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她的要求,佘小果不好拒绝。
等到采访完, 古记者写好稿拿给给佘小果看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佘小果看没写什么出格的,就没让修改。
高考成绩出来, 佘小果541分。顾校长亲自上门报喜,他激动的说,佘小果这一次,不仅是泠江县第一名,还是全省第一名,比泠江县第二名刘娟同学高了八十多分。
校长说着,忍不住抹眼泪,赵老师也跟着来了, 校长抹眼泪,他也跟着抹, 弄得佘小果和还没来得及出门的佘玲面面相觑。
佘玲自己没读什么书, 打心里对文化人尊敬, 她留了两位老师吃饭, 拿了汽水招待,又去佘国兵店拿了冰棒回来,顺便还买了肉。可是等她拿了冰棒和肉回来,顾校长和赵老师却坚持要走,说是还要去给第二名刘娟报喜。佘玲硬是把冰棒强塞给他们。
古记者时刻关注着,她上面有人,比顾校长还先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刊登了她的采访。
采访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还记得去年泠江县的前三名吗?第三名的女孩子名叫佘小果,来自农村,一年过去,她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而且是大大的惊喜。
这篇采访有佘小果的照片,有佘小果的情况介绍,比如她进高中后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比如她跳级了,其后才是她的采访,佘小果不知道的是,古记者还采访了顾校长,采访了她的几位科任老师。
佘小果一下子出名起来,特别是古记者提到她读书期间还做生意,泠江县城的汽水都是她的货,连带她的汽水也销得好起来,每天的销量直接翻了倍。
古记者想得很周到,还特意送了十分报纸给佘小果,让她留做纪念或送人都行。
而绿鹭村,因为村支书有看报纸的习惯,很轻易就看到占了大篇篇幅的佘小果的报道。
村支书拿着报纸去了佘国荣家。一路上不免有人好奇问起,寒支书就顺口说了。
于是,佘小果还没到家,绿鹭村就都知道佘小果考了高分。
就有人问了,全省第一,是不是很厉害!
寒支书就说了,佘小果以后不用穿草鞋了,可以天天穿皮鞋,毕业就能有正式工作,每月有粮票发有工钱拿。
村人就羡慕了。
佘国荣得知消息,大喜之下,把小卖部的桔子糖都拿出来撒,见者有份。水果糖最初只有县城有,要三分钱一料,渐渐镇上也有了,价格就降了,但也要一分钱一粒。
村上的小孩子们闻讯而来,盼盼给佘国荣道恭喜,然后拿着佘国荣给的两颗粒一脸高兴地离开,回去的路上顺便催朋唤友,让他们去领糖。
佘小果建议下,佘国荣在院子两边各建了三间房子,用来做剁辣椒和小麻辣鱼。分别为发酵室、包装室、仓库等,一下子正规起来。
因为早有打算,他们今年的地全用来种辣椒,村里的辣椒也全收了来,甚至其它村,佘国荣每次出去卖冰棒,出去的时候,是一车兜的冰棒,回来时变成一车兜辣椒或小鱼仔。
佘国荣家又在建房子了。
他家自从分家后,这日子是以肉眼可见的红火。反观老佘家,佘建国的大儿子还没娶上媳妇呢,就在佘小果回来的第二天,她大伯还来找过她,说是听说有人在泠江县见到了佘玲,问她有没有看到。
佘小果自然说没有。
正好遇上寒可鑫来找佘小果,佘建国腆着脸上去,可鑫,你可看到佘玲?她都出去一年了,家里人很是担心。
佘小果暗暗吐嘈,担心没有小姑,没钱买彩礼吧。佘小果担心寒可鑫不小心说出去了。在泠江县,寒可鑫也是见过佘玲几次的,以寒可鑫的人品,肯定不会主动去找老佘家告状,但是被人问起来,会不会说,佘小果就没有把所握了。
寒可鑫看了眼佘小果,佘小果轻轻地摇头。
寒可鑫说,没看到呀!是谁看到佘玲阿姨去泠江县了,那人怎么不把她带回来?
佘建国正要说什么,警惕地看了看佘小果,终是说道,就是别人,你不认识的。
寒可鑫想套佘建国的话,佘建国想套寒可鑫的话,最终谁也没套出话来。
佘建国走后,寒可鑫提醒佘小果,叫佘玲阿姨注意点,我听说佘大伯他们最近有想法亲自去泠江县。
还有这事,连她爸妈都不知道。佘小果谢过寒可鑫。
寒可鑫是来找她借资料的,虽然高考已经过了,他并不松懈。
只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寒可鑫正如他估分的413分,比大学录取分高了一分没多久,寒可鑫的录取通知单先到了,是省城的大学。
寒家上下很高兴,连老支书走路都带风,还摆了酒,请了远亲近邻们去吃席。
佘小果也去了,寒可鑫告诉她,他报的建筑系,说是要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佘小果祝福他心想事成。
寒可鑫家办酒之后,佘小果的录取通知单却迟迟没来。
村里渐渐有了异样的声音。
有那眼红的,就说佘小果肯定是没录取上。听说就算是成绩好,志愿没填好,照样录不上。还不如寒可鑫呢,虽然分数低点,至少他可是正经的本科。
佘国荣每天去镇上邮局问有没有佘小果的信,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一看到他就主动说,今天没有佘小果的信,明天再来吧。
--
等到采访完, 古记者写好稿拿给给佘小果看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佘小果看没写什么出格的,就没让修改。
高考成绩出来, 佘小果541分。顾校长亲自上门报喜,他激动的说,佘小果这一次,不仅是泠江县第一名,还是全省第一名,比泠江县第二名刘娟同学高了八十多分。
校长说着,忍不住抹眼泪,赵老师也跟着来了, 校长抹眼泪,他也跟着抹, 弄得佘小果和还没来得及出门的佘玲面面相觑。
佘玲自己没读什么书, 打心里对文化人尊敬, 她留了两位老师吃饭, 拿了汽水招待,又去佘国兵店拿了冰棒回来,顺便还买了肉。可是等她拿了冰棒和肉回来,顾校长和赵老师却坚持要走,说是还要去给第二名刘娟报喜。佘玲硬是把冰棒强塞给他们。
古记者时刻关注着,她上面有人,比顾校长还先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刊登了她的采访。
采访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还记得去年泠江县的前三名吗?第三名的女孩子名叫佘小果,来自农村,一年过去,她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而且是大大的惊喜。
这篇采访有佘小果的照片,有佘小果的情况介绍,比如她进高中后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比如她跳级了,其后才是她的采访,佘小果不知道的是,古记者还采访了顾校长,采访了她的几位科任老师。
佘小果一下子出名起来,特别是古记者提到她读书期间还做生意,泠江县城的汽水都是她的货,连带她的汽水也销得好起来,每天的销量直接翻了倍。
古记者想得很周到,还特意送了十分报纸给佘小果,让她留做纪念或送人都行。
而绿鹭村,因为村支书有看报纸的习惯,很轻易就看到占了大篇篇幅的佘小果的报道。
村支书拿着报纸去了佘国荣家。一路上不免有人好奇问起,寒支书就顺口说了。
于是,佘小果还没到家,绿鹭村就都知道佘小果考了高分。
就有人问了,全省第一,是不是很厉害!
寒支书就说了,佘小果以后不用穿草鞋了,可以天天穿皮鞋,毕业就能有正式工作,每月有粮票发有工钱拿。
村人就羡慕了。
佘国荣得知消息,大喜之下,把小卖部的桔子糖都拿出来撒,见者有份。水果糖最初只有县城有,要三分钱一料,渐渐镇上也有了,价格就降了,但也要一分钱一粒。
村上的小孩子们闻讯而来,盼盼给佘国荣道恭喜,然后拿着佘国荣给的两颗粒一脸高兴地离开,回去的路上顺便催朋唤友,让他们去领糖。
佘小果建议下,佘国荣在院子两边各建了三间房子,用来做剁辣椒和小麻辣鱼。分别为发酵室、包装室、仓库等,一下子正规起来。
因为早有打算,他们今年的地全用来种辣椒,村里的辣椒也全收了来,甚至其它村,佘国荣每次出去卖冰棒,出去的时候,是一车兜的冰棒,回来时变成一车兜辣椒或小鱼仔。
佘国荣家又在建房子了。
他家自从分家后,这日子是以肉眼可见的红火。反观老佘家,佘建国的大儿子还没娶上媳妇呢,就在佘小果回来的第二天,她大伯还来找过她,说是听说有人在泠江县见到了佘玲,问她有没有看到。
佘小果自然说没有。
正好遇上寒可鑫来找佘小果,佘建国腆着脸上去,可鑫,你可看到佘玲?她都出去一年了,家里人很是担心。
佘小果暗暗吐嘈,担心没有小姑,没钱买彩礼吧。佘小果担心寒可鑫不小心说出去了。在泠江县,寒可鑫也是见过佘玲几次的,以寒可鑫的人品,肯定不会主动去找老佘家告状,但是被人问起来,会不会说,佘小果就没有把所握了。
寒可鑫看了眼佘小果,佘小果轻轻地摇头。
寒可鑫说,没看到呀!是谁看到佘玲阿姨去泠江县了,那人怎么不把她带回来?
佘建国正要说什么,警惕地看了看佘小果,终是说道,就是别人,你不认识的。
寒可鑫想套佘建国的话,佘建国想套寒可鑫的话,最终谁也没套出话来。
佘建国走后,寒可鑫提醒佘小果,叫佘玲阿姨注意点,我听说佘大伯他们最近有想法亲自去泠江县。
还有这事,连她爸妈都不知道。佘小果谢过寒可鑫。
寒可鑫是来找她借资料的,虽然高考已经过了,他并不松懈。
只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寒可鑫正如他估分的413分,比大学录取分高了一分没多久,寒可鑫的录取通知单先到了,是省城的大学。
寒家上下很高兴,连老支书走路都带风,还摆了酒,请了远亲近邻们去吃席。
佘小果也去了,寒可鑫告诉她,他报的建筑系,说是要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佘小果祝福他心想事成。
寒可鑫家办酒之后,佘小果的录取通知单却迟迟没来。
村里渐渐有了异样的声音。
有那眼红的,就说佘小果肯定是没录取上。听说就算是成绩好,志愿没填好,照样录不上。还不如寒可鑫呢,虽然分数低点,至少他可是正经的本科。
佘国荣每天去镇上邮局问有没有佘小果的信,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一看到他就主动说,今天没有佘小果的信,明天再来吧。
--