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地位越低越方便侯府重新迎娶苏莺莺,甚至最好是他死了才好迎娶呢。
    这时候就无所谓什么寡妇不寡妇了,像王政君进宫前死了两任丈夫呢,迷信上讲这种凤命贵不可言,先前的丈夫命格不够贵重压不住才会损伤自身。
    永定侯爷和郜英彦想要的是无上的皇权,娶个寡妇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本朝又不歧视再嫁,先前摄政的太后在入宫前也嫁过人呢!
    他们这一招先是得了官家的嘉奖后又陷害了萧照,可谓是一箭双雕。如今就只等着河堤出事了。
    这里也是他们的残忍之处,得了这消息丝毫没有想到要预防河堤出事,帮助两岸百姓逃离厄运,反而想到为自己所用铲除异己。
    莺莺接到萧照的调令之后甚是担心:这河堤纵贯十六州,你怎么跑得过来?
    萧照慢慢给她解释:当然是先去中间几段最危险的地段。然后再分轻重缓解依次来。何况各地汛期不同,自然也能调度开。
    莺莺叹口气:那也够辛苦。
    她忽然不好意思起来:我倒像那样昏聩愚昧的家眷,只一味扯后腿。
    当然是因着关心他啊。萧照想说却没说,生生将这句话咽下去了,他有些不自在看窗外转移话题:其实历来还是有河堤使坐镇汴京城轻轻松松将这事办了的,还有一路吃喝玩乐结交各州长官的。
    各州都有各州长史兼本州河堤使,做总河堤使只要跟各州要些河堤修建的战报,请下面的文吏写几篇尽善尽美的奏章,这事便是完成了。
    或是打着巡视的借口沿着黄河一路游山玩水,萧照是官家亲信,官员们谁不想巴结结交?好吃好喝供养着,直到秋天交差岂不轻松自在?
    话音刚落,他就与莺莺齐声道:不可!
    两人不约而同说出了同样的字句,齐齐相视一笑,好笑之余又在心里生出了异样情愫,有默契,有志同道合的感动,还有恰逢知己的感慨。
    我从南往北一路上看百姓们虽然生活富庶,却还是不失艰难,岂能做那样中饱私囊玩忽职守的事呢?莺莺不好意思道。
    萧照也点点头:我萧家人自然要忠君爱国守护黎民,河堤之事非同小可,关乎百姓社稷安危,自然还是自己踏实看一遍才放心。
    一旦商议定了要走,莺莺便给他整理行装:家常的细布寝衣、暖和的睡被、防水的蓑衣,能踩水的皮靴,当然还有驱蚊的、保暖的,拉拉杂杂收拾了半屋。
    萧照哭笑不得:防水的也就罢了,暖和的衣服被子是为何?
    莺莺振振有词:黄河上下游地势不同,倘若遇到山地可是要比我们平原上冷很多呢。她从大理一路北上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经验。
    萧照摇头:被褥驿站都有便不用带了,何况本次就是巡查河堤,少不了风餐露宿,带许多行李不妥。
    最后将行礼又精简了一遍,主要带些不好买的防水器具。
    萧照也做好了准备,他去工部调度了几个擅长修建河堤的官员,又去钦天监请了几位擅长推演天文精通水文的官员。又叫自己手下翻阅了黄河历年的水文记录,这才准备上路。
    他不叫莺莺送别,只说:就如往常一样出门便是。而后便在一个清晨出门了。只不过说得再洒脱在离开萧家巷子时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莺莺正站在大门口冲他招手。
    萧照心里像是被什么攥了一下一样。他少年起就独来独往,当差办事是家常便饭,天地都可为家。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一样生出不舍之心,更生了眷恋之情,像是一只风筝忽然有了线,线那头在莺莺手里,她的手一扯,风筝就要回一次头。
    莺莺也有些不舍,萧大人这回行程说是增加资历的好事,可是其中也有不少凶险,跋山涉水查验河堤,他又不是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那些州史不愿意怎么办?
    萧照走后第二天汴京城里就下起了雨。
    听乌婶说汴京城里每年夏秋之际都会下雨,算不得什么大事,可是莺莺看着窗外的雨总觉心里惆怅得慌。
    雨就没停过,有时候淅淅沥沥,有时候瓢泼大雨伴随着电闪雷鸣,汴京城的百姓倒是安然若素:这雨水正好消除了连日来的暑意,还能借机歇几天。
    青娘子却来寻莺莺想法子:这雨下了好几天,许多城外的百姓都采集不到花,花农将花田的花抢割了一大批,这几天花木供应过量,过几天又没有花木,这可如何是好?
    须知卖花还是有几份靠天吃饭的意思,下着雨又哪里来的花木供应?
    莺莺想了想:无妨,你还是将它们都尽数收购下来。
    绿儿急了:娘子,这花收了做甚?花可保存不下来,倘若蔫了去还不是砸在我们手上?
    莺莺摇摇头:做生意便是要敢于承担旁人不敢承担的风险,否则这钱凭什么给你赚呢。何况那些花农常年给花满蹊供货,这回我们在他们为难时施以援手,下回我们为难时他们也可帮我们一把,互助互利。
    青娘子对莺莺的言听计从,当即将花满蹊常年供货的花农送来的花木都尽数收购下来。
    可却不想到第二天就有数百个花农来花满蹊门口排队。
    --

章节目录

我在汴京卖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吃汤圆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吃汤圆呀并收藏我在汴京卖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