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诸葛玄不想掺和那么多,他只想找个地方安安稳稳做官过日子,不能做官的话,找个安稳地方种田也行。
难得有送上门来的人才可以用,还是一个人带了一串小的,曹操怎么可能放他回老家种田,以诸葛珪诸葛玄兄弟二人的才能,教养出来的孩子不会太差,就算诸葛家的几个孩子现在还小,过几年长大了也都是能用之才。
方才不是说诸葛郡丞家的大郎已经十六七岁了吗,乌程侯家的大小子十六七岁可以上阵杀敌,诸葛家的大郎这个年纪开始学习处理公务也不稀奇。
孙坚带臧霸过来的时候,曹操正笑容满面的给诸葛玄安排到泰山郡之后要干的事情,从任命官吏到春耕水利城防等各种事情,人还没到泰山,接下来两三年要干的事情已经安排完了。
能者多劳,主动送上门来的人才要用公务来绊住脚,免得不知道什么时候人就跑了。
曹操之前还在发愁泰山郡的官员任命,诸葛玄来了也不发愁了,这人的资历足够担任太守,有诸葛珪在泰山郡经营的声望,去泰山为官也不容易引起百姓不满。
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曹操看到孙坚带着臧霸过来,交换目光后明白这人已经把臧霸打服,笑容更加真挚的为他们引荐,“朱阳,这位是臧霸臧将军,我准备上表臧将军为奋武将军,和朱阳一起镇守泰山。”
诸葛玄:……
他没敢直接去泰山郡,就是听说泰山贼凶残狡诈是一群暴徒,曹州牧用人还、还挺大胆。
第77章 山雨欲来
人在忙碌的时候时间过的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开春。
原焕之前打算天暖和了就离开庄子,可惜天不遂人愿,从第一场春雨落下,淅淅沥沥的小雨就一直没有停过。
春雨贵如油,油太多了可就不值钱了。
中原内乱,冀州远离战场,难得在之前的战乱中保存了大部分实力,郡县太平,百姓看不到战乱,就不觉得战火会烧到自己跟前。
兵强马壮,人祸可防,天灾不可防。
原焕对农事不太了解,不知道雨下到什么程度算灾,但是他知道连下那么多天的雨肯定不正常,雨天不好出门,他也不敢冒雨长途跋涉去邺城,只能尽快下令各郡县检查沟渠排水的状况,有损坏的地方立刻修缮,免得真有天灾反应不及。
冀州一带水流众多,万一真的出现水灾麻烦就大了,救济难民的粮食要提前准备,最重要的是,洪水过境,春耕必定要耽误。
万幸他们现在不缺粮食,如果手头无粮,遭难的百姓没法安置,春耕被耽误,下一季的收成就化为乌有,百姓青黄不接,官府无力救济,民间想不乱都难。
冀州的沟渠水利都是以前留下的,好些年没再动过大工程,得挑个合适的时间重新规划水道,好在兖州的基础建设已经进行了大半年,两州都是产粮大州,遇到灾年也能相互扶持。
前几日曹操从兖州传来消息,提到要置典农校尉一职,在他没有注意的时候,曹老板身边没有荀彧也慢慢有谋士大才前去投奔,兖州位于中原,他治下的名士想要有一番作为,首选自然是本州州牧。
这年头只要顶头上司的性情说得过去,没有多少人愿意千里迢迢去别处谋生。
父母在,不远游,人都留恋故土,朝廷强盛时,年轻人有冲劲儿想要建功立业,第一选择自然是京城,不过即便如此,等冲劲儿过去了也还要叶落归根。
现在朝廷式微,各州郡甚至几个县城几个山头联合起来都想竖起大旗自立,有志之士建功立业的第一选择也从京城变成了老家附近。
程昱大才,诸葛一家也是大才,尤其诸葛家那位年龄尚小的二郎诸葛亮,谁见了能不眼馋?
六边形战士可遇不可求,现在诸葛丞相人还小,可以继续留在泰山郡家人身边,等到过几年长大,说什么也要想办法把人哄过来。
曹老板过年没能和家人见面怨念颇深,不光家书写了一大摞,给他的信也是厚厚一摞,述职报告不像述职报告,家书又不像家书,不伦不类的看上去还挺好玩。
幸好没有一言不合就写情诗,他知道曹孟德文采好,好文采可以用在招揽人才上,他这里就不用废那么多心思了,真的不至于。
兖州的状况隔几天就会送到中山,信上也没有写太多,倒是暗戳戳阴阳怪气把兖州的世家骂了个遍儿,从那些不接他征召还骂他的名士大儒,到时不时派人到兖州打秋风的朝廷,有一个算一个,全在信上吐槽了出来。
能把曹操难为到这种地步,朝廷和兖州世族也是没谁了。
现在的曹老板有冀州做后盾,心态比史上这个时候好了许多,至少在挨骂的时候没有直接把人拉出去砍了,而是记在心里写信吐槽,这样就很好。
世家大族是把双刃剑,支持他的时候可以把他推的很高,一旦刀刃相向,立刻就能把他摔下来,君不见史上曹操只杀了一个边让,就让兖州的世家和离心反目,差点被以陈宫为首的世家弄的连落脚之地都不剩下。
像边让那种拿捏不住的名士大儒,不要抛弃,不要放弃,用点小手段祸水东引,把他弄去别的地方,耳根子清净了。
兖州不留,不如来冀州,邺城藏书楼欢迎各种古怪脾气不好相处的名士大家,不会和人相处不是事儿,懂得和书相处就行。
--
难得有送上门来的人才可以用,还是一个人带了一串小的,曹操怎么可能放他回老家种田,以诸葛珪诸葛玄兄弟二人的才能,教养出来的孩子不会太差,就算诸葛家的几个孩子现在还小,过几年长大了也都是能用之才。
方才不是说诸葛郡丞家的大郎已经十六七岁了吗,乌程侯家的大小子十六七岁可以上阵杀敌,诸葛家的大郎这个年纪开始学习处理公务也不稀奇。
孙坚带臧霸过来的时候,曹操正笑容满面的给诸葛玄安排到泰山郡之后要干的事情,从任命官吏到春耕水利城防等各种事情,人还没到泰山,接下来两三年要干的事情已经安排完了。
能者多劳,主动送上门来的人才要用公务来绊住脚,免得不知道什么时候人就跑了。
曹操之前还在发愁泰山郡的官员任命,诸葛玄来了也不发愁了,这人的资历足够担任太守,有诸葛珪在泰山郡经营的声望,去泰山为官也不容易引起百姓不满。
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曹操看到孙坚带着臧霸过来,交换目光后明白这人已经把臧霸打服,笑容更加真挚的为他们引荐,“朱阳,这位是臧霸臧将军,我准备上表臧将军为奋武将军,和朱阳一起镇守泰山。”
诸葛玄:……
他没敢直接去泰山郡,就是听说泰山贼凶残狡诈是一群暴徒,曹州牧用人还、还挺大胆。
第77章 山雨欲来
人在忙碌的时候时间过的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开春。
原焕之前打算天暖和了就离开庄子,可惜天不遂人愿,从第一场春雨落下,淅淅沥沥的小雨就一直没有停过。
春雨贵如油,油太多了可就不值钱了。
中原内乱,冀州远离战场,难得在之前的战乱中保存了大部分实力,郡县太平,百姓看不到战乱,就不觉得战火会烧到自己跟前。
兵强马壮,人祸可防,天灾不可防。
原焕对农事不太了解,不知道雨下到什么程度算灾,但是他知道连下那么多天的雨肯定不正常,雨天不好出门,他也不敢冒雨长途跋涉去邺城,只能尽快下令各郡县检查沟渠排水的状况,有损坏的地方立刻修缮,免得真有天灾反应不及。
冀州一带水流众多,万一真的出现水灾麻烦就大了,救济难民的粮食要提前准备,最重要的是,洪水过境,春耕必定要耽误。
万幸他们现在不缺粮食,如果手头无粮,遭难的百姓没法安置,春耕被耽误,下一季的收成就化为乌有,百姓青黄不接,官府无力救济,民间想不乱都难。
冀州的沟渠水利都是以前留下的,好些年没再动过大工程,得挑个合适的时间重新规划水道,好在兖州的基础建设已经进行了大半年,两州都是产粮大州,遇到灾年也能相互扶持。
前几日曹操从兖州传来消息,提到要置典农校尉一职,在他没有注意的时候,曹老板身边没有荀彧也慢慢有谋士大才前去投奔,兖州位于中原,他治下的名士想要有一番作为,首选自然是本州州牧。
这年头只要顶头上司的性情说得过去,没有多少人愿意千里迢迢去别处谋生。
父母在,不远游,人都留恋故土,朝廷强盛时,年轻人有冲劲儿想要建功立业,第一选择自然是京城,不过即便如此,等冲劲儿过去了也还要叶落归根。
现在朝廷式微,各州郡甚至几个县城几个山头联合起来都想竖起大旗自立,有志之士建功立业的第一选择也从京城变成了老家附近。
程昱大才,诸葛一家也是大才,尤其诸葛家那位年龄尚小的二郎诸葛亮,谁见了能不眼馋?
六边形战士可遇不可求,现在诸葛丞相人还小,可以继续留在泰山郡家人身边,等到过几年长大,说什么也要想办法把人哄过来。
曹老板过年没能和家人见面怨念颇深,不光家书写了一大摞,给他的信也是厚厚一摞,述职报告不像述职报告,家书又不像家书,不伦不类的看上去还挺好玩。
幸好没有一言不合就写情诗,他知道曹孟德文采好,好文采可以用在招揽人才上,他这里就不用废那么多心思了,真的不至于。
兖州的状况隔几天就会送到中山,信上也没有写太多,倒是暗戳戳阴阳怪气把兖州的世家骂了个遍儿,从那些不接他征召还骂他的名士大儒,到时不时派人到兖州打秋风的朝廷,有一个算一个,全在信上吐槽了出来。
能把曹操难为到这种地步,朝廷和兖州世族也是没谁了。
现在的曹老板有冀州做后盾,心态比史上这个时候好了许多,至少在挨骂的时候没有直接把人拉出去砍了,而是记在心里写信吐槽,这样就很好。
世家大族是把双刃剑,支持他的时候可以把他推的很高,一旦刀刃相向,立刻就能把他摔下来,君不见史上曹操只杀了一个边让,就让兖州的世家和离心反目,差点被以陈宫为首的世家弄的连落脚之地都不剩下。
像边让那种拿捏不住的名士大儒,不要抛弃,不要放弃,用点小手段祸水东引,把他弄去别的地方,耳根子清净了。
兖州不留,不如来冀州,邺城藏书楼欢迎各种古怪脾气不好相处的名士大家,不会和人相处不是事儿,懂得和书相处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