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页
这才是重点,这次大家爆发出了更热烈的掌声。
这时候物资紧张,大家争取先进单位的荣誉很大程度是因为如果拿到了这个荣誉,是会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的,物资的倾斜,部里的新项目,资金都会纷至沓来。
高书记伸出手压了压,道:“技术部,郭老请你来说一下。。”
被称为郭老的,名叫郭昌华,是厂里的总工程师,今年已经快七十岁了,早年留学日本,在很多的大型造船厂里工作过,资历厚的吓人,经验也多的吓人。
所以就连书记和厂长都尊称一句郭老。
只不过毕竟年纪大了,有些工作力不从心,这也是为什么厂里一口气提拔了三个副总工程师的原因之一。
郭老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开口道:“这个项目一下来我们技术部就进行了讨论验证,目前主要的观点有两个,分歧还是比较大的,老向主张保守一些,还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一些改进;老祁和小宋呢,胆子就大一些觉得我们应该对标世界一流技术,步子大一些。”
高书记和刘厂长本来都不懂技术,但是都是很负责任的领导,技术上的事情不懂,那就学,那就把专业问题教给专业人士。
刘厂长闻言道:“那郭老您个人的意见呢?”
郭老想了想,放下手里的资料,道:“要不先让他们各自讲一讲各自的观点,不要怕争论,科研最不怕的就是争论,理越辨越明。”
刘厂长闻言连连点头,道:“郭老说的对,那你们谁先来说一说。”
说着刘厂长自己调侃道:“不要怕我和高书记听不懂,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正好我和老高也检验一下我们两人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我先来吧。”
率先站起来的是向贺廷,三位副总工之一,今年四十六岁,要是在一线车间,这个年纪就代表着已经过了体力的黄金时期,但是四十六岁却正好是搞科研的黄金时期。
向贺廷个子不高,头发梳得十分的整齐,带着一副塑料框架眼镜,拿着手里的资料站在黑板前开始侃侃而谈。
“我能够理解老祁和小宋的想法,毕竟我们国家在造船方面的技术跟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落后的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我想说不过再想追赶,也要脚踏实地才行。”
向贺廷说的十分的诚恳,宋安懿听的十分的认真。
“……小宋他们的方案很大部分我是很赞同的,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我们行业长期以来都有船等机,机等轴的现象存在,如果不从根本上改进生产工艺,小宋和老祁的方案设计的再好也无法实现……我主张在现有的技术上做一些改进,一来难度可以降低,二来可以省下大笔的经费,这种升级虽然称不上代级之间的进步,但是相对于我们现在的技术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向贺廷的话赢得了在场很多人的认同,老向说的没错的,谁都想进步,但是客观原因限制了进步啊。
看到领导们对向贺廷的建议很是赞同的样子,坐在下面的杨利生不由得窃喜起来。
这次的项目他是站在向贺廷那一边的,一来是他的国际视野不如宋安懿,却是觉得向贺廷的方案毕竟好,二来就是他就是想要反对宋安懿,凡是宋安懿提倡的他都要反对,凡是宋安懿反对的他都要提倡,反正就跟宋安懿对着干呗!
祁广岚跟宋安懿低声说了几句,宋安懿连连点头,站起来道:“我来给诸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下汇报,说说我们的意见。”
高书记连连点头道:“小宋是厂里的年轻骨干代表,眼光独到而且先进,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宋安懿走到刚才的那块黑板前,说道:“刚才向工说的我特别赞同,有些事情是整个制造行业整体水平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停滞不前。
其实相对于那些发达国家,我们也是有优势的!”
宋安懿的话说出来引得大家纷纷议论,虽然前两年大家喊着超英赶美,但是搞科研的心里还是有数的,自己跟英美法德到底差了多少。
宋安懿继续说道:“英美国家的优势是先发优势,而我们的优势恰恰就是后发优势!”
第277章 说服
后发优势是什么,大家也都知道,但是更多时候,这个后发优势还是大家说来安慰自己的话。
毕竟人家英美法德工业化了多少年了,咱们才多少年,人家有底子,一次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咱们有啥。
刚建国的时候,全国上下连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虽说咱们在洋务运动时期就搞了轮船招商局,但是大家都是专业人士,那时候咱们的技术是什么样咱们自己心里还没点数吗?
落后了这么多年,岂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后发优势就能弥补的?
大家听着宋安懿在上面侃侃而谈,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心里都是不屑的。
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工程师们,对宋安懿的评价更是降低了不少。
平时看着小宋可不是个好高骛远的人呐,难不成是当了副总工程师之后,急着要做出点成绩来,就不顾实际了?
而杨利生此刻的心中已经开始暗喜了,好个宋安懿,还没等自己怎么样呢,你就自己作死了!
宋安懿站在黑板面前继续说道:“我知道此刻肯定已经有同志在心里说我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了,但是请大家听我讲下去。
--
这时候物资紧张,大家争取先进单位的荣誉很大程度是因为如果拿到了这个荣誉,是会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的,物资的倾斜,部里的新项目,资金都会纷至沓来。
高书记伸出手压了压,道:“技术部,郭老请你来说一下。。”
被称为郭老的,名叫郭昌华,是厂里的总工程师,今年已经快七十岁了,早年留学日本,在很多的大型造船厂里工作过,资历厚的吓人,经验也多的吓人。
所以就连书记和厂长都尊称一句郭老。
只不过毕竟年纪大了,有些工作力不从心,这也是为什么厂里一口气提拔了三个副总工程师的原因之一。
郭老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开口道:“这个项目一下来我们技术部就进行了讨论验证,目前主要的观点有两个,分歧还是比较大的,老向主张保守一些,还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一些改进;老祁和小宋呢,胆子就大一些觉得我们应该对标世界一流技术,步子大一些。”
高书记和刘厂长本来都不懂技术,但是都是很负责任的领导,技术上的事情不懂,那就学,那就把专业问题教给专业人士。
刘厂长闻言道:“那郭老您个人的意见呢?”
郭老想了想,放下手里的资料,道:“要不先让他们各自讲一讲各自的观点,不要怕争论,科研最不怕的就是争论,理越辨越明。”
刘厂长闻言连连点头,道:“郭老说的对,那你们谁先来说一说。”
说着刘厂长自己调侃道:“不要怕我和高书记听不懂,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正好我和老高也检验一下我们两人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我先来吧。”
率先站起来的是向贺廷,三位副总工之一,今年四十六岁,要是在一线车间,这个年纪就代表着已经过了体力的黄金时期,但是四十六岁却正好是搞科研的黄金时期。
向贺廷个子不高,头发梳得十分的整齐,带着一副塑料框架眼镜,拿着手里的资料站在黑板前开始侃侃而谈。
“我能够理解老祁和小宋的想法,毕竟我们国家在造船方面的技术跟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落后的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我想说不过再想追赶,也要脚踏实地才行。”
向贺廷说的十分的诚恳,宋安懿听的十分的认真。
“……小宋他们的方案很大部分我是很赞同的,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我们行业长期以来都有船等机,机等轴的现象存在,如果不从根本上改进生产工艺,小宋和老祁的方案设计的再好也无法实现……我主张在现有的技术上做一些改进,一来难度可以降低,二来可以省下大笔的经费,这种升级虽然称不上代级之间的进步,但是相对于我们现在的技术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向贺廷的话赢得了在场很多人的认同,老向说的没错的,谁都想进步,但是客观原因限制了进步啊。
看到领导们对向贺廷的建议很是赞同的样子,坐在下面的杨利生不由得窃喜起来。
这次的项目他是站在向贺廷那一边的,一来是他的国际视野不如宋安懿,却是觉得向贺廷的方案毕竟好,二来就是他就是想要反对宋安懿,凡是宋安懿提倡的他都要反对,凡是宋安懿反对的他都要提倡,反正就跟宋安懿对着干呗!
祁广岚跟宋安懿低声说了几句,宋安懿连连点头,站起来道:“我来给诸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下汇报,说说我们的意见。”
高书记连连点头道:“小宋是厂里的年轻骨干代表,眼光独到而且先进,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宋安懿走到刚才的那块黑板前,说道:“刚才向工说的我特别赞同,有些事情是整个制造行业整体水平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停滞不前。
其实相对于那些发达国家,我们也是有优势的!”
宋安懿的话说出来引得大家纷纷议论,虽然前两年大家喊着超英赶美,但是搞科研的心里还是有数的,自己跟英美法德到底差了多少。
宋安懿继续说道:“英美国家的优势是先发优势,而我们的优势恰恰就是后发优势!”
第277章 说服
后发优势是什么,大家也都知道,但是更多时候,这个后发优势还是大家说来安慰自己的话。
毕竟人家英美法德工业化了多少年了,咱们才多少年,人家有底子,一次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咱们有啥。
刚建国的时候,全国上下连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虽说咱们在洋务运动时期就搞了轮船招商局,但是大家都是专业人士,那时候咱们的技术是什么样咱们自己心里还没点数吗?
落后了这么多年,岂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后发优势就能弥补的?
大家听着宋安懿在上面侃侃而谈,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心里都是不屑的。
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工程师们,对宋安懿的评价更是降低了不少。
平时看着小宋可不是个好高骛远的人呐,难不成是当了副总工程师之后,急着要做出点成绩来,就不顾实际了?
而杨利生此刻的心中已经开始暗喜了,好个宋安懿,还没等自己怎么样呢,你就自己作死了!
宋安懿站在黑板面前继续说道:“我知道此刻肯定已经有同志在心里说我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了,但是请大家听我讲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