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朱红色的大门,入眼的便是一条青石小道,道路的两边各有一片苍翠欲滴的细竹林,高挑的竹冠似不堪重负般,弯至道中,形成一道竹枝拱门,身临其境时,有种恬静淡然之感。
第二进院落是山长与众□□办公和住宿的地方,院落里建的都是二层楼屋,周青林看到藏书阁与崇儒祠也都设在这里,而教学斋就在院子的西南面。
见到周青林,韩斋长自是十分高兴的,自那日客栈相邀后,他就一直希望周青林能过来他们书院念书。
韩斋长拿出报名的表单让周青林填写,之后又大致和他说了书院的规章制度,听到周青林不准备住在书院宿舍里时,韩斋长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房间,说是午休的时候可以有个地方休息一下。
周青林拱手谢过。
离开教学斋后,周青林便跟着崔讲学来到了自己的班舍,今天就算开始正式上课了。
此时正是早读课的时间,整个敬文院里都是朗朗的读书声。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一夜的休息,早上头脑清静,记忆力好,思路也是最清晰的时候,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念书是最有收获的。
周青林分到了上舍班,这个班里的二十来位学子都是要准备参加八月份的院试的。
按现代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院试冲刺班。
吕志义和应进庆也在这个班里,看到周青林进来后,吕、应二人顿时兴奋的不得了。
虽前几日才见过面,可此时的意义却是不一样的,他们三人同是云河县人,如今又能在一个书院念书,心里自然是十分开心的。
周青林和大家自我介绍过后,便自觉坐到了最后排的位置上,他个子高,总不好意思坐在前头。
见崔讲学走了,吕志义猫着身子兴冲冲地跑到了周青林的座位边上,笑着说道:哈哈,总算等到周兄你过来了,这下我们三个人终于可以凑到一块儿念书了。
说着便朝应进庆招手,想让他也过来一起聊天。
哪知门口人影一晃,那崔讲学捧着一卷书又回来了,四目相对,看得吕志义顿时双耳赤红,只能灰溜溜地挪回到自己的座位去了。
都已经是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被夫子逮到还挺不好意思的。
看到吕志义这狼狈样,周青林也不敢多分心了,他打开书箱,从里面拿出了论语书,翻到《雍也》这章读了起来,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好不容易挨到早读课结束,吕志义又从自己的座位上跑了过来。
我跟你说,咱们这位崔讲学可严厉着呢,想到刚刚自己被抓包的糗样,吕志义吐了吐舌头压低声音说道:听说崔讲学早在六年前就考中举人了,只是之后就没有再去参加会试了。吕志义有些想不明白,做夫子难道比考中进士入朝堂强吗?
应进庆也走了过来,听到这话后,他笑着说道:其实教学相长也挺好的,要是他日我有幸能考中举人,说不定也会选择在府学当一名夫子。
周青林心道,每个人的心态不同,对生活的追求也就不同,所以做出的选择与决定也定是不一样的,这是很正常的事。
就好比自己,刚穿来这里时,心里想得是如何让妻女衣食无忧。可等遇到身不由己的徭役时,他想的则是该如何让自己摆脱困境,而此时他想的更是要让自己强大起来,这样他才能给予妻女更有力地保护。
上舍班一天要上四节课,上午是策论与经文,下午则是律法与诗赋。
律法课是考秀才班新增的课程,虽然在前几次院试中律法占的比例不大,但是谁也保不齐这次的试题会如何,所以该学起来的还得要学起来才行。
看着厚厚的律法书,班舍里的学子们都一个头两个大,纷纷叫苦不迭。
吕志义和应进庆也不例外,院试在即,这么厚厚一本谁背得下来啊,唉!可真是让人发愁。
对于同窗们头痛的事,周青林却没感到有多少压力。
说实话,自己除了对吟诗作对没辙外,其他像这种死记硬背的科目,他一个连最难配平的化学方程式都能倒背如流的人,自是一点都不惧的。
再说背律法也是有诀窍的,周青林翻开律法书,仔细看了一遍,就发现有好多违反律令之后的处罚都是一样的。
比如:子贫不能养赡父母,因致父母自缢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还有:凡无故于街市镇店,驰骤车马,因而伤人至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都是相同的流放三千里杖一百。
周青林心想,如果把这些处罚相同的律条都归类到一起,那么自己背记起来就会容易许多。
他准备今晚回家后就仔细把里面的条文给它拆分成两部分,区分出因和果,也就是拆分成构成条件和法律效果两部分,这样自己直接记住怎么犯怎么判就行了,其他的无关紧要的部分就可以不用去管它了。
下午第二节 是诗赋课,还是由崔讲学给他们上课,周青林来书院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写诗赋的能力而来的,所以他听得特别认真,还特地拿出纸笔做起了课堂笔记。
--
第二进院落是山长与众□□办公和住宿的地方,院落里建的都是二层楼屋,周青林看到藏书阁与崇儒祠也都设在这里,而教学斋就在院子的西南面。
见到周青林,韩斋长自是十分高兴的,自那日客栈相邀后,他就一直希望周青林能过来他们书院念书。
韩斋长拿出报名的表单让周青林填写,之后又大致和他说了书院的规章制度,听到周青林不准备住在书院宿舍里时,韩斋长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房间,说是午休的时候可以有个地方休息一下。
周青林拱手谢过。
离开教学斋后,周青林便跟着崔讲学来到了自己的班舍,今天就算开始正式上课了。
此时正是早读课的时间,整个敬文院里都是朗朗的读书声。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一夜的休息,早上头脑清静,记忆力好,思路也是最清晰的时候,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念书是最有收获的。
周青林分到了上舍班,这个班里的二十来位学子都是要准备参加八月份的院试的。
按现代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院试冲刺班。
吕志义和应进庆也在这个班里,看到周青林进来后,吕、应二人顿时兴奋的不得了。
虽前几日才见过面,可此时的意义却是不一样的,他们三人同是云河县人,如今又能在一个书院念书,心里自然是十分开心的。
周青林和大家自我介绍过后,便自觉坐到了最后排的位置上,他个子高,总不好意思坐在前头。
见崔讲学走了,吕志义猫着身子兴冲冲地跑到了周青林的座位边上,笑着说道:哈哈,总算等到周兄你过来了,这下我们三个人终于可以凑到一块儿念书了。
说着便朝应进庆招手,想让他也过来一起聊天。
哪知门口人影一晃,那崔讲学捧着一卷书又回来了,四目相对,看得吕志义顿时双耳赤红,只能灰溜溜地挪回到自己的座位去了。
都已经是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被夫子逮到还挺不好意思的。
看到吕志义这狼狈样,周青林也不敢多分心了,他打开书箱,从里面拿出了论语书,翻到《雍也》这章读了起来,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好不容易挨到早读课结束,吕志义又从自己的座位上跑了过来。
我跟你说,咱们这位崔讲学可严厉着呢,想到刚刚自己被抓包的糗样,吕志义吐了吐舌头压低声音说道:听说崔讲学早在六年前就考中举人了,只是之后就没有再去参加会试了。吕志义有些想不明白,做夫子难道比考中进士入朝堂强吗?
应进庆也走了过来,听到这话后,他笑着说道:其实教学相长也挺好的,要是他日我有幸能考中举人,说不定也会选择在府学当一名夫子。
周青林心道,每个人的心态不同,对生活的追求也就不同,所以做出的选择与决定也定是不一样的,这是很正常的事。
就好比自己,刚穿来这里时,心里想得是如何让妻女衣食无忧。可等遇到身不由己的徭役时,他想的则是该如何让自己摆脱困境,而此时他想的更是要让自己强大起来,这样他才能给予妻女更有力地保护。
上舍班一天要上四节课,上午是策论与经文,下午则是律法与诗赋。
律法课是考秀才班新增的课程,虽然在前几次院试中律法占的比例不大,但是谁也保不齐这次的试题会如何,所以该学起来的还得要学起来才行。
看着厚厚的律法书,班舍里的学子们都一个头两个大,纷纷叫苦不迭。
吕志义和应进庆也不例外,院试在即,这么厚厚一本谁背得下来啊,唉!可真是让人发愁。
对于同窗们头痛的事,周青林却没感到有多少压力。
说实话,自己除了对吟诗作对没辙外,其他像这种死记硬背的科目,他一个连最难配平的化学方程式都能倒背如流的人,自是一点都不惧的。
再说背律法也是有诀窍的,周青林翻开律法书,仔细看了一遍,就发现有好多违反律令之后的处罚都是一样的。
比如:子贫不能养赡父母,因致父母自缢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还有:凡无故于街市镇店,驰骤车马,因而伤人至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都是相同的流放三千里杖一百。
周青林心想,如果把这些处罚相同的律条都归类到一起,那么自己背记起来就会容易许多。
他准备今晚回家后就仔细把里面的条文给它拆分成两部分,区分出因和果,也就是拆分成构成条件和法律效果两部分,这样自己直接记住怎么犯怎么判就行了,其他的无关紧要的部分就可以不用去管它了。
下午第二节 是诗赋课,还是由崔讲学给他们上课,周青林来书院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写诗赋的能力而来的,所以他听得特别认真,还特地拿出纸笔做起了课堂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