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话,朱由校当初一开始知道李贽时,还以为他是后世穿越来的,因为他的一些主张,和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放在一起,显得十分的格格不入。
他以孔孟传统的儒学的“异端”自居,在这个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下,贬斥程朱理学是伪道学。
并指出现在的道学家是伪君子,称他们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认为仁义道德不过是他们用来掩盖卑鄙龌龊的假面具。
而且都是一些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和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
李贽可以说是将大明如今的知识阶层都给批判了遍,骂他们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凭借自身的学问,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
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就是为了高官利禄。
不仅如此,他还对着那个被读书人称之为圣人的孔夫子输出,他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并对儒家经典表示轻蔑,认为这更本不是什么圣人之言,是被后人吹捧为到如今的高度的,更本不能当做是万年不变的真理。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物,是诞生在一个将孔孟之学和儒家视为金科玉律的时代。
李贽甚至用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被誉为是“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圣人,认为孔子孔子并非是圣人,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人人都是圣人,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学习孔子。
他的学说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所以,李贽则是被一些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被群起围攻,而李贽这是旗帜鲜明的宣称自己的著作就是离经叛道之作。
在这个尊孔子尊到可以说是有点病态的时代,批判孔圣人,朱由校不得不说,李贽真乃牛人也。
相较于其他的学说,朱由校还是比较喜欢李贽的思想,怎么说呢?多半是因为李贽的所提倡的思想观念比较符合后人的思想观念。
他认为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认为老百姓并不低下,有其值得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这一点朱由校是深感认同,毕竟劳动人民是最光荣的。
“刘伴伴,当初逮捕李贽用的是什么罪名?”朱由校对着身边的刘时敏问了一句。
“李贽、”刘时敏闻言一愣,开口道:“皇爷说的是泰州学派那个贬低孔子的李贽吗?”
“正是。”
“奴婢记得当初是礼部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
接着,刘时敏给朱由校讲解了一些张问达弹劾李贽的内容,说李贽的《藏书》《焚书》等作品“流行海内,惑乱民心”,还指责李贽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
听了刘时敏所说,朱由校叫过一名小太监道:“汝去告诉方从哲,朕要给李贽平反,并且其著作能够重新颁行天下,让其看着办吧。”
“奴婢遵旨。”小太监领命离去。
朱由校给李贽平反,这就代表着,朝廷承认李贽的思想学说并不是蛊惑世人的乱言。
毫无疑问,对于现在占据大明社会的程朱理学来说,李贽的思想是十分进步的,而现在的大明朝是需要一种进步思想的,在朱由校这个后世穿越而来的人看来,李贽所提倡的思想就是不错的。
或者说是以李贽为代表的心学泰州学派。
至于说,以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的思想将来会不会动摇皇权的统治,朱由校并不在意,这世上哪里会有永存的皇朝?封建社会将来必定是会扫进垃圾堆中的,这一点朱由校看得很开,不过将来江山社稷交到一些思想进步的人士手里,也比被那些野蛮的,固步自封,目光短浅的家伙夺取好,
况且,李贽也不是直接说是要废去君王,他提倡的一个观念就是“天之立君,本以为民。”意思就是上天之所以设立君主,是为了民,作为君主要爱戴百姓。
这样一来,将来的大明皇帝如果控制不了朝政,还可以搞君主立宪吗。
再说了,朱由校也不会去除儒学,儒学也是有些优点的,朱由校想要做的就是去其槽粕,取其精华。
像以前的儒士,都是能够出将入相的,孔夫子要是见到儒家子弟的现状,多半会气得活过来。
就在朱由校思索着的时候,有内侍来报:“皇爷,徐尚书求见。”
“宣。”
徐光启便走进大殿,对着朱由校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徐爱卿,有何事吗?”朱由校问道。
“陛下,微臣来汇报格物院和其下辖学院的筹备工作的。”徐光启说完,取出一份题本,由一旁的内侍交给朱由校。
朱由校打开一看,好多的人名啊,什么李之藻、王徵、李天经、杨廷筠,还有什么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傅泛际、汤若望等等。
“徐爱卿,这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傅泛际何许人也?”朱由校问道,这汤若望朱由校是知道的,就是传教士,其他的倒是不知道了。
“回陛下,这些人都和利玛窦一样,是在我大明的传教士!除了龙华民,其他几人都是在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去年来到我大明的。”
“而龙华民则是在万历二十五年来到我大明,三十七年到北京,三十八年接任利玛窦担任那什么耶稣会会长。”徐光启对朱由校解答道。
“这样啊,徐爱卿是想让他们来格物院吗?”
“正是。”徐光启答道:“陛下之前说,可以任用传教士,微臣才列出了这一份名单。”
“朕准了。”
听到朱由校准了,徐光启再一次开口道:“陛下,说起来,这龙华民之前还闹出过不小的事情。”
“哦?何事?”朱由校好奇的问道。
“这龙华民之前经常在山东境内活动,他将祀孔祭祖视为迷信,不许教徒们参加,而利玛窦则认为祀孔祭祖这是我大明,明的优良习俗,这在传教士和教徒们激起了强烈的讨论。”
迷信?那什么教廷,耶稣不也是迷信吗?朱由校在心中吐槽道。
不过,很快,朱由校一脸郑重的看向徐光启说道:“徐爱卿,汝要知道一点,朕之所以任用这些传教士,是看重他们脑子中的学术。”
“而不是什么天主教、上帝、耶稣,这种东西朕不感兴趣。”
“朕最看重的是学术和技术!是他们对于事物的研究理论,这些才是我大明需要的!”
“微臣明白。”这一点徐光启还是明白的,比起宗教,大明不虚任何一个国家。
自己加入天主教,也不是对着个宗教感兴趣,而是为了能够方面学习西学。
说起来朱由校是不担心天主教能够在大明成气候,毕竟大明现在有发展了千年的道教和佛教,完全能够与之抗衡,
而且,国人的宗教信仰是偏向实用主义的,就是什么有用信什么,需要哪个信哪个,灵就拜,不灵就拜拜。
还有都说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也是一种国人独有的表现,想让国人信你?那你得国人好处啊,真有好处,等到需要了,在来拜拜你。
“对了,徐爱卿,关于京营的整顿和勋贵子弟们的训练进行的如何了?”说完格物院的事宜,朱由校又问了徐光启京营和勋贵世子们的情况。
“陛下,微臣将训练的事宜告知英国公,现在京营那里由英国公管着,那些士卒和世子们训练倒也认真,微臣只要指点一番就行了。”徐光启回答道。
他以孔孟传统的儒学的“异端”自居,在这个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下,贬斥程朱理学是伪道学。
并指出现在的道学家是伪君子,称他们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认为仁义道德不过是他们用来掩盖卑鄙龌龊的假面具。
而且都是一些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和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
李贽可以说是将大明如今的知识阶层都给批判了遍,骂他们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凭借自身的学问,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
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就是为了高官利禄。
不仅如此,他还对着那个被读书人称之为圣人的孔夫子输出,他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并对儒家经典表示轻蔑,认为这更本不是什么圣人之言,是被后人吹捧为到如今的高度的,更本不能当做是万年不变的真理。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物,是诞生在一个将孔孟之学和儒家视为金科玉律的时代。
李贽甚至用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被誉为是“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圣人,认为孔子孔子并非是圣人,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人人都是圣人,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学习孔子。
他的学说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所以,李贽则是被一些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被群起围攻,而李贽这是旗帜鲜明的宣称自己的著作就是离经叛道之作。
在这个尊孔子尊到可以说是有点病态的时代,批判孔圣人,朱由校不得不说,李贽真乃牛人也。
相较于其他的学说,朱由校还是比较喜欢李贽的思想,怎么说呢?多半是因为李贽的所提倡的思想观念比较符合后人的思想观念。
他认为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认为老百姓并不低下,有其值得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这一点朱由校是深感认同,毕竟劳动人民是最光荣的。
“刘伴伴,当初逮捕李贽用的是什么罪名?”朱由校对着身边的刘时敏问了一句。
“李贽、”刘时敏闻言一愣,开口道:“皇爷说的是泰州学派那个贬低孔子的李贽吗?”
“正是。”
“奴婢记得当初是礼部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
接着,刘时敏给朱由校讲解了一些张问达弹劾李贽的内容,说李贽的《藏书》《焚书》等作品“流行海内,惑乱民心”,还指责李贽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
听了刘时敏所说,朱由校叫过一名小太监道:“汝去告诉方从哲,朕要给李贽平反,并且其著作能够重新颁行天下,让其看着办吧。”
“奴婢遵旨。”小太监领命离去。
朱由校给李贽平反,这就代表着,朝廷承认李贽的思想学说并不是蛊惑世人的乱言。
毫无疑问,对于现在占据大明社会的程朱理学来说,李贽的思想是十分进步的,而现在的大明朝是需要一种进步思想的,在朱由校这个后世穿越而来的人看来,李贽所提倡的思想就是不错的。
或者说是以李贽为代表的心学泰州学派。
至于说,以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的思想将来会不会动摇皇权的统治,朱由校并不在意,这世上哪里会有永存的皇朝?封建社会将来必定是会扫进垃圾堆中的,这一点朱由校看得很开,不过将来江山社稷交到一些思想进步的人士手里,也比被那些野蛮的,固步自封,目光短浅的家伙夺取好,
况且,李贽也不是直接说是要废去君王,他提倡的一个观念就是“天之立君,本以为民。”意思就是上天之所以设立君主,是为了民,作为君主要爱戴百姓。
这样一来,将来的大明皇帝如果控制不了朝政,还可以搞君主立宪吗。
再说了,朱由校也不会去除儒学,儒学也是有些优点的,朱由校想要做的就是去其槽粕,取其精华。
像以前的儒士,都是能够出将入相的,孔夫子要是见到儒家子弟的现状,多半会气得活过来。
就在朱由校思索着的时候,有内侍来报:“皇爷,徐尚书求见。”
“宣。”
徐光启便走进大殿,对着朱由校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徐爱卿,有何事吗?”朱由校问道。
“陛下,微臣来汇报格物院和其下辖学院的筹备工作的。”徐光启说完,取出一份题本,由一旁的内侍交给朱由校。
朱由校打开一看,好多的人名啊,什么李之藻、王徵、李天经、杨廷筠,还有什么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傅泛际、汤若望等等。
“徐爱卿,这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傅泛际何许人也?”朱由校问道,这汤若望朱由校是知道的,就是传教士,其他的倒是不知道了。
“回陛下,这些人都和利玛窦一样,是在我大明的传教士!除了龙华民,其他几人都是在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去年来到我大明的。”
“而龙华民则是在万历二十五年来到我大明,三十七年到北京,三十八年接任利玛窦担任那什么耶稣会会长。”徐光启对朱由校解答道。
“这样啊,徐爱卿是想让他们来格物院吗?”
“正是。”徐光启答道:“陛下之前说,可以任用传教士,微臣才列出了这一份名单。”
“朕准了。”
听到朱由校准了,徐光启再一次开口道:“陛下,说起来,这龙华民之前还闹出过不小的事情。”
“哦?何事?”朱由校好奇的问道。
“这龙华民之前经常在山东境内活动,他将祀孔祭祖视为迷信,不许教徒们参加,而利玛窦则认为祀孔祭祖这是我大明,明的优良习俗,这在传教士和教徒们激起了强烈的讨论。”
迷信?那什么教廷,耶稣不也是迷信吗?朱由校在心中吐槽道。
不过,很快,朱由校一脸郑重的看向徐光启说道:“徐爱卿,汝要知道一点,朕之所以任用这些传教士,是看重他们脑子中的学术。”
“而不是什么天主教、上帝、耶稣,这种东西朕不感兴趣。”
“朕最看重的是学术和技术!是他们对于事物的研究理论,这些才是我大明需要的!”
“微臣明白。”这一点徐光启还是明白的,比起宗教,大明不虚任何一个国家。
自己加入天主教,也不是对着个宗教感兴趣,而是为了能够方面学习西学。
说起来朱由校是不担心天主教能够在大明成气候,毕竟大明现在有发展了千年的道教和佛教,完全能够与之抗衡,
而且,国人的宗教信仰是偏向实用主义的,就是什么有用信什么,需要哪个信哪个,灵就拜,不灵就拜拜。
还有都说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也是一种国人独有的表现,想让国人信你?那你得国人好处啊,真有好处,等到需要了,在来拜拜你。
“对了,徐爱卿,关于京营的整顿和勋贵子弟们的训练进行的如何了?”说完格物院的事宜,朱由校又问了徐光启京营和勋贵世子们的情况。
“陛下,微臣将训练的事宜告知英国公,现在京营那里由英国公管着,那些士卒和世子们训练倒也认真,微臣只要指点一番就行了。”徐光启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