个人一起睡,都显得有点拥挤了。
或许,等忙完这段时间,就该考虑做新家的事情了。
麦子收完了,就让几个小的在家照看,隔一会儿就翻晒一遍,姜虎和二娘则去继续割油菜了。
油菜就不用背回来了,家里也没那么多地儿,油菜杆很高,割一大捆捆好了,就架在油菜杆上,晒上几天,直接拿着梿枷和油布,到地里打菜籽就行。
今年除了姜家,村里其他人也种了点油菜,只是没有姜家种得多。
等终于忙完这些,可以松口气的时候,小半个月都过去了。
收粮税的差役总是按时出现,然后从福安村满载而归。
“小米,要不要去山上。”姜虎背了一捆油菜杆回来,看到小米正无聊的在撸猫,喊了一声。
麦子收完之后,大哥姜裕就回去学堂了,每天早上跟着姜虎的牛车去镇上,下午走路回来。
路途不近,但姜裕从没嫌累。
除了姜裕,村里还有人跟姜裕一起上学去了,刘阳的大儿子,刘海。
现在刘阳基本上就是,一切向姜家看齐,姜虎把儿子送去上学,他咬咬牙,也送去了。
不仅这一个,老二以后也要去!
哦对,王香去年入冬之前,又生了一个儿子,现在都七八个月大了呢。
小米一听到姜虎的声音,刷的就崩了起来,小跑着来到姜虎身旁:“要去要去,爹爹今天上山捉猎物吗?”
虽然家里养了很多野鸡野兔,可闲时上山下个陷阱什么的,也是很有趣的嘛。
“去砍几根竹子,再看看有没有好的木料,等今年入秋了,咱们也盖新房子。”
二娘舀了一碗水出来,提给姜虎,让他先解解渴:“着什么急,这才刚忙完呢,先休息两天,反正盖房子也还早。”
姜虎喝了水,笑呵呵道:“没事,反正地里忙完了,闲着也是闲着。”
随后背着背篓拿了柴刀,朝小米招招手:“走,咱们上山去。”
小米欢呼一声,颠颠儿的就跟上去了,也不嫌热,口中还招呼着:“小黑小咪,快点上山咯。”
本来正趴屋檐下睡觉的小黑,一个激灵就翻身爬了起来,小咪也跳到了小黑的背上,被小黑驮着就追上了姜虎和小米。
二娘看得直摇头,真是的,大热天的,也不嫌出门太热。
家里这么多人,就这父女俩最喜欢跑,而且还不是往村里扎堆那种,就喜欢漫山遍野的撒欢儿。
以前孩子小还好点,今年小米大了,都不需要大人跟着,自个儿带着小黑小咪,一溜烟儿就不见了。
转头就看到姜小雪正在屋檐下做衣服,走过去在她旁边坐下:“做多久了,别累着眼睛,以后年纪大了容易看不清东西。”
姜小雪看向二娘,露齿一笑:“没事的娘,我刚做一会儿呢,小妹说别在很暗的时候做衣服,做一会儿,就让眼睛休息一会儿,就不会看不清了。”
别看小米才两岁,但是她说的话,大家基本上都是听的。
二娘拿起姜小雪旁边竹篮子里的东西,惊讶道:“这是给小米做衣服吗?”
姜小雪点点头:“嗯,小米不喜欢穿裙子,我就给她也做的裤子。”
二娘翻来翻去的看了几遍:“小雪真厉害啊,都快比娘亲做的还好了。”
明明也是去年才开始学习怎么用针,现在已经连衣服都可以做的很好了。
被夸奖了,姜小雪脸上通红:“娘亲才厉害呢,要不是娘亲教我,我也不会呢。”
二娘把衣服放回姜小雪的竹篮你,若有所思道:“之前小米说,要是能够买到绣花的书就好了,现在看来,倒是可以给你买一本。”
姜小雪先是一喜,随即又连忙摇头:“不了不了,书好贵啊,买来也没什么用,还是给大哥买吧,大哥读书要紧。”
大哥上学只买了几本书,就花了好几两银子呢,也太贵了,何况绣花的书买了又不能考功名。
二娘:“怎么没用了,小雪在做衣服这方面这么好,要是可以学学绣花,学好了,也是可以补贴家用的,听说那些会绣活的女孩子,挣钱也不少呢。”
二娘越想越是这个道理:“等你爹回来,娘跟你爹商量一下,你现在还小,先慢慢学着,以后要是嫁人了,能够自己挣钱补贴家用,公婆丈夫都会对你客气些。”
就算姜小雪才五岁,却也知道什么是嫁人,脸上红了一片,也就不反对买书了,一切听娘亲的。
随后二娘就在一旁,给姜小雪说起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她虽然不会绣花,但是做衣服也还不错。
母女俩都算是自学成才的那一类,对针线活这方面,还是比较有天赋的,不像小米,穿针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