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赋 作者:火华党
第一三一章 李阳明的建议
端午节总是过得很快,等胡烨吃完面回答无名府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接下来又会是漫漫无期的文言生活,胡烨拖着沉重的步子就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去。
“少爷,你是不是去那种地方鬼混了。”胡烨刚进门不久,萨仁就跟了过来,在胡烨身边闻了闻,发现有些香气,便质问着胡烨。
“萨仁不要胡说,我是跟张大哥出去给那些难民送粽子的,哪里是去鬼混。”
胡烨正了正脸色,怎么能跟萨仁这么单纯的孩子说实话。
“少爷,你就实话是实说了吧,跟着辅少爷出去,肯定是会到那种地方逛逛的,别以为我们不知道。”
老钱慢悠悠的走出来,本来他也是要跟着胡烨去的,但是被张辅一脚给踹了回来,所以很是不满,自然是不会帮胡烨撒谎了。
“老钱,你丫找死么。”胡烨大吼道。
“少爷,以后别去那种地方了,不干净。”萨仁一副劝人向善的样子,搞得胡烨怪不好意思得。
“好了好了我要去睡觉了,明天还要去王府,你们也早点睡吧。”胡烨狼狈逃窜。
“钱叔,你要好好看着少爷啊,不能让他再出去鬼混了,他是要考取功名的人,不能这样的。”萨仁对着老钱说道。
老钱很委屈,其实他也想跟去的,jiù shì 张辅不让他去而已。更让他不解的是,萨仁不过是少爷的丫鬟,为什么要这么管着少爷呢,莫非……。
老钱邪笑着,萨仁已经回来房间了,他只好找老高去喝喝酒,端午节的晚上怎能不喝酒。
……
北平的田地越来越干旱,物价也越来越高。即便是朱棣已经开仓赈灾了,奈何涌来北平城的难民越来越多,情况得不到丝毫缓解。
两座大坝的蓄水已经开始显露出它的作用,即便是北平的田地很干旱,但是里面的糜子却已经抽穗了。朱棣还不得不派兵去把守,不然那些饥饿的难民,会直接将没有成熟的糜子吃掉。
朱棣现在是焦头烂额,都不到小学堂来暗中查看映雪了,肯定是正忙着和周边的几个藩王商议对策。听说西边的宁王在跟朱棣商议,看能不能找朱棣借点粮食。
宁王的封地在北平的西边。那边基本都是草原,本来粮食就不多,遭此大旱,基本上都断粮了。他已经向朱元璋上书很多次了,但是现在全国大旱,朱元璋也是鞭长莫及,只能将江南的粮食调集到山东两湖一代。至于北边的宁王、燕王等人,就只有先自己撑着了。
宁王和燕王是好xiōng dì ,朱棣二话不说。先借给了宁王十万石粮食。要不了多久,等糜子成熟了,应该能收成一二十万石。朱棣说自己和宁王一样,被分封到这等边地。不仅要对抗蒙古人的入侵,面临这种天灾的时候,还不能及时得到朝廷的救助,xiōng dì 两人就只能互相扶持了。
听说宁王走的时候泪流满面的。一个劲的称赞朱棣zhè gè 兄长当得称职。胡烨只是笑了笑,朱棣果然是好心计,zhè gè 时候还算计这自己xiōng dì 。不知道等两年,宁王手下最精锐的朵颜三卫成为了朱棣的手下,那个时候宁王又是如何看待朱棣的。
不过有了那十万石粮食,宁王应该能撑过一段时间,朱棣是确实帮了他大忙。
胡烨不关心这两个xiōng dì 间会有什么故事,因为现在已经是七月了,再有一个月,自己就要动身去南京了。
李阳明觉得胡烨学的很快,四书已经能够通读了,但是相对于八股文来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想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熟练的掌握八股文的技巧,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胡烨,你的学习能力很强,不过时间很短,你有把握这次中举么?”李阳明给其余学生布置了课业之后,将胡烨单独叫了出来,很郑重的问道。
“李夫子,我jiù shì 一个半吊子学生,学起这些来都很吃力。而秋闱要做八股,学生却是云里雾里,想要中举难上加难啊。”胡烨如实的回答。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胡烨基本上是将四书通读了,大概也懂了里面的意思。不过让许多学子都头疼不已的八股,确实不是胡烨zhè gè 未来人能够学透的,现在还在艰苦的摸索中。所以胡烨觉得,想要在这次秋闱中中举,比高考的难度大多了。他甚至做好了dǎ suàn ,只要放榜那一天没有自己的名字,绝对跑路,他才不要做阮安的徒弟呢。
“看来你还是有自知之明,好多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都不一定能够中举,你想读书半年就中举人,确实很难。”李阳明捋了捋胡子,慢悠悠的说道。
“夫子叫我出来,不是为了打击我的吧。”
胡烨好奇的看了看李阳明,要说这老东西叫自己出来,仅仅是要数落自己,胡烨觉得zhè gè 老头还没有这么无聊。肯定是有什么技巧要交给自己。
“你可知道这秋闱是在何处考?”李阳明没有回答胡烨的问题,而是反问胡烨。
“本来我是可以在北平考的,但是皇帝非要叫我去南京,所以应该是在应天府的布政使驻地。”胡烨回答。
“那你可知主考官是何人?”李阳明又问。
“地方上应该是各地提学监考,应天府监考的应该是翰林苑的学士吧。”胡烨bsp;bsp;到。
“你只说对了一半,各地由提学监考不错,但是应天府的监考却不是翰林苑大学士,也是由应天府的提学主考。”李阳明纠正了胡烨的说法然后又问,“你可知道应天府的提学是何人?”
胡烨很爽快的摇了摇头,提学是个几品官,自己怎么可能记得住那么多人的名字。
“应天府的提学叫王玮,早年跟我一同中的进士,乃是我的好友。当今陛下兴兵之时,他归顺了陛下,就留在应天府当了提学,深得陛下器重。所以每次应天府的秋闱,都是他来主考。”李阳明略有深意的笑着说道。
“夫子跟我说这些,莫非是想让我投其所好?”胡烨眼前一亮,这年头的科举已经不是唐宋时期的科举了,里面的猫腻太多了,岂是自己一个愣头青能够知晓的。
“当年我跟王玮相交甚密,对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阿谀奉承之人,朱元璋一打到南京,他就投降。岂是并非如此,他深知当今圣上的秉性,他如果不带着一帮士子投诚,南京城怕是要血流成河。而他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不过是想要好好的做学问。”
“莫非夫子的意思是,让我在文中少一些陈词滥调,多一些慷慨激昂之词?”胡烨好奇地问。
“科举之事,主考官占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的文章让主考官看了很不舒服,就算是再有文采又如何?”李阳明轻微一笑,然后转过身去,背着胡烨说道,“好了,言尽于此,能否中举,还得凭你的实力。接下来的时间,你就好好学习临摹八股文吧。”
“夫子,学生有一事不明,还请夫子赐教。”看着李阳明苍老的背影,胡烨突然说道。
“什么事?”李阳明转过身来。
“夫子为何要帮我?”胡烨问出了自己想了好久的问题,这李阳明跟自己半毛钱guān xì 没有,没理由这么帮我,难道天下真的有白吃的午餐?
“我那孙儿有些迟钝,将来没有多大指望。只要你将来发达之日,多提携提携他便是。”李阳明说着便走进了学堂。
胡烨愣愣的看着,这李阳明又怎么看出来自己一定会发达?李泰能吃能喝能抱美女,没看出来哪里迟钝了啊,这李阳明又何出此言?
不过终归对自己是好事,胡烨没理由jù jué ,只要能够多揣摩那王玮的文风爱好,中举的概率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于是胡烨也跟着进了学堂,时间紧迫,还是要多学点八股文章。(未完待续……)
第一三一章 李阳明的建议
-
第一三一章 李阳明的建议
端午节总是过得很快,等胡烨吃完面回答无名府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接下来又会是漫漫无期的文言生活,胡烨拖着沉重的步子就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去。
“少爷,你是不是去那种地方鬼混了。”胡烨刚进门不久,萨仁就跟了过来,在胡烨身边闻了闻,发现有些香气,便质问着胡烨。
“萨仁不要胡说,我是跟张大哥出去给那些难民送粽子的,哪里是去鬼混。”
胡烨正了正脸色,怎么能跟萨仁这么单纯的孩子说实话。
“少爷,你就实话是实说了吧,跟着辅少爷出去,肯定是会到那种地方逛逛的,别以为我们不知道。”
老钱慢悠悠的走出来,本来他也是要跟着胡烨去的,但是被张辅一脚给踹了回来,所以很是不满,自然是不会帮胡烨撒谎了。
“老钱,你丫找死么。”胡烨大吼道。
“少爷,以后别去那种地方了,不干净。”萨仁一副劝人向善的样子,搞得胡烨怪不好意思得。
“好了好了我要去睡觉了,明天还要去王府,你们也早点睡吧。”胡烨狼狈逃窜。
“钱叔,你要好好看着少爷啊,不能让他再出去鬼混了,他是要考取功名的人,不能这样的。”萨仁对着老钱说道。
老钱很委屈,其实他也想跟去的,jiù shì 张辅不让他去而已。更让他不解的是,萨仁不过是少爷的丫鬟,为什么要这么管着少爷呢,莫非……。
老钱邪笑着,萨仁已经回来房间了,他只好找老高去喝喝酒,端午节的晚上怎能不喝酒。
……
北平的田地越来越干旱,物价也越来越高。即便是朱棣已经开仓赈灾了,奈何涌来北平城的难民越来越多,情况得不到丝毫缓解。
两座大坝的蓄水已经开始显露出它的作用,即便是北平的田地很干旱,但是里面的糜子却已经抽穗了。朱棣还不得不派兵去把守,不然那些饥饿的难民,会直接将没有成熟的糜子吃掉。
朱棣现在是焦头烂额,都不到小学堂来暗中查看映雪了,肯定是正忙着和周边的几个藩王商议对策。听说西边的宁王在跟朱棣商议,看能不能找朱棣借点粮食。
宁王的封地在北平的西边。那边基本都是草原,本来粮食就不多,遭此大旱,基本上都断粮了。他已经向朱元璋上书很多次了,但是现在全国大旱,朱元璋也是鞭长莫及,只能将江南的粮食调集到山东两湖一代。至于北边的宁王、燕王等人,就只有先自己撑着了。
宁王和燕王是好xiōng dì ,朱棣二话不说。先借给了宁王十万石粮食。要不了多久,等糜子成熟了,应该能收成一二十万石。朱棣说自己和宁王一样,被分封到这等边地。不仅要对抗蒙古人的入侵,面临这种天灾的时候,还不能及时得到朝廷的救助,xiōng dì 两人就只能互相扶持了。
听说宁王走的时候泪流满面的。一个劲的称赞朱棣zhè gè 兄长当得称职。胡烨只是笑了笑,朱棣果然是好心计,zhè gè 时候还算计这自己xiōng dì 。不知道等两年,宁王手下最精锐的朵颜三卫成为了朱棣的手下,那个时候宁王又是如何看待朱棣的。
不过有了那十万石粮食,宁王应该能撑过一段时间,朱棣是确实帮了他大忙。
胡烨不关心这两个xiōng dì 间会有什么故事,因为现在已经是七月了,再有一个月,自己就要动身去南京了。
李阳明觉得胡烨学的很快,四书已经能够通读了,但是相对于八股文来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想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熟练的掌握八股文的技巧,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胡烨,你的学习能力很强,不过时间很短,你有把握这次中举么?”李阳明给其余学生布置了课业之后,将胡烨单独叫了出来,很郑重的问道。
“李夫子,我jiù shì 一个半吊子学生,学起这些来都很吃力。而秋闱要做八股,学生却是云里雾里,想要中举难上加难啊。”胡烨如实的回答。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胡烨基本上是将四书通读了,大概也懂了里面的意思。不过让许多学子都头疼不已的八股,确实不是胡烨zhè gè 未来人能够学透的,现在还在艰苦的摸索中。所以胡烨觉得,想要在这次秋闱中中举,比高考的难度大多了。他甚至做好了dǎ suàn ,只要放榜那一天没有自己的名字,绝对跑路,他才不要做阮安的徒弟呢。
“看来你还是有自知之明,好多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都不一定能够中举,你想读书半年就中举人,确实很难。”李阳明捋了捋胡子,慢悠悠的说道。
“夫子叫我出来,不是为了打击我的吧。”
胡烨好奇的看了看李阳明,要说这老东西叫自己出来,仅仅是要数落自己,胡烨觉得zhè gè 老头还没有这么无聊。肯定是有什么技巧要交给自己。
“你可知道这秋闱是在何处考?”李阳明没有回答胡烨的问题,而是反问胡烨。
“本来我是可以在北平考的,但是皇帝非要叫我去南京,所以应该是在应天府的布政使驻地。”胡烨回答。
“那你可知主考官是何人?”李阳明又问。
“地方上应该是各地提学监考,应天府监考的应该是翰林苑的学士吧。”胡烨bsp;bsp;到。
“你只说对了一半,各地由提学监考不错,但是应天府的监考却不是翰林苑大学士,也是由应天府的提学主考。”李阳明纠正了胡烨的说法然后又问,“你可知道应天府的提学是何人?”
胡烨很爽快的摇了摇头,提学是个几品官,自己怎么可能记得住那么多人的名字。
“应天府的提学叫王玮,早年跟我一同中的进士,乃是我的好友。当今陛下兴兵之时,他归顺了陛下,就留在应天府当了提学,深得陛下器重。所以每次应天府的秋闱,都是他来主考。”李阳明略有深意的笑着说道。
“夫子跟我说这些,莫非是想让我投其所好?”胡烨眼前一亮,这年头的科举已经不是唐宋时期的科举了,里面的猫腻太多了,岂是自己一个愣头青能够知晓的。
“当年我跟王玮相交甚密,对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阿谀奉承之人,朱元璋一打到南京,他就投降。岂是并非如此,他深知当今圣上的秉性,他如果不带着一帮士子投诚,南京城怕是要血流成河。而他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不过是想要好好的做学问。”
“莫非夫子的意思是,让我在文中少一些陈词滥调,多一些慷慨激昂之词?”胡烨好奇地问。
“科举之事,主考官占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的文章让主考官看了很不舒服,就算是再有文采又如何?”李阳明轻微一笑,然后转过身去,背着胡烨说道,“好了,言尽于此,能否中举,还得凭你的实力。接下来的时间,你就好好学习临摹八股文吧。”
“夫子,学生有一事不明,还请夫子赐教。”看着李阳明苍老的背影,胡烨突然说道。
“什么事?”李阳明转过身来。
“夫子为何要帮我?”胡烨问出了自己想了好久的问题,这李阳明跟自己半毛钱guān xì 没有,没理由这么帮我,难道天下真的有白吃的午餐?
“我那孙儿有些迟钝,将来没有多大指望。只要你将来发达之日,多提携提携他便是。”李阳明说着便走进了学堂。
胡烨愣愣的看着,这李阳明又怎么看出来自己一定会发达?李泰能吃能喝能抱美女,没看出来哪里迟钝了啊,这李阳明又何出此言?
不过终归对自己是好事,胡烨没理由jù jué ,只要能够多揣摩那王玮的文风爱好,中举的概率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于是胡烨也跟着进了学堂,时间紧迫,还是要多学点八股文章。(未完待续……)
第一三一章 李阳明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