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2
天之涯,海之角 作者:Lordese
分卷阅读332
人类的记载之中。
传说法兰克人的统治者查理曼大帝某次败阵归来,在一个清晨退到了美茵河边。此时正值拂晓,整个地区大雾弥漫,视线不清,军队无法找到合适的渡河地点。就在众人心急如焚之际,查理曼忽然看见了一只雌鹿正在走向水边。他仔细地观察着这只鹿,发现牠在一处地方停下,然后步入水中,安然渡河。查理曼由此知道这里是一个浅滩,于是便传令全军从此处涉水过河,逃出了敌军的包围。
为了纪念这件事,查理曼大帝命人在这里建造一座城市作为行都,取名为“法兰克福”,意思就是“法兰克人的渡口”。
从这个时候起,法兰克福开始了她作为德国重要政治舞台的历程。西元1152年,德意志选帝侯们在法兰克福举行首次聚会,推选巴巴罗萨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皇帝。西元1356年,卡尔四世颁布《金牛诏书》,正式规定皇帝的选举在法兰克福城举行。而从西元1562年起,法兰克福又取代故都亚琛,成为了皇帝加冕大典的举行地,前后共有10个人在这里加冕,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同时,因为有许多贸易商路途径此地,从西元11世纪开始,法兰克福城就出现了金融贸易中心的雏形,成为了一个繁荣而自由的商业都市。
西元1806年,在拿破仑皇帝的压力之下,神圣罗马帝国正式宣告终结。从西元1816年至西元1866年,法兰克福城又成为德意志邦联议会的所在地。西元1848年,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德意志各邦也组成德意志国民议会,在法兰克福举行会议讨论德意志的统一问题,是为德国统一的前奏。西元1866年,在铁血首相俾斯麦的运作之下,法兰克福并入普鲁士王国,结束了她从西元1372年以来就拥有的帝国自由市的自治局面。
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这里的建筑也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市中心的豪普特巴赫广场、圣凯瑟琳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市政厅,以及德国大文豪歌德故居等处,则是法兰克福人引以为自豪的标志。
而在这座历史古城的东部郊外,耸立在苍绿山谷之中的芬撒里尔城堡,也是这些古代建筑一个的组成部分。不过,这座建于西元1766年的白色城堡与其它建筑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并不对公众和观光者开放。因为,它现在仍旧是哈瑟尔家族的私人领地。城堡大门上雕刻着英武的伯伦希尔德家徽和当年由玛利娅·特蕾西亚女皇颁布的分封诏书,哈瑟尔家的历代家长用这样的形式时刻告诫着人们——这座城堡是不允许他人染指的权威所在。
但是,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哈瑟尔家的祖先原本并不居住在这里。
大约500年前的西元1431年,一队流浪的旅人从西边来到了德国北部汉诺威地方的威悉河沿岸。这群人讲法语,有的还会说些简单的拉丁语。他们之中有战士,也有平民,男女老少,各类俱全。据这些人自己说,他们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和佛兰德斯等地。因为法国军队正在这些地方同英国侵略军作战,被战火毁灭了家园的人们只能携带简单的行装,逃离故土,来到这尚未被开垦的土地上谋求自己的幸福。
而最让人感到惊奇的,则是这群人的领袖。这个人既不是强壮彪悍的武士,也不是富甲一方的商人,而是一位年不过20的美丽少女。
少女留着金色短发,健美的身姿和光滑的肌肤隐藏在洁白的铠甲之下,更使人感受到她的神圣与庄严;那双流动着异彩的蓝色眼睛,宛如天然而成的宝石,总是能给勇敢者以智慧,给胆怯者以勇气。
每天黄昏,少女戎装打扮,手持长剑,率领麾下的战士和人民迎着夕阳进行祷告,感谢上帝赐予她们生还的奇迹,同时祈求自己的祖国能够早日迎来战火消弭的日子。然后,少女就会独自一人伫立在营地边的山丘上,眺望着远处那看不见的山山水水——据说在遥远的西南方有一条叫卢瓦尔的大河,那里有一座城市,是她此生最难忘却的地方……
关于她的传说还有很多。有人说,500名骑士不顾国王和贵族的阻拦,以寡击众,奋力将她从卢昂城中救出,到威悉河边,只剩下了12个人。也有人说,因为她的勇气和美貌连魔鬼都能征服,所以地狱的大火也不能伤着她的身体一丝一毫。而当地的德国人则把她的形象与神话中的女武神联系在一起,崇敬地称她为“瓦尔基里”,将她当作众神派遣到地上的使者。
无论传说怎样,少女和她忠诚的卫士们就此在威悉河畔生活了下来。她以一面绣着黄金百合花和天使图案的军旗作为领地的象征,指挥农人们开垦荒地、筑起堤坝排干沼泽,使大家获得了足以为生的耕地;她也率领着战士们守卫家园,不时与窥视这片土地的各方势力作战,最终获得了各大诸侯国对这处领地的承认。
之后的数百年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少女的后代们在祖先打下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展着自己的领地,同时成为了汉诺威地方历代统治者眼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西元1560年,这一家族的首领——“铁手”汉斯因为战功而被当时的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封为伯爵,领有威悉河两岸约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这位铁手汉斯随即以自己的名字加缀尾音“r”,用来命名这片土地,称之为“哈瑟尔伯国”。而哈瑟尔家族的姓氏也就从此确定了下来。另外,由于此时神圣罗马帝国与法兰西王国之间处于长期的敌对状态,双方不断地交战,互有仇隙。因此,哈瑟尔家如果再继续使用与法国王室徽章相类似的百合花家徽,就显得相当不合适了。于是,铁手汉斯便取消了旧纹章,命人以北欧神话中女武神伯伦希尔德的形象铸造新的家徽,一方面表明自己的家族已经完全地融入了日尔曼民族,另一方面也可籍此纪念创立家族的始祖——那位身披白色战甲的传奇少女。
光阴似箭,历史如梭,200多年之后,哈瑟尔家几经征战,仍然像一块坚挺的石碑一般屹立在北德意志的土地上。
西元1756年,欧洲诸国之间爆发了“七年战争”。普鲁士、英国和汉诺威结成联盟,奥地利、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瑞典和萨克森则组成了同一战线,欧洲大陆上的各强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加入战场,展开了铁与火的厮杀。在这场战争中,奥地利女皇玛利娅·特蕾西亚率领帝国军队,抵御战争天才弗里德里希大帝指挥的普鲁士军。奥地利试图通过战争夺回被普鲁士侵占的西里西亚地区,而普鲁士则想借此机会消灭敌手,扫除统一帝国的最大障碍。
而在威悉河
分卷阅读332
-
分卷阅读332
人类的记载之中。
传说法兰克人的统治者查理曼大帝某次败阵归来,在一个清晨退到了美茵河边。此时正值拂晓,整个地区大雾弥漫,视线不清,军队无法找到合适的渡河地点。就在众人心急如焚之际,查理曼忽然看见了一只雌鹿正在走向水边。他仔细地观察着这只鹿,发现牠在一处地方停下,然后步入水中,安然渡河。查理曼由此知道这里是一个浅滩,于是便传令全军从此处涉水过河,逃出了敌军的包围。
为了纪念这件事,查理曼大帝命人在这里建造一座城市作为行都,取名为“法兰克福”,意思就是“法兰克人的渡口”。
从这个时候起,法兰克福开始了她作为德国重要政治舞台的历程。西元1152年,德意志选帝侯们在法兰克福举行首次聚会,推选巴巴罗萨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皇帝。西元1356年,卡尔四世颁布《金牛诏书》,正式规定皇帝的选举在法兰克福城举行。而从西元1562年起,法兰克福又取代故都亚琛,成为了皇帝加冕大典的举行地,前后共有10个人在这里加冕,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同时,因为有许多贸易商路途径此地,从西元11世纪开始,法兰克福城就出现了金融贸易中心的雏形,成为了一个繁荣而自由的商业都市。
西元1806年,在拿破仑皇帝的压力之下,神圣罗马帝国正式宣告终结。从西元1816年至西元1866年,法兰克福城又成为德意志邦联议会的所在地。西元1848年,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德意志各邦也组成德意志国民议会,在法兰克福举行会议讨论德意志的统一问题,是为德国统一的前奏。西元1866年,在铁血首相俾斯麦的运作之下,法兰克福并入普鲁士王国,结束了她从西元1372年以来就拥有的帝国自由市的自治局面。
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这里的建筑也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市中心的豪普特巴赫广场、圣凯瑟琳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市政厅,以及德国大文豪歌德故居等处,则是法兰克福人引以为自豪的标志。
而在这座历史古城的东部郊外,耸立在苍绿山谷之中的芬撒里尔城堡,也是这些古代建筑一个的组成部分。不过,这座建于西元1766年的白色城堡与其它建筑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并不对公众和观光者开放。因为,它现在仍旧是哈瑟尔家族的私人领地。城堡大门上雕刻着英武的伯伦希尔德家徽和当年由玛利娅·特蕾西亚女皇颁布的分封诏书,哈瑟尔家的历代家长用这样的形式时刻告诫着人们——这座城堡是不允许他人染指的权威所在。
但是,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哈瑟尔家的祖先原本并不居住在这里。
大约500年前的西元1431年,一队流浪的旅人从西边来到了德国北部汉诺威地方的威悉河沿岸。这群人讲法语,有的还会说些简单的拉丁语。他们之中有战士,也有平民,男女老少,各类俱全。据这些人自己说,他们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和佛兰德斯等地。因为法国军队正在这些地方同英国侵略军作战,被战火毁灭了家园的人们只能携带简单的行装,逃离故土,来到这尚未被开垦的土地上谋求自己的幸福。
而最让人感到惊奇的,则是这群人的领袖。这个人既不是强壮彪悍的武士,也不是富甲一方的商人,而是一位年不过20的美丽少女。
少女留着金色短发,健美的身姿和光滑的肌肤隐藏在洁白的铠甲之下,更使人感受到她的神圣与庄严;那双流动着异彩的蓝色眼睛,宛如天然而成的宝石,总是能给勇敢者以智慧,给胆怯者以勇气。
每天黄昏,少女戎装打扮,手持长剑,率领麾下的战士和人民迎着夕阳进行祷告,感谢上帝赐予她们生还的奇迹,同时祈求自己的祖国能够早日迎来战火消弭的日子。然后,少女就会独自一人伫立在营地边的山丘上,眺望着远处那看不见的山山水水——据说在遥远的西南方有一条叫卢瓦尔的大河,那里有一座城市,是她此生最难忘却的地方……
关于她的传说还有很多。有人说,500名骑士不顾国王和贵族的阻拦,以寡击众,奋力将她从卢昂城中救出,到威悉河边,只剩下了12个人。也有人说,因为她的勇气和美貌连魔鬼都能征服,所以地狱的大火也不能伤着她的身体一丝一毫。而当地的德国人则把她的形象与神话中的女武神联系在一起,崇敬地称她为“瓦尔基里”,将她当作众神派遣到地上的使者。
无论传说怎样,少女和她忠诚的卫士们就此在威悉河畔生活了下来。她以一面绣着黄金百合花和天使图案的军旗作为领地的象征,指挥农人们开垦荒地、筑起堤坝排干沼泽,使大家获得了足以为生的耕地;她也率领着战士们守卫家园,不时与窥视这片土地的各方势力作战,最终获得了各大诸侯国对这处领地的承认。
之后的数百年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少女的后代们在祖先打下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展着自己的领地,同时成为了汉诺威地方历代统治者眼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西元1560年,这一家族的首领——“铁手”汉斯因为战功而被当时的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封为伯爵,领有威悉河两岸约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这位铁手汉斯随即以自己的名字加缀尾音“r”,用来命名这片土地,称之为“哈瑟尔伯国”。而哈瑟尔家族的姓氏也就从此确定了下来。另外,由于此时神圣罗马帝国与法兰西王国之间处于长期的敌对状态,双方不断地交战,互有仇隙。因此,哈瑟尔家如果再继续使用与法国王室徽章相类似的百合花家徽,就显得相当不合适了。于是,铁手汉斯便取消了旧纹章,命人以北欧神话中女武神伯伦希尔德的形象铸造新的家徽,一方面表明自己的家族已经完全地融入了日尔曼民族,另一方面也可籍此纪念创立家族的始祖——那位身披白色战甲的传奇少女。
光阴似箭,历史如梭,200多年之后,哈瑟尔家几经征战,仍然像一块坚挺的石碑一般屹立在北德意志的土地上。
西元1756年,欧洲诸国之间爆发了“七年战争”。普鲁士、英国和汉诺威结成联盟,奥地利、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瑞典和萨克森则组成了同一战线,欧洲大陆上的各强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加入战场,展开了铁与火的厮杀。在这场战争中,奥地利女皇玛利娅·特蕾西亚率领帝国军队,抵御战争天才弗里德里希大帝指挥的普鲁士军。奥地利试图通过战争夺回被普鲁士侵占的西里西亚地区,而普鲁士则想借此机会消灭敌手,扫除统一帝国的最大障碍。
而在威悉河
分卷阅读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