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
项目导演尹济均跟崔成范合作过,也是个商业片大导,手上握着千万人次的《海云台》过往履历非常豪华。
他想找崔成范过去救场,崔成范推荐了赵乐菱,对方有心见一面聊聊。
“CJ主导的项目,制作费现在堆到一百多亿了。”具体数字崔成范记不清了,“至少一百五十亿是有的,你接下一部作品要求稳,把现在的地位稳固住,这种大项目就很稳,砸锅的概率很小。”
赵乐菱对这位导演不熟悉没见过,正在问崔成范对方是个什么风格的导演,曹成右就来了。
崔成范看到曹成右就收了话头,转而聊起她还准不准备再出专辑的事。
“看情况吧,两三年内是没这个计划的。”赵乐菱听曹成右问“为什么”,点点耳朵回他,“我对声音太敏感,人多一点就扛不住,没办法做线下。”
“但我可以不打歌,不能专辑发了一点线下活动都不做。要是真卖了一百万我还一次现场都不出,就得被人说是录音棚歌手了,那多尴尬。”
崔成范听了就皱眉,“你这个耳朵也是个麻烦,五十万的时候你就应该做个小型歌迷会,要给歌迷回应才行,硬凑一百万..”摇摇头,又笑了,“也就是你凑的出来,我好多年没看到百万唱片了。上一次见好像还是九十年代的事情,千禧年结束,就没见过。”
扭头看了眼屋子的曹成右倒是有点子,“你可以在这里弄个歌迷会,地方够大,你让他们进棚,你在外面,有隔音挡着,只有拿麦克的粉丝能讲话,跟普通舞台虽然不一样,但也是一种方法。这么做还更特别呢,粉丝只会更高兴,不会觉得简陋。”
顺着他的说法看了圈录音间的赵乐菱眼睛一点点亮起,是个好招唉——
当初设计录音间的时候,郑在日对“一定要大”这个点非常坚持,是要能塞进去一个交响乐团一起录音那么大。
赵乐菱对这点即不理解也不赞成,好的录音棚很贵的,搞那么大的没必要啊,我们一年才能给大型交响乐团录几次音?就为那么几次租个棚不就行了?
对于赵乐菱这种录乐团录的非常快,或者说录什么都录的很快的制作人来说,确实不需要搞那么大的棚。
她耳朵灵敏在这时候就是优点,不管是合奏还是独奏,大乐团还是小乐队,谁出了一点问题她能迅速喊停纠正。
但对没有BUFF的郑在日,他属于常规的,录乐团录一个礼拜都不算长的制作人。
于他而言,最烦的就是棚没时间了,歌没录好,他又得换棚。有时候刚找到感觉,场地的人就敲门表示,人家预定的客人已经到了,超级暴躁又没办法发火。
棚是人家的,用棚得约,有时候还得靠抢。谈关系,大家都有关系,好棚却只有那么几个。
以前是贫穷限制了发挥,如今富了,郑在日强烈要求自己要有个大棚,还用空闲时间能租出去赚钱忽悠赵乐菱。
并没有被忽悠到的赵乐菱被他纠缠的头疼,这家伙连我的临终遗愿就是拥有一个大录音棚,要不我死了都闭不上眼,给她烦的呀-在把范围放宽到四百平后,咬死不再松口,双方算是勉强达成一致。
别以为四百平小啊,一般录音室的面积也就四十几平,这还是整间屋子,更别说单算棚了,这就很大了。
何况棚真的没必要搞那么大,又不是在里面打仗,只要能放下乐器就行,乐手或站或坐,那才用多少地方。
总之,四百平的棚能容纳很多人,弄个迷你的歌迷会,放三百张椅子没问题。
撤掉椅子,让大家直接盘腿坐在地板上,或者就站着,五百人说不定就行。
棚和操作台中间是有隔音层的,棚只要关上门能做到全封闭。棚里的人跟操作间的人沟通,一是通过话筒,而就是隔着玻璃窗户打手势。
曹成右的点子就是,赵乐菱坐在操作间,玻璃够大,就算不够,棚内本来也就装着可视电视,弄个更大的电视来,坐在棚内的粉丝也不会有意见。
粉丝会开始前可以下跟粉丝说好赵乐菱耳朵敏感的问题,让他们配合一下,粉丝很好讲话配合度也很高。
赵乐菱先在外面尝试看看,觉得能进去就进棚跟粉丝互动,要是不能就一直在外面也没啥。
此前一直在苦恼要怎么弄线下见面会事情的赵乐菱,认为这是绝佳的点子,等派对结束后单留下曹成右更姜社长和郑在日分享这个点子。
姜社长也觉得这个点子不错,为了判断实际操作方向,还请帮忙打扫清理的酒店工作人员帮忙进棚,让赵乐菱在外面对着话筒给大家唱一首歌,估算着之后要如何落地执行。
工作人员可嗨了,工作还能蹭个演唱会VIP待遇福利,一首歌听完,尖叫鼓掌啥都有,非常热烈的称赞歌手。
特地关了对讲的赵乐菱,透过窗户看着在棚内“无声”欢呼的人群,默默给边上的曹成右竖起拇指,靠谱还是你靠谱。
曹成右是个非常靠谱的人,虽然他经常对她叨逼叨,但赵乐菱从来没怀疑过他的靠谱程度。靠谱的小哥这次还不叨叨了,身上的光环立刻变大。
竖拇指的赵乐菱都准备好要听对方,‘我如何如何厉害,你应该如何如何了’,结果对方就笑笑,没说话?奇迹啊!
线下歌迷会问题意外的解决了,赵乐菱这次对曹成右是真‘感激’,送他出门时突然想起来。这哥招数那么多,搞不好能帮忙解答一下,她的另一个疑问?
--
他想找崔成范过去救场,崔成范推荐了赵乐菱,对方有心见一面聊聊。
“CJ主导的项目,制作费现在堆到一百多亿了。”具体数字崔成范记不清了,“至少一百五十亿是有的,你接下一部作品要求稳,把现在的地位稳固住,这种大项目就很稳,砸锅的概率很小。”
赵乐菱对这位导演不熟悉没见过,正在问崔成范对方是个什么风格的导演,曹成右就来了。
崔成范看到曹成右就收了话头,转而聊起她还准不准备再出专辑的事。
“看情况吧,两三年内是没这个计划的。”赵乐菱听曹成右问“为什么”,点点耳朵回他,“我对声音太敏感,人多一点就扛不住,没办法做线下。”
“但我可以不打歌,不能专辑发了一点线下活动都不做。要是真卖了一百万我还一次现场都不出,就得被人说是录音棚歌手了,那多尴尬。”
崔成范听了就皱眉,“你这个耳朵也是个麻烦,五十万的时候你就应该做个小型歌迷会,要给歌迷回应才行,硬凑一百万..”摇摇头,又笑了,“也就是你凑的出来,我好多年没看到百万唱片了。上一次见好像还是九十年代的事情,千禧年结束,就没见过。”
扭头看了眼屋子的曹成右倒是有点子,“你可以在这里弄个歌迷会,地方够大,你让他们进棚,你在外面,有隔音挡着,只有拿麦克的粉丝能讲话,跟普通舞台虽然不一样,但也是一种方法。这么做还更特别呢,粉丝只会更高兴,不会觉得简陋。”
顺着他的说法看了圈录音间的赵乐菱眼睛一点点亮起,是个好招唉——
当初设计录音间的时候,郑在日对“一定要大”这个点非常坚持,是要能塞进去一个交响乐团一起录音那么大。
赵乐菱对这点即不理解也不赞成,好的录音棚很贵的,搞那么大的没必要啊,我们一年才能给大型交响乐团录几次音?就为那么几次租个棚不就行了?
对于赵乐菱这种录乐团录的非常快,或者说录什么都录的很快的制作人来说,确实不需要搞那么大的棚。
她耳朵灵敏在这时候就是优点,不管是合奏还是独奏,大乐团还是小乐队,谁出了一点问题她能迅速喊停纠正。
但对没有BUFF的郑在日,他属于常规的,录乐团录一个礼拜都不算长的制作人。
于他而言,最烦的就是棚没时间了,歌没录好,他又得换棚。有时候刚找到感觉,场地的人就敲门表示,人家预定的客人已经到了,超级暴躁又没办法发火。
棚是人家的,用棚得约,有时候还得靠抢。谈关系,大家都有关系,好棚却只有那么几个。
以前是贫穷限制了发挥,如今富了,郑在日强烈要求自己要有个大棚,还用空闲时间能租出去赚钱忽悠赵乐菱。
并没有被忽悠到的赵乐菱被他纠缠的头疼,这家伙连我的临终遗愿就是拥有一个大录音棚,要不我死了都闭不上眼,给她烦的呀-在把范围放宽到四百平后,咬死不再松口,双方算是勉强达成一致。
别以为四百平小啊,一般录音室的面积也就四十几平,这还是整间屋子,更别说单算棚了,这就很大了。
何况棚真的没必要搞那么大,又不是在里面打仗,只要能放下乐器就行,乐手或站或坐,那才用多少地方。
总之,四百平的棚能容纳很多人,弄个迷你的歌迷会,放三百张椅子没问题。
撤掉椅子,让大家直接盘腿坐在地板上,或者就站着,五百人说不定就行。
棚和操作台中间是有隔音层的,棚只要关上门能做到全封闭。棚里的人跟操作间的人沟通,一是通过话筒,而就是隔着玻璃窗户打手势。
曹成右的点子就是,赵乐菱坐在操作间,玻璃够大,就算不够,棚内本来也就装着可视电视,弄个更大的电视来,坐在棚内的粉丝也不会有意见。
粉丝会开始前可以下跟粉丝说好赵乐菱耳朵敏感的问题,让他们配合一下,粉丝很好讲话配合度也很高。
赵乐菱先在外面尝试看看,觉得能进去就进棚跟粉丝互动,要是不能就一直在外面也没啥。
此前一直在苦恼要怎么弄线下见面会事情的赵乐菱,认为这是绝佳的点子,等派对结束后单留下曹成右更姜社长和郑在日分享这个点子。
姜社长也觉得这个点子不错,为了判断实际操作方向,还请帮忙打扫清理的酒店工作人员帮忙进棚,让赵乐菱在外面对着话筒给大家唱一首歌,估算着之后要如何落地执行。
工作人员可嗨了,工作还能蹭个演唱会VIP待遇福利,一首歌听完,尖叫鼓掌啥都有,非常热烈的称赞歌手。
特地关了对讲的赵乐菱,透过窗户看着在棚内“无声”欢呼的人群,默默给边上的曹成右竖起拇指,靠谱还是你靠谱。
曹成右是个非常靠谱的人,虽然他经常对她叨逼叨,但赵乐菱从来没怀疑过他的靠谱程度。靠谱的小哥这次还不叨叨了,身上的光环立刻变大。
竖拇指的赵乐菱都准备好要听对方,‘我如何如何厉害,你应该如何如何了’,结果对方就笑笑,没说话?奇迹啊!
线下歌迷会问题意外的解决了,赵乐菱这次对曹成右是真‘感激’,送他出门时突然想起来。这哥招数那么多,搞不好能帮忙解答一下,她的另一个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