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8
天之涯,海之角 作者:Lordese
分卷阅读88
多月时间中,芙莉嘉的战绩几乎是在以一种不可抑制的势头向上飙升。
9月9日,伯伦希尔德在纽约至伦敦的航线上猎获英国商船“麦克达夫”号;第二天,在同一条航线中追上了“尤伊斯特”号。
9月10日,英国自治领加拿大对德国宣战。而在11日的上午,加拿大的万吨级散货船“哈得逊流星”号就在其船员们伤感的眼神中被伯伦希尔德的鱼雷击中,像“流星”一样迅速地消失在了海面上。200名船员成为了加拿大在此次战争中的第一批俘虏。
其后的四天时间里,芙莉嘉从海军部发来的密码电报中得知:皇家海军对付她的编队已经从斯卡帕湾基地出发,其中包括战列舰“马来亚”号、战列舰“决心”号、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航空母舰“皇家雅克”号以及其他的20艘巡洋舰。于是她偃旗息鼓,率领伯伦希尔德离开美—英航线,高速南下,截击从纽约驶往直布罗陀的敌方商船。
直布罗陀港城位于西班牙最南端,扼守着地中海的西部入口。自从1704年,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侵占此地以来,它就一直是一处举世闻名的要塞和皇家海军的重要基地。
当然,它所需要的补给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可是,其中有一些则再也到不了那里了。
9月17日,8000吨的英国货船“贝努埃河”号成为了这条航线上第一个见到伯伦希尔德美丽身影的幸运儿。在183名船员被迫移居后,“贝努埃河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两天后,在这条航线上结伴航行的法国运输船“圣埃卢瓦”号和“莱米纳”号结伴沉入了海底——为了她们,伯伦希尔德消耗了四颗鱼雷。
9月22日,在击沉了新西兰籍商船“玛利亚·范迪门”号以后,伯伦希尔德上人满为患,除了本身的2065名舰员以外,又多出了1100名俘虏。
到9月30日,伯伦希尔德又连续捕获了英国货船“天使号”、“蓝色王座”号和南非商船“里特方丹”号。芙莉嘉的战绩上升到11艘,总吨位8.7万吨;伤亡人员则为……0人。
相对地,舰上收容的俘虏人数也突破了1500人大关,一些舰员只得把自己的住舱让给了他们。巴斯赫尔少校首当其冲,带着自己的笔记本和酿酒用具搬到了火炮控制室;辛德莱恩少校则住进了中央损坏控制室,把他那巨大的身躯挤进了那个搭在一堆零件上的铺位中……
机电长亚斯维德尔则成为了人口增加所造成的另一种问题的直接受害者。某日,当他像往常一样挺着大肚子去军官食堂享受一天的第五顿正餐时,突然被告知:由于食物消耗量上升,因此从即日起,军官每人每天只能保证正常的三餐供应。额外的需求暂时无能为力……
另外,俘虏的管理也是个问题。原则上,依据惯例,是由被击沉各船的船长组成委员会,自行约束和管理属下的船员。伯伦希尔德方面则派一名军官参与,从事协调工作。因为西尔瓦娜看上去很空闲,芙莉嘉便指派她担任这个工作。尽管平日里一直显得比较懒散,可一旦工作起来,西尔瓦娜还是十分认真和努力的。她的积极、热情和同情心,立即赢得了大多数俘虏们的好感和拥护。
只是,过了几天,在数名法国船员当众向她献上了一束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玫瑰花之后,芙莉嘉立即解除了她协调官的工作……
此后,俘虏们每天都能痛苦地看到新的协调官——辛德莱恩少校那岩石巨人般的伟岸身躯……
……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10月初,正当芙莉嘉在思考是否要释放一部分俘虏以缓解空间和食物的压力时,英国方面总算意识到:伯伦希尔德可能与直布罗陀方向上那些失踪的船只有关。于是,皇家海军的搜索编队急急忙忙地从已经转悠了近一个月的北部航线赶往南方,驻守直布罗陀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也纷纷驶出港湾,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中寻找起了芙莉嘉和伯伦希尔德的踪影。
自然,皇家海军的这些活动也没有能逃过德国军事情报局的眼睛。潜伏在各地的间谍们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卡那里斯将军则将整理出的各种信息及时地送到了雷德尔元帅手中——私人恩怨是一回事,工作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10月2日,英国舰队大举南下的警告,到达了正游弋于伊比利亚半岛罗卡角以西200海里处的伯伦希尔德上。
形势不容乐观,芙莉嘉当即召集部下们,举行一次作战会议。
“各位,看来这次英国人是下定决心要吃掉我们了。”芙莉嘉把译出的密码电报交给津特,让所有在座的军官们传阅一下。
电报在会议桌上转了一圈,最后一个到达了坐在芙莉嘉右手边的副舰长史库尔手中。他怀着妥帖不安的心情扫了几眼电报纸,说,“我们不能再待在这条航线上了,这样下去迟早会被英国人找到的!他们的数量太多,打起来我们一定没有胜算的!”
“唔……”不太开口的大副冯·霍德尔中校沉思了一下,“我也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本舰应该尽早地转移。不与绝对优势的敌人正面冲突,是司令部的主要命令之一。”
“那么,我们应该向哪里去呢?”机电长亚斯维德尔少校担心地问,不停地搓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的小胖手。他只懂得让军舰前进,可舵轮那里却由不得他。
众多的视线一齐投向了芙莉嘉所在的方向。可她只是双手合抱,放在唇边,似乎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在遭受到敌人围追堵截的现在,向南,或者向西,这是个问题。
而“东”和“北”这两个选项,之所以已经被从军官们的心中排除了,是因为:东面是地中海,那里虽然有德国的盟国意大利,但目前这个国家还没有对英、法宣战;墨索里尼的态度还不明朗。再者意大利的信用一向不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个德国原来的盟国在得到英、法许以的更大的好处之后,立即倒向了协约国,对自己昔日的朋友刀枪相向。谁知道他们这次还会不会故技重演?另外,要强行突破直布罗陀要塞防守的海峡也是一个有着相当难度的课题。不但会暴露自己的目标,还要冒着遭受失败的危险。
总之,东面是去不得了。
所以,当史库尔提出要到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港的时候,立即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我可不想被那些家伙扣留!”在恶狼嫉恨的目光中,津特毫不客气地顶撞了他一句。
而北方则更是在东方之前就已经被在座的大多数人给扔在了一边。理由则再明确不过了:英国舰队正从那里向他们冲来。估计没人会有“给
分卷阅读88
-
分卷阅读88
多月时间中,芙莉嘉的战绩几乎是在以一种不可抑制的势头向上飙升。
9月9日,伯伦希尔德在纽约至伦敦的航线上猎获英国商船“麦克达夫”号;第二天,在同一条航线中追上了“尤伊斯特”号。
9月10日,英国自治领加拿大对德国宣战。而在11日的上午,加拿大的万吨级散货船“哈得逊流星”号就在其船员们伤感的眼神中被伯伦希尔德的鱼雷击中,像“流星”一样迅速地消失在了海面上。200名船员成为了加拿大在此次战争中的第一批俘虏。
其后的四天时间里,芙莉嘉从海军部发来的密码电报中得知:皇家海军对付她的编队已经从斯卡帕湾基地出发,其中包括战列舰“马来亚”号、战列舰“决心”号、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航空母舰“皇家雅克”号以及其他的20艘巡洋舰。于是她偃旗息鼓,率领伯伦希尔德离开美—英航线,高速南下,截击从纽约驶往直布罗陀的敌方商船。
直布罗陀港城位于西班牙最南端,扼守着地中海的西部入口。自从1704年,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侵占此地以来,它就一直是一处举世闻名的要塞和皇家海军的重要基地。
当然,它所需要的补给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可是,其中有一些则再也到不了那里了。
9月17日,8000吨的英国货船“贝努埃河”号成为了这条航线上第一个见到伯伦希尔德美丽身影的幸运儿。在183名船员被迫移居后,“贝努埃河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两天后,在这条航线上结伴航行的法国运输船“圣埃卢瓦”号和“莱米纳”号结伴沉入了海底——为了她们,伯伦希尔德消耗了四颗鱼雷。
9月22日,在击沉了新西兰籍商船“玛利亚·范迪门”号以后,伯伦希尔德上人满为患,除了本身的2065名舰员以外,又多出了1100名俘虏。
到9月30日,伯伦希尔德又连续捕获了英国货船“天使号”、“蓝色王座”号和南非商船“里特方丹”号。芙莉嘉的战绩上升到11艘,总吨位8.7万吨;伤亡人员则为……0人。
相对地,舰上收容的俘虏人数也突破了1500人大关,一些舰员只得把自己的住舱让给了他们。巴斯赫尔少校首当其冲,带着自己的笔记本和酿酒用具搬到了火炮控制室;辛德莱恩少校则住进了中央损坏控制室,把他那巨大的身躯挤进了那个搭在一堆零件上的铺位中……
机电长亚斯维德尔则成为了人口增加所造成的另一种问题的直接受害者。某日,当他像往常一样挺着大肚子去军官食堂享受一天的第五顿正餐时,突然被告知:由于食物消耗量上升,因此从即日起,军官每人每天只能保证正常的三餐供应。额外的需求暂时无能为力……
另外,俘虏的管理也是个问题。原则上,依据惯例,是由被击沉各船的船长组成委员会,自行约束和管理属下的船员。伯伦希尔德方面则派一名军官参与,从事协调工作。因为西尔瓦娜看上去很空闲,芙莉嘉便指派她担任这个工作。尽管平日里一直显得比较懒散,可一旦工作起来,西尔瓦娜还是十分认真和努力的。她的积极、热情和同情心,立即赢得了大多数俘虏们的好感和拥护。
只是,过了几天,在数名法国船员当众向她献上了一束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玫瑰花之后,芙莉嘉立即解除了她协调官的工作……
此后,俘虏们每天都能痛苦地看到新的协调官——辛德莱恩少校那岩石巨人般的伟岸身躯……
……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10月初,正当芙莉嘉在思考是否要释放一部分俘虏以缓解空间和食物的压力时,英国方面总算意识到:伯伦希尔德可能与直布罗陀方向上那些失踪的船只有关。于是,皇家海军的搜索编队急急忙忙地从已经转悠了近一个月的北部航线赶往南方,驻守直布罗陀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也纷纷驶出港湾,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中寻找起了芙莉嘉和伯伦希尔德的踪影。
自然,皇家海军的这些活动也没有能逃过德国军事情报局的眼睛。潜伏在各地的间谍们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卡那里斯将军则将整理出的各种信息及时地送到了雷德尔元帅手中——私人恩怨是一回事,工作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10月2日,英国舰队大举南下的警告,到达了正游弋于伊比利亚半岛罗卡角以西200海里处的伯伦希尔德上。
形势不容乐观,芙莉嘉当即召集部下们,举行一次作战会议。
“各位,看来这次英国人是下定决心要吃掉我们了。”芙莉嘉把译出的密码电报交给津特,让所有在座的军官们传阅一下。
电报在会议桌上转了一圈,最后一个到达了坐在芙莉嘉右手边的副舰长史库尔手中。他怀着妥帖不安的心情扫了几眼电报纸,说,“我们不能再待在这条航线上了,这样下去迟早会被英国人找到的!他们的数量太多,打起来我们一定没有胜算的!”
“唔……”不太开口的大副冯·霍德尔中校沉思了一下,“我也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本舰应该尽早地转移。不与绝对优势的敌人正面冲突,是司令部的主要命令之一。”
“那么,我们应该向哪里去呢?”机电长亚斯维德尔少校担心地问,不停地搓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的小胖手。他只懂得让军舰前进,可舵轮那里却由不得他。
众多的视线一齐投向了芙莉嘉所在的方向。可她只是双手合抱,放在唇边,似乎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在遭受到敌人围追堵截的现在,向南,或者向西,这是个问题。
而“东”和“北”这两个选项,之所以已经被从军官们的心中排除了,是因为:东面是地中海,那里虽然有德国的盟国意大利,但目前这个国家还没有对英、法宣战;墨索里尼的态度还不明朗。再者意大利的信用一向不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个德国原来的盟国在得到英、法许以的更大的好处之后,立即倒向了协约国,对自己昔日的朋友刀枪相向。谁知道他们这次还会不会故技重演?另外,要强行突破直布罗陀要塞防守的海峡也是一个有着相当难度的课题。不但会暴露自己的目标,还要冒着遭受失败的危险。
总之,东面是去不得了。
所以,当史库尔提出要到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港的时候,立即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我可不想被那些家伙扣留!”在恶狼嫉恨的目光中,津特毫不客气地顶撞了他一句。
而北方则更是在东方之前就已经被在座的大多数人给扔在了一边。理由则再明确不过了:英国舰队正从那里向他们冲来。估计没人会有“给
分卷阅读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