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东晋初年内乱
    刘胤回答他:你说的事情虽然属实,但是却不是我可以办到的。郭默将要前往讨贼,他向赵胤求助一些钱粮作为资助,刘胤没有给他。后来刘胤被下令免官,他不主动认罪上书请求宽大处理,反而更加骄奢淫逸,左右之人都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北方流亡过来的盖肫最开始设计夺取了祖涣杀了的孔炜的女儿为妻子,孔炜家族的人不满意就想要把她接回去,张满等人也想让她回到自己家,盖肫不肯把人还回去。因此他与刘胤、张满升有嫌隙。等到刘胤被免官后,盖肫向郭默进言道;刘刺史不肯被免官肯定有异图,他与长史、司马张满、荀楷等日夜商议谋反之事,他造反的迹象已表露无疑了。他只是忌惮郭侯您了,他放话说要先铲除您,然后再起兵造反。大祸将至,您应该早做打算。
    郭默早就对他怀有怨恨之情,于是立马率领手下将士,谎称接到诏令诛杀刘胤,不久刘胤被杀,首级传往京师,当时乃是咸和四年十二月。郭默掠夺刘胤的女儿和他的诸位妻妾,然后带着他的财宝回去了。回去的路上刚到下都,就不想动了在刘胤原来的府邸停留下来了。
    王导害怕郭默日后不被朝廷控制,于是假装大赦天下,并把刘胤的首级悬于建康的城门上示众,让郭默担任豫章太守。武昌太守邓岳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告知了陶侃,陶侃听说后立马起身说:这必然是诈骗郭默的。当日就率领部众讨伐郭默,王导等来了陶侃讨伐的消息后收起了刘胤的首级,下诏庾亮援助陶侃讨伐郭默。郭默想要往南逃到豫章,不料陶侃已兵临城下了。第二年五月,郭默手下的将领宋侯等捆绑了郭默向陶侃投降,郭默被斩于军门前。
    苏峻之乱大多数人都把过错归咎于庾亮激起了他的兵变,其实这并非如此。当时的东晋朝廷本身就纲纪败坏,国家风气也是延续了颓废之气。可以试想一下,像苏峻这样一个性格暴戾的武将在你的身边你能不想办法除掉他吗。把过错归咎于庾亮的人不过是说苏峻没有擅开衅端,不是庾亮激起他的话他就不会带兵反叛。他们不知道的是苏峻乃一粗人尔,怎么会有长远的打算。
    苏峻叛乱一起,西阳王立马依附他,彭城王司马雄、章武王司马休也叛变朝廷投奔苏峻。当时朝廷动荡的源头,潜藏在暗处的并非一处,苏峻想要起兵,怎么会担心没有好的借口呢。让他在江东之地大肆劫掠而诸将闭门自封,何尝不是在养寇为患呢。在朝廷的会议上,庾亮道:如今征讨他只是小痛在一时,如果对苏峻视而不见让他坐大的话就后患无穷了。庾亮的这一番话确实有远见,并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怪罪庾亮打了一场败仗就丢弃皇帝向北逃跑了,这未尝不是审时度势,以苏峻麾下的精兵加上北方的胡虏一起南下,其锋芒谁人可以抵挡。当时向北逃跑的何止庾亮一人。如果要怪罪他丢弃皇帝,那就是国家社稷重君王轻,用自己的命给皇帝殉葬,纵使能博得一个忠君之名,但这是一个国家宰相该做的事吗,更何况他能够把皇帝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他手中的兵力不敌苏峻,就以温峤为外援,也正是为了挽救国家。
    况且最开始庾亮不是没有策略对付苏峻,温峤听说苏峻不接受诏令,便想要前往保卫京都,三吴之地也想要起义兵,庾亮并没有同意而是让人给温峤带信,信中道:我担心西边更甚于近在眼前的历阳,你不必过雷池一步。郗鉴想要率手下部众奔赴建康,他也下诏不许他回来继续让他防备北方的敌寇。这些都是庾亮心里清楚自己手里的兵力,能够坚守到外援到来,所以才有了上述的不许之事。只是后来被打败后就没法守卫了,就不是最开始能够预料到的。战场变换多端也不是什么都可以一一预料到的,这也没办法责怪他。
    庾亮所言西边比历阳更重要,他所担忧的地方就在陶侃身上。陶侃讨伐苏峻,皇帝是庾亮的皇帝,百姓是陶侃的百姓,怎样都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不了影响。等到讨伐郭默时,形势就发生了变化了。陶侃听闻郭默杀了刘胤,立马派遣手下将士占据了湓口,让后让大军继续前进。郭默写中诏呈现给陶侃,陶侃手下的参佐多劝谏道:如果郭默不是奉了诏令,怎么敢这样做?我们发兵应该等待诏令。陶侃脸色严肃道:皇帝年幼,国家大事很多没法自己做主,况且刘胤是被朝廷任命的刺史,怎么会有如此暴行,郭默此人骠勇所到之处皆劫掠一空,我听说他们两人早就有嫌隙,这次刘胤被杀就是他借机发作。于是上表请求讨伐郭默。他所到之处军纪严明,不久就平定了郭默。当时皇帝年幼,主少国疑,不正是人人都有擅权的机会,况且当时风传郭默所传的诏令虽然是假的,但是王导的号令确实真的。郭默既死,诏令陶侃都督江州领刺史之职,这时朝廷的九州他一人掌控八州,陶侃移镇武昌,这难道不是他想要的吗。朝廷的九州他一人掌控八州,这难道不是对掌权者的威胁吗。到这时他与庾亮就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章完)

章节目录

魏晋那些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之不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之不可并收藏魏晋那些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