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明白,这村里的人家,可不是家家户户都和唐家一样,一年四季都有一个绿油油的菜园子,想吃什么的时候,随手去菜园子里逛逛就行。
所以李家的地窖里,已经放了不少的白菜、红薯。
可李家的人口毕竟众多, 若只是放这些菜,怕是还远远不够。
李家的男人们也开始下地拔萝卜,而女人们便在家里洗干净萝卜上的泥土。
今日,唐家防线那边停了两天,说是要大扫除。
彭翠趁着这个功夫,也跟着程氏在家里忙起来了。
“娘, 你今年多腌一些萝卜干!”彭翠一边洗萝卜一边说, “夏荷说,大米就喜欢吃你腌的萝卜干, 不然就闹着不吃饭!”
程氏听着乐呵呵的笑,如今唐大石的小儿子已经快一岁了,已经开始吃饭了。
程氏牙口不好,所以她腌的萝卜干都切的很小,不止入味,而且还方便孩子们吃。
李狗儿从前就很喜欢吃。
可如今唐家的饭菜越做越好吃了,李狗儿也就开始挑嘴了,虽然没明说家里的饭菜不好吃,可总是会嘀咕,唐宓做的臊子面多好吃,唐宓做的红糖糕多香,还说唐宓做的冬瓜糖比镇上卖的所有糖都甜……
不止李狗儿这样,连文修明那儿子文九,平日里看着乖巧懂礼,可也总是往唐家跑。
这让程氏很是挫败,她在家里做了一辈子的饭, 如今做的菜肴居然没一个孩子做的好吃?
好在,大米是个聪明的,就认准了她做的萝卜干。
“放心吧!”程氏点了点头,“娘一定多做一些,够我家狗儿吃一年的!”
这段日子,程氏是真的高兴,她那不着调的小儿媳妇也生了个乖巧的孙女给她。
平日里程氏是怎么看周莲怎么不顺眼,可如今瞧着那可爱柔嫩的小娃,她的心都软了。
和程氏相反,周莲倒是不怎么喜欢女儿,想给孩子取个名字叫招儿,被程氏想都没想的反驳了。
后来,程氏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叫丑丫,说是贱名好养活。大名则是李狗儿帮忙想的,叫李星月,说是取自月眉星眼。
丑丫的确生了一双好看的眼睛,像是天上的星星似的灵动。
和程氏不一样,彭翠更喜欢叫这个小侄女星月。
“娘,我去看看灶上的鱼汤!”彭翠忙了一会, 才说,“熬好了就得给弟妹送进去,这鱼我是从唐家那鱼塘里抓回来的,很下奶呢!”
“好!”程氏点头,又说,“我跟你一起去瞧瞧我家丑丫!”
程氏说起孩子的时候,眼里全是笑。
彭翠嗯了一声,便进了厨房把鱼汤端了出来,和程氏一起进屋去瞧了周莲。
不得不说程氏虽然从前看不上周莲,可骨子里却不是尖酸刻薄的人,周莲生了孩子后,这家里的事她全揽了过来。别人家的媳妇,生了孩子休息几天后就要下地干活,可程氏却让周莲坐月子坐满一个月,在吃食上更是没半点亏待周莲。又是杀鸡又是买鱼的……
周莲瞧着婆婆进来,赶紧睁开眼对程氏说,“娘,你怎么来了!”
“来瞧瞧我家丑丫!”程氏瞧着睡在周莲旁边的孩子,笑容是怎么也藏不住的,“这孩子真乖,也不哭闹!”
“是啊!”彭翠把装有鱼汤的碗放在旁边,然后扶周莲坐起,“唐家的小儿子就没我们星月一半乖,我每次去唐家的时候,大米都哭闹的厉害,可把唐家人折腾的够呛的!”
唐家的小儿子大米,的确是个好动的,不止彭翠去的时候他在哭闹,连程氏去的时候,这孩子也闹的厉害。
偏偏的,大米又是姜氏和唐大石的老来子,家里宠的不行。
也就唐宓敢去纠正大米的坏脾气了,有一次唐宓熬的鱼汤,大米怎么也不肯喝,非要吃甜食,还差点打碎了碗。结果唐宓就这么饿着他,大米又哭又闹也没用,最后还是乖乖的喝了鱼汤。
要说这唐宓的手艺的确是好,熬的鱼汤居然没什么腥味,让人食欲大开。
所以,彭翠这才去唐家买鱼,想着让周莲多吃点。
周莲瞧着彭翠和程氏是真的喜欢自己的女儿,心里也缓缓地松了一口气。
她本以为程氏会是重男轻女的,还好,程氏没这样对她,还给她买鱼回来吃。
周莲想明白了,也利索的把鱼汤喝了,没再说什么一定要生个儿子的话。
等程氏把萝卜腌好了,彭翠便抱着一个坛子去了唐家,顺便把李狗儿接回来。
村学最近放了假,而村里书籍最多的唐书,便成了村里读书的孩子们最羡慕的人。唐书虽然脾气好,却也是个读书人,他对书籍十分的爱惜,一般不会轻易借人。
李狗儿和文九总是去找他,他却笑着愿意把书拿给他们看,几个孩子经常坐在屋子里看书,一看就是一天。
每天彭翠去唐家做事,李狗儿就跟着她去唐家。
等彭翠纺完线要回家了,李狗儿就又跟着她回来。
李家是厚道人家,对于唐家的恩,自然会记得。像彭翠,就清楚的知道唐家人吃什么,总是时不时的要送一些过去。
彭翠想着,唐宓喜欢吃黄心的红薯,过些日子再去家里地窖里瞧瞧,还剩一些的话,也要给唐家送过去。
她一边想着,脚步却却更快了。
天气冷,田地里几乎没什么人,等彭翠刚走到唐家的时候,却远远的瞧见有人站在唐家的门口说着话。
这人瞧着面生,倒是不像是村里的人。
姜氏站在这人的面前,点头说,“知道了,辛苦古三叔你跑这一趟,吃点东西再走吧!”
被称作古三的人连连摆手,“兰花我就不吃东西了,我还得赶紧回去呢,一会天黑了就不好走了!你婶子可不愿意我在外面多待!”
“你有空还是回老虎沟瞧瞧吧,你家屋子还在的!”
古三不愿意吃东西,唐大石便拿了一百文钱给古三,最后古三笑着离开了。
彭翠一问才知道,原来姜家出事了。
姜氏的父亲姜二牛和姜金这些日子一直没来捣乱,是因为被隔壁县征过去服徭役了,而蒋氏不放心也跟了过去。
所以李家的地窖里,已经放了不少的白菜、红薯。
可李家的人口毕竟众多, 若只是放这些菜,怕是还远远不够。
李家的男人们也开始下地拔萝卜,而女人们便在家里洗干净萝卜上的泥土。
今日,唐家防线那边停了两天,说是要大扫除。
彭翠趁着这个功夫,也跟着程氏在家里忙起来了。
“娘, 你今年多腌一些萝卜干!”彭翠一边洗萝卜一边说, “夏荷说,大米就喜欢吃你腌的萝卜干, 不然就闹着不吃饭!”
程氏听着乐呵呵的笑,如今唐大石的小儿子已经快一岁了,已经开始吃饭了。
程氏牙口不好,所以她腌的萝卜干都切的很小,不止入味,而且还方便孩子们吃。
李狗儿从前就很喜欢吃。
可如今唐家的饭菜越做越好吃了,李狗儿也就开始挑嘴了,虽然没明说家里的饭菜不好吃,可总是会嘀咕,唐宓做的臊子面多好吃,唐宓做的红糖糕多香,还说唐宓做的冬瓜糖比镇上卖的所有糖都甜……
不止李狗儿这样,连文修明那儿子文九,平日里看着乖巧懂礼,可也总是往唐家跑。
这让程氏很是挫败,她在家里做了一辈子的饭, 如今做的菜肴居然没一个孩子做的好吃?
好在,大米是个聪明的,就认准了她做的萝卜干。
“放心吧!”程氏点了点头,“娘一定多做一些,够我家狗儿吃一年的!”
这段日子,程氏是真的高兴,她那不着调的小儿媳妇也生了个乖巧的孙女给她。
平日里程氏是怎么看周莲怎么不顺眼,可如今瞧着那可爱柔嫩的小娃,她的心都软了。
和程氏相反,周莲倒是不怎么喜欢女儿,想给孩子取个名字叫招儿,被程氏想都没想的反驳了。
后来,程氏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叫丑丫,说是贱名好养活。大名则是李狗儿帮忙想的,叫李星月,说是取自月眉星眼。
丑丫的确生了一双好看的眼睛,像是天上的星星似的灵动。
和程氏不一样,彭翠更喜欢叫这个小侄女星月。
“娘,我去看看灶上的鱼汤!”彭翠忙了一会, 才说,“熬好了就得给弟妹送进去,这鱼我是从唐家那鱼塘里抓回来的,很下奶呢!”
“好!”程氏点头,又说,“我跟你一起去瞧瞧我家丑丫!”
程氏说起孩子的时候,眼里全是笑。
彭翠嗯了一声,便进了厨房把鱼汤端了出来,和程氏一起进屋去瞧了周莲。
不得不说程氏虽然从前看不上周莲,可骨子里却不是尖酸刻薄的人,周莲生了孩子后,这家里的事她全揽了过来。别人家的媳妇,生了孩子休息几天后就要下地干活,可程氏却让周莲坐月子坐满一个月,在吃食上更是没半点亏待周莲。又是杀鸡又是买鱼的……
周莲瞧着婆婆进来,赶紧睁开眼对程氏说,“娘,你怎么来了!”
“来瞧瞧我家丑丫!”程氏瞧着睡在周莲旁边的孩子,笑容是怎么也藏不住的,“这孩子真乖,也不哭闹!”
“是啊!”彭翠把装有鱼汤的碗放在旁边,然后扶周莲坐起,“唐家的小儿子就没我们星月一半乖,我每次去唐家的时候,大米都哭闹的厉害,可把唐家人折腾的够呛的!”
唐家的小儿子大米,的确是个好动的,不止彭翠去的时候他在哭闹,连程氏去的时候,这孩子也闹的厉害。
偏偏的,大米又是姜氏和唐大石的老来子,家里宠的不行。
也就唐宓敢去纠正大米的坏脾气了,有一次唐宓熬的鱼汤,大米怎么也不肯喝,非要吃甜食,还差点打碎了碗。结果唐宓就这么饿着他,大米又哭又闹也没用,最后还是乖乖的喝了鱼汤。
要说这唐宓的手艺的确是好,熬的鱼汤居然没什么腥味,让人食欲大开。
所以,彭翠这才去唐家买鱼,想着让周莲多吃点。
周莲瞧着彭翠和程氏是真的喜欢自己的女儿,心里也缓缓地松了一口气。
她本以为程氏会是重男轻女的,还好,程氏没这样对她,还给她买鱼回来吃。
周莲想明白了,也利索的把鱼汤喝了,没再说什么一定要生个儿子的话。
等程氏把萝卜腌好了,彭翠便抱着一个坛子去了唐家,顺便把李狗儿接回来。
村学最近放了假,而村里书籍最多的唐书,便成了村里读书的孩子们最羡慕的人。唐书虽然脾气好,却也是个读书人,他对书籍十分的爱惜,一般不会轻易借人。
李狗儿和文九总是去找他,他却笑着愿意把书拿给他们看,几个孩子经常坐在屋子里看书,一看就是一天。
每天彭翠去唐家做事,李狗儿就跟着她去唐家。
等彭翠纺完线要回家了,李狗儿就又跟着她回来。
李家是厚道人家,对于唐家的恩,自然会记得。像彭翠,就清楚的知道唐家人吃什么,总是时不时的要送一些过去。
彭翠想着,唐宓喜欢吃黄心的红薯,过些日子再去家里地窖里瞧瞧,还剩一些的话,也要给唐家送过去。
她一边想着,脚步却却更快了。
天气冷,田地里几乎没什么人,等彭翠刚走到唐家的时候,却远远的瞧见有人站在唐家的门口说着话。
这人瞧着面生,倒是不像是村里的人。
姜氏站在这人的面前,点头说,“知道了,辛苦古三叔你跑这一趟,吃点东西再走吧!”
被称作古三的人连连摆手,“兰花我就不吃东西了,我还得赶紧回去呢,一会天黑了就不好走了!你婶子可不愿意我在外面多待!”
“你有空还是回老虎沟瞧瞧吧,你家屋子还在的!”
古三不愿意吃东西,唐大石便拿了一百文钱给古三,最后古三笑着离开了。
彭翠一问才知道,原来姜家出事了。
姜氏的父亲姜二牛和姜金这些日子一直没来捣乱,是因为被隔壁县征过去服徭役了,而蒋氏不放心也跟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