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
许家二小子哪来的钱,怎么会出手这么大方?
透过大门可以看到厂房里确实摆着不少机器,加上这么大个院子,只怕没个几万块钱下不来。
许家什么状况大家有目共睹,天上是不可能掉金元宝的,这开厂的钱从哪里来的那就很可疑了。
村民们全都不敢相信,总觉得这里面说不定有什么猫腻。
奖金什么的都是没影的事,空口说大话谁不会,要是把人骗进去,干一个月后不给钱咋办?
也说不定过两天就有人来把厂子封了,根本开不下去……
半晌,人群里响起一个犹豫怯弱的女声:“我、我能报名吗?”
大家转头一瞧,是龙门村一个姓孙的寡妇,前两年丈夫病逝,留下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公婆年纪又比较大了,种地种得很吃力,也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
而且,寡妇门前事非多,她家还不止是穷的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霎时齐刷刷地投过去,孙蜡梅垂下头,神情局促。
眼下是农村一年中最萧条的时候,春耕还没开始,又快过年了,种地的人都闲着,准备年货过年。
她鼓足所有勇气才出声报名,万一不行也就是白干几天活,反正这阵子闲着也是闲着。要是许家真能说到做到,那一个月就有40块,比种地强。
许绍庭歉然回答:“孙大姐,对不住,加工厂起初的工作会比较辛苦一些,很多都是体力活,所以暂时只招男工。等过段时间有起色了,工种细化一些,会考虑再招女工。”
他也想帮孙蜡梅,但眼下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和条件,只能以后再说了。
不知是谁嗤笑了一声,孙蜡梅脸色发白,神色黯然,正想转身离开,江舒云却开口问:“孙大姐,你会针线活吗?”
孙蜡梅嗫嚅道:“会一点,我家孩子的衣服是我自己做的。”
江舒云温言道:“我准备开个绣坊,你可以去我那边试试。如果合适,工钱不会比加工厂低。”
许绍庭前两天把一楼的杂物房收拾出来了,有三十来个平方。
她就规划了一下,隔成一大一小两间,小的用来作化妆间,大的则是绣坊。现在化妆用具、缝纫机和制衣的木台子都已经备好入场了,“云熙绣坊”的牌子也挂起来了。
今天本来是要给加工厂举行开业仪式,绣坊缓两天再开,现在顺道一起宣传一下也好。
村民们顿时又睁大眼睛,什么,还有绣坊?
孙蜡梅踌蹰片刻后应道:“那我就试试吧。”
江舒云就对许绍庭说:“我跟妈还有大姐先带孙大姐回去了。”
许绍庭柔声道:“嗯,你们去吧,这边有我和爸照应着,不会有问题。吃饭也不用等我,我就在这边做了吃。”
他在加工厂里搭了个厨房,可以就地开火做饭,以免回家耽误功夫。
江舒云点点头,带着孙蜡梅回去了。
有个青河村的老汉看了半天热闹,忍不住问:“许家二小子,你说价格优惠,我家有500斤稻谷要脱壳,你收多少钱?”
许绍庭说:“大爷,脱谷是1斤2分钱,500斤就是10块。您是我们今天开业第一个客户,就给您打个八折,只要8块钱。”
现在市面上脱谷一般是1斤2分5厘到3分钱,他给的这个价格算下来500斤能省好几块钱,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老汉马上道:“这可是你说的,我这就回去把谷子拉过来,到时候你可别赖帐!”
许绍庭笑道:“当然不会,有这么多乡亲在场,您放心好了,脱完谷后才收您钱。”
老汉立即掉头往家里跑。
有人不甘落后:“榨油呢?”
“榨一斤油加工费5分。”
“没有优惠吗?”
“给您打个九折。”
“那行,我要榨一百斤!”
许绍庭说着从大门边拿起一块事先写好的价目牌:“其他乡亲也一样,只要是今天来的,所有价格都打九折。”
大伙儿一瞧,上面的价格都挺实在,比其他加工厂确实要便宜,何况今天还打九折,那更有吸引力了。
有些人顿时沉不住气了,争先恐后地开始报名。
这跟来上班不一样,上班需要的时间长,能不能拿到钱说不准。粮食加工的话当天开工,现场结算,欺诈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许绍庭和江海涛以及小吴小陈立马就忙碌起来。
另一边厢,孙蜡梅到了许家,四下打量。
许家的房子在乡下算得上体面了,而且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跟她以为的脏乱完全不一样。
一楼朝阳的一间屋子门边挂着个木牌,用隶书写着“云熙绣坊”四个字,很有古韵。
江舒云领着孙蜡梅进了绣坊,问道:“孙大姐,你会用缝纫机吗?”
孙蜡梅羞愧地说:“我没用过,家里买不起。”
“没事,缝纫机不难,你就先用这几块碎布头随便做点东西吧。”
江舒云拿了个针线篮给她,孙蜡梅略略思索了片刻,把几块布头拼了拼,然后就拿起针线开始缝。
动作挺麻利,针脚也比较细密。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孙蜡梅做了个小手包,还自作主张绣了几朵小花,说不上多么精致,但配色不错,整体比较协调。
江舒云便道:“可以,你留下吧。每个月基本工资40块,和加工厂那边一样,中午可以管一顿饭,跟我们一起吃,月底再按效益提成。”
--
透过大门可以看到厂房里确实摆着不少机器,加上这么大个院子,只怕没个几万块钱下不来。
许家什么状况大家有目共睹,天上是不可能掉金元宝的,这开厂的钱从哪里来的那就很可疑了。
村民们全都不敢相信,总觉得这里面说不定有什么猫腻。
奖金什么的都是没影的事,空口说大话谁不会,要是把人骗进去,干一个月后不给钱咋办?
也说不定过两天就有人来把厂子封了,根本开不下去……
半晌,人群里响起一个犹豫怯弱的女声:“我、我能报名吗?”
大家转头一瞧,是龙门村一个姓孙的寡妇,前两年丈夫病逝,留下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公婆年纪又比较大了,种地种得很吃力,也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
而且,寡妇门前事非多,她家还不止是穷的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霎时齐刷刷地投过去,孙蜡梅垂下头,神情局促。
眼下是农村一年中最萧条的时候,春耕还没开始,又快过年了,种地的人都闲着,准备年货过年。
她鼓足所有勇气才出声报名,万一不行也就是白干几天活,反正这阵子闲着也是闲着。要是许家真能说到做到,那一个月就有40块,比种地强。
许绍庭歉然回答:“孙大姐,对不住,加工厂起初的工作会比较辛苦一些,很多都是体力活,所以暂时只招男工。等过段时间有起色了,工种细化一些,会考虑再招女工。”
他也想帮孙蜡梅,但眼下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和条件,只能以后再说了。
不知是谁嗤笑了一声,孙蜡梅脸色发白,神色黯然,正想转身离开,江舒云却开口问:“孙大姐,你会针线活吗?”
孙蜡梅嗫嚅道:“会一点,我家孩子的衣服是我自己做的。”
江舒云温言道:“我准备开个绣坊,你可以去我那边试试。如果合适,工钱不会比加工厂低。”
许绍庭前两天把一楼的杂物房收拾出来了,有三十来个平方。
她就规划了一下,隔成一大一小两间,小的用来作化妆间,大的则是绣坊。现在化妆用具、缝纫机和制衣的木台子都已经备好入场了,“云熙绣坊”的牌子也挂起来了。
今天本来是要给加工厂举行开业仪式,绣坊缓两天再开,现在顺道一起宣传一下也好。
村民们顿时又睁大眼睛,什么,还有绣坊?
孙蜡梅踌蹰片刻后应道:“那我就试试吧。”
江舒云就对许绍庭说:“我跟妈还有大姐先带孙大姐回去了。”
许绍庭柔声道:“嗯,你们去吧,这边有我和爸照应着,不会有问题。吃饭也不用等我,我就在这边做了吃。”
他在加工厂里搭了个厨房,可以就地开火做饭,以免回家耽误功夫。
江舒云点点头,带着孙蜡梅回去了。
有个青河村的老汉看了半天热闹,忍不住问:“许家二小子,你说价格优惠,我家有500斤稻谷要脱壳,你收多少钱?”
许绍庭说:“大爷,脱谷是1斤2分钱,500斤就是10块。您是我们今天开业第一个客户,就给您打个八折,只要8块钱。”
现在市面上脱谷一般是1斤2分5厘到3分钱,他给的这个价格算下来500斤能省好几块钱,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老汉马上道:“这可是你说的,我这就回去把谷子拉过来,到时候你可别赖帐!”
许绍庭笑道:“当然不会,有这么多乡亲在场,您放心好了,脱完谷后才收您钱。”
老汉立即掉头往家里跑。
有人不甘落后:“榨油呢?”
“榨一斤油加工费5分。”
“没有优惠吗?”
“给您打个九折。”
“那行,我要榨一百斤!”
许绍庭说着从大门边拿起一块事先写好的价目牌:“其他乡亲也一样,只要是今天来的,所有价格都打九折。”
大伙儿一瞧,上面的价格都挺实在,比其他加工厂确实要便宜,何况今天还打九折,那更有吸引力了。
有些人顿时沉不住气了,争先恐后地开始报名。
这跟来上班不一样,上班需要的时间长,能不能拿到钱说不准。粮食加工的话当天开工,现场结算,欺诈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许绍庭和江海涛以及小吴小陈立马就忙碌起来。
另一边厢,孙蜡梅到了许家,四下打量。
许家的房子在乡下算得上体面了,而且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跟她以为的脏乱完全不一样。
一楼朝阳的一间屋子门边挂着个木牌,用隶书写着“云熙绣坊”四个字,很有古韵。
江舒云领着孙蜡梅进了绣坊,问道:“孙大姐,你会用缝纫机吗?”
孙蜡梅羞愧地说:“我没用过,家里买不起。”
“没事,缝纫机不难,你就先用这几块碎布头随便做点东西吧。”
江舒云拿了个针线篮给她,孙蜡梅略略思索了片刻,把几块布头拼了拼,然后就拿起针线开始缝。
动作挺麻利,针脚也比较细密。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孙蜡梅做了个小手包,还自作主张绣了几朵小花,说不上多么精致,但配色不错,整体比较协调。
江舒云便道:“可以,你留下吧。每个月基本工资40块,和加工厂那边一样,中午可以管一顿饭,跟我们一起吃,月底再按效益提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