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蓄养牲畜
现在能领到肉汤喝让人激动,蓄养牲畜让以后都有肉吃则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所有人都期待着想象中美好的生活的到来,因此眼下会更加努力地生活劳作。
木渔端着放了一块兔肉的肉汤来到杨二郎身边坐下同他一起边喝汤边说话。
“现在桃源村里有一头牛,一只鸡,十几只野兔,也算是小有规模了。
接下来一个月里农活儿不忙,我们可以好好想想怎么让它们尽可多的下蛋生崽。”
木渔仰头想象了一下村子里鸡兔成群的美好景象, 末了回神叹气,说道,
“可惜那是头公牛,可惜我们我们没有母牛,不然多养几头小牛也是好的。”
现在村子里只有这一头牛,可精贵着呢,村民都不舍得让它拉犁, 生怕它磕着碰着以后没法儿拉车。
“以后都会有的。”
木渔瞅了眼这么说的杨二郎,这话听着有些像画大饼啊。
“我们有四只大兔子, 两公两母,那三只半大兔子再有一两个月也能长大。
母兔一个月能生一窝小兔,一窝怎么也有个五六只。
小兔只要四个月多就能长大开始生小兔。
我们很快就会有许多的小兔。”
这么说就好多了,但木渔听着听着感觉有哪里不对,这样下去野兔的数量很快就会爆发吧。
现在有两只成年母兔,两个月后又会多两只成年母兔,四个月后再多三只成年母兔,假定每只母兔一次生五只小兔。
现在有十四只野兔,一个月后有二十四只,两个月后就有三十四只,三个月后就是五十四只,四个月后就有七十四只,五个月后就有一百零九只……
也就是说等到来年春天的时候,村子里就能人手三只野兔了?
那不能够吧,这样古代村子只要有那么两三只野兔不就能发展到所有人家都有野兔?
但事实定然不是这样。
她仔细思考起来。
首先野兔可能会生病会死,虽然概率不会太高,但是对只养二三只三五只的小户来说, 碰上就应付不来。
其次野兔是需要喂养和照顾的,只吃草是不行的,还要喂些粮食,而这些对穷苦的人家来说是个负担,尤其野兔数目变多之后更是承担不起。
然后可能还有些赋税政策上的因素,导致这种生意做不起来。
不过这些因素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他们有粮食也没有规则限制,便是偶有些小病小灾也不至损失惨重。
等来年春天即便没有预计的理想,情况也不会很差,想要偶尔吃次肉应该不成问题。
她刚想明白这一点,就听杨二郎又说道,
“还有个好消息,那只野山鸡是母的,可以下蛋吃。
而且我们有机会可以再去外面看看,说不准还能抓来更多野鸡,让它们孵蛋生小鸡也是一条出路。”
木渔点头,这么一盘算,养兔子和野鸡确实未来可期。
就是细算算粮食得用去不少,让人心疼,再加上那头牛, 简直是粮食黑洞。
不过再想想村子周边那几百亩即将成熟的黍子, 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总之,吃肉重要,有粮食了拿来些牲畜是自然。
木渔坚定了信念,把蓄养牲畜的任务交给了杨二郎去管,希望在来年的时候能收获尽可能多的野兔和野鸡。
杨二郎点头答应下来,表示一定尽力做好这件事。
就这么着,又是半个月时间过去,到了十一月头上,第一批种下的基础田里的黍子有了成熟迹象的时候,野兔下了第一窝小兔子。
原来其中一只母兔在被捉到的时候就已经怀孕,现在足月生下了八只小兔子。
木渔一大早便被桃花撺掇着一起来看小兔子。
好不容易见到了,桃花激动地不行,抛下她冲到小兔子窝边就没动过,除了小兔子谁也不理会。
木渔也高兴这回事,不过没被这事冲昏头脑,看过就行了。
她看向一旁同样被冷落的杨二郎,走过去同他说了会儿话,然后便离开往田间地头去了。
这天除了有母兔下崽这桩喜事,更有黍子丰收在即的大喜事。
田地里的黍子这时候都已经谷穗饱满,眼见着要不了几天就能收割了。
木渔走上田间小路,有不少人站在田间地头或聊天或发呆。
“这才种下两个月刚出头啊,成熟的真快!”
“这可是古法处理过的,旱地都能长,早熟一阵子算什么!”
“看那沉甸甸的谷穗,这是大丰收啊!”
……
木渔站在田地一角,身边站着的是白发拄拐的齐老翁,他是齐顺的祖父,是个宽厚的长者,赢得了不少村民的爱戴。
齐老翁有个孙子叫齐顺,是木渔很看好的一个少年。
“早前在破庙的时候,老头子我就没打算活下去了,只是怜惜我那孙子。
若我也死了,他小小年纪,就一个亲人也没有了,我放心不下他。
世道乱成这样,他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木渔看了身旁的老翁一眼,没有出声,让老翁继续说下去。
“后来木丫头你说要带我们逃荒,还把破庙里我物色的那些打算托付的人全带走了。
你那说法不靠谱,我原是没想搭理的,只是我孙子有些信,他到底是太年轻了。
这么一来,我想了想,反正留下也没出路,不如跟你们出去搏一搏,就是输了,也坏不到哪里去。”
齐老翁看向木渔,很是感慨,
“刚走了几天我就知道没选错人,觉得可以把孙子托付给你们。
跟着你们走,要比呆在黄沙城的破庙里活路更大。
路上断粮那次,我想着,真要断粮了的话,我这把老骨头就不吃了。
我没想到能真的到这里,也没想到真的有在旱年能长出来的粮食。
现在的就和做梦一样……”
木渔听着齐老翁的话也很是感慨,这一路走来别说齐老翁怀疑过,她自己也曾想过各种失败后的应对方法。
但好在,现在一切已经过去,事情已经走上正轨,不必再担心那些了。
“老翁不必担心,那么艰难的日子我们都熬过来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齐老翁点点头,
“我知道以后有好日子过。
只是我要提醒你,这古法一定不要泄露出去,这对我们不是好事,对外面的人也不是。”
所有人都期待着想象中美好的生活的到来,因此眼下会更加努力地生活劳作。
木渔端着放了一块兔肉的肉汤来到杨二郎身边坐下同他一起边喝汤边说话。
“现在桃源村里有一头牛,一只鸡,十几只野兔,也算是小有规模了。
接下来一个月里农活儿不忙,我们可以好好想想怎么让它们尽可多的下蛋生崽。”
木渔仰头想象了一下村子里鸡兔成群的美好景象, 末了回神叹气,说道,
“可惜那是头公牛,可惜我们我们没有母牛,不然多养几头小牛也是好的。”
现在村子里只有这一头牛,可精贵着呢,村民都不舍得让它拉犁, 生怕它磕着碰着以后没法儿拉车。
“以后都会有的。”
木渔瞅了眼这么说的杨二郎,这话听着有些像画大饼啊。
“我们有四只大兔子, 两公两母,那三只半大兔子再有一两个月也能长大。
母兔一个月能生一窝小兔,一窝怎么也有个五六只。
小兔只要四个月多就能长大开始生小兔。
我们很快就会有许多的小兔。”
这么说就好多了,但木渔听着听着感觉有哪里不对,这样下去野兔的数量很快就会爆发吧。
现在有两只成年母兔,两个月后又会多两只成年母兔,四个月后再多三只成年母兔,假定每只母兔一次生五只小兔。
现在有十四只野兔,一个月后有二十四只,两个月后就有三十四只,三个月后就是五十四只,四个月后就有七十四只,五个月后就有一百零九只……
也就是说等到来年春天的时候,村子里就能人手三只野兔了?
那不能够吧,这样古代村子只要有那么两三只野兔不就能发展到所有人家都有野兔?
但事实定然不是这样。
她仔细思考起来。
首先野兔可能会生病会死,虽然概率不会太高,但是对只养二三只三五只的小户来说, 碰上就应付不来。
其次野兔是需要喂养和照顾的,只吃草是不行的,还要喂些粮食,而这些对穷苦的人家来说是个负担,尤其野兔数目变多之后更是承担不起。
然后可能还有些赋税政策上的因素,导致这种生意做不起来。
不过这些因素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他们有粮食也没有规则限制,便是偶有些小病小灾也不至损失惨重。
等来年春天即便没有预计的理想,情况也不会很差,想要偶尔吃次肉应该不成问题。
她刚想明白这一点,就听杨二郎又说道,
“还有个好消息,那只野山鸡是母的,可以下蛋吃。
而且我们有机会可以再去外面看看,说不准还能抓来更多野鸡,让它们孵蛋生小鸡也是一条出路。”
木渔点头,这么一盘算,养兔子和野鸡确实未来可期。
就是细算算粮食得用去不少,让人心疼,再加上那头牛, 简直是粮食黑洞。
不过再想想村子周边那几百亩即将成熟的黍子, 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总之,吃肉重要,有粮食了拿来些牲畜是自然。
木渔坚定了信念,把蓄养牲畜的任务交给了杨二郎去管,希望在来年的时候能收获尽可能多的野兔和野鸡。
杨二郎点头答应下来,表示一定尽力做好这件事。
就这么着,又是半个月时间过去,到了十一月头上,第一批种下的基础田里的黍子有了成熟迹象的时候,野兔下了第一窝小兔子。
原来其中一只母兔在被捉到的时候就已经怀孕,现在足月生下了八只小兔子。
木渔一大早便被桃花撺掇着一起来看小兔子。
好不容易见到了,桃花激动地不行,抛下她冲到小兔子窝边就没动过,除了小兔子谁也不理会。
木渔也高兴这回事,不过没被这事冲昏头脑,看过就行了。
她看向一旁同样被冷落的杨二郎,走过去同他说了会儿话,然后便离开往田间地头去了。
这天除了有母兔下崽这桩喜事,更有黍子丰收在即的大喜事。
田地里的黍子这时候都已经谷穗饱满,眼见着要不了几天就能收割了。
木渔走上田间小路,有不少人站在田间地头或聊天或发呆。
“这才种下两个月刚出头啊,成熟的真快!”
“这可是古法处理过的,旱地都能长,早熟一阵子算什么!”
“看那沉甸甸的谷穗,这是大丰收啊!”
……
木渔站在田地一角,身边站着的是白发拄拐的齐老翁,他是齐顺的祖父,是个宽厚的长者,赢得了不少村民的爱戴。
齐老翁有个孙子叫齐顺,是木渔很看好的一个少年。
“早前在破庙的时候,老头子我就没打算活下去了,只是怜惜我那孙子。
若我也死了,他小小年纪,就一个亲人也没有了,我放心不下他。
世道乱成这样,他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木渔看了身旁的老翁一眼,没有出声,让老翁继续说下去。
“后来木丫头你说要带我们逃荒,还把破庙里我物色的那些打算托付的人全带走了。
你那说法不靠谱,我原是没想搭理的,只是我孙子有些信,他到底是太年轻了。
这么一来,我想了想,反正留下也没出路,不如跟你们出去搏一搏,就是输了,也坏不到哪里去。”
齐老翁看向木渔,很是感慨,
“刚走了几天我就知道没选错人,觉得可以把孙子托付给你们。
跟着你们走,要比呆在黄沙城的破庙里活路更大。
路上断粮那次,我想着,真要断粮了的话,我这把老骨头就不吃了。
我没想到能真的到这里,也没想到真的有在旱年能长出来的粮食。
现在的就和做梦一样……”
木渔听着齐老翁的话也很是感慨,这一路走来别说齐老翁怀疑过,她自己也曾想过各种失败后的应对方法。
但好在,现在一切已经过去,事情已经走上正轨,不必再担心那些了。
“老翁不必担心,那么艰难的日子我们都熬过来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齐老翁点点头,
“我知道以后有好日子过。
只是我要提醒你,这古法一定不要泄露出去,这对我们不是好事,对外面的人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