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宁城的西北方向流过,绕了一个大弯,又在其东北方向突然转头南下的嘉陵江,和城北高耸陡峭的山脉一起,将保宁给彻彻底底地围成了一座孤城。
所谓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是它,所谓逃无可逃,瓮中之鳖,还是它!如此险境,攻守易势,更是转瞬之间。
而作为陕西入川的桥头堡,千百年间,保宁城已经不知道见识过多少兵戈与兴衰,所谓“成王败寇”,不过是弹指之间罢了!
且说,在三面临水,河宽浪高,北面又有高山峻岭阻隔的情况下,想要突围,要不是走东北方向,沿着北部山脉与嘉陵江支流东河之间的狭窄通道,攻下刘文秀重兵把守的梁山关,要不就是走西北方向,依旧是沿着北部山脉和嘉陵江干流之间的狭窄通道,一路向北,从剑阁,朝天关方向入汉中。
除此以外,便只剩下纵身一跃,跳入嘉陵江,凭借着强大的体力,逆流而上,亦或者是翻越崇山峻岭,穿过百里密林这两条路了。
所以,这也怪不得在连战连胜的刘文秀看来,吴三桂所率的清军选择固守保宁,分明就是选择了一条死路!
这天午夜,子时刚过,保宁城内便已经兵马云集,一场在这乱世之中,早已经司空见惯的突围行动也即将展开。
按着吴三桂,李国翰,李国英,郝浴四人的计划,突围的部队分作了两部:一部由留守保宁的各级官员,入川大军的主力构成,是真正的突围部队;另外一部则是由保宁城内残存的三千余平民,两千余残兵,以及吴三桂麾下猛将吴国贵率领的决死队构成,负责吸引城外明军的注意力。
“王爷,可是一切皆已准备妥当?”郝浴看着大摇大摆而来的吴三桂和李国翰,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心中的担忧。
“郝大人放心,提前派出的哨马已经摸清楚城外西贼的状况了,一切如我们所料,西贼正在连夜调整部署,今晚正是突围出去的最好时机。”吴三桂朝着郝浴拱了拱手,随即又扭头看向了同在一侧的李国翰,说道:
“李将军,一会等城东那边将西贼吸引过去之后,我带人在前面清理贼兵,开出道路,你务必控制好军队,保护好钦差大人和巡抚大人。”
李国翰闻言,立即抱拳称“是”,这看得巡按御史,同时也是清廷委派的四川钦差郝浴郝大人十分满意,更是连连点头!
且说,自从今天上午决定突围开始,吴三桂三人对自己这个钦差的态度便极尽恭维,大小事务更是都来请示,俨然就是巴结讨好之态!
这也不奇怪,毕竟这三人奉旨前来,却损兵折将,最后更是连保宁都保不住,就算最后成功突围,安全退入了陕西,没有自己上书求情,恐怕朝廷也不会放过他们。
郝浴虽然对于军事不甚了解,但是出生世家大族的他,对于官场朝中之事,自小便耳濡目染,怎么可能不清楚?
当然了,如今不过为官两年有余,现在的郝浴还远没有原本历史上的那般稳重干练,但也别把他当傻子。他早就看不惯嚣张跋扈的吴三桂了,现在不过是陪对方演戏罢了。不然,万一被吴三桂抛下,或者是在乱兵之中杀了,那可就太不值了。
吴三桂心里在想什么,他一清二楚,更没有因为被奉承了几句就飘了,但是他也无能为力,毕竟兵是别人的,现在只能是低头配合,待退入汉中之后,是上书弹劾还是替人求情,就得看朝廷的意思,再做打算了!
这样的乱世,手里有兵的都不一定能保得住性命,更别说是文官了。那点所谓的聪明,所谓的通透,在刀锋面前,其实还真的什么也不是。这一点,郝浴是清楚的!
而城外的情况也如同吴三桂所料的一样:分散在各个关隘的大西军还没有成功集结,为了避免被清军趁机偷袭,原本部署在城外四五里地之外的数千大西军并没有立即调整。
其实,无论是孙可望,还是刘文秀,都完全没想到吴三桂居然会当晚就突围,对于城内的行动,更是毫无察觉。
他们现如今正在位于梁山关的中军大帐中筹备过两日围攻保宁,歼灭吴三桂主力的计划,每一个都信心满满。孙可望甚至已经开始憧憬破城之后,自己亲自审判吴三桂这个民族败类的情景了。
可戎马一生,能够从辽东打到云南,最终掀起三藩之乱,差点推翻清朝的吴三桂,哪里有那么简单啊?
不止是孙可望,刘文秀看不透他,便是自以为聪明过人,早就看穿吴三桂小心思的郝浴,也被骗了。
没错,真正的诱饵,是由城西突围的部队,反而是由城东突围的所谓两千老弱病残,早就被关宁军的老兵们替代了,加上吴国贵带走的一千决死队,这才是吴三桂控制军队所依仗的核心力量。
而所谓的开路部队,又是由吴三桂的亲兵和李国翰的汉八旗兵所组成的,到时只要趁乱汇合吴国贵所率的主力精锐,想要突围出去,并不是难事。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刚刚吴三桂和李国翰如此大张旗鼓的原因,为的就是稳住军心,而那两千老弱病残,此时都对救他们一命的吴三桂感恩戴德,听话的很,同时恨不得生吞活剥了想要让他们去送死的郝浴。
至于郝浴所谓的“丢失保宁,于朝廷法理所不能容。”那就真的是书生意气了。清廷要不是无人可用了,哪里会再次起用自己?
就凭这一点,吴三桂便可以笃定,只要自己能够突围出去,清廷非但不会怪罪,还会主动给自己加官进爵,扩充军队!
说到底,吴三桂,洪承畴,尚可喜这些大汉奸的价值,就是各地风起云涌,让清廷头疼不已的反清英雄们提高的。
如果没有他们的拼死抵抗,这些清廷的走狗,也就一文不值了,更加不会有顺治停止跑马圈地,放宽逃人法的政策。
回到眼前,城东吴国贵已经领军驱逐百姓作为挡箭牌出城,三千多百姓居前,身后是三千精锐战兵。
除了十几个主要的将官之外,其他人都以为城西的才是真正的突围部队。但在场的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的老兵,纪律和士气在这个时代,都属于一流,再加上十几个主要的将官竭力维持,这支军队依旧令行禁止!
而不出吴三桂所料,就在这支部队刚刚出城不过几百米,便被大西军的哨骑给发现了。不到两刻钟,距离他们不过三四里,已经借着黑夜提前潜出城,埋伏在城外羊角墙隐蔽处的吴三桂,也隐隐听到了城东大西军集结调度,从西面隘口行军的声音。
城东的大西军哨骑发现了大批百姓之后,很快就汇报了上去,然后驻守在城东的大西军总兵王继业则是立即做出了判断——城西才是清军突围的真正路线。
随后,除了马上派出哨骑前往汇报之外,一心立功的王继业当即率领全军往城西支援去了,不仅连那些奔涌出城的百姓也不管了,就是大军的营盘,都不要了。
不用说也知道,王继业以为吴三桂,李国翰,李国英,郝浴等人都将从城西突围而出,这时候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和机不可失。
话说,此时的吴三桂所率的开路军虽然全都隐蔽在了城外的羊角墙内侧,更是有壕沟和夜色掩护,但所有人都不免提心吊胆,屏声闭气,静静地缩在墙内,等待着大西军过去。
而这其中,其实最紧张,最不忿的,还是主将——平西王吴三桂。
一身盔甲,腰间挂着箭袋,背上背着一张硬弓的吴三桂此时正倚靠在羊角墙边上,眼睛直直盯着城北的黑暗处,心中一时感慨万千。
一想到自己一路走来,仕明,仕顺,仕清,起起落落,九死一生,如今才好不容易再次被重用了。可入川以来,威风还没多久,便是兵败如山倒,如今更是身陷绝境,除置死地而后生,别无他法。
有时候,吴三桂都在想,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从山海关那一次背叛开始,就错了,难道荣华富贵还没享,就要死在这小小的保宁城了?
可是一想到,自己八年前,在关键时候背顺投清,以至于李自成最终败亡,这几年的陕西反清叛乱也被自己一一剿灭,虽然是剃了头,死了一家三十多口,但吴家的荣华富贵,终究是保住了!
其实,吴三桂之所以后悔,并不是因为什么道德,良知,而是因为对失去荣华富贵的恐惧。这些年来,每每遇到困境,他便会为自己当初的背叛行为感到痛苦,可是每一次痛苦纠结之后,他都会选择“大利灭亲”,再次说服自己为清廷效力。
毕竟,对于一个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人来说,天大地大,哪里有荣华富贵大?
再一次想明白的吴三桂耳朵微微抖动,随后比了个手势,身后的士兵立即开始集结,准备利用羊角墙和夜色的掩护,往东汇合吴国贵大军。
而与此同时,城内的李国翰,李国英,郝浴等人,也接到了信号——出城突围!
所谓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是它,所谓逃无可逃,瓮中之鳖,还是它!如此险境,攻守易势,更是转瞬之间。
而作为陕西入川的桥头堡,千百年间,保宁城已经不知道见识过多少兵戈与兴衰,所谓“成王败寇”,不过是弹指之间罢了!
且说,在三面临水,河宽浪高,北面又有高山峻岭阻隔的情况下,想要突围,要不是走东北方向,沿着北部山脉与嘉陵江支流东河之间的狭窄通道,攻下刘文秀重兵把守的梁山关,要不就是走西北方向,依旧是沿着北部山脉和嘉陵江干流之间的狭窄通道,一路向北,从剑阁,朝天关方向入汉中。
除此以外,便只剩下纵身一跃,跳入嘉陵江,凭借着强大的体力,逆流而上,亦或者是翻越崇山峻岭,穿过百里密林这两条路了。
所以,这也怪不得在连战连胜的刘文秀看来,吴三桂所率的清军选择固守保宁,分明就是选择了一条死路!
这天午夜,子时刚过,保宁城内便已经兵马云集,一场在这乱世之中,早已经司空见惯的突围行动也即将展开。
按着吴三桂,李国翰,李国英,郝浴四人的计划,突围的部队分作了两部:一部由留守保宁的各级官员,入川大军的主力构成,是真正的突围部队;另外一部则是由保宁城内残存的三千余平民,两千余残兵,以及吴三桂麾下猛将吴国贵率领的决死队构成,负责吸引城外明军的注意力。
“王爷,可是一切皆已准备妥当?”郝浴看着大摇大摆而来的吴三桂和李国翰,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心中的担忧。
“郝大人放心,提前派出的哨马已经摸清楚城外西贼的状况了,一切如我们所料,西贼正在连夜调整部署,今晚正是突围出去的最好时机。”吴三桂朝着郝浴拱了拱手,随即又扭头看向了同在一侧的李国翰,说道:
“李将军,一会等城东那边将西贼吸引过去之后,我带人在前面清理贼兵,开出道路,你务必控制好军队,保护好钦差大人和巡抚大人。”
李国翰闻言,立即抱拳称“是”,这看得巡按御史,同时也是清廷委派的四川钦差郝浴郝大人十分满意,更是连连点头!
且说,自从今天上午决定突围开始,吴三桂三人对自己这个钦差的态度便极尽恭维,大小事务更是都来请示,俨然就是巴结讨好之态!
这也不奇怪,毕竟这三人奉旨前来,却损兵折将,最后更是连保宁都保不住,就算最后成功突围,安全退入了陕西,没有自己上书求情,恐怕朝廷也不会放过他们。
郝浴虽然对于军事不甚了解,但是出生世家大族的他,对于官场朝中之事,自小便耳濡目染,怎么可能不清楚?
当然了,如今不过为官两年有余,现在的郝浴还远没有原本历史上的那般稳重干练,但也别把他当傻子。他早就看不惯嚣张跋扈的吴三桂了,现在不过是陪对方演戏罢了。不然,万一被吴三桂抛下,或者是在乱兵之中杀了,那可就太不值了。
吴三桂心里在想什么,他一清二楚,更没有因为被奉承了几句就飘了,但是他也无能为力,毕竟兵是别人的,现在只能是低头配合,待退入汉中之后,是上书弹劾还是替人求情,就得看朝廷的意思,再做打算了!
这样的乱世,手里有兵的都不一定能保得住性命,更别说是文官了。那点所谓的聪明,所谓的通透,在刀锋面前,其实还真的什么也不是。这一点,郝浴是清楚的!
而城外的情况也如同吴三桂所料的一样:分散在各个关隘的大西军还没有成功集结,为了避免被清军趁机偷袭,原本部署在城外四五里地之外的数千大西军并没有立即调整。
其实,无论是孙可望,还是刘文秀,都完全没想到吴三桂居然会当晚就突围,对于城内的行动,更是毫无察觉。
他们现如今正在位于梁山关的中军大帐中筹备过两日围攻保宁,歼灭吴三桂主力的计划,每一个都信心满满。孙可望甚至已经开始憧憬破城之后,自己亲自审判吴三桂这个民族败类的情景了。
可戎马一生,能够从辽东打到云南,最终掀起三藩之乱,差点推翻清朝的吴三桂,哪里有那么简单啊?
不止是孙可望,刘文秀看不透他,便是自以为聪明过人,早就看穿吴三桂小心思的郝浴,也被骗了。
没错,真正的诱饵,是由城西突围的部队,反而是由城东突围的所谓两千老弱病残,早就被关宁军的老兵们替代了,加上吴国贵带走的一千决死队,这才是吴三桂控制军队所依仗的核心力量。
而所谓的开路部队,又是由吴三桂的亲兵和李国翰的汉八旗兵所组成的,到时只要趁乱汇合吴国贵所率的主力精锐,想要突围出去,并不是难事。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刚刚吴三桂和李国翰如此大张旗鼓的原因,为的就是稳住军心,而那两千老弱病残,此时都对救他们一命的吴三桂感恩戴德,听话的很,同时恨不得生吞活剥了想要让他们去送死的郝浴。
至于郝浴所谓的“丢失保宁,于朝廷法理所不能容。”那就真的是书生意气了。清廷要不是无人可用了,哪里会再次起用自己?
就凭这一点,吴三桂便可以笃定,只要自己能够突围出去,清廷非但不会怪罪,还会主动给自己加官进爵,扩充军队!
说到底,吴三桂,洪承畴,尚可喜这些大汉奸的价值,就是各地风起云涌,让清廷头疼不已的反清英雄们提高的。
如果没有他们的拼死抵抗,这些清廷的走狗,也就一文不值了,更加不会有顺治停止跑马圈地,放宽逃人法的政策。
回到眼前,城东吴国贵已经领军驱逐百姓作为挡箭牌出城,三千多百姓居前,身后是三千精锐战兵。
除了十几个主要的将官之外,其他人都以为城西的才是真正的突围部队。但在场的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的老兵,纪律和士气在这个时代,都属于一流,再加上十几个主要的将官竭力维持,这支军队依旧令行禁止!
而不出吴三桂所料,就在这支部队刚刚出城不过几百米,便被大西军的哨骑给发现了。不到两刻钟,距离他们不过三四里,已经借着黑夜提前潜出城,埋伏在城外羊角墙隐蔽处的吴三桂,也隐隐听到了城东大西军集结调度,从西面隘口行军的声音。
城东的大西军哨骑发现了大批百姓之后,很快就汇报了上去,然后驻守在城东的大西军总兵王继业则是立即做出了判断——城西才是清军突围的真正路线。
随后,除了马上派出哨骑前往汇报之外,一心立功的王继业当即率领全军往城西支援去了,不仅连那些奔涌出城的百姓也不管了,就是大军的营盘,都不要了。
不用说也知道,王继业以为吴三桂,李国翰,李国英,郝浴等人都将从城西突围而出,这时候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和机不可失。
话说,此时的吴三桂所率的开路军虽然全都隐蔽在了城外的羊角墙内侧,更是有壕沟和夜色掩护,但所有人都不免提心吊胆,屏声闭气,静静地缩在墙内,等待着大西军过去。
而这其中,其实最紧张,最不忿的,还是主将——平西王吴三桂。
一身盔甲,腰间挂着箭袋,背上背着一张硬弓的吴三桂此时正倚靠在羊角墙边上,眼睛直直盯着城北的黑暗处,心中一时感慨万千。
一想到自己一路走来,仕明,仕顺,仕清,起起落落,九死一生,如今才好不容易再次被重用了。可入川以来,威风还没多久,便是兵败如山倒,如今更是身陷绝境,除置死地而后生,别无他法。
有时候,吴三桂都在想,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从山海关那一次背叛开始,就错了,难道荣华富贵还没享,就要死在这小小的保宁城了?
可是一想到,自己八年前,在关键时候背顺投清,以至于李自成最终败亡,这几年的陕西反清叛乱也被自己一一剿灭,虽然是剃了头,死了一家三十多口,但吴家的荣华富贵,终究是保住了!
其实,吴三桂之所以后悔,并不是因为什么道德,良知,而是因为对失去荣华富贵的恐惧。这些年来,每每遇到困境,他便会为自己当初的背叛行为感到痛苦,可是每一次痛苦纠结之后,他都会选择“大利灭亲”,再次说服自己为清廷效力。
毕竟,对于一个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人来说,天大地大,哪里有荣华富贵大?
再一次想明白的吴三桂耳朵微微抖动,随后比了个手势,身后的士兵立即开始集结,准备利用羊角墙和夜色的掩护,往东汇合吴国贵大军。
而与此同时,城内的李国翰,李国英,郝浴等人,也接到了信号——出城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