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契合的人生观
李桂花笑笑,也上来帮忙,把所有东西都放在门口,然后打开一个麻袋,说道:“我没文化,但我儿子,儿媳妇,女儿说,多读书总是好的。我想着咱们村子里现在建了小学,老师少,课本仅仅够用,但想看点其他的书籍,就没有了。我没有多少钱,但我就让孩子们到了周末的时候,去废品收购站去挑挑选选,果真找到了很多书,所以我准备把这些书放在我家的那三间空房子里,村子里的孩子来借书,免费借。”
本来李桂花想捐献给学校的,但学校太小,跟着没有地方放置这么多书籍,所以李桂花想准备放在家里。
苗支书听到这边很嘈杂,就过来看看,就看到麻袋里的书,顿时恍然大悟,笑呵呵说道:“怪不得你之前写信回来,说要在那三间屋子里准备一些书架,原来是准备开个图书馆啊!”
“是啊,咱们村子偏远,但我们的心不能偏远,有了这些书,即使咱们不能出去,但也能燃起对外面的渴望,孩子们就会变得奋发图强,增长见识。”李桂花笑道,“如果,我有钱了,我一定会建造一所大的图书馆,等我老了,我就看着这些书,整理这些书,然后看着咱们村子里的孩子,来这边借书。”
苗大海笑呵呵:“好啊,到时候我就给你的图书馆打扫卫生,也贡献一份力量。”
众人七手八脚的,把这些麻袋搬进屋里。
之前装在麻袋里的时候,李琼和李建军已经分好了,只要按照指定的位置放在架子上就好。
看着三间大瓦房里,有这么多书架,书籍,李琼和李建军相视一看。
他们的想法和李桂花一样,都希望为七桥村地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村子里的孩子们,听说可以借阅书籍,特别开心,排队过来登记。
不过李琼也规定了,想要借书可以,但每次只能借阅一本。如果故意毁坏书籍,要赔偿的。
最好李桂花又补充了一下,交五毛钱押金,办理借书证,按照城里的图书馆来,这样大家才能爱惜书本。
现在七桥村地人对于孩子想看书,还是非常支持的,纷纷带着孩子过来办理图书证。
人家都说是押金了,如果退还借书证的话,还能拿回钱。再者,七桥村的人,都觉得李桂花能教育那么多大学生,军人,一家子出息,一定有不一样的地方,大家非常信任李桂花。
一时间,村子里的小孩,都办理了图书证。
赵寡妇带着儿子赵小海过来办理借阅证,当场赵小海就借阅了一本文学类的书籍。
这些书籍的内容,都是李琼和李建军,李明兰审核过的,没有任何问题,老少皆宜。
即使有一些专业类的书籍,也没有犯忌讳的。
大冬天,孩子也会出来玩耍,溜冰,滑雪,但因为有了图书馆,七桥村的人,都会借阅书籍,拿回去看,大大丰富了精神生活。
李琼和李建军空闲的时候,也会看书。
“建军,你喜欢搞科研,那你就做你喜欢的工作。我学的是财务,与其给别人干,不如跟这暖月做事,到时候我能赚很多钱,我们就给村子里建造窗明几净的小学,初中,高高大大的图书馆······”
“好啊,只要你愿意,我们一起奋斗!”李建军点了点头,然后见身边没有人,轻轻地拥抱了李琼一下,亲吻她的额头,“人的一生不仅仅是要很多的钱,更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更加幸福!”
“是的!”李琼点了点头,“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别人的称赞和感激,内心是非常幸福色的。”
夫妻二人不仅有深厚的感情,更是在人生观上特别契合。
自从结婚以来,他们都一直甜甜蜜蜜,在看待一些问题处理问题之时也能取得高度一致。
他们两个人的物质生活并不很好,但是精神上绝对的丰富,所以两个人觉得非常幸福。
这个新年,李琼,李建军在村子里面是最受欢迎的人,那么最受欢迎的地方就是村里的图书馆了。
只要识字的人,大家都过来借书看,里面有小说,有散文。
在外面求学的另外十几个学生,他们看到这么丰富的书籍,也很开心,并且他们也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如果在外面遇到好书,也会收藏起来,捐献到这里面,丰富里面的藏书。
日子过得很快。在七桥村欢乐的气氛中,这个新年都过了。
元宵节之当日,七桥村甚至举行了灯会,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过来看灯会。
这已经是很多年没有的盛况了,只有在好的年景,才会把这个古老的传统搬出来。
元宵节过后第二天,李桂花就带着儿子,儿媳妇,女儿,孙女上京了。
对于大儿媳妇怀孕生孩子,李桂花不能过去,心里非常愧疚,于是私下里偷偷塞给李桂花五百块钱。
五百块钱相当于大儿子一年的工资了。有了这些钱,大儿子和大儿媳妇手里也能更加宽裕了。
苗大婶看到李桂花走后,悄悄问了女儿苗晓红。
当得知李桂花给了苗晓红五百块钱之后,也是大吃一惊。
“哎呀,晓红!你这婆婆挺大方的!”苗大婶笑道,“刚才我还小心眼地觉得你婆婆摆摆手就走了,只顾二儿子家,不顾你们!”
苗晓红了解婆婆,心里并不怨恨婆婆:“我婆婆最重视子嗣,但凡能够腾出手,也会跟着我去的。京城那边老二一家,根本就没时间照顾孩子,而且还有妹妹明兰呢,赵暖月给婆婆开了一家裁缝铺子里也离不开人!”
“这也证明你婆婆在那边挣钱了呀!”苗大婶羡慕说道,“整个七桥村,我最佩服的就是你婆婆!那真是一个能人啊!一个寡妇不仅仅能把自己的日子过起来,还能把孩子教育地那么好,可不简单呀。现在你婆婆又跟着二儿子去了北京,又开铺子,赚大钱,以后你们享福的日子多着呢!”
本来李桂花想捐献给学校的,但学校太小,跟着没有地方放置这么多书籍,所以李桂花想准备放在家里。
苗支书听到这边很嘈杂,就过来看看,就看到麻袋里的书,顿时恍然大悟,笑呵呵说道:“怪不得你之前写信回来,说要在那三间屋子里准备一些书架,原来是准备开个图书馆啊!”
“是啊,咱们村子偏远,但我们的心不能偏远,有了这些书,即使咱们不能出去,但也能燃起对外面的渴望,孩子们就会变得奋发图强,增长见识。”李桂花笑道,“如果,我有钱了,我一定会建造一所大的图书馆,等我老了,我就看着这些书,整理这些书,然后看着咱们村子里的孩子,来这边借书。”
苗大海笑呵呵:“好啊,到时候我就给你的图书馆打扫卫生,也贡献一份力量。”
众人七手八脚的,把这些麻袋搬进屋里。
之前装在麻袋里的时候,李琼和李建军已经分好了,只要按照指定的位置放在架子上就好。
看着三间大瓦房里,有这么多书架,书籍,李琼和李建军相视一看。
他们的想法和李桂花一样,都希望为七桥村地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村子里的孩子们,听说可以借阅书籍,特别开心,排队过来登记。
不过李琼也规定了,想要借书可以,但每次只能借阅一本。如果故意毁坏书籍,要赔偿的。
最好李桂花又补充了一下,交五毛钱押金,办理借书证,按照城里的图书馆来,这样大家才能爱惜书本。
现在七桥村地人对于孩子想看书,还是非常支持的,纷纷带着孩子过来办理图书证。
人家都说是押金了,如果退还借书证的话,还能拿回钱。再者,七桥村的人,都觉得李桂花能教育那么多大学生,军人,一家子出息,一定有不一样的地方,大家非常信任李桂花。
一时间,村子里的小孩,都办理了图书证。
赵寡妇带着儿子赵小海过来办理借阅证,当场赵小海就借阅了一本文学类的书籍。
这些书籍的内容,都是李琼和李建军,李明兰审核过的,没有任何问题,老少皆宜。
即使有一些专业类的书籍,也没有犯忌讳的。
大冬天,孩子也会出来玩耍,溜冰,滑雪,但因为有了图书馆,七桥村的人,都会借阅书籍,拿回去看,大大丰富了精神生活。
李琼和李建军空闲的时候,也会看书。
“建军,你喜欢搞科研,那你就做你喜欢的工作。我学的是财务,与其给别人干,不如跟这暖月做事,到时候我能赚很多钱,我们就给村子里建造窗明几净的小学,初中,高高大大的图书馆······”
“好啊,只要你愿意,我们一起奋斗!”李建军点了点头,然后见身边没有人,轻轻地拥抱了李琼一下,亲吻她的额头,“人的一生不仅仅是要很多的钱,更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更加幸福!”
“是的!”李琼点了点头,“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别人的称赞和感激,内心是非常幸福色的。”
夫妻二人不仅有深厚的感情,更是在人生观上特别契合。
自从结婚以来,他们都一直甜甜蜜蜜,在看待一些问题处理问题之时也能取得高度一致。
他们两个人的物质生活并不很好,但是精神上绝对的丰富,所以两个人觉得非常幸福。
这个新年,李琼,李建军在村子里面是最受欢迎的人,那么最受欢迎的地方就是村里的图书馆了。
只要识字的人,大家都过来借书看,里面有小说,有散文。
在外面求学的另外十几个学生,他们看到这么丰富的书籍,也很开心,并且他们也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如果在外面遇到好书,也会收藏起来,捐献到这里面,丰富里面的藏书。
日子过得很快。在七桥村欢乐的气氛中,这个新年都过了。
元宵节之当日,七桥村甚至举行了灯会,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过来看灯会。
这已经是很多年没有的盛况了,只有在好的年景,才会把这个古老的传统搬出来。
元宵节过后第二天,李桂花就带着儿子,儿媳妇,女儿,孙女上京了。
对于大儿媳妇怀孕生孩子,李桂花不能过去,心里非常愧疚,于是私下里偷偷塞给李桂花五百块钱。
五百块钱相当于大儿子一年的工资了。有了这些钱,大儿子和大儿媳妇手里也能更加宽裕了。
苗大婶看到李桂花走后,悄悄问了女儿苗晓红。
当得知李桂花给了苗晓红五百块钱之后,也是大吃一惊。
“哎呀,晓红!你这婆婆挺大方的!”苗大婶笑道,“刚才我还小心眼地觉得你婆婆摆摆手就走了,只顾二儿子家,不顾你们!”
苗晓红了解婆婆,心里并不怨恨婆婆:“我婆婆最重视子嗣,但凡能够腾出手,也会跟着我去的。京城那边老二一家,根本就没时间照顾孩子,而且还有妹妹明兰呢,赵暖月给婆婆开了一家裁缝铺子里也离不开人!”
“这也证明你婆婆在那边挣钱了呀!”苗大婶羡慕说道,“整个七桥村,我最佩服的就是你婆婆!那真是一个能人啊!一个寡妇不仅仅能把自己的日子过起来,还能把孩子教育地那么好,可不简单呀。现在你婆婆又跟着二儿子去了北京,又开铺子,赚大钱,以后你们享福的日子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