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强行转移话题,开始检查起功课来,毕竟这么长时间没见,谁知道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了!检查这是师长应尽的责任,才不是他掩饰尴尬呢!
但林屿学的很好,凡是白老先生要求看的书籍,至少也也看过三遍以上,暂时不通的地方就记下,专门誊写到另外的本子上,总之,把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表达的淋漓尽致。
白老先生本来还想挑刺,没挑出来不说,还耐心的解释了一回学生不懂的问题,把自己原本的目的忘到脑后。
解释过后,白老先生又是遗憾又是感慨,这么聪慧的学生倘若从幼时启蒙,现在想必也该成为一代大家了,不过现在也不晚!
两人一口气说了一个时辰的话,口渴了,林屿想了想就去后院摘了个瓜,切好奉上,老师运气这么好还能赶上吃瓜,当然要让他尝一尝。
白老先生对学生的神神秘秘不以为然,什么名贵的点心茶水他没品尝过?就是端上龙肝凤胆他也不会惊讶的!可是等林屿揭开盖子后,白老先生还是惊讶出声,霍的站起,“西,西瓜?!这可是刚刚二月,哪来的?”
这可是违逆天时的东西啊!
“当然是地里长出来的啊!难道还能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屿半开玩笑的说,“师父您运气好,还剩三个瓜,再晚来一点就吃不着了。”
毕竟瓜就结了这么几个,送的送吃的吃,没多少了。
白老先生掩饰过心里的惊涛骇浪,先去看白瓷盘里摆的,翠绿的皮嫣红的瓜肉,不由得垂涎欲滴,管它什么天时不天时的,吃了再说!
咬下一口西瓜,清甜脆爽,滋味可口,甜度刚好既不会淡又不会腻,汁水丰沛,实在是解渴又过瘾,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白老先生畅快的吃了一回, 不由得拍着大腿遗憾起来,早知道有瓜吃,他该提前过来的!可惜现在就只剩下两三个瓜, 勉强过点瘾,可惜啦。
换成林屿哭笑不得的,“您要是喜欢吃,剩下的都归您, 只是不要多吃, 容易肠胃不适。”再好吃也不能顶饭啊!毕竟是水果。
白老先生一抹嘴,终于想起正事来, “这瓜我早年听过,不好种,容易坏,你到底是怎么在冬天种出来的?”他蠢蠢欲动,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更重要的是,白老先生心中生出妄想来, 冬天能种瓜的话, 能不能种粮食呢?如果能种, 岂不是再也没有饥荒?
所以他迫切想要知道。
“难倒不难,可需要细心和耐性。”林屿看师父这么有兴趣,就把人往后院引, 那里平时都是关严实的, 进出的钥匙只有两把。
布置更是精心, 保证光照和温度, 才能让瓜顺利生长, 而这些经验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 全靠人的体感。
如果不是之前种蘑菇有经验, 他也未必拿捏的准,光是炭火这一项,耗费甚巨。
老先生亲眼见着了西瓜棚,还有里头的花费,不由得叹气道:“真是小鱼吃出了鲍鱼的价格,耗费太大了。”
林屿解释着:“我这不是从前没种过瓜吗?想要先种一回看看情况,如今顺利了,今年就好大批量种植。”
知道里面耗费的钱财多,白老先生便歇了心思,他如果多追问两句,林屿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还能给出出主意。办法都是人想的,冬日种植技术除了用来种瓜,种蔬菜一样能用。
但此刻老先生还不晓得自己错过什么样的宝藏,把话题转到了别的方向,开始问起村子里的情况。
其实这不需要问他都能发现,附近可以说是大变样,不仅仅是林家村,连隔壁几个村子也眼巴巴的看着,等着轮到自己这边。谁又喜欢过苦日子呢?
春来要播种,而连年耕种的土地难免失去肥力,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把腐烂的麦草或者树叶都堆在土里做埋肥。
林屿当然知道这个,他甚至还记得一个自制肥料的方子,先把树叶和麦草烧成草木灰,再足足浸泡六个时辰,取其中的清液用来灌溉。除此之外,豆渣也有同样的效果。
三叔家开豆腐坊,每天制造的豆渣一桶一桶的,用都用不完,只能用来养牛,倒把牛养的又肥又壮。
听说能用来做肥料,三叔还很讲究的分了两块“试验田”,一块倒的是草木灰肥,一块倒的是豆渣肥,看看年底到底是哪块田的产量,更高。
看起来控制变量法,学的很到位。
所以尽管白老先生过来,他应该尽量抽时间学习,但推肥的事情也耽误不得,每天需得去看几眼。
翠州的气候更适合种麦子,多年一来大家也是以麦面作为主食,去年,林屿特意托人送来几斤水稻的种子,准备今年用来播种试试的。
白老先生就看着林屿忙前忙后,上山下田,捏土地浇肥料,不嫌脏也不嫌累,他有些好奇,“现在也不缺银子,雇人种麦子也就罢了,怎么还自己下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林屿眯着眼睛,深沉的装个逼,然后笑道:“不亲自动手,怎么能记忆深刻?再说了,土地是最干净最温和的东西,不论人类赋予它什么,它都回报以萌芽和希望。”
老先生已经习惯林屿偶尔的语出惊人,他翻遍典籍没有找过,也就默默记在心里。
启明星果然是不同凡响。
--
但林屿学的很好,凡是白老先生要求看的书籍,至少也也看过三遍以上,暂时不通的地方就记下,专门誊写到另外的本子上,总之,把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表达的淋漓尽致。
白老先生本来还想挑刺,没挑出来不说,还耐心的解释了一回学生不懂的问题,把自己原本的目的忘到脑后。
解释过后,白老先生又是遗憾又是感慨,这么聪慧的学生倘若从幼时启蒙,现在想必也该成为一代大家了,不过现在也不晚!
两人一口气说了一个时辰的话,口渴了,林屿想了想就去后院摘了个瓜,切好奉上,老师运气这么好还能赶上吃瓜,当然要让他尝一尝。
白老先生对学生的神神秘秘不以为然,什么名贵的点心茶水他没品尝过?就是端上龙肝凤胆他也不会惊讶的!可是等林屿揭开盖子后,白老先生还是惊讶出声,霍的站起,“西,西瓜?!这可是刚刚二月,哪来的?”
这可是违逆天时的东西啊!
“当然是地里长出来的啊!难道还能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屿半开玩笑的说,“师父您运气好,还剩三个瓜,再晚来一点就吃不着了。”
毕竟瓜就结了这么几个,送的送吃的吃,没多少了。
白老先生掩饰过心里的惊涛骇浪,先去看白瓷盘里摆的,翠绿的皮嫣红的瓜肉,不由得垂涎欲滴,管它什么天时不天时的,吃了再说!
咬下一口西瓜,清甜脆爽,滋味可口,甜度刚好既不会淡又不会腻,汁水丰沛,实在是解渴又过瘾,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白老先生畅快的吃了一回, 不由得拍着大腿遗憾起来,早知道有瓜吃,他该提前过来的!可惜现在就只剩下两三个瓜, 勉强过点瘾,可惜啦。
换成林屿哭笑不得的,“您要是喜欢吃,剩下的都归您, 只是不要多吃, 容易肠胃不适。”再好吃也不能顶饭啊!毕竟是水果。
白老先生一抹嘴,终于想起正事来, “这瓜我早年听过,不好种,容易坏,你到底是怎么在冬天种出来的?”他蠢蠢欲动,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更重要的是,白老先生心中生出妄想来, 冬天能种瓜的话, 能不能种粮食呢?如果能种, 岂不是再也没有饥荒?
所以他迫切想要知道。
“难倒不难,可需要细心和耐性。”林屿看师父这么有兴趣,就把人往后院引, 那里平时都是关严实的, 进出的钥匙只有两把。
布置更是精心, 保证光照和温度, 才能让瓜顺利生长, 而这些经验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 全靠人的体感。
如果不是之前种蘑菇有经验, 他也未必拿捏的准,光是炭火这一项,耗费甚巨。
老先生亲眼见着了西瓜棚,还有里头的花费,不由得叹气道:“真是小鱼吃出了鲍鱼的价格,耗费太大了。”
林屿解释着:“我这不是从前没种过瓜吗?想要先种一回看看情况,如今顺利了,今年就好大批量种植。”
知道里面耗费的钱财多,白老先生便歇了心思,他如果多追问两句,林屿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还能给出出主意。办法都是人想的,冬日种植技术除了用来种瓜,种蔬菜一样能用。
但此刻老先生还不晓得自己错过什么样的宝藏,把话题转到了别的方向,开始问起村子里的情况。
其实这不需要问他都能发现,附近可以说是大变样,不仅仅是林家村,连隔壁几个村子也眼巴巴的看着,等着轮到自己这边。谁又喜欢过苦日子呢?
春来要播种,而连年耕种的土地难免失去肥力,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把腐烂的麦草或者树叶都堆在土里做埋肥。
林屿当然知道这个,他甚至还记得一个自制肥料的方子,先把树叶和麦草烧成草木灰,再足足浸泡六个时辰,取其中的清液用来灌溉。除此之外,豆渣也有同样的效果。
三叔家开豆腐坊,每天制造的豆渣一桶一桶的,用都用不完,只能用来养牛,倒把牛养的又肥又壮。
听说能用来做肥料,三叔还很讲究的分了两块“试验田”,一块倒的是草木灰肥,一块倒的是豆渣肥,看看年底到底是哪块田的产量,更高。
看起来控制变量法,学的很到位。
所以尽管白老先生过来,他应该尽量抽时间学习,但推肥的事情也耽误不得,每天需得去看几眼。
翠州的气候更适合种麦子,多年一来大家也是以麦面作为主食,去年,林屿特意托人送来几斤水稻的种子,准备今年用来播种试试的。
白老先生就看着林屿忙前忙后,上山下田,捏土地浇肥料,不嫌脏也不嫌累,他有些好奇,“现在也不缺银子,雇人种麦子也就罢了,怎么还自己下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林屿眯着眼睛,深沉的装个逼,然后笑道:“不亲自动手,怎么能记忆深刻?再说了,土地是最干净最温和的东西,不论人类赋予它什么,它都回报以萌芽和希望。”
老先生已经习惯林屿偶尔的语出惊人,他翻遍典籍没有找过,也就默默记在心里。
启明星果然是不同凡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