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靓姗从小到大所经历过的变故,都谈不上特别重大,但这次正在经历的是自己在异时空的女儿得了可能会致死的重病,难免病急乱投医。
宫中名簿被翻了个遍,光是太后、皇帝、皇后和诸多妃嫔、皇子、公主就有十数人符合“水火不容,名命一同”的前提。
就拿皇帝一人来说,按照太祖定下的明朝皇室后代中爷父孙三代,必须依照“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五行相生规律取名。
“翊钧”二字虽是按太祖传下的辈分表所起,但如果照玄学里的方法来解字,“羽匀”二字里已经含有三水
命中含火就更无解了,这一代皇帝缺乏冷静、性情刚烈、感情易动、言语妄诞的性格,不是火命又会是什么?
这么说起来,小鱼尾就是被皇帝所克了,就应该“远于此,近不依”?还有,皇长子常洛、皇三子常洵也都符合这些规则,又怎么解释——莫不是小鱼尾就不该生在这帝王家?
金靓姗的思绪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她真的有逐渐开始相信小鱼尾的确不该出现在帝王家。
想想小鱼尾的由来,就知她并非是那种不信玄学的人。如今身处一个无甚科学可依的时代,很难免地开始“宁愿信其有,不忍信其无”。
反观梁秀殳、瑛儿等人,倒是对此不置可否。
莫名其妙出现的未名书信确实邪门,但书信所言之事根本无从取信也是真的。所以二人对此事没有进行过多的干涉和评价,只按部就班地做好各自每天的日常事务则已。
正是因为如此,才忽略了郑皇贵妃日渐变得执着、怪异甚至有些“走火入魔”的状态。
金靓姗开始整日闷在正殿暖阁之中,寸步不离地守着小鱼尾,拒绝任何自己怀疑之人靠近这一片区域,甚至包括皇三子。
五六岁的孩子正是希望时刻能待在母亲身边的时候。这一阵却被母亲避之不及,心中也是有很多不解和委屈,只能用哭闹发泄。
一时之间,翊坤宫又慢慢进入才消停下来不久的、鸡犬不宁的状态。
等到手头都有要事在处理的翊坤宫主事梁秀殳、瑛儿二人反应过来,郑皇贵妃的状态已经可以用六神无主、魂不守舍来形容了。
瑛儿正在筹备几日后的终选,正巧有事向郑皇贵妃讨个示下。过去几日并没有注意到娘娘的状态,此时瑛儿对从暖阁移步到正厅的郑皇贵妃定睛一瞧,惊骇不已。
金靓姗连日没有好好梳洗打扮,显得蓬头垢面,脸上的薄妆都有剥落的痕迹,眼眶深陷,眼睛无神,血丝爬满眼白。
正午的光线打在她脸上,两颊出现的凹陷,显然是因为几日没有好好用膳导致的。
这时瑛儿才想起,宫女所说的不知为何这几日的饭菜总是剩下许多,原来是郑皇贵妃几乎没有食用。
“娘娘,”瑛儿轻声叫到,“娘娘,您尚好?”
由于精神垮塌,又连续几天没有吃下东西,金靓姗现在听见的声音离自己格外远。
在瑛儿眼中,郑皇贵妃此时就像一位暮年的老者,要花很长时间回应自己的问候。
“好与不好的,我也不知,只是七公主……”金靓姗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小鱼尾身上。
瑛儿心想如此下去不行,但眼下,娘娘应该是处于如何劝都听不进去的阶段。
她担心郑皇贵妃的现状,可没有更好办法,只能寄希望于娘娘能和之前一样自愈。
才这么想着,就自顾自地把终选之日的安排,详细地报于郑皇贵妃知。
金靓姗眼前、脑里都是一片混沌,上回那种心中一黑的感觉似乎又要泛上来了。只听得见瑛儿在咕哝咕哝地说话,但具体什么内容根本听不见。
瑛儿说完,询问,“娘娘,如此可好?”金靓姗毫无反应,脖子之下食道的位置突然汹涌,本能地强忍住想要呕吐的欲望,却无法控制。
“哇”的一声吐在地上,瑛儿反应很快,顺着郑皇贵妃别过头的方向,托着帕子正要去接吐出的东西,却清晰地看着帕子上出现几颗墨点一般的东西。
墨点有些似蜡质,又像血滴,却无血液的铁锈味道,渐渐从掬起的帕子上,向下渗透。
她还在为郑皇贵妃吐出的东西感到怪异时,却看到娘娘径自站起,慢慢走到正门口向院子里望去,嘴上喃喃到,“院内有人。”
瑛儿看着这一刻有些魔怔的郑皇贵妃,收起绢子放在桌上,顺着娘娘望着的方向看去。
她没有做过丝毫心理准备,只看了一眼院内,双脚一软。若不是扶住了殿内的门框,眼看就要瘫倒在地。
整片疆土之中,防备最严、守军最精干之地,京师当属之一;京师之中守备最为万全、防御滴水不漏之地,当属皇城。
而万岁所在的后宫,更是最为安宁的腹地,是禁军守备的腹地。
但如今,翊坤宫院内正站着一个人,不仅体态、样貌完全不似宫中人物,更有甚是,皇城之中如何能放一个衣衫褴褛、浑身邋遢的乞丐进来。
宫中此时四处无人,瑛儿张嘴正要叫喊,还未开腔,那个“乞丐”远远地直视着她,两指在空气中一抹,瑛儿觉得喉头似有什么东西堵住,完全发不出声音。
不只是如此,喉咙不能发声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身体中的力量在被吸走,本就双腿发软,这时更是无力支撑自己站起,竟然缓缓地躺到在了棉花一样的地面上。
还残留些许意识的前一刻,她记得这乞丐手里提溜着一个葫芦,从自己身边走过,身后跟着郑皇贵妃,正门照进来的正午阳光格外刺眼,瑛儿看了一眼日头,就失去了意识。
事后金靓姗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试探着问过瑛儿这一日午间,是否有何异样。
瑛儿直说只记得娘娘脸色极差,欲哕,自己准备用帕子接,却空无一物。之后发生的也只是把终选之日的事情敲定,当日别无任何异样。
而在金靓姗的回忆里,那位背着葫芦的和尚真的出现过,而且也正是因为他和他的“葫芦药”,医好了小鱼尾的病症。
她也清楚地记得自己那一日精神混沌,脑子里只有婴儿床中的女儿;也记得瑛儿来询问事情,自己也确实呕吐过,而且吐出的东西非常怪异,像是现代的柏油。
吐过之后,就觉得耳中有人诵经,和自己在寺中庙和法事上听到的别无二致。然后内心就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冲动,驱使自己走向殿外,正看见院内台阶下静静站着一个人。
那人身上与其说穿着,不如说裹着几片破布一般的衣物,赤着双脚,两腿全是泥渍,一身乞丐模样。
但她又注意到,那人头顶光亮,很明显有九颗戒疤。既有九颗戒疤,自然是某处的高僧了。
金靓姗眼前的景象像镀上了一层水雾,除了眼睛聚焦之处,周围全是朦朦胧胧,明明站在翊坤宫殿前,却有一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感觉。
她的内心在这一刻全无之前的焦躁和急迫,反而陷入了一片安宁,也没有思考为何这一刻宫中无人,面前站着这位高僧是谁,来做什么。
慈眉善目的高僧表情淡泊,单掌立起,行了佛礼。放下同一个手掌,向前摊开,远远地向台阶上的金靓姗展示,他的掌心中央还有一个戒疤。
金靓姗一直关注着他手心的戒疤,这时才看到高僧的另一只手中,提着一个用朱红色粗绳绑住的葫芦,她能感受到上下眼睑被自己的惊讶撑开。
高僧一直未开声言语,但金靓姗耳边的诵经声,时刻未停。
此一时,诵经声突然停止,高僧金口微张,“尔非境中人,缘何处境事?”
宫中名簿被翻了个遍,光是太后、皇帝、皇后和诸多妃嫔、皇子、公主就有十数人符合“水火不容,名命一同”的前提。
就拿皇帝一人来说,按照太祖定下的明朝皇室后代中爷父孙三代,必须依照“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五行相生规律取名。
“翊钧”二字虽是按太祖传下的辈分表所起,但如果照玄学里的方法来解字,“羽匀”二字里已经含有三水
命中含火就更无解了,这一代皇帝缺乏冷静、性情刚烈、感情易动、言语妄诞的性格,不是火命又会是什么?
这么说起来,小鱼尾就是被皇帝所克了,就应该“远于此,近不依”?还有,皇长子常洛、皇三子常洵也都符合这些规则,又怎么解释——莫不是小鱼尾就不该生在这帝王家?
金靓姗的思绪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她真的有逐渐开始相信小鱼尾的确不该出现在帝王家。
想想小鱼尾的由来,就知她并非是那种不信玄学的人。如今身处一个无甚科学可依的时代,很难免地开始“宁愿信其有,不忍信其无”。
反观梁秀殳、瑛儿等人,倒是对此不置可否。
莫名其妙出现的未名书信确实邪门,但书信所言之事根本无从取信也是真的。所以二人对此事没有进行过多的干涉和评价,只按部就班地做好各自每天的日常事务则已。
正是因为如此,才忽略了郑皇贵妃日渐变得执着、怪异甚至有些“走火入魔”的状态。
金靓姗开始整日闷在正殿暖阁之中,寸步不离地守着小鱼尾,拒绝任何自己怀疑之人靠近这一片区域,甚至包括皇三子。
五六岁的孩子正是希望时刻能待在母亲身边的时候。这一阵却被母亲避之不及,心中也是有很多不解和委屈,只能用哭闹发泄。
一时之间,翊坤宫又慢慢进入才消停下来不久的、鸡犬不宁的状态。
等到手头都有要事在处理的翊坤宫主事梁秀殳、瑛儿二人反应过来,郑皇贵妃的状态已经可以用六神无主、魂不守舍来形容了。
瑛儿正在筹备几日后的终选,正巧有事向郑皇贵妃讨个示下。过去几日并没有注意到娘娘的状态,此时瑛儿对从暖阁移步到正厅的郑皇贵妃定睛一瞧,惊骇不已。
金靓姗连日没有好好梳洗打扮,显得蓬头垢面,脸上的薄妆都有剥落的痕迹,眼眶深陷,眼睛无神,血丝爬满眼白。
正午的光线打在她脸上,两颊出现的凹陷,显然是因为几日没有好好用膳导致的。
这时瑛儿才想起,宫女所说的不知为何这几日的饭菜总是剩下许多,原来是郑皇贵妃几乎没有食用。
“娘娘,”瑛儿轻声叫到,“娘娘,您尚好?”
由于精神垮塌,又连续几天没有吃下东西,金靓姗现在听见的声音离自己格外远。
在瑛儿眼中,郑皇贵妃此时就像一位暮年的老者,要花很长时间回应自己的问候。
“好与不好的,我也不知,只是七公主……”金靓姗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小鱼尾身上。
瑛儿心想如此下去不行,但眼下,娘娘应该是处于如何劝都听不进去的阶段。
她担心郑皇贵妃的现状,可没有更好办法,只能寄希望于娘娘能和之前一样自愈。
才这么想着,就自顾自地把终选之日的安排,详细地报于郑皇贵妃知。
金靓姗眼前、脑里都是一片混沌,上回那种心中一黑的感觉似乎又要泛上来了。只听得见瑛儿在咕哝咕哝地说话,但具体什么内容根本听不见。
瑛儿说完,询问,“娘娘,如此可好?”金靓姗毫无反应,脖子之下食道的位置突然汹涌,本能地强忍住想要呕吐的欲望,却无法控制。
“哇”的一声吐在地上,瑛儿反应很快,顺着郑皇贵妃别过头的方向,托着帕子正要去接吐出的东西,却清晰地看着帕子上出现几颗墨点一般的东西。
墨点有些似蜡质,又像血滴,却无血液的铁锈味道,渐渐从掬起的帕子上,向下渗透。
她还在为郑皇贵妃吐出的东西感到怪异时,却看到娘娘径自站起,慢慢走到正门口向院子里望去,嘴上喃喃到,“院内有人。”
瑛儿看着这一刻有些魔怔的郑皇贵妃,收起绢子放在桌上,顺着娘娘望着的方向看去。
她没有做过丝毫心理准备,只看了一眼院内,双脚一软。若不是扶住了殿内的门框,眼看就要瘫倒在地。
整片疆土之中,防备最严、守军最精干之地,京师当属之一;京师之中守备最为万全、防御滴水不漏之地,当属皇城。
而万岁所在的后宫,更是最为安宁的腹地,是禁军守备的腹地。
但如今,翊坤宫院内正站着一个人,不仅体态、样貌完全不似宫中人物,更有甚是,皇城之中如何能放一个衣衫褴褛、浑身邋遢的乞丐进来。
宫中此时四处无人,瑛儿张嘴正要叫喊,还未开腔,那个“乞丐”远远地直视着她,两指在空气中一抹,瑛儿觉得喉头似有什么东西堵住,完全发不出声音。
不只是如此,喉咙不能发声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身体中的力量在被吸走,本就双腿发软,这时更是无力支撑自己站起,竟然缓缓地躺到在了棉花一样的地面上。
还残留些许意识的前一刻,她记得这乞丐手里提溜着一个葫芦,从自己身边走过,身后跟着郑皇贵妃,正门照进来的正午阳光格外刺眼,瑛儿看了一眼日头,就失去了意识。
事后金靓姗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试探着问过瑛儿这一日午间,是否有何异样。
瑛儿直说只记得娘娘脸色极差,欲哕,自己准备用帕子接,却空无一物。之后发生的也只是把终选之日的事情敲定,当日别无任何异样。
而在金靓姗的回忆里,那位背着葫芦的和尚真的出现过,而且也正是因为他和他的“葫芦药”,医好了小鱼尾的病症。
她也清楚地记得自己那一日精神混沌,脑子里只有婴儿床中的女儿;也记得瑛儿来询问事情,自己也确实呕吐过,而且吐出的东西非常怪异,像是现代的柏油。
吐过之后,就觉得耳中有人诵经,和自己在寺中庙和法事上听到的别无二致。然后内心就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冲动,驱使自己走向殿外,正看见院内台阶下静静站着一个人。
那人身上与其说穿着,不如说裹着几片破布一般的衣物,赤着双脚,两腿全是泥渍,一身乞丐模样。
但她又注意到,那人头顶光亮,很明显有九颗戒疤。既有九颗戒疤,自然是某处的高僧了。
金靓姗眼前的景象像镀上了一层水雾,除了眼睛聚焦之处,周围全是朦朦胧胧,明明站在翊坤宫殿前,却有一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感觉。
她的内心在这一刻全无之前的焦躁和急迫,反而陷入了一片安宁,也没有思考为何这一刻宫中无人,面前站着这位高僧是谁,来做什么。
慈眉善目的高僧表情淡泊,单掌立起,行了佛礼。放下同一个手掌,向前摊开,远远地向台阶上的金靓姗展示,他的掌心中央还有一个戒疤。
金靓姗一直关注着他手心的戒疤,这时才看到高僧的另一只手中,提着一个用朱红色粗绳绑住的葫芦,她能感受到上下眼睑被自己的惊讶撑开。
高僧一直未开声言语,但金靓姗耳边的诵经声,时刻未停。
此一时,诵经声突然停止,高僧金口微张,“尔非境中人,缘何处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