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村里以后的规划(求订阅求月
除了四十个院子,十头牛的牛棚也是用青砖建的。
六六和慧慧单独建了一间,门就是开着的,方便它们随意出来溜达。
当然牛棚不用的时候是关着,毕竟牛可没有六六两口子那么聪明,跑了咋办。
六六慧慧现在除了跟着孩子和女人们上山去保护着,有时候两头驴自己也会溜达去山里面。估计是去谈情说爱了吧。
这些都建好以后, 众人一起算了一下账,付完泥瓦匠的工钱,加上砖瓦对钱,还有后续买的犁一类的农具和各家用的铁锅。
既然都有自己的院子了,以后就要分开做饭吃了。
这些杂七杂八的钱算在一起,基本上把他们从土匪那收的银子还有银票都花完了。
算完账, 大家都倒抽了一口气。这都好几千两了!没想到花了这么多。
不过看着那整整齐齐的大瓦房,还有房子里面的家具摆设, 连地上都铺着石砖, 就觉得挺值了。
现在就差祠堂还有村子围墙了,围墙肯定不能用再青砖。
一个是不如石头结实,再一个是太显眼了。
到时候人家一看这村子就富裕,围村子的墙都是砖墙,那不明摆着说自己是肥羊吗?
就这样,大家除了开荒种地,就是每天到附近或山上捡石头。
山上的石头都是那种片状的,用来铺路正好。在附近山边捡的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大块儿敲成差不多的小块儿用来围墙。
那些竹草墙也不用拆,直接把它围在里面就行了。
现在就是下面围了矮矮的一圈石墙,上面还是竹草墙。这是一个大工程,可以慢慢来。
因为建房子的原因,光靠老人们,他们的地开荒出来的没多少。
本来想着是让泥瓦匠建房,他们自己开荒种地的, 结果因为泥瓦匠们说的要赶在雨季之前, 只能耽误了。
就急着把房子先建好了,毕竟连续的下雨也没法干活。
还好之前在龙王庙得的那箱金子还没有动, 所以买粮食什么的还是不愁的。
倒是女人们开始种的菜已经吃了几茬了,之前她们除了帮忙做饭烧水,还开辟了一片菜地,后期需要买的青菜就少了很多,自家就有了。
现在没什么事了,只要不是大雨天就会去继续开荒打垄,反正这边一年四季都可以种菜,也不管他什么季节了。
方有为家院子分的是最靠近村口边的,方有为以前本就是靠打猎为生,这样也方便进出山里。
时隔好几个月,大家又睡在了暖呼呼的炕上,看着又宽敞又明亮的大瓦房,心情好的不得了。
佳音还在绞尽脑汁的想着,怎么把那些空间里边的银钱弄出来。
之前她找的那个洞,用神识看着好像那地方很显眼很好找。
可是当他们进山了几次之后,佳音发现那个洞竟然是在半山腰上的,一般人根本就不能上到那里去。
若是把东西藏在那里,还要专门抓着藤蔓爬上去,才能看到。
谁会没事往那上面爬?她自己故意上去的话, 也太明显了。
最后佳音只好另想办法。
那天她听到有人对族长爷爷说,为什么不在这边挖地窖。
她一下子就精神了,对啊!自己可以把这些埋在他们挖地窖的地方,到时候他们挖出来自己不就送出去了!
可族长爷爷的回答,把这个主意直接拍死了。
“挖什么地窖?你没听那些泥瓦匠们说,这边储存东西,粮食的话都是放在干燥的屋子里面的架子上。
蔬菜的话,要么腌成咸菜,要么就是吃新鲜的。肉类更是只能用盐保存。
地窖根本就保存不住。这边不像北方,那边的气候地下都很干爽,地窖冬暖夏凉,放在里面不容易坏。
在这边挖个地窖,很有可能会挖出一口井。那东西放在地窖里头,可想而知,不但不能保存,还有可能加速它的腐烂变质。”
一听这话,佳音有些垂头丧气了。
哎……这一招也行不通啊。
至于挖水井就更不用想了。
大家已经照着她之前说的方法,用粗竹筒在小瀑布上接一股水下来。
然后用木架子架高,直接架到后面那一排的东边,虽然不能接进各家院子里,但是这两排房子用水的都很方便了。
后面那里还搞了一个小的蓄水池,挖了一个水渠,直接通向围墙外面。
如此的话,水太多了,或者是下大雨也不会溜的哪都是,直接都排到了外面去。
雨季来临,基本天天都下雨,时大时小,有时就早上晴一会儿,大家赶着那点儿时间去外面摘菜或是洗衣。
衣服基本上都是晾在屋里,在外面根本干不了。
还好他们之前屯了很多木柴在之前搭的棚子里,虽也有些湿气,总比现砍的好得多。
要去打猎就不用想了,人家猎物又不傻,下雨也会躲在洞里避雨的。
族长派人去买了几次粮食,把粮食分给了各家,就在自己家里做饭就好。
现在每天早上,壮劳力和小孩子们还是会练习刀法,想要把之前落下的补回来。
自从和另外两个车队一起赶路,他们就没有在练过了,现在没有外人,又有围墙挡着,大家就有捡了起来。
头几天有些生疏,现在又找回感觉了。
许红等人和村里后生的婚期也订好了,等雨季一过就成亲。
以许红的厨艺,圈在在这村子里埋没了,方云平几个和族老商量了一下,等他们成亲,准备族里出资让他们去县里开一家食肆。
生意好的话,不愿意种地的后生们也可去帮工,到时给发工钱。
他们也看出来了,这只是种田打猎只能温饱,可发不了家。
要想家族兴盛,要么做官要么做生意挣钱,而想做官先要参加科举,想参加科举先要读书,读书要钱……
所以老人们商量了一下,那就是人尽其用!
不光是许红两口子去开食肆,还有姚若兰两口子去开绣庄,她的绣艺精湛,还可以培养族里有这方面天赋的女孩儿。
懂药理的张桂荷,则是教孩子们认识药草,这山里药材多的是,也可自己用,也可拿去药铺换钱……
六六和慧慧单独建了一间,门就是开着的,方便它们随意出来溜达。
当然牛棚不用的时候是关着,毕竟牛可没有六六两口子那么聪明,跑了咋办。
六六慧慧现在除了跟着孩子和女人们上山去保护着,有时候两头驴自己也会溜达去山里面。估计是去谈情说爱了吧。
这些都建好以后, 众人一起算了一下账,付完泥瓦匠的工钱,加上砖瓦对钱,还有后续买的犁一类的农具和各家用的铁锅。
既然都有自己的院子了,以后就要分开做饭吃了。
这些杂七杂八的钱算在一起,基本上把他们从土匪那收的银子还有银票都花完了。
算完账, 大家都倒抽了一口气。这都好几千两了!没想到花了这么多。
不过看着那整整齐齐的大瓦房,还有房子里面的家具摆设, 连地上都铺着石砖, 就觉得挺值了。
现在就差祠堂还有村子围墙了,围墙肯定不能用再青砖。
一个是不如石头结实,再一个是太显眼了。
到时候人家一看这村子就富裕,围村子的墙都是砖墙,那不明摆着说自己是肥羊吗?
就这样,大家除了开荒种地,就是每天到附近或山上捡石头。
山上的石头都是那种片状的,用来铺路正好。在附近山边捡的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大块儿敲成差不多的小块儿用来围墙。
那些竹草墙也不用拆,直接把它围在里面就行了。
现在就是下面围了矮矮的一圈石墙,上面还是竹草墙。这是一个大工程,可以慢慢来。
因为建房子的原因,光靠老人们,他们的地开荒出来的没多少。
本来想着是让泥瓦匠建房,他们自己开荒种地的, 结果因为泥瓦匠们说的要赶在雨季之前, 只能耽误了。
就急着把房子先建好了,毕竟连续的下雨也没法干活。
还好之前在龙王庙得的那箱金子还没有动, 所以买粮食什么的还是不愁的。
倒是女人们开始种的菜已经吃了几茬了,之前她们除了帮忙做饭烧水,还开辟了一片菜地,后期需要买的青菜就少了很多,自家就有了。
现在没什么事了,只要不是大雨天就会去继续开荒打垄,反正这边一年四季都可以种菜,也不管他什么季节了。
方有为家院子分的是最靠近村口边的,方有为以前本就是靠打猎为生,这样也方便进出山里。
时隔好几个月,大家又睡在了暖呼呼的炕上,看着又宽敞又明亮的大瓦房,心情好的不得了。
佳音还在绞尽脑汁的想着,怎么把那些空间里边的银钱弄出来。
之前她找的那个洞,用神识看着好像那地方很显眼很好找。
可是当他们进山了几次之后,佳音发现那个洞竟然是在半山腰上的,一般人根本就不能上到那里去。
若是把东西藏在那里,还要专门抓着藤蔓爬上去,才能看到。
谁会没事往那上面爬?她自己故意上去的话, 也太明显了。
最后佳音只好另想办法。
那天她听到有人对族长爷爷说,为什么不在这边挖地窖。
她一下子就精神了,对啊!自己可以把这些埋在他们挖地窖的地方,到时候他们挖出来自己不就送出去了!
可族长爷爷的回答,把这个主意直接拍死了。
“挖什么地窖?你没听那些泥瓦匠们说,这边储存东西,粮食的话都是放在干燥的屋子里面的架子上。
蔬菜的话,要么腌成咸菜,要么就是吃新鲜的。肉类更是只能用盐保存。
地窖根本就保存不住。这边不像北方,那边的气候地下都很干爽,地窖冬暖夏凉,放在里面不容易坏。
在这边挖个地窖,很有可能会挖出一口井。那东西放在地窖里头,可想而知,不但不能保存,还有可能加速它的腐烂变质。”
一听这话,佳音有些垂头丧气了。
哎……这一招也行不通啊。
至于挖水井就更不用想了。
大家已经照着她之前说的方法,用粗竹筒在小瀑布上接一股水下来。
然后用木架子架高,直接架到后面那一排的东边,虽然不能接进各家院子里,但是这两排房子用水的都很方便了。
后面那里还搞了一个小的蓄水池,挖了一个水渠,直接通向围墙外面。
如此的话,水太多了,或者是下大雨也不会溜的哪都是,直接都排到了外面去。
雨季来临,基本天天都下雨,时大时小,有时就早上晴一会儿,大家赶着那点儿时间去外面摘菜或是洗衣。
衣服基本上都是晾在屋里,在外面根本干不了。
还好他们之前屯了很多木柴在之前搭的棚子里,虽也有些湿气,总比现砍的好得多。
要去打猎就不用想了,人家猎物又不傻,下雨也会躲在洞里避雨的。
族长派人去买了几次粮食,把粮食分给了各家,就在自己家里做饭就好。
现在每天早上,壮劳力和小孩子们还是会练习刀法,想要把之前落下的补回来。
自从和另外两个车队一起赶路,他们就没有在练过了,现在没有外人,又有围墙挡着,大家就有捡了起来。
头几天有些生疏,现在又找回感觉了。
许红等人和村里后生的婚期也订好了,等雨季一过就成亲。
以许红的厨艺,圈在在这村子里埋没了,方云平几个和族老商量了一下,等他们成亲,准备族里出资让他们去县里开一家食肆。
生意好的话,不愿意种地的后生们也可去帮工,到时给发工钱。
他们也看出来了,这只是种田打猎只能温饱,可发不了家。
要想家族兴盛,要么做官要么做生意挣钱,而想做官先要参加科举,想参加科举先要读书,读书要钱……
所以老人们商量了一下,那就是人尽其用!
不光是许红两口子去开食肆,还有姚若兰两口子去开绣庄,她的绣艺精湛,还可以培养族里有这方面天赋的女孩儿。
懂药理的张桂荷,则是教孩子们认识药草,这山里药材多的是,也可自己用,也可拿去药铺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