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提及,褚赫轻笑,尹三娘子那性子,好是好,却也容易吃亏,若有亲姐姐在侧帮着掌眼,许是婚后能更顺遂些。
    谢钦若有所思。
    待到回府,谢钦又给尹明毓写了一封信,提及尹家议亲之事,第二日着人送往庄子。
    而与此同时,有另一封信从尹家出去,亦是直奔谢家庄子。
    尹明毓先收到了尹家的信,是嫡母韩氏的。
    嫡母在信中说的便是三娘和四娘议亲一事,让她不要回去掺和,说四娘倒罢了,三娘非要闯一闯,旁人若是拦着,许是要生怨。
    第40章
    以嫡母韩氏的为人,庶女都养大了,必定不会在婚事上刻意拿捏。
    她信中那般说,想必是给了三娘和四娘些许选择的权力,但三娘想选的人,嫡母不甚赞同,认为尹明毓也有可能会反对,是以才会特地来一封信。
    可说是不让尹明毓回去,她们彼此却都清楚,姐妹一场,自小到大的情分,尹明毓是无法坐视不理的。
    而三娘究竟想要选什么婚事,在随后送至的谢钦的信中,尹明毓解了惑。
    秋猎结束之后,不少人家皆在议亲,尹家作为谢家的姻亲,在谢家主升任右相之后,亦有几分水涨船高之势。
    不过尹家两位郎君,一个早已婚育,一个婚事已定,婚期便在秋末。下一代则是太过年幼,想要与谢家攀上些许关系,只能将目光放在尹家两位庶出的娘子身上。
    先前那场蹴鞠,确实对尹家两位娘子有一些影响,但不算坏。
    在场的人都清楚,她们是受了渭阳郡主和尹明毓的牵扯,是阳乐县主刻意找茬,若是真就受了欺负无人理会,京中笑谈一场,可怜她们几句,也就罢了,根本不会多给她们几分关注。
    甚至庶女的婚事本就要低一些,有些人家嫌弃麻烦,怕得罪郡主,兴许就是原本有意也要绕过两人,婚事没准儿要更低几分。
    但尹明毓出头了,她是谢家的少夫人,她对两个庶妹的维护,成了两个庶妹婚事的加成。
    谢钦信中说,有几家家世比尹家低,不过皆是为嫡子求亲,多是嫡次子、幼子。
    除此之外,比较显眼的两家,一个是忠国公府的庶子齐五郎,一个是平城长公主的嫡出二孙子,赵二郎。
    尹家中立,以忠国公府和平王的关系,自然不会选择忠国公府的婚事,谢钦也并未对此赘述。
    他谈及较多的,是平城长公主。
    平城长公主是先帝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在先帝逐鹿中原之初,嫁入当时北境有些势力的赵家,初期为先帝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后来,先帝麾下各个势力繁杂,赵家渐渐不显,开国后先帝封赏群臣,赵家亦有重赏,但爵位和封邑却是落在平城长公主身上,先帝只封长公主之子为世子,并未给驸马封爵。
    赵家尊荣皆系于平城长公主,是以平城长公主颇为强势。
    而之所以会以嫡次孙求娶庶出的三娘子,乃是因为赵二郎有些胎症,每每现于人前皆面色苍白,十分文弱。
    京中颇有猜测,许是寿数不足。
    有几分爱护女儿的人家皆不愿女儿嫁给此子,可愿意攀附的,平城长公主又瞧不上,谁知竟然看上了尹明芮。
    尹明毓想起那日尹明芮问她的话
    二姐姐,地位低便只能退让吗?
    她当时那般回答,想必不能教尹明芮释然,所以很有可能会不介意其他,只想嫁进高门。
    金儿,银儿。
    两婢走过来,娘子。
    尹明毓放下信,道:收拾行囊吧,我去与祖母请示。
    金儿与银儿对视一眼,并不多问,立即去收拾。
    而尹明毓独自来到主院,直接道明来意:祖母见谅,原先想着过些日子与您一道回京,正好参加娘家二哥哥的婚礼,可巧今日收到嫡母的信,娘家三妹妹正在议婚,孙媳实在惦记,便想提前回京。
    谢策只听她要走,滑下榻抓住她的手,不走,不走~
    谢老夫人并未对她惦记娘家妹妹一事不满,只瞧见谢策那般,便满口酸气道:有曾祖母陪你还不够吗?
    谢策摇头,要,都要。
    贪心。谢老夫人嗔了他一句,干脆道,在庄子上住了有些日子了,一道回京吧。
    尹明毓向谢老夫人道谢,转身便出去寻常嬷嬷,收拾东西,也派人送信回府。
    当晚,他们又在庄子上留了一宿,第二日辰时中,便启程回京。
    虽说是临时决定回京,不过并不赶行程,是以路上走得不快,及至申时初,方才到达谢府门前。
    他们一进城门,便派人回府知会谢夫人,是以他们下马车时,谢夫人已经在府外迎。
    尹明毓先向谢夫人见礼,而后转身看向谢老夫人的马车。
    谢策在马车上睡着,童奶娘抱着他先一步下马车,而后婢女扶着谢老夫人出来。
    谢夫人上前问候谢老夫人:母亲,您在庄子上可一切皆好?路上如何?
    谢老夫人面上有几分倦色,微微点头,皆好,你不必担忧。
    那便好。谢夫人视线转向趴在童奶娘怀里的孙子,一怔,策儿怎地黑了这般多?
    --

章节目录

继母不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张佳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佳音并收藏继母不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